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居然為一部歌劇寫了4首序曲?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乘以0 經典947

本周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節目將繼續為大家放送「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音樂會。

在今年的「經典947鉅獻光明·如實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中,貝多芬的作品也將貫穿兩天的音樂會,第二天的大舞臺更是以「貝多芬的音樂派對」為主題。

曲目單:

一、萊昂諾拉序曲第三號 貝多芬

二、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

第二樂章 葬禮進行曲:極慢板

三、G大調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小提琴:王之炅

四、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小提琴:王之炅

五、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

第一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

六、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

七、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

第四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

貝多芬的《萊昂諾拉第三號序曲》將作為第二天音樂會的開篇曲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作品和其背後的故事。

指揮趙曉鷗推薦貝多芬的《萊昂諾拉第三號序曲》

對藝術的執著,永遠是貝多芬作曲的核心要素,《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中那偉大的「葬禮進行曲」,歷經30餘次修改才打磨完成。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貝多芬的歌劇《費德裡奧》上,單單序曲就幾易其稿,留給後世有四首之多。

同時代的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在早早退隱的情況下就寫下了三十九部歌劇,而《費德裡奧》卻是貝多芬在歌劇領域的唯一之作。

《費德裡奧》的四首序曲中,有三首被冠以「萊奧諾拉」(分別為一至三號),那「費德裡奧」和「萊奧諾拉」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這部歌劇的劇情敘述了一個名為「萊奧諾拉」的女子為了營救陷入牢獄之災的丈夫弗洛倫斯坦,女扮男裝化名為「費德裡奧」潛入獄中後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歌劇首演是在拿破崙的軍隊佔領維也納的幾天後,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格局,宣揚了愛情、生命與自由,崇高至極。

《萊奧諾拉第一號序曲》原是為歌劇試演而作,但很快就被精益求精的貝多芬收回,直到1828年(即他去世後的第二年)才再次面世,這也是為什麼它的作品編號(op.138)在三首「萊奧諾拉序曲」中最最靠後的原因,甚至比「貝九」(op.125)還靠後。

儘管它有種種的不足,戲劇性也不那麼強烈,但不凡的弦樂聲部依然讓人眼前一亮,也對後來的浪漫主義作曲家韋伯的序曲風格有很大的影響。

《萊奧諾拉第二號序曲》則是為歌劇在維也納的首演而作,序曲開始時以森嚴的下行八度進行,代表弗洛倫斯坦的不幸入獄,此後音樂行進從溫情到激烈,有抗爭和對自由的強烈渴望,也有弗洛倫斯坦對萊奧諾拉的思念。當高潮來臨之際,遠方的號角聲也不期而至,預示著自由即將到來,最後爆發出了毫不掩飾的歡樂音浪。

有人說,這段音樂是那個時代最強有力的戲劇性音樂,與羅西尼那些輕鬆愉悅的序曲有著天壤之別,整個故事的發展在序曲中便可一覽無餘。

歌劇《費德裡奧》首演海報

一年後,貝多芬對歌劇予以修改,同時創作了《萊奧諾拉第三號序曲》,這也是如今在音樂會上最常聽到的一首。

雖然,這首序曲最終沒有被選為歌曲《費德裡奧》的「標配」序曲,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的指揮家們包括古斯塔法·馬勒之內,都會把這首序曲穿插在歌劇第二幕的兩個場景間。從某種角度看,它開啟了浪漫主義交響詩的大門,影響了如柏遼茲、華格納、馬勒等後來的諸多作曲家們。

也許貝多芬認為《萊奧諾拉第三號序曲》過強的戲劇性會對歌劇起到本末倒置的效果,把亮點都展現完了,反而影響到觀眾對後面正劇的欣賞,因此,如今歌劇真正的「標配」序曲則是於1814年修改完成的《費德裡奧》序曲,它沒有喧賓奪主,沒有用到歌劇中的任何一個主題,顯得活潑而輕靈。

在貝多芬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他致信安東·辛德勒道:「在我所有的作品中,《費德裡奧》序曲讓我付出最昂貴的代價,也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悲傷。為此,它是我最親愛的孩子」。

在本周二(5月19日)播出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節目中,這四首序曲都被一一上演,由德國指揮家馬爾庫斯·鮑施納執棒瑞士義大利語區管弦樂團帶來。

去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活動在德國波恩開啟。而在本周一(5月18日)播出的節目中就播出了這場全球貝多芬紀念年開幕音樂會,由德國指揮家德克·卡夫坦執棒波恩貝多芬交響樂團演繹,第一首作品便是貝多芬的《萊奧諾拉第三號序曲》。

