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世界漢學研究會成立大會簡訊
※ 名譽會長汪德邁教授致辭
※ 世界漢學研究會成立大會發言摘要
※ 大會才藝表演
※ 附錄(1)「世界漢學研究會」章程
※ 附錄(2)「世界漢學研究會」組織機構名單
※ 《世界漢學研究》稿約
※ 《世界漢學研究》(微刊)編輯團隊
世界漢學研究會成立世界漢學研究會於2016年9月24日晚19點整,在北京正式召開成立大會。
世界漢學研究會旨在推動漢學在全球各學科領域,包括經濟學、哲學、文學、歷史學、詩歌、宗教、藝術、佛教、儒釋道、中醫藥、全球漢語言和文化教學、出版等方面展開前沿學術研究,同時也會在其它具相關科研價值的延伸領域,開展更為廣闊的教育全球化跨學科研究。
學會的目標是,力求通過與各方的合作,聯合東西方各國際漢學研究團體,共同分享並整合各種學術資源,從而打造出一個全球最具實力的漢學國際研究機構,並就中國的過去、今天和未來為核心建立「漢學國際論壇」品牌項目,服務於今天的21世紀全球教育。
世界漢學研究會範圍涵蓋全球,包括中國大陸、韓國、馬來西亞、日本、蒙古國、印度、新加坡、德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義大利、墨西哥、哥倫比亞、巴西以及臺灣、香港和澳門等38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漢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饒宗頤先生(香港,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汪德邁先生(Leon Vandermeersch,法國,法蘭西學院通訊院士)、葉嘉瑩先生(Florence Chia-ying Yeh,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金學主先生(韓國學術院漢學家院士)以不同形式發來了對會議的賀詞。
大會共分三個場次,前兩場主要由新當選的會長及與會嘉賓和代表發言,第三場為才藝表演。第一、第二、第三屆執行會長,吉林大學教授木齋先生、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樸宰雨先生、美國北卡CHINA STUDIES INSTITUTE教授閻偉紅先生、武漢大學教授王兆鵬先生、法國阿爾多瓦大學教授李曉紅女士、香港大學教授鄭煒明先生、義大利羅馬第三大學教授吳漠汀先生,學術副會長和各學科委員會會長、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楊慶存先生、許建平先生,日本福岡國際大學教授海村惟一先生、埃及愛資哈爾大學教授阿齊茲先生、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教授哈賽寧教授、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雷金慶(Kam Louie)先生、日本廣島大學教授盧濤先生等都做了精彩的大會發言。
這次大會的召開除了學術性之外,還有著鮮明的國際性、先進性,和藝術性,表現為:它以北京為實地主會場,以微信群為網絡分會場,將來自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埃及、日本、韓國、香港、澳門、臺灣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多位著名學者匯聚一處。它不僅有常規的學會章程、機構的討論,有不同專業和職務的學者發言,會議最後還有古箏演奏家與著名書法家同臺獻藝,有多位學者詩人填詞寫詩並吟誦獻演。
在藝術與學術完美交融的氣氛中,在代表們意猶未盡的熱情中,成立大會於22:30分圓滿結束。
(左起:李娟女士、木齋教授、韓國樸宰雨教授、美國閆偉紅教授、印度海孟德教授;右起:德國吳漠汀教授、奧地利李夏德教授、傅團忠教授、趙宏教授、尚雪鴻女士)
(大會秘書處)
名譽會長汪德邁教授致辭今天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你們的這個國際性的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大會。
世界漢學研究會的將要做的事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計劃,因為將來中國文化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文化。作為我,一個法國漢學研究的教授,很高興跟你們合作,也將與你們一起去創造未來的最好的社會。
我最近參加了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的跨文化研究碩士研究生班一個星期的工作,我做了幾個報告,有這樣的機會與中國研究者一起工作,我非常欣慰,因為它正反映了各種文化合作的需要,可以為人類將來的文化做出貢獻。
汪德邁教授近照:手中拿的是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局頒發的第十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獎盃(2016年8月23日頒發)
學者簡介:
汪德邁(Léon Vandermeersch),著名法國漢學家,1928年出生於法國北部與比利時交界的Wervicq-Sud村莊。法國巴黎索邦大學(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漢語本科文憑、越南語本科文憑,哲學碩士與法律博士。歷任法國遠東學院(École Franaise d』Extrême-Orient)研究員、巴黎第七大學中文教授、法國高等實驗研究院研究員(l』EFEO)、法國遠東研究院院長、法蘭西學院古銘文與文學學院通信院士。師從法蘭西公學院(又譯為法蘭西院士院)漢學家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重澤俊郎(Shigezawa Toshio),香港大學饒宗頤、內田智雄(Uchida Tomoo)等教授。研究方向為甲骨文、儒家與法家思想、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國思想史以及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文化史。獲儒蓮獎、法國騎士勳章。 著有《新漢字文化圈》、《王道》等學術巨著。
世界漢學研究會成立大會發言摘要第一場 以發言前後順序排列 主持人樸宰雨教授1.木齋先生致開幕詞學者簡介:
木齋,現任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休斯頓大學亞美文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世界漢學研究會首任執行會長,總幹事長。世界漢學詞學會學術會長、世界漢學漢魏六朝文學會學術會長。中國蘇軾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韓國全南大學邀請教授,臺灣中山大學客座教授。代表作有《宋詞體演變史》、《曲詞發展史》(英譯本)、《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自傳《歷史的化石》、《自我放逐——木齋隨筆》,《等待——木齋編年詩選》等20餘部。發表論文120餘篇。
