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長幹行》 乾淨而永恆的愛情

2021-02-19 古詩詞文欣賞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和我一起共同品讀千古最美情詩。我生活在南京,算一算在故都已經生活三十年了,對這個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一城一磚都有著別樣的感情。我經常在明城牆上散步,走過中華門,走過長幹橋,走過古長幹裡,每每想起李白的《長幹行》來,那我們今天就來解讀李白那首千古留名的《長幹行》。詩云:「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預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李白的這首《長幹行》,因為取自樂府舊體了,寫來明白如話、淺顯曉暢,是歷來傳誦的名篇。但其實從訓詁學的角度上來看,這首詩存在著重重的難題,當然首先像《唐詩三百首》記載李白的《長幹行》就有兩首,這首最著名的是第一首。那麼還有一首呢,「憶妾深閨裡,煙塵不曾識。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憶妾深閨裡,煙塵不曾識。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去來悲如何,見少別離多。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北客真王公,朱衣滿江中。日暮來投宿,數朝不肯東。好乘浮雲驄,佳期蘭渚東。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中。自憐十五餘,顏色桃李紅。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也是一首歌行,但風格呢,包括內容和第一首其實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有人懷疑第二首是張潮(張潮(一作張朝),唐代詩人。曲阿(今江蘇丹陽縣)人,主要活動於唐肅宗李亨、代宗李豫時代。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僅存五首。《唐詩紀事》和《全唐詩》說他是大曆(766—779)中處士。《聞一多全集·唐詩大系》將他排列在張巡前,常建後。)或者李益(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出名,擅長絕句,尤其是七言絕句。)所作。

 首先一個難題就是《長幹行》的「幹」這個字的讀音,為什麼不讀長幹(gàn)裡,不讀長幹(gàn)行,其實「長幹」二字,牽扯到李白這首詩的情感主旨與終極歸宿,這是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我們留到最後再說,先賣個關子,為什麼要讀長幹(gān),不讀長幹(gàn)。

這首詩上來前幾句就困難重重。這幾句,頭六句是大家最熟悉的,「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所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六句詩裡頭沉澱出兩個成語。頭四句是回憶青梅竹馬的場景,「妾發初覆額」,頭髮、劉海剛剛蓋住額頭的時候,這就是黃髮垂髫中的那個垂髫的年齡,應該就是四五歲,或者六七歲,其實不能再小了。如果是二三歲的話,不應該有那麼清晰的記憶的。這是長幹女在回憶往事,回憶純真歡樂的兒時生活。一般通行的解讀都把它理解成:我小的時候常常在門前採些花花草草,在玩遊戲。你呢,用個小竹竿放在胯下當作馬,這就叫「竹馬」。男孩子都玩過這種遊戲,小的時候。騎個小竹馬就來我們家的院子玩了。然後繞著院子中的井欄,在互擲青梅,我們追逐嬉戲,這就是青梅竹馬的狀態。因為我們都住在長幹裡,是鄰居,從小無拘無束,不避嫌疑,這種總結就叫兩小無猜。

一般從訓詁示意的角度,很多注家都把注意力放在那個「床」字上。「繞床弄青梅」包括「床前明月光」的「床」到底是什麼?學術界爭議非常大,有說是供人躺的器具,有的說是供人坐的器具,還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說床是井邊的圍欄。那麼這裡的「繞床弄青梅」的「床」一般都解讀為井邊的圍欄。我個人研究訓詁認為,像說文解釋「床」的本意,說「床,安身之坐也」。說明床最早一定是坐器,就是板凳。像王羲之「東床快婿,東床坦腹」,應該也就是坐器。因為許慎強調的是「安身之坐也」,說明它是一個重要的支撐,所以你看很多這個床的引申意義就變成了車床啊,工具機啊,對吧?當然還包括有琴床啊,就是這個底座,它有支撐的作用。所以我個人認為即使井床也不是井邊的一個木柵欄,它其實應該是那個軲轆,就是打水上來的它那個底座,支撐它的底座。當然,井口周邊的那個石砌的圍欄,它也可以稱之為井床,它其實也是一個重要的底座,因為往往是用石頭砌成的,所以就經常被稱為銀床。不論怎樣,繞床的「床」一定和這個井有關。因為在古人來講,院中的井往往代表著家庭,家的象徵。「繞床弄青梅」,包括「床前明月光」,其實都包含著對家的記憶。 