當然,貝多芬的其它幾部序曲如今也成了音樂會上的常客,如《艾格蒙特序曲》、《科裡奧蘭序曲》、《命名日慶典序曲》等。

通過仔細觀察我們發現,除了歌劇《費德裡奧》外,貝多芬對舞臺創作興趣不大,僅受邀為舞劇《普羅米修斯的生民》和戲劇《雅典的廢墟》作過配樂,著名的《土耳其進行曲》就是《雅典的廢墟》的第四段配樂,《雅典的廢墟序曲》則是終場的序曲。

1822年,維也納一家新的劇院開業,劇院經理卡爾·弗裡德裡希·亨斯勒邀請貝多芬為此譜寫一曲。由於時間緊迫,貝多芬拿出十年前戲劇配樂《雅典的廢墟》的樂譜作修改,重新搬上舞臺,並增加了一首慶典序曲。

由於當時他正在研究亨德爾、巴赫等巴洛克名家的作曲法則,他也把這些技法融入了進《雅典的廢墟》的再創作中。全曲以一連串莊嚴的和弦開場,隨後是一個緩慢、近乎進行曲式的主題,音量逐漸增大,高潮部分激動人心,也展現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賦格寫作技巧。

1824年,在著名的《第九交響曲》首演場上,這部序曲也被反覆演繹引得滿堂喝彩,只是此時的貝多芬已完全失聰,無法親耳收穫這份喜悅了。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收聽方式:打開收音機,調到FM94.7經典947,或是用手機打開阿基米德APP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即可收聽。