尊敬的世界漢學研究會饒宗頤老前輩、汪德邁老前輩等各位名譽會長:
尊敬的各位學術會長:
尊敬的世界漢學研究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各位會長:
尊敬的各位與會的漢學家、嘉賓、朋友們:
大家好!一向所期盼的世界漢學研究會,在今天的這個令人激動、令人鼓舞、令人振奮的時刻,終於宣布成立了!這個時刻,必將被載入世界漢學研究史的歷史史冊!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宣告了世界第一個以漢學作為研究對象和傳播對像的非盈利世界性民間學術社團的從此誕生!也宣告了世界漢學的研究,從此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各國各地區漢學家,從此有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傳播的歷史性平臺和橋梁,其意義之深遠,是不可估量的。
在此,請允許我向饒宗頤先生、汪德邁先生等老一輩世界級的漢學家表達我的謝意,向宇文所安先生等世界著名的漢學家表達我的敬意,向常務委員會日日夜夜與我攜手並肩努力工作、無私奉獻的七位成員,表達我誠摯的謝意!他們是:美國費舍爾大學的閻偉紅院長,韓國外國語大學樸宰雨教授、武漢大學的王兆鵬教授,法國儒林獎獲得者李曉紅教授、德國的著名漢學家吳漠汀教授、香港大學的鄭煒明教授、南開大學的盧燕新教授!同時,也請允許我向今天趕到成立大會北京現場以及在世界各地參與大會的各位著名漢學家和學者表達我衷心的感謝。
各位學術前輩,各位學者,各位朋友,世界漢學研究會創辦的緣起,開始於今年7月8日在美國夏洛特的首次籌備會議,當時只有四位成員,到今天也就是9月24日,已經迅速發展到38個國家設立了分會或是籌備會組織,代表了十餘個學科分會的300多位漢學家,其發展態勢,如同江河之入海,絡繹奔會、滔滔不絕——世界漢學會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規模已經大體完備。我們僅僅是分散於世界各地的獻身於漢學研究的學者而已,為何可以做到在一個半個月的時間裡,就完成了世界漢學會如此規模巨大的學會籌備工作呢?
其中的因素非常之多,概括而言:世界漢學研究的歷史源遠流長,但卻一直處於分散研究、獨立為體的狀態,雖然有各種國際會議和各種局部組織,卻不能滿足世界漢學家組成一個大家庭,從而擁有常態的、穩步的交流和傳播的需求。因此可以說,成立世界漢學研究會的倡議和籌備,順應了歷史文化發展的需要,世界需要漢學、漢學需要世界,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文化潮流——世界漢學會因此應運而生!
在此,也請允許我借鑑在籌備委員會討論期間多位學者的思考,集思廣益,將世界漢學會的宗旨及其特質嘗試闡發如下:
本會宗旨:在全球化和中西方文化交融時代潮流背景之下,首次組織世界範圍內各國各地區漢學家的民間社團,利用現代化手段和溝通聯絡方式,以全球性和漢學史觀的視野,對漢學進行深入的、跨界的、創新的、整合的研究,以期為提升漢學的世界影響力而做出貢獻。
世界漢學會的主要特質有:
1、前所未有之開創性:世界漢學研究的歷史源遠流長,但世界漢學研究會卻是開天闢地、前所未有的創舉。開創性決定了世界漢學研究會更始維新的基本特質,決定了我們從對漢學、國學概念的認知,到對學會體制、機構設置、辦會理念的幾乎是全方位的創造性設計;
2、世界漢學研究會的世界性: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本質精神,是將分散於各國、各地區的世界漢學家組織起來,成為世界漢學研究者、傳播者交流、對話的平臺。這一基本性質決定了學會必定是多層級的機構設置,除了總會之外,需要設制以國家為基本單元的各國分會,並在各國分會成立的基礎之上,成立地域性的機構組織。這一基本性質,同時決定了各個學科的分會之所以與原本存在的學術組織的不同,即以世界漢學為研究對象和宗旨精神的學科分會構成和不同於原有學會的構成人員。各個學科分會,務必保持中國學者與外國學者、海外學者的構成比例,從而使各個學科分會保持世界漢學研究這一總的特質。
3、世界漢學研究會的包容性、開放性和兼容並蓄:世界漢學研究會的世界性、創新性以及本學會所賦予漢學的新的理念,決定了本學會的包容性、開放性和它的兼容並蓄性質。在時間範疇上,以古典為根本而不局限於古典,在學科上,以傳統的文史哲為主幹而不局限於傳統;以人文學科為主幹而不止步於人文學科。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容納古今、學科兼容,乃為之必然。包容性也含有對不同學術觀點、學術理念、學術體系的包容和鼓勵。
4、世界漢學作為學科的開創性:世界漢學作為分散的研究現象,源遠流長,由來已久,但卻缺乏系統的、整合性、歷時性研究。本學會的主要研究課題:其一,對世界漢學也就是主要對各國漢學家研究成果的再研究,由此需要撰寫世界漢學史、世界不同語種漢學史、世界漢學研究等課題;其二、中國學者對國學的整合性研究,擺脫學科的、時段的拘限,打破國家的、民族的、地域的壁壘,從而升華為對中國古今傳統文化本質精神的探討和研究,對世界的和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各位學者、各位朋友們,人類總是在回眸中前進,在傳統的回歸中生成!讓我們共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人,讓我們共同建造世界漢學研究會的世界漢學家的家園!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學者簡介:
楊慶存,中國文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與項目評審專家,《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編委,《文化中華》總編。中國宋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曾受聘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史》等發表《散文發生與散文概念新考 》、《宋代散文體裁樣式的開拓與創新》、《古代散文的研究範圍與音樂標界的分野模式》、《孔子「和」文化思想及現代啟示》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專著《宋代散文研究》、《黃庭堅與宋代文化》、《傳承與創新》、《宋代文學論稿》、《中國文化論稿》、《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晁氏琴趣外篇 晁叔用詞》校注(與劉乃昌師合著)等多部。獲中國教育部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個人著作一等獎。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專家、各位道友:
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楊慶存。首先,真誠祝賀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和大會的召開!真誠感謝策劃發起和參與籌備付出心血的各國朋友!