但是就頭幾句來講,其中還有一個字非常關鍵,「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這個「劇」往往被解讀為遊戲的意思,所以大多翻譯成我小的時候,折著花花草草在門前玩,而這個時候,「郎騎竹馬來」,就是你啊,騎著你的小竹馬來了,我們倆就繞著井邊在弄青梅。這裡有幾個問題,第一,劇這個字它其實,現在很多詞典把它解釋為遊戲的意思,就是因為李白的這句「折花門前劇」,但其實除此之外,「劇」本身在古文中很少有表示遊戲的意思。「劇」的甲骨文本意是虎與豕,就是虎和野豬相鬥,劇烈相鬥,或者人與虎與豕相鬥。所以《說文解字》說,「劇者甚也!」我們常用劇烈,劇痛啊,劇變啊,它其實是表示程度和難度的。當然有人說戲劇、話劇,那是一種遊戲表演,那其實是外來詞,不是古文中「劇」的本義。

而且還有一點,「繞床弄青梅,」兩個小朋友在玩青梅,在追逐打鬧,擲青梅,那麼這裡的前提就得是青梅落了一地。因為兩個小朋友個子很矮麼,才三四歲、五六歲,六七歲,不可能摘到樹上的青梅。而且說「折花門前劇,繞床弄青梅。」就說明這院落裡頭有梅樹,當然就是青梅樹,我們熟悉的臘梅樹,它是不結青梅果的。梅樹有很多種,那麼像青梅樹,它既開梅花也結青梅果,到了青梅熟透,變成黃梅的時候,就是「梅子黃時雨」。那麼那時候的梅子就有可能落一地。那青梅的時候,那應該是早春的時節,梅子不可能落一地的,所以根據「劇」字的訓詁本義,包括這個青梅,以及梅花的時節,頭四句有可能就變成另外一個場景了,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在我小的時候,我在門前玩那個梅花,然後你騎著個竹馬來,然後你繞著個井欄跑,擲青梅。這種場景雖然很生活,但因為太普通,反倒未必能成為這個小姑娘長幹女心底最深刻的記憶。

但是如果是另外一個場景呢?在我小的時候,想去折樹上的梅花,但是小女孩個子不夠高,夠不到,這個時候,你騎著小竹馬來了,竹馬是什麼呢?是一根小木棍啊,然後你就用你的小竹馬來幫我,我們沿著井欄去夠樹上的青梅。你看!這個時候,在這個長幹女的回憶中,她的鄰居小哥哥,就不是簡單的騎著竹馬來給她繞著井邊追逐打鬧,而是變成一個小俠客一樣來幫助這個鄰居小妹妹。這樣的場景,小姑娘長大之後,也還牢牢的烙印在她的回憶裡,這才更合情、更合理呀!才是更溫馨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啊!所以我們回憶我們自己幼年的生活,如果只是鄰居小朋友在一起打打鬧鬧,追逐嬉鬧,就叫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我想那種幼年的場景雖然能讓我們回憶的時候有所興奮,但不至於感動。

