這家【爺爺輩】碗仔粿店,堅守70年,餵飽3代同安人!

2021-02-17 廈門美食情報所

賣了70年的碗仔粿

開業到現在只漲了2塊8

陪幾代同安人長大

……

一天能賣600多碗

碗仔粿是土生土長的廈門小吃,一開始起源於翔安,卻因同安操此業人甚多,故盛於同安,類似於島內的油蔥粿。

用竹籤籤吃個碗仔粿,就是老同安人開啟一天生活的方式。

碗仔粿是用梗米磨成漿,配上肉泥、鵪鶉蛋、油蔥等佐料蒸熟。

這家老店有五種醬料,香油、蒜蓉醬、沙茶、甜辣醬,最特別的是還有一種咖喱醬

做碗仔粿看似簡單,其實大有難度,入口要不粘不結,還要軟滑有彈性,醬料更是有講究。

3塊錢1碗裡面就有很多肉泥了,4塊錢的比較大個,裡面還多加了鵪鶉蛋、蝦米、香菇。

真的很愛他們家的酸筍湯,溫和開胃,酸得恰到好處,不是那種很重口的酸。

一碗5塊錢,很便宜,筍是嫩嫩的那種,裡面還有豆腐和肉片,鮮美可口。

4塊錢一碗的拌麵超值。醬給得很足,一花生醬和蔥油為主,跟廈門島內常吃的加甜辣醬的拌麵有些不同。

拌開之後才是它的高光時刻!每一根扁面都均勻地裹上醬料,入口超讚。

味源小吃已經開了70年,手藝經歷了三代人,從爺爺傳到了孫子。客人也經歷了三代人。

從一開始的小攤子,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店面,一家人依然兢兢業業,每天早上6點就開始營業,直到晚上7點才收工。