中華文化之漢學,是華夏民族歷史實踐和文化創造的智慧結晶,是人類文化精華的重要部分和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加盟研究會的同仁們,一直在為中華文化的世界傳播和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驕人成就。研究會的成立,開拓了新渠道,搭建起新平臺,必將推進世界漢學研究的繁榮發展,推進世界人民對中華文化的深入了解,推進中華文化與各國文化的交流交融。
人類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文化,永遠是人類共有共享的思想資源與寶貴財富。最近,英國教育部宣布在全國啟動「卓越漢語教學」項目,而近些年世界各地來中國的留學生數量劇增、層次上升,都反映了世界對中國發展和中華文化的普遍重視。漢學研究會應時成立,體現了學界「斯文自任」的歷史使命感和文化責任心。期待大家同心同德,為人類文明建設與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貢獻!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3.王兆鵬先生學者簡介:
王兆鵬,1959年生,文學博士。曾任湖北大學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現為武漢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出版有《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兩宋詞人年譜》、《唐宋詞史論》、《詞學史料學》、《詞學研究方法十講》、《唐宋詞名篇講演錄》、《宋代文學傳播探原》等詞學研究和文學傳播研究專著10多部,發表論文200多篇。曾連續獲得三屆夏承燾詞學獎一等獎。
尊敬的各位名譽會長、學術副會長、常務副會長:
各位籌委會委員、各位同仁:
我是來自中國武漢大學的王兆鵬。受世界漢學研究會總幹事會的委託,謹宣布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機構組成人員名單。這個名單是經過反覆醞釀、多方溝通、廣泛徵求意見後確定的,並於9月16日在微信群裡公示一周,已獲得籌委會全體成員的認可。
世界漢學研究會設立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總幹事會和《世界漢學研究會》編委會四個平行機構。學術委員會負責對學會進行學術指導和諮詢,學術委員會的名譽會長和學術副會長,是本會的旗幟和標杆,標誌著本會的學術實力和學術水準。
常務委員會是學會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學會的組織架構、人事安排、學術活動的安排和開展,會員的招募等等。常務委員會會長採取輪值制,由常務副會長輪值,每屆由三位常務副會長輪值會長,每三年一屆。總幹事會是常設機構,負責整個學會的日常事務和運作。成立大會後,一般事務由總幹事會直接處理,凡事關全局、涉及學會整體利益之事,則交由理事會討論通過後付諸執行。編委會主要負責學會會刊《世界漢學研究會》的編務與發行。為便於開展活動,學會下設若干學科委員會、各國和地區分會。
最後,我想藉此機會,對本會的開創者木齋教授表示敬意。我是八月初進入籌備委員會的,當時就三五個人,學會能辦成什麼樣子,辦成什麼規模,我沒有信心,也沒有底氣,頗有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慮。如今星星之火,已經燎原。學會能形成今天這樣的規模,聚集今天這樣的人氣,主要得力於木齋教授的執著堅守、睿智策劃、遠大的戰略眼光和強大的執行力。同時也得力於閻偉紅院長、樸宰雨教授、李曉紅教授、鄭煒明教授、吳漠汀教授的全力支持和辛勤付出。所以,這裡也向閻偉紅院長、樸宰雨教授、李曉紅教授、鄭煒明教授和吳漠汀教授表示敬意。大家一路走來,殊為不易,能見證和陪伴世界漢學會的誕生和成長,我感到十分有幸!也期待在木齋教授的領導下,學會能辦得更好,辦得更有活力,更有號召力和凝聚力!我個人也將為學會的發展勉效綿薄。
4.李曉紅女士學者簡介:
李曉紅 (Xiaohong Lucie Li),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四大)考古藝術史博士。博士論文《神龍-中國古代龍圖像學》曾於2001年獲得法蘭西學院獎(儒蓮獎),並出版。現任教於法國阿爾多瓦大學外國語言文明系及巴黎索邦大學考古藝術史系,並為巴黎索邦大學遠東研究院研究員及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龍的文字與圖像,中國書畫造型藝術以及中國近代留法藝術史研究。曾獲法蘭西功勳奉獻金質獎章(2008年)。參與主編的主要著作還有:《世界幻想動物圖像及圖形文字的創造》;《了解西方 - 中國藝術家/作家在法國——1920年至1950年》;《中國書法在法國-書法理論研究及教學實踐》。
尊敬的香港大學饒宗頤教授,尊敬的法蘭西學院汪德邁教授,尊敬的大會發起人召集人木齋教授,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漢學家們,請允許我首先祝賀世界漢學會的成立,並代表我們的法國團隊,代表著名的法國漢學泰鬥汪德邁先生,代表法國著名的東方美術史專家顧乃安教授祝賀大會的召開。讓我們記住這個歷史時刻,它將載入世界漢學史,世界文明史。
吉林大學木齋教授曾給我兩個題目:一是介紹本會名譽會長,二是介紹歐洲漢學研究情況。這兩個題目都很大, 都是可以做博士論文的題目,但這裡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一二(包括介紹我自己)。