就像我自己,我記得小的時候,我們那時候條件很艱苦,剛上小學的時候,回家還要去撿木材燒灶,秋天的時候要去拿個麻袋撿那些乾枯的樹葉。因為樹葉特別容易點燃,作為引火,燒灶時特別好。我鄰居的那個小女孩就比我小一二歲,我每次去撿樹葉,她也跟著我去,然後撿一麻袋樹葉,先要倒給她,把她的麻袋裝滿了,然後自己再重新去擦樹葉,拿根長長的鐵絲往地上一擦,一擼一串,很像我們現在吃的擼串,可是我們擼的是樹葉。那麼鄰居的小女孩她個子小,力氣也小,她撿不了多少樹葉,我先撿好,先把她的麻袋裝好,再去裝自己的麻袋。這種小小的幫助,回想起來,直到今天,內心還有一種別樣的溫馨和感動。那就叫做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啊!所以頭六句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回憶的幼年生活場景,當然應該很生動、很鮮活,但我覺得它不應該是普通的生動鮮活。對於當事人來講,一定是一種特殊的生動和鮮活。所以這樣特殊的回憶就可以支撐這個長幹女一生的情感。

所以直接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就到了「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這四句寫的特別妙,古代女子十四及笄,就可以嫁為人婦。所以這個十四歲的長幹女,長大之後,如願以償嫁給了她兩小無猜的鄰居哥哥。可是,她雖然如願以償,她雖然已做人婦,卻整整一年的時間「羞顏未嘗開」,甚至當那個小時候幫他摘花弄梅,卻從無嫌猜的夫君叫她的時候,已經結婚整整一年的小媳婦,卻每每羞澀的「低頭向暗壁」,就是面對著牆「千喚不一回。」她心愛的丈夫,哪怕叫她很多遍,她也不好意思回頭,這種嬌羞,我們今天人可能很難理解,已經嫁作人婦了,有什麼不好意思呢。這就是李白的生花妙筆,他其實寫的一個純淨的女孩子,她即使成為新嫁娘,成為他人婦之後,對那種所有人都覺得理所應當的角色轉換,她要適應也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對她再熟悉不過的夫君,因為角色的變換,因為夫婦的生活,也讓她羞澀難當,這更體現了她的純潔與純粹。

這樣一直到了十五歲,「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多麼漫長的適應啊,一直到了十五歲,結婚一年之後,才變得大方起來,常常笑逐眼開,所有的幸福也終於在眉眼間流淌,心中常暗暗誓願,兩人即便如灰塵,也要同甘共苦,永不分離。所以這個純潔而純粹的長幹女,為了表達這種誓願,居然用到兩個典故。「常存抱柱信,」是說尾生抱柱而死的典故。莊子記載,尾生和一個女子相約在橋下相會。尾生先到,女子還沒來,忽然水漲,尾生為了不失信,抱著橋柱繼續等候,一直到被水淹死,所以後人就稱守信為抱柱信。(《莊子・盜蹠》「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望夫臺的典故就非常多了,一般都說丈夫出門在外,常年不歸,妻子站在山上長久眺望,就能化為望夫石,望夫山。「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是說兩個人對愛情的堅貞與信心,可是他們畢竟是住在長幹裡的人家,在新婚兩年之後,丈夫終於要遠行經商了。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預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這是長幹女在想像她心愛的丈夫離家遠行經商,要經過瞿塘峽灩預堆。灩預堆是三峽中最危險的一段,當然建國後,灩預堆就被炸掉了,古人常常用灩預堆來講長江行船中的危險。長幹女擔心她的丈夫,說五月間三峽水漲浪急,堆石隱沒。親愛的人啊!千萬要小心,而沿江上下,兩岸猿啼哀鳴,聲聲在天,讓人心驚膽寒。猿猴的叫聲悽厲哀愁,古樂府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所以用瞿塘灩預堆,想見其丈夫之艱難;用猿聲天上哀,想見其思念之悲切。