責任編輯 | 煮飯阿姨 

攝      影 | 桔 子      

商務合作 | sashashe89 微信

法律顧問 | 北京大成(廣州)律師事務所 

郵      箱 | meizhijianlawyer@163.com

文中圖片及文字均為廈門美食報導原創

盜用者雖遠必

相關焦點

  • 同安小吃——碗仔粿
    碗仔粿是同安人氣最高的特色小吃,也是老同安開啟一天的特有方式。
  • 【廈門美食】同安碗仔粿,舌尖上的鄉愁
    這家碗仔粿歷史悠久,自我懂事起就在此經營,二三十年未曾有大的變化: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放著幾大籮筐碗仔粿,從其小店延至街面,散放著幾張已褪了漆的小木桌和十幾把小凳子。每日上午九點開始營業,不到中午就收攤。這家小店不僅碗仔粿做得好,其佐料也比其他店的多,大概有六七種,諸如沙茶醬、甜辣醬、蛋白醬、蔥花油、蒜泥、醬油和醋等,擺滿了整個操作平臺。店家常會詢問食客的喜好,然後幫忙取之,素顏的碗仔粿加了佐料,如上了彩妝,立馬光亮起來,盈盈滿滿一碗,汁液欲流,令人看了食慾大開。
  • 同安碗仔粿、肉粽、丸子被全面抽檢!!!
    閩南人愛吃鹼面、碗仔粿、燒肉粽從小吃到大一吃就是幾十年可是有些不良商家卻用硼砂給傳統美食做「整容手術」美其名曰增加彈性、改善口感實則對人體造成危害目前硼砂還不能直接被觀察或者品嘗出來需要專業的檢測才能鑑定從2017
  • 同安還有人在頂風作案,生產銷售添加硼砂的碗仔粿粉……
    發一下碗仔粿是廈門的特色小吃 但是有的店家為了追求碗仔粿的口感彈性
  • 庵埠這家37年老字號炒粿店,一口品出神級炒粿!
    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庵埠龍橋路竟然隱藏著一家在庵埠老牌炒粿店它並不起眼卻是一家有37年老字號
  • 「老闆,一個碗仔粿,加辣!」老街上的碗仔粿,吃不吃的到就看你了!
    不出意外,這家  劉記碗仔粿 ,就是這麼一家「幽靈」碗仔粿攤子,下午3點左右出現,但在馬巷的老街上,確是大家都懂的事兒。碗仔粿分3元和4元的兩種,都是提前用小瓷碗蒸好的,一天至少都能賣出個兩三百個。老闆說原來也上午來擺攤,後來發現大家大多喜歡下午來,就乾脆只在下午出攤。
  • 文昌東閣粿仔:「小粿仔 大養生」
    喜迎新丁做「粿仔」「粿仔青」為煮好的粿仔加配料。在東閣鎮東航路做了23年粿仔的鄭玉青,由於做的粿仔味道正宗,周邊的街坊都叫她「粿仔青」。談起粿仔的來歷,「粿仔青」記得從她小時候開始,爺爺奶奶就開始做粿仔,那時無論是一大早還是晚上,街坊鄰居都會過來吃上熱騰騰的一碗,屋子裡人總是坐得滿滿的。相傳,按照文昌農村的傳統習慣,家裡有新生命到了第12天,娘家人都要買豬肚為嫁出的女兒「補肚」(補充營養、調養身體)。這一天,村裡的左鄰右舍都會不約而同地來探望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命。
  • 來回4小時,就為了一碗搓了40年的粿仔糖水...
    邢記粿仔是文昌東閣鎮上的老字號,至今已經有40多年的時間。每到下午6點,店門口剛擺出幾張桌椅,支起鍋爐,立馬就聚集了一群人。
  • 安海人藏了好多年的「鹹粿仔」,只在清晨出現,名氣卻不輸菜粿?
    -「從我公公那裡接手有20幾年了吧,就一直在這個地方,不過最早還沒有拆建,家人是在菜市場那擺的。」三代人的手藝,停留於早晨,然後慢慢地成為了一個小鎮經典。果然說到晉江人,油炸已經成了一種偏愛,而鹹粿仔自然不另外。柴火加熱的油鍋,散發出來熱氣比哪裡都要強烈,小小的鹹粿仔「遊動」的速度也非常快。
  • 青陽萬利夜市的這家深滬米粿店,7年了,早就該火了...
    繼上次探店深滬壺仔飯之後,甜茶對深滬小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在大眾點評上瘋狂搜羅,直到被這家僅有6條評價的米粿店吸引住眼球。吳阿姨說,小店以賣凍品為主,很多人買米粿回家自己蒸。除了米粿,深滬特色美食也很受歡迎:拳頭母、糖粿、雞卷、八寶芋泥、馬加羮等。
  • 買碗仔粿的時候被翔安民警逮個正著!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藍字「翔安蝦米網」關注我們用心努力打造便民、惠民的微信平臺馬巷派出所民警陳少寅說:「上一次抓到這名嫌疑人是大清早,我剛買完肯德基早餐;這一次抓到他,我剛買完『碗仔粿,就上前買了一個。
  • 這家藏在泥溝的粿湯老店,沒人帶路根本找不到!
    泥溝村的這家石路粿湯傳承了三代人40多年來只賣粿湯和炒粿慰藉了無數夜食者的胃驅車到了泥溝村,跟著導航一路七扭八拐,終於找到了這家店。遠遠便能看見裡頭正在忙碌的身影,第一代掌勺的就是鏡頭裡的阿伯,爽朗的笑聲非常感染人。
  • 老故事 | 開了30年的炒粿店,曾經賣著13種少有的粿.
    如果說到汕尾人對於粿的熱愛那可能要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了今天的這家老炒粿店是由很多粉絲共同推薦的~這家店坐落在大馬路的小小盡頭,從中巷一直往海邊街走就可以找到了,如果熟悉汕尾的人就會知道,這裡就是很典型的老城區。
  • 粥和粿,在澄海為何這麼火?
    粥粥粥粥粥粥粥粥粥粥粥粥粥粥蔡懿光說:這家魚粥店是從他爺爺輩開始的而正品魚粥在澄海名氣已經打響了很多外地遊客也都慕名而來在魚粥店遍地開花的汕頭 每家能夠立足的店都有它的生存之道 正品魚粥之所以深得老饕的歡心
  • 東閣粿仔
    而說到文昌小吃,東閣粿仔一定繞不過去。在文昌各地的酒店、老爸茶店和街頭的大排檔裡,都少不了東閣粿仔的身影。按此傳統,為表感激,主人家要用細米粉製作一些可口的粿仔來招待鄰裡,人手不夠時,鄰居們都會搭把手,漸漸演變成了全村人搓粿仔、煮熟同吃的習慣。如今,舊時關於「孩子出生12天後才能見外人」的風俗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做粿仔招待客人的習慣在文昌的一些村落仍保留至今。製作粿仔的原料主要有大米、紅糖、生薑等。
  • 記憶中的碗粿
    ■  ■  ■  ■  有一碗碗粿,一直在我的記憶中。那是第一次到臺南,一位當地的朋友A帶我去了一家傳統的早餐店,點了一份地道的碗粿。它的味道,應該是鹹鹹的、軟軟的,伴著米香。米糊做為糕體,佐以肉燥和蛋黃等埋入其中,小試一口,糯軟又有彈性?······哈,其實,我早已忘了它的味道,所以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這個食物。
  • 碗粿
    綿長悠遠,韻味獨特,尤其是最後的「粿」字,拖著腔在轉悠,富有共鳴感,誘惑力極強。          碗粿也叫碗糕、米粿,將磨好的米漿糊化後進行蒸煮,或是拌糖製成甜品,或是加入少許鹽做成鹹粿,也被稱為「漿磨粿」,這種米食製品製作相對簡單,又很經濟,用一把竹籤輕輕一刮,橫豎劃它幾下,蘸上醬料就可以開吃起來,實在是便利。
  • 這碗藏於鬧市裡的土蝨粿,你吃過嗎?
    土蝨粿,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重口味,但它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哦。它於鬧市裡堅守了28年,簡陋的店鋪,不起眼的招牌,裝潢也很簡單,卻總有人尋尋覓覓到此,只為吃上幾口記憶中的味道。還未走到店前,遠遠的便看到兩個阿兄在爐灶前忙碌的身影,一粉一綠互相配合著,倒是相得益彰。店內沒有菜單只有一味土蝨粿和幾種小吃,簡單卻吸粉無數。
  • 母親的味道——草仔粿
    每年的清明節前夕,母親都必將忙上幾天時間,忙乎著做米粿——草仔粿或糯米餈甜粿。做草仔粿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項耗時而繁瑣的「工程」。接下去就可以包餡料做成一個個的草仔粿了。糯米餈甜粿包草仔粿的餡料,一般有花生料和豆沙料兩種,由於眾口難調,一家老少十多人,有的愛吃花生餡料,有的愛吃豆沙餡料,所以母親乾脆準備了兩種餡料,可以任我們選擇。當然,這得麻煩了許多,但是母親樂意這麼做。
  • 【碗粿】漂洋過海的寶島美食
    碗粿有著介於果凍和年糕之間的獨特口感,爽滑而且有嚼勁,碗粿可甜可鹹,甜碗粿是將臺灣本地的在來米打成米漿後,加入砂糖或黑糖,再倒入碗中蒸熟。鹹碗粿則搭配了肉燥、香菇、鹹蛋黃等極為豐富的餡料,再配上甘甜鮮美的醬汁,小小一碗碗粿,卻是舌尖上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