中法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中國和法國都有很多先驅者。在徐遲的報告文學中介紹「敦煌的守護人」常書鴻先生時,曾這樣講到先生與他的拜把兄弟呂斯百的一段對話,常先生說如有來世,希望再與呂斯百相聚巴黎,繼續自己想做的藝術事業。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知識界的精英來到法國,學習西方藝術對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應呂先生之願望,他是我父親的老師,步他們的後塵,來法二十六年,現在法國阿爾多瓦大學和巴黎索邦大學做教師,我有幸成為索邦大學東方藝術史專家,研究戰國兵器的白蓮花教授(Mme Flora Blanchon)的學生,花了十年時間做了我的博士論文「神龍-中國古代龍圖像」。
在我求學期間,常去法蘭西漢學院圖書館,我頭一抬,就看見那幾個倉勁有力的中國行書書法題款,法蘭西漢學院圖書館,這幾個大字深深感染了學習過藝術的我,原來是香港大學教授饒宗頤先生的大作,這位聞名世界的漢學大師和我法國的另一位老師,博士答辯主席,法蘭西學院銘文和美文學院的通訊院士(AIBL),法國漢學泰鬥汪德邁教授原來有一段濃濃的師生情。法蘭西和中國這兩塊土地孕育了很多把畢生獻給中法文化交流的優秀人才,我希望也是這個火炬的傳播手。
我的老師汪德邁教授曾經跟我介紹過法國的漢學研究,歷經兩百年,這兩代主要的著名的漢學家是:第一代:沙畹教授,1865-1918 (Emmanuel Edouard Chavannes);馬伯樂,1883-1945,(Henri Maspéro),伯希和,1878-1945(Paul Pelliot)。第二代:戴密微,1894-1979 (Paul Demiéville),第三代:戴密微先生的學生謝和(Jacques Gernet和汪德邁(Léon Vandermeersch)。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驚喜,我現在汪德邁教授家裡,下面我把話筒交給我會名譽會長,法國大儒汪德邁教授,謝謝大家,merci et encore félicitation pour notre fondation。
5.閻偉紅先生學者簡介:
閻偉紅,美國北卡CHINA STUDIES INSTITUTE院長,美國銀行修麥考中心國際委員會主席,主要研究中國漢字書法海外傳播學。任世界漢學研究會美國執行會長、世界漢學研究會副總幹事長。
關於「世界漢語研究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簡寫: WACS)
一、WACS 印章SEAL(標準視覺語言WACS)構思與使命:
1. 設計一枚好的印章非易事,面臨巨大挑戰!
2. 漢學會這一枚印章所傳遞的信息是什麼?
3. 印章中的視覺語言如何體現世界漢學會的使命和精髓?
4. 如何設計一枚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漢學會印章?
5. 一枚印章如何反映華夏5000哲學思想?
印章核心元素選定:
1. 漢字書法為主要元素。
2. 唯有漢字書法代表著一種世界性的視覺藝術語言。
3. 漢字書法是視覺藝術,漢字書法造就了一個中華5000年的歷史,也唯有漢字造就了
CHINA這個名字。
印章中寫什麼字可以體現華夏五千年歷史和哲學思想?
「道」和「龢」。
1. 章程中體現了世界漢學會「龢」之理念。
2. 「龢」是中國人的宇宙觀,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觀點,指出宇宙萬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諧共存的統一體。學會各個學科又有哪個不與「和」哲學思想有著密切聯繫呢?從全球意義看,「和」是拯救世界和平的唯一思想。因此,我們選擇了以下印章為世界漢學會印章。由誰來為印章寫書法呢?
1.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弟子,首都師範大學趙宏教授親筆書寫。於是,我和趙宏教授開
始了夜以繼日的工作,趙宏老師分別書寫了幾乎是六種體的「道」和「和」(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和行草書)。
欲知趙宏教授詳情,請查看其個人網頁:Please click Dr. Zhao’s website.
• 中國網頁:www.zhaohong.org 美國網頁: www.hongzhao.org
2. 在此我們要特別感謝趙宏教授的慷慨付出:鮮花獻給趙宏教授!謝謝大家!
3. 我共設計了39個草圖。(上傳,附PDF格式印章0~3四種方案,以及「漢學會公章最終設計徵集意見稿」)
世界漢學研究會印章未來潛在的價值。
二、世界漢學研究會的註冊註冊時間:2016年8月26日。地點location: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律師顧問: 律師事務所:Leah B. Trowbridge.
三、網頁設計網頁設計為雙語,預計半年後開通。
四、關於「研究會」在美國的巨大功能和意義與建立「世界漢學會遊戲規則」我們大家都熟悉一些短語:「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話語權/academic authorities」和「遊戲規則/Game Changers」等等對漢學會全球運營的啟示。
結束語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再次祝賀「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打心底感謝木齋老師,如果說鄧小平是 SEZ(中國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的總設計師的話,那麼木齋教授是前所未有的「世界漢學研究會/WACS」的總設計師!在此也特別感謝籌備組的6位學者們,法國的李小紅教授、韓國的樸宰雨、香港的鄭煒明教授,武漢大學和南開大學的王兆鵬和盧燕新兩位學者,你們為漢學會的付出將永遠載入史冊!