越擔心,越思念,越掛懷,於是長幹女又把筆觸拉回到自己身上。「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丈夫走後,她常倚門而望,等待變成了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事。她在門前反覆徘徊的足跡,一一長滿了青苔,苔痕深深不能清掃,而時間飛逝,落葉飄零。掃不去青苔與相思的長幹女只能哀嘆,秋風來的是那麼早啊!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春天裡的蝴蝶就是五顏六色的,而到秋天裡的蝴蝶卻以黃翅居多。所以「八月蝴蝶黃」,這個意象的選取實在是太精彩了,它們翩翩飛舞,雙雙飛到西園草地上。看它們成雙成對自由自在,而我對影自憐,只能更加傷心了。那麼她傷心的是什麼呢?同樣是年華老去,在東漢末年的亂離之世,《行行重行行》裡的思婦,只求平安即好,說「歲月忽已晚,思君令人老。」而李白筆下的這個長幹女,卻說「坐愁紅顏老」。坐就是因為的意思,我的傷心就是因為我為你而生的容顏與年華都在一天天老去啊!這裡的老其實還遙遙呼應著兩小無猜的美好,從「妾心只愁紅顏老」裡其實也可以看到長幹女她心思的乾淨,即使她的憂愁都是那麼直接、簡單。那個曾經騎著竹馬來為我弄青梅的小哥哥,你再不回來,我的美麗容顏就都老去了。所以這時候,對她心愛人的期望宛如又回到童年「折花門前劇」的時候,這所有不如意的時刻,這所有為難的時刻,她的那個心心念念的夢中人哪怕只騎著一根竹馬來,都能像蓋世的英雄,幫她從現實的困境裡帶回幸福的天地。這種乾淨的希望,其實也是一種素樸的堅信。

所以思念中哀傷的長幹女,到最後竟然突然變了一種姿態,「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三巴就是巴郡、巴東、巴西泛指蜀地,「早晚下三巴,」其實就是內心的呼喊。你快回來吧!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捎個信來,我就去迎接你,再遠都不遠,我會一直走到七百裡外的長風沙。長風沙是地名,在安徽安慶市的長江邊,陸遊的《入蜀記》就說:「金陵至長風沙七百裡。」為迎接她心愛的人,那個曾經「折花門前劇」的小姑娘,那個新婚後曾經久久的在羞澀裡不知所措的小新娘,那個後來終於把兩個人的愛情當成一生的追求和理想,那個在思念裡也有過無盡的憂思與彷徨的長幹女啊!她說,我也可以溯江而上,迎著你回鄉的步伐,不論多遠,只要走到你的身旁。這是什麼?這就是最長情的告白啊!所以這樣的長幹女只有在李白筆下才可以這樣的純粹,才可以把愛情當成一生的信仰。

那麼為什麼李白會寫出這樣一個很多詩賦詩裡頭截然不同、別具形象的長幹女來呢?這就和我們一開始留得那個謎題《長幹(gan)行》不讀《長幹(gàn)行》有關嘛!我每次走過長幹裡,走過長幹橋,都感慨萬千!因為世事變化,滄海桑田,今天的長幹裡,已經看不到它原來的風貌了。事實上長幹裡其實可以算南京這座名城最早的記憶之一,雖然吳王夫差曾經在南京打造兵器,所以它最早叫過冶城,冶煉的冶。但是他真正的建城史始於商聖範蠡,在今中華門外,也就是長幹裡這一帶建越城。為什麼範蠡會選擇這個地方建越城呢?這就是《長幹女》的幹要讀幹(gan)的原因所在了。

幹的甲骨文本義它其實指的是一個樹杈,樹幹加上樹杈,古人拿它當作進攻的武器,後來它由進攻的武器演變為防禦的武器,所以「幾曾識幹戈」、「化幹戈為玉帛」,幹就變成了盾牌的意思。所以幹字的本音確實應該讀平聲的幹,那麼在自然界中,最像幹的樹枝枝杈狀分部的山川地貌就是河流的兩岸,所以河流的兩岸又被稱為河幹。《詩經》裡說「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連《易經》的《漸卦》裡都說「鴻漸於幹」。方鴻漸的鴻漸也取名於此。所以《建康實錄》裡記載,南京人之所以會把長幹裡這一帶稱為長幹,是因為」山隴之間曰『幹』」,其實是因為有秦淮河流經這一段平原地區,因為向南有群山依仗,而這一帶平原地區又有河流經過,並最終匯入長江。所以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宜於居住。

所以範蠡在此建越城,這裡迅速就成了百姓聚集之地,尤其是到了後來,三國吳立大市,專門在這裡立集市,更是商賈雲集。而南京城也正是因為有了越城,有了長幹裡,有了這片長長的河岸地帶,肥沃的土地,聚集的人氣,才迅速的發展起來。更為關鍵的是,當時長幹裡河水直通長江,而當時長江的故道是緊靠著南京城的西側的,不像現在因為長江改道不停的向西,其實已經遠離了石頭城。當年李白說「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說「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當時的鳳凰臺,白鷺洲其實都離長幹裡不遠。可惜今天隨著長江的不斷西移,原來處於江中的白鷺洲早已經成了陸地了。

所以長幹裡,既土地肥沃,又有河流舟楫之便,又能緊接長江,而長江則是當時古中國最重要的運輸黃金水道。所以長幹裡這個地方,其實在古中國可以算是當時最大的物流中心。所以雖然說商賈雲集,商賈雲集,但商和賈還是不一樣的,古人說行商坐賈,賈就是開店做買賣,而商呢,主要是貨運。所以長幹裡這一代就成為當時古中國貨運的中心集散地,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物流中心了。所以長幹裡的人家大多以舟為家,以販為業。所以那個小新郎結婚兩年之後就要溯江而上去從商,而身為長幹裡的小新娘在長情的愛情告白中,也能毅然而然溯江而上,為了迎接她心愛的人,可以「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李白是寫的怎樣的一首《長幹行》啊!他寫的又是怎樣一個長幹女啊!其實因為長幹裡在中國古代城市史與貨運史上的獨特性,自漢樂府以來,就是很多詩人吟詠的一個話題。所以《長幹行》、《長幹曲》本就是樂府雜曲歌詞中的名篇,不止李白,有很多人寫過著名的《長幹行》、《長幹曲》。比如,崔顥的《長幹曲》四首,「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又如無名氏的《長幹曲古詞》,詩云:「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遙。妾家揚子住,便弄廣陵潮。」所以長幹裡中其實住著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批具有市民精神的商賈兒女,而這種精神、這種純粹是到了李白的《長幹行》才終於把它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如今,我一回回走過長幹橋,走過長幹裡,仿佛還能看到李白筆下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身影。仿佛還能看到那個一天天長大並最終心願以償嫁給心愛人的小新娘,和他那個背負著與生俱來的商人使命、不得不奔赴遠方的小新郎。他們的分離,不像中國古詩詞中絕大多數寫到的情況,因為戰爭,因為功業,因為求取功名。而商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又向來是不被看重的一個獨特群體。所以只有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李白,能夠從最本真的人性出發,把長幹裡中的愛情寫的這樣唯美而堅定。所以因為有長幹裡,南京城幸甚至哉!因為有李白,長幹裡幸甚至哉!只有用一顆純潔而包容的心,去感知最基本、最本真的人性,我們才能真正觸碰到乾淨而永恆的愛情!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 |《長幹行·其一》李白
    詩人李白寫過許多反映婦女生活的作品,《長幹行》就是其中傑出的詩篇。長幹是地名,在今江蘇南京。樂府舊題有《長幹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二載有古辭一首,五言四句,寫一位少女駕舟採菱、途中遇潮的情景。與李白同時的崔顥有《長幹曲》,崔國輔有《小長幹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樂府體,所描繪的都是長江中下遊一帶男女青年的生活場景。這些詩歌內容都較簡單。
  • 李白的《長幹行》,蔣勳這麼解讀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絕了
    李白的《長幹行》,蔣勳這麼解讀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絕了文/陳衛華   圖/網絡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婦孺皆知的成語,你還記得出自哪一首詩,作者是誰嗎?沒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出自李白的《長幹行》。唐詩是中國詩歌史上最瑰麗的珠寶,唐詩的繁榮與唐朝的富庶有著直接的關係,當時國富民強,以致滋生了一大批文人雅士,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當數詩仙李白。《長幹行》寫一個女子對夫君離別後的思念,從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夫君。全詩追憶了自己與夫君之間從小到大,到離別,到刻骨銘心的思念,到盼望夫君歸家的過程。