6.鄭煒明先生學者簡介:
鄭煒明(1958.12- ) ,常用筆名葦鳴。文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高級研究員、副館長(學術) 。亦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研究員合作導師,黑龍江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島根大學亞太歷史及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等。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漢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學術秘書長、古文獻學會學術會長、澳門分會常務會長。研究領域包括中國上古史、國學研究方法論、簡帛學、詞學、中華文學史、澳門學等等。已刊學術著作35種,文學著作10種,期刊論文及書籍章節140餘篇。
世界漢學研究會旨在推動漢學在全球各學科領域,包括經濟學、哲學、文學、歷史學、詩歌、宗教、藝術、佛教、儒釋道、中醫藥、全球漢語言和文化教學、出版等方面展開前沿學術研究,同時也會在其它具相關科研價值的延伸領域,開展更為廣闊的教育全球化跨學科研究。
學會的目標是,力求通過與學術界,美國教育機構等各方的合作,聯合東西方各國際漢學研究團體,共同分享並整合各種學術資源,從而打造出一個全球最具實力的漢學國際研究機構,並就中國的過去、今天和未來為核心建立「漢學國際論壇」品牌項目,服務於今天的21世紀全球教育。
世界漢學研究會總部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總部實施基本通則管理世界各國學會,學會範圍涵蓋全球,包括中國大陸、韓國、馬來西亞、日本、蒙古國、印度、新加坡、德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義大利、墨西哥、哥倫比亞、巴西以及臺灣、香港和澳門等38個國家和地區。
學者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世界漢學研究會常務秘書長,世界漢學研究會中國分會常務副會長、孟浩然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唐代文學會理事,天津市文學會理事。博士論文《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獲2011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獨撰或參編《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傅璇琮先生學術研究文集》、《唐代文學史》、《中國傳統文化基礎教材》、《中國傳統文化叢書》等100餘種書籍,主持、參與國家社科等項目8項,在《人民日報》、《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獻》等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
尊敬的世界漢學研究會各位名譽會長、學術副會長
尊敬的世界漢學研究會執行會長木齋先生、樸宰宇先生、尊敬的閻偉紅先生
尊敬的世界漢學研究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各位會長、各位學者、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世界漢學研究會,終於宣布成立了!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是中華文化及其傳播研究的大事。海內外關心中華文化的學者,不僅要研究中華文化,還要研究那些關心中華文化的學者專家。從這個意義講,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其具有深遠的意義。
世界漢學研究會是純學術組織,希望更多學者加盟。也希望各位朋友獻計獻策,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把學會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
祝願大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8.樸宰雨先生學者簡介:
樸宰雨(박재우, Park,Jae Woo),韓國學者,世界漢學研究會首屆執行會長,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部教授、中國社科院季刊《當代韓國》韓方主編、國際魯迅研究會會長,韓國世界華文文學協會會長、國際魯迅研究會會長等職。兼任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會韓國代表、澳門大學《南國人文學刊》編委、臺灣師大《中華學術年刊》編委、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顧問、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顧問以及北京魯迅博物館、湖南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華南師大等的客座研究員或者客座教授。
韓國首爾大學中文系畢業,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韓國文學翻譯院理事、韓國外大中文學院院長、韓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會長、《韓中語言文化研究》主編與韓中文化論壇組織委員長等職。
著作有《史記漢書比較研究》《二十世紀中國韓人題材小說研究》、《韓國魯迅研究論文集 》等二十多種,編著有十多種,論文有《韓國魯迅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等七十多篇,韓譯書有莫言、鐵凝等的中短篇小說集《吉祥如意》、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等二十多種。——請壓縮在300字以內
世界漢學研究會籌備委員會委員諸位!大家好!我今天在世界漢學研究會創立的這歷史性的時刻裡,能在大家面前致辭,很高興,也很榮幸,心更是激動。我們韓國和日本,美國,歐洲,臺灣等地早就有代表各國漢學的研究學會,如韓國中語中文學會,日本中國學會,歐洲漢學學會,臺灣中文學會等,長期在自己國家地區裡積累了研究活動和研究成果,擔任了各國各地區漢學發展的重要角色。當然,各國各地區漢學的交叉交流的歷史與成果也很顯眼。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合世界各國漢學家與漢學的學會或者機構。我們分散在世界各處的漢學家早就渴望團結世界漢學家漢學力量的世界漢學研究會的創立。我個人也幾年之前開始做這樣的夢想。到了今天,重新和二十多年老朋友木齋先生等籌備委員會的幾位常委見面商量,遇到了能實現這個夢想的機遇,這樣的感動難以形容,真不好以語言表達。我相信我們研究會一定克服各種困難,順利發展去。世界漢學研究會的重要任務,可以簡單概括整理如下:第一,為了世界漢學研究水平的提高與廣泛普及,我們研究會盡力匯集集體智慧,和各種有關機構合作,展開多元努力。第二,中國國學界和海外漢學界通過我們研究會,應該多溝通,多流,好好合作,團結力量,推動世界漢學的整體發展。第三,我們研究會應該通過世界漢學這一特殊領域的學問,尋找人類的普遍真理,希望對人類學問與文化的發展,有所貢獻。我們大家為了世界漢學的發展與世界漢學研究會的發展一起努力吧!謝謝了!
學者簡介:
吳漠汀(Prof. Dr. Martin Woesler)德國人,漢學碩士、博士、教授、博導。義大利羅馬第三大學教授和歐盟中國多元比較研究中心主任、德國維藤/海德克大學教授、中國西南 交通大學外語學院海外院長、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南京師範大學講座教授。世界漢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副總幹事長、德國分 會常務會長、 義大利分會兼任常務會長。歐洲《紅樓夢》研究協會會長、美國哈佛人文訪問學者協會副會長、美國亞洲研究協會贊助成員。《歐洲漢學年刊》主編。有《中國現當代散文史》《德譯中國文學》《中國與歐洲》等20餘部著作出版。
發言稿:
各位在座的學者同仁:
你們好!