  • 長幹行|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那一年青梅竹馬,相伴最純真的年華;那一年永結連理,卻含著嬌羞的低眉;那一年兩心相悅,許下永恆的牽掛;可如今啊,你卻遠在天涯,草木深淺獨立秋夏,問君何時歸家
  • 古詩詞鑑賞 | 長幹行·其一
    詩人李白寫過許多反映婦女生活的作品,《長幹行》就是其中傑出的詩篇。  長幹是地名,在今江蘇南京。樂府舊題有《長幹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二載有古辭一首,五言四句,寫一位少女駕舟採菱、途中遇潮的情景。
  • 一天一首古詩詞——長幹行·其一
    詩人李白寫過許多反映婦女生活的作品,《長幹行》就是其中傑出的詩篇。長幹是地名,在今江蘇南京。樂府舊題有《長幹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二載有古辭一首,五言四句,寫一位少女駕舟採菱、途中遇潮的情景。與李白同時的崔顥有《長幹曲》,崔國輔有《小長幹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樂府體,所描繪的都是長江中下遊一帶男女青年的生活場景。這些詩歌內容都較簡單。
  • 李白的這首愛情詩,創造了一個形容男女之間真摯感情的最美語詞...
    李白的一生作詩無數,題材廣泛,眾體兼備。浪漫主義的大詩人,自然就少不了愛情詩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借古題寫愛情,不妨一起來看看原文先: 《長幹行·其一》(節選) 唐代: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 李白此詩被美國著名詩人譯成英文,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詩
    今天小樓推薦一首李白的經典詩篇《長幹行》,這首詩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還被美國的著名現代派詩人龐德翻譯成英文,可以說是李白一首具有世界影響的詩。長幹行·其一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 詩人龐德翻譯李白情詩,在美國爆火幾十年,國人看到譯文:差點火候
    可能是因為他們都很放蕩不羈,喜歡任性自由的活著,所以他才那麼喜歡李白的古詩吧,龐德尤其喜歡的是李白的情詩《長幹行》,所以他決定將《長幹行》翻譯成英文版給更多的外國人看。《長幹行》在美國大火,有很多美國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埃茲拉·龐德 翻譯的就是最好的《長幹行》,但是美國的一群留學生到了中國,學習了一些漢語然後看到了李白的原著版本後,他們可以說是徹底地愣住了,他們也是如夢初醒,才知道了埃茲拉·龐德 的古詩的翻譯版和原版古詩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 李白這首經典詩,寫出了愛情中最美的兩個成語,最後10字令人動容
    詩詞的世界裡,什麼樣的愛情最美?關於這個話題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最美的愛情應該是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畢竟初見的美好總是那麼讓人難忘;有人認為,最美的愛情當是辛棄疾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畢竟一轉身,就能看見最愛的你,讓人無限欣喜。
  • 李白以女性口吻寫一首詩,貢獻了多個成語,道出了愛情的美好
    李白的《長幹行》如此簡單,又如此活潑,李白的詩很擅長角色轉換,他喜歡用第一人稱來寫實。自己雖然是個男性詩人,卻偏偏喜歡用第一人稱的女性角色來書寫。這首《長幹行》就是其中的代表。「妾發初覆額」開篇一個「妾」字,這是女性的謙稱,他用了五個字生動刻畫了小女孩的畫面。
  • 美國詩人翻譯李白的情詩在海外爆火幾十年,留學生看到原著後愣了
    例如,美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就曾用英文改編過中國的古詩,而且還是李白的經典之作《長幹行》。這位美國著名詩人叫做埃茲拉·龐德,是意象派詩歌的典型代表,在美國很受歡迎。埃茲拉·龐德很有才華,但是他的行為也任性,甚至可以用怪異來形容。埃茲拉·龐德為了向世人宣傳他的思想理念,四處吼叫,而且隨意亂踹。
  • 美國詩人翻譯李白情詩,入選美國教材,留學生看到原版後坐不住了
    但是熟悉李白的人應了解,李白的詩詞不完全只是豪放也有婉約的。比如:「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李白最刻骨銘心的一首愛情詩,詩仙一旦動起情,人世間無人能抗拒