首先請允許我對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賀,祝願成立大會圓滿成功。我是吳漠汀,德國漢學家,之前在哈佛大學有兩年訪問學者的經歷,在歐洲、中國、美國分別有16年,6年,4年的學習、任教經歷。目前是漢學博士、 教授、博導,在德國、義大利、中國(北師大、南師大、西南交大)等地任教。
我對世界漢學研究會要提到6點看法:
1.漢學界已經在很多國家都有國家級的研究會,但是到目前為止,一個國際性的機構都沒有出現,這也是我們成立這樣的學會主要的原因之一。
2.我們希望,以後可以把國家級的機構加入進來,為世界各地漢學家能夠更好地溝通盡一份綿薄之力。
3.雖然漢學家們已經通過網際網路在研究和交流方面有各種國際性的合作,但是,我們也需要一個會議模式,這個模式就像「東亞研究會」組織的全球日學家、韓學家和漢學家年會,我們也能夠讓全球的漢學家可以為揭開謎題齊聚一堂。我們的學會成立後,我希望這樣偉大的會議是一個周期性長效性的。
4.研究會通過國際標準化也可以幫助各國家建立漢學或者提高漢學家的水平。
5.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西方的漢學家的漢語能力和水平越來越好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中方漢學家能夠熟練使用英文。大家在一起可以進行交流,我們的 研究會可以變成一個論壇,大家定義組織會議,發表論文。我們的研究會也有自己的期刊,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可以慢慢成長。
6.意識形態在科學界越來越不重要,我們之間變得更容易交流。
我個人能夠通過以下3點給研究會提供貢獻:
1.我會多種語言,在美國呆了4年,中國呆了6年,會支持學者們的交流,特別是歐 洲地區內外學者的合作。
2.我有出版的經驗,會支持研究會的刊物發表。現如今在美國期刊上的國內,特別是大陸的漢學家發表的論文少之又少。本研究會能夠給漢學家提供更多 用不同語種發表文章的機會。
3.我也有舉辦國際論壇和國際合作的經驗。希望可以跟東亞研究會合作舉辦本研究會的會議。
最後我還要表達我的意願:
我覺得,漢學已經國際化了。現在建立這樣的世界性漢學研究會,我個人覺得十分必要,可以說是歷史的需要,要說肩負歷史的使命,我們還不敢當,但我和委員組定會盡全力完成研究會給予我們的任務,日後還請在座各位同仁多多幫助和支持。我希望,本會在人員方面也可 以有一個按照國內外漢學家比例分配的較合理的人數比例。可以把中文和英文的研究結果在同一個論壇上展示,可以避免所有的政治或者意識形態的影響,可以研究和傳播真正的中國文化。
祝我們的世界漢學研究會蒸蒸日上。
第二場 以發言前後順序排列 主持人:盧燕新教授1.曾大興先生
學者簡介:
曾大興,1958年生,中國湖北省赤壁市人,文學博士。現為中國廣州大學文學教授,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漢學研究會文學地理學分會常務會長、世界漢學研究會中國分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詞學、文學地理學與嶺南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柳永和他的詞》(1990)、《詞學的星空——20世紀詞學名家傳》(1990)、《20世紀詞學名家研究》(2011)、《唐宋詞十八講》(2013)、《古今流行歌曲研究》(2013)、《優婚與天才》(2013)、《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1995)、《文學地理學研究》(2012)、《氣候、物候與文學——以文學家生命意識為路徑》(2016)、《文學地理學概論》(2016),即將出版的著作有《嶺南文化的真相》、《文學地理學建設》等。
各位專家:
大家好!
今天是世界漢學研究會正式成立的日子,我謹代表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對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
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不僅僅是漢學研究、交流與傳播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交流與傳播史上的一件大事。讓我們在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和總幹事會的領導之下,遵守《世界漢學研究會章程》,努力推動和創新各學科委員會的工作,把各學科的研究、交流與傳播工作做得更好!
文學地理的研究在中國源遠流長,在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等國,也有文學地理的研究,但是此前的文學地理,都只是文學研究的一個視野或者方法,不是一個學科。2011年,我們倡導把文學地理作為一個學科來建設,也就是把它作為文學這個一級學科下面的、將來可以和文學史這個學科雙峰並峙的二級學科來建設,得到了中國學者的熱烈響應和支持,也得到了日本、韓國學者的熱烈響應和支持。2011年11月,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正式成立。六年來,我們每年召開一次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年會,每年出版一本《文學地理學》年刊。自第二屆年會以來,每一屆年會都有日本、韓國的學者與會;自第二本年刊以來,每一本年刊都刊有日本、韓國學者的論文。例如第四屆年會是在甘肅省的蘭州市召開的,出席這屆年會的韓國學者多達九人。而第五屆年會,則是應邀在日本的福岡市召開的。可以說,中國文學地理學會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視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希望文學地理學這個在中國本土產生的新興學科,能夠通過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而真正走向世界。我們高興地看到,世界漢學研究會把文學地理學會列為第一個學科分會,這體現了各位漢學家對新興學科的重視,我們為此深受鼓舞。
一個學科能不能成立,取決於三個條件:一是有沒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二是有沒有自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三是有沒有自己的專業課程與人才培養平臺。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一點已經成為中國文學地理學會諸位學者的共識。文學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經過多年的探索,也已經大體形成。我本人將於今年10月在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文學地理學概論》這本書,該書對於這兩個問題均有詳細的論述。就專業課程來講,我本人自2004年以來,先後在廣州大學開設了「中國文學地理」與「文學地理學概論」這兩門課程,其中「中國文學地理」已經成為一門網絡課程,可以在「超星學術網」上看到。另外,華中師範大學的鄒建軍教授則在該校開設了「文學地理學批評」這門專業課程。就人才培養來講,「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年會」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平臺,每年參加年會的青年學者,都佔了參會學者的一半以上。另外,楊義教授、梅新林教授、鄒建軍教授,還有我本人,多年以前就開始培養文學地理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可以說,文學地理學這個學科在中國已經基本建成,今後的工作,就是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實踐和學術交流,讓它真正壯大和成熟起來。在此,我也希望各位漢學家多多關注、支持和參與文學地理學的研究,使這個在中國本土產生的新興學科真正走向世界!