    生於盛世大唐,對於詩酒換年華的李白而言,能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生平第一次自薦失敗,李白遭到來自李邕前所未有的難堪,遂憤怒地拋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後一展縱上;橫跨赤鬃烈馬,踏遍熾麗山川,當李白遊歷到賀知章處,奉上一曲《蜀道難》,由此正式成為「謫仙人」,俯瞰人間;與唐明皇稱兄道弟
  • 李白最傑出的一首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出了2個千古成語
    我經常在明城牆上散步,走過中華門,走過長幹橋,走過古長幹裡,每每想起李白的《長幹行》來,那我們今天就來解讀李白那首千古留名的《長幹行》。詩云:「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預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
    ,關於詩仙李白,這位才華橫溢的浪漫主義詩人,憑藉自己的才學和膽識,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都十分的受人尊重和喜愛。在《百家講壇》中,南京大學的莫教授在評價李白的時候,說到:李白有一首肉麻詩在美國很出名,聽到這句話,起初還不是很相信,畢竟李白可是唐代的人,膽識翻閱眾多資料後,才發現名不虛傳。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情詩,被美國「精神病患者」翻譯,入選美國教材
    可是,這樣完美的愛情模式並不是武俠塑造的,而是在那些唯美的古典詩歌中產生的。它來自於我國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首經典情詩《長幹行》。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平淡卻絢爛,唯美而真實,讓人羨慕的愛情故事,也被稱為是李白最肉麻的一首情詩!長幹行·其一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 美國人翻譯李白情詩,被列入美國教材,留學生:對比後才知道差距
    翻譯到位,入選美國教材埃茲拉.龐德如痴如醉地翻譯著李白的眾多詩詞,他學習了中國文化之後,翻譯了很多中國古代的文學著作。這其中最火的一篇,應該就是李白所寫的一首情詩《長幹行》,這首古詩被這個美國詩人翻譯的非常浪漫。
  • 美國一詩人翻譯李白情詩,被列入美國教材,美國人稱是一首好詩
    ——《春日憶李白》歷史上有很多的詩人,名垂青史。他們風格多樣,有的瀟灑脫俗,有的浪漫詩意,也有的狂放不羈,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文風。而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被後人譽為「詩仙」的李白,就是有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對於這位詩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他的詩,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隨口說上幾句。可以這樣說,在中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李白的。
  • 美國人將李白詩作譯成英文,留學生讀過原文後:英文版也配叫詩?
    ▲李白舊居近照毋庸置疑,大部分人的啟蒙詩篇就是李白的《靜夜思》,並且在中小學乃至大學課本上,也屢屢可以看見李白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當屬《長幹行》,其中一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勾起多少人對於青澀純真愛戀的嚮往;一句「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又引起多少人的羨慕。自此,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也成為了愛情裡最好的樣子之一。
  • 李白的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入選了美國教材
    詩仙李白,雖不是王侯將相,卻憑藉一首首精彩的詩歌垂名千古,讓後世頂禮膜拜。凡是讀書人,大多是背著他的詩歌長大的。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我們才越來越懂李白。後世給他貼的標籤太多了:浪漫、狂傲、灑脫、飄逸、調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