謝謝大家!
2.海村惟一先生(在澳大利亞的公開講演,阿德萊德大學舉辦)
學者簡介:
海村惟一(日本,Yuiji Amamura,1956-),日本福岡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文學博士。世界漢學研究會文學地理學會學術會長、世界漢學研究會日本分會學術會長、漢字文化共同體研究會會長、世界漢字文化與設計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世界漢字學會日本分會理事兼秘書長、國際中江藤樹(日本陽明學創始人)思想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國際二宮尊德思想學會副會長、韓中日東亞人文學會副會長、中國東北二宮尊徳研究中心顧問、中國文學地理學會顧問等。
還任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合作教授、韓國中語中文學會海外編輯委員、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漢字之美」2016年全球青年設計大賽終審評委、長春師範學院客員教授兼昭明文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大連民族大學客員教授、黃岡師範學院昭明文選研究所研究員等。
代表作:《五山文學(日本禪林漢學)研究》、《日藏唐代漢字鈔本字形表》(三卷)、《王元化著作集》(日譯本三卷:《文心雕龍講疏》、《思辨隨筆》、《九十年代反思錄》)等;發表論文130餘篇。——請壓縮在300字以內。
發言稿:
尊敬的諸位前輩、同仁,大家晚上好!世界漢學研究會剛才成立了,我表示衷心的祝賀!今後將與本會同仁齊心協力,與時俱進。請多多關照!)諸位大德,感恩合十!首先要感謝曾大興會長的盛情邀請和木齋總幹事長的不斷鼓勵!再要祝賀世界漢學研究會首屆理事會以及成立大會以超越時空的方式隆重登場!與時俱進,造福漢學,乃木齋教授以及其他六位創言者之造化也。能形成如此規模,乃全球漢學家眾望所歸,吾等各司其職,極盡所能,必將撐起與西學同等的平臺!今天木齋總幹事長和曾大興會長任命我為世界漢學研究會文學地理學會學術會長,以及日本分會學術會長,那我就竭盡全力配合曾大興會長、藤井省三會長、淺見洋一會長,協同吾會同仁接軌世界,學有所殖,術有所源。盡本屆之職,視世界漢學研究會為家,與同仁一起通過弘揚、普及漢學,築起一條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化「平天下」為「天下太平」!謝謝諸位!感恩不盡!
3.彭玉平先生
學者簡介:
彭玉平,江蘇人,1964年生,文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在世界漢學研究會中,任中國分會學術副會長、晚清民國文學會常務會長、詞學會常務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詩文與詩文批評研究,學術重點是中國詞學史、晚清民國詞學、王國維等研究。著有《詩文評的體性》《中國詞學史》(上/下)《王國維詞學與學緣研究》《人間詞話疏證》《唐宋詞舉要》等,發表論文150多篇。
發言稿:
各位學界同道、各位從事漢學研究的朋友們:
我是來自中國中山大學中文系的彭玉平,很榮幸有機會在這裡與大家一起見證世界漢學研究會的成立盛典。此前我參加過多個學會或研究會,但這次我的感覺很不同,因為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學會組織,聚集了五湖四海眾多專業的學界朋友們。在這裡,國別和語言不再是一個突出問題,因為我們關注的正是一個不分國界和語言的問題。我們雖然分居在世界各地,但共同沐浴在漢學的光輝之下,並努力耕耘在漢學的眾多領域,為弘揚中華文化貢獻我們的智慧和才情。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種種原因,我奔波在數地,無法及時參加彩排及相關討論,真是抱歉。但事後我都細緻地看或聽了大家的發言,深受感動和教益。也細讀了研究會章程,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很快會走向成熟、有格局、有氣度、有願景的研究會。我願與她一起成長,並見證她的輝煌。
世界漢學的發展由來已久,總體業績也斐然可喜。但分居各地、缺乏對話的局面也長期存在,這不僅帶來了學術資訊的封閉和學術領域的阻隔,而且也直接影響到世界漢學研究的總體格局和學術境界。如何整合已有學術資源,開拓新的學術空間,形成新的全球性的學術平臺,提煉出更有魄力和魅力的學術方向,大力推進世界漢學研究的發展,就成為本研究會首先需要面對的任務和職責。
學會初創,其途維艱。讓我們並肩攜手,共同前進。
4.盧濤先生學者簡介:
盧濤(1960-),博士,日本廣島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教授,中國東南大學客座教授。研究方向為漢日語言對比研究及跨文化交際學。主要著作有『中國語における「空間動詞」の文法化研究-日本語と英語との関連付けで』(漢語「空間動詞」語法化研究),論文有<說「朋友」>、<「文化」考>、<釋「合同」>等70餘篇。
發言稿:
首先,熱烈祝賀世界漢學研究會正式成立!世界漢學研究會の設立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值此五湖四海眾學友歡聚一堂的喜慶時刻,我想扼要闡述「加強溝通與合作」的三點意見。
第一,加強世界範圍的溝通與合作。幾百年來,中國作為一個學術研究對象,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學術領域取得了相當豐厚的研究成果,歐美和東亞等地的漢學研究有目共睹。但由於受語言和交通的障礙,分享、借鑑研究成果並進行多區域間的漢學工作者的合作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期望今後通過以漢語為共同語的世界漢學研究會這個平臺,全世界漢學工作者互通有無、共同努力,把漢學研究帶入一個新的境地、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多元的文化豐富了我們這個世界,多元的漢學研究也一定會使世界漢學的學術大花園流芳溢彩。
第二,加強世界各地與大陸的溝通與合作。世界漢學研究既是面向全球的,也是面向中國大陸的。近30年的經濟與文化的大發展大大地促進了大陸的漢學研究的發展,這集中體現在恢復傳統研究和與世界接軌這二點上。更多地實證研究、實地研究、文獻研究也脫離不了大陸相關領域朋友的配合與合作。具體做法可以考慮更廣泛地吸收國內學者入會、在大陸不同區域建立分會組織並保證一半左右的學術會議在大陸召開。
第三,加強學術領域間的溝通與合作。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研究方法已經成為當今學術研究衝破瓶頸、實現創新的利器。僅就我所從事的漢語研究而言,以往的歷史主義和結構主義的方法論已經很難得到新的學術突破。漢語語言學與哲學、美學、文學、人類學、交際學、認知科學、社會學等等學科的交叉研究是漢語研究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而這種跨學科研究也一定會促進其他領域的深化發展。
最後,感謝木齋教授及其他眾多參與籌備工作的朋友們的奉獻精神和通力合作,並祝願我們這個研究會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全世界大背景下,不斷做出新的學術貢獻,在引領世界漢學發展的大道上奮進!
5.許建平先生學者簡介:
許建平,上海交通大學「古代典籍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際期刊《文化中華》主編,中國金瓶梅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文化世界研究院中方院長,世界漢學研究會中國學術副會長。《世界漢學研究》執行主編。主要從事中國文學史、思想史、特別是明代文學研究。倡導從經濟生活視角研究文學的生成、發展與傳播;將哲學移入敘事學,構建意圖敘事理論;重新考釋李贄思想的近代性內涵及其思想史地位;全面論證《金瓶梅》的作者、成書年代、版本及其文化價值;收集整理《王世貞全集》,重新評價王世貞的文史地位。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金學考論》《李贄思想演變史》《意圖敘事論》《文學研究的新經濟視角與分析方法》《王世貞與金瓶梅》等著作20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獲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多項。——壓縮到300字以內
發言稿:
尊敬的大會執行主席木齋先生,尊敬的大會發起人,尊敬的學術前輩、朋友們、同仁們,大家好。首先祝賀世界漢學大會的成立,為籌備這次大會付出辛勤勞動的發起人和熱心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世界漢學大會能在短期內風起雲湧般聚集,表明它滿足了世界漢學研究者心中的願望和期盼,同時它也是應世界漢學研究發展需要而生,應中國文化發展需要而生。
中國以孔子仁愛為代表的文化曾對世界文化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地位和影響力日益增強,各國對漢學關注熱情高漲,學者層出不窮。然而,中國文化需挖掘的寶藏還很多,還有許多東西需要世界去了解。且當前的中國文化正處於由農耕文化向現代工業文化轉型的過程中,傳統文化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期盼建立基於本國文脈吸收世界先進文明的新中國文化,期盼中國乃至世界知曉中國文化的永恆性和人類的普適性價值,這些都成為了世界漢學大會研究的重要課題。
正因此,世界漢學研究會的發展空間巨大。還有許多國家的、學科的學會將不斷加盟。當前學會還是個剛出生的嬰兒,百事待興。如何更有效地運作,如何凝聚成為世界漢學研究者的核心,成為推動世界漢學發展和國際交流的動力,還有很多東西要摸索著試探著做。我作為其中的一份子,會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眾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也祝願在木齋先生和此後歷屆執行會長的組織下,在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世界漢學會如旭日東升,蒸蒸日上。
6.雷金慶先生學者簡介:
雷金慶(Kam Louie): 新南威爾斯大學, 香港大學名譽教授,澳大利亞人文學院及香港人文學院院士。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西澳墨朵大學,昆士蘭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香港大學任教。在港大文學院任職了八年院長 (2005 - 2013)。他供職於多個顧問委員會,如,澳大利亞中國理事會,澳大利亞亞洲研究學會,澳大利亞中國研究學會, 香港研究資助局人文學科小組等。雷教授著有20本專著,另有70餘篇論文收錄於各類書籍期刊中。其中包括:《全球化中的中國男性》(羅特雷志出版社 [Routledge] 2015年版);《男性特質論 —— 中國的社會與性別》(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中國語言與文化的政治性》(羅特雷志出版社1998年版);《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繼承傳統:中共對經典哲學家解析 1949-1966》(牛津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及《當代中國孔子批判》(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版)。雷教授是許多學術期刊編委會成員及曾任《亞洲研究季刊》主編 [1998 – 2006]。
特別說明:大會部分發言及章程附錄將在後期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