原標題:《貝多芬居然為一部歌劇寫了4首序曲?我們還總是傻傻分不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部歌劇有四首序曲丨貝多芬《費德裡奧》的創作思想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1792年前往維也納師從海頓,後終生定居維也納。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作品體裁涉及交響曲、康塔塔、奏鳴曲、聲樂套曲等等。而《費德裡奧》是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劇,全名叫《費德裡奧或夫婦之愛》。
  • 為何貝多芬《費德裡奧》是失敗的傑作?
    ,伯恩斯坦將為我們帶來貝多芬唯一一部歌劇作品《費德裡奧》的講解。有些評論家覺得它滿是瑕疵,還有人稱其為一部失敗的作品——純粹惹人生厭。其實,儘管這部作品在德語國家經常上演,卻很少在美國演出。它很難像《卡門》(Carmen)或者《阿依達》(Aida)那樣成為大眾最喜歡的歌劇。當時貝多芬從來沒有要假扮成一位歌劇作曲家:他在《費德裡奧》之前從沒嘗試寫過歌劇,之後也沒有。單單這部唯一的作品,他傾注了全部心血。想像一下:他在十年的時間裡寫了三個不同版本。
  • 貝多芬誕辰250年︱《費德裡奧》:「拯救歌劇」的時代回聲
    這是一座歌劇氛圍濃厚的城市,擁有格魯克、薩利埃裡、莫扎特等一批歌劇創作大師,歌劇中心地位不亞於巴黎和米蘭。現有的材料顯示,只寫一部歌劇並非貝多芬的本意,他對於歌劇並不存在什麼偏見,他也希望能成為莫扎特那樣的歌劇作曲家。但他對歌劇腳本的選擇卻非常慎重,如果腳本的質量達不到音樂創作的要求,他寧願選擇放棄。這一點從貝多芬先後不斷地放棄多部腳本中得到證實。
  • 貝多芬都寫在這首歌裡了
    貝多芬聞訊後大為所動,並致信讚揚他的醫德,耶特萊斯收悉後回贈此詩作。其中的6首歌曲看似獨立,卻又彼此不可分割,更有學者指出此作預示了貝多芬安靜沉思的晚期風格。其實在創作這部聲樂套曲前,貝多芬也曾寫過一封《致不朽的愛人》的書信,與這部作品有著相近的意境,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情感強烈卻也私密至極。
  • 羅西尼: 威廉·退爾序曲
    威廉·退爾序曲Guillaume Tel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作於1829年。管弦樂曲。為所作四幕歌劇《威廉·退爾》的序曲。同年8月3日在巴黎首次演出。
  • 長影樂團舉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致敬貝多芬》交響音樂會
    2020年適逢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為紀念這位音樂巨匠,10月30日晚19時,長影周末音樂會之《致敬貝多芬》交響音樂會在長影音樂廳上演。長影樂團精心呈現了三部貝多芬經典作品,帶領觀眾走進大師的音樂世界,感受貝多芬作品中獨有的樂觀而堅定的精神力量。
  • 湯沐海執棒哈響、深交 130名樂手奏響貝多芬「命運」之章
    2020 年正值貝多芬誕辰 250 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命途多舛又才華橫溢的 " 樂聖 ",本次音樂會特地選擇了貝多芬具有代表性的三部音樂作品——歌劇《費德裡奧》序曲、《C 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 又到一年開學季,獻給兒童的20首必聽古典音樂
    小約翰·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王」,他的這首作品,也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2卡門序曲《卡門序曲》是法國作曲家比才於1874年創作的歌劇《卡門》中的前奏曲。音樂生氣勃勃、充滿活力,表現了鬥牛士英武瀟灑的形象和鬥牛場內興奮活躍的氣氛。
  • 下周三,來聽貝多芬的生命樂章
    此次演出的六首曲目中,《愛的回答》《合唱幻想曲》《「命名日」節慶序曲》和《第十交響曲》等四首為湖南首演。這些偉大作品的妙音,將首次在湖南的土地上奏響。著名旅美指揮家蘇文星返鄉,領銜8家3團;八大獨奏獨唱家、「兩南」音院合唱團群英薈萃,打造此次演出的夢幻陣容。現場共250人參與演出,共同致敬樂聖250年誕辰。
  •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小澤徵爾 2147
    1861年進入俄羅斯音樂協會音樂學習班(次年改建為彼得堡音樂學院)。1865年畢業後,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並開始了他的音樂創作。彼得·伊裡奇·柴科夫斯基受富孀梅克夫人資助,1877年辭去教學工作專事創作。1878-1885年間曾多次去西歐各國及美國旅行、演出。1893年6月榮獲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 鼠首靈巧 序曲先奏
    但要加以補充的是,這場音樂會中的序曲多達四首,有歌劇中的序曲,亦有隻為演奏創作的音樂會序曲,既有西方的、亦有中國的;序曲一般都歡快輕巧,而且都是安排在歌劇、戲劇、音樂劇,或音樂會開始時首先演奏的音樂。羅西尼(1792-1868):《威廉·退爾》序曲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寫出大量作品,包括宗教音樂、聲樂和器樂曲,在音樂學校畢業後,也像父親那樣參加了流浪歌劇團,每年要寫四至五部歌劇;1824年在法國巴黎定居,並為在法國舞臺的演出改編了他在義大利時所寫的部分早期作品,最後又在1829年用法文歌詞和法國大歌劇的風格寫出了他的第三十八部歌劇
  • 30歲失聰,病痛纏身的貝多芬,卻始終相信音樂可以拯救自己
    今(2020)年12月17日是貝多芬250周年誕辰,不幸遇到大疫之年,加上實體唱片業步入寒冬,即便網絡上的虛擬活動仍然熱熱鬧鬧,比如說委內瑞拉指揮家杜達美,在17日晚間11時,線上獨家單次直播,他在2017年帶領家鄉的西蒙波列瓦樂團演出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及兩首序曲的影片,算是很有誠意且別開生面的紀念。
  • 走近愛樂系列——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會
    本場星廣會,上海愛樂樂團將在指揮家張誠傑的率領下,攜手鋼琴家江晨為大家呈現貝多芬的力量之聲,展現作曲家變幻無窮的管弦樂色彩及音樂中的樂觀精神。《萊昂諾拉第三號序曲》是貝多芬一生唯一創作的歌劇《費德裡奧》的四部序曲之一,貝多芬為這部歌劇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後進行三次修改,每次修改都伴隨著一部新的序曲誕生,這次演繹的就是第三次修改後的結晶。
  • 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 在德國音樂界,自貝多芬後,沒有一個作曲家像華格納那樣具有宏偉的氣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頑強地制定並實施自己的目標與計劃,改革歌劇、倡導樂劇,從而奠定了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同時,在世界音樂史上也幾乎找不到像華格納那樣,在世界觀、創作之間存在明顯矛盾的音樂家。
  • 蕭伯納丨貝多芬百年祭丨「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能使我們激動,並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籠罩著我們.」
    《列奧諾拉序曲》第三號1805年夏天,貝多芬在完成了他的不朽作品《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後,開始創作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部歌劇。這部歌劇開始起名為《列奧諾拉》。貝多芬為這部歌劇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後修改三次(1805,1806和1814年),每次修改都伴隨著一部新的序曲誕生,這就是三首《列奧諾拉》序曲的來由。《列奧諾拉序曲》第三號(一般譯作萊奧諾拉,Leonore Overture No.3, op.72)就是貝多芬第三次修改後的產物。
  • 羅西尼 義大利喜歌劇大師
    ▲ 《塞維亞的理髮師》(Opéra Royal de Wallonie)    18世紀末,義大利的正歌劇和喜歌劇進入衰落時期,是羅西尼在義大利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下復興了義大利的歌劇藝術,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歌劇遺產。
  • 聽莫扎特用《魔笛》吹響的最後一部歌劇
    誰能想到,1791年9月30日莫扎特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在維也納首演後兩個月零五天,這位歷史上最天才的音樂神童竟於35歲時撒手人寰,這部歌劇幾乎成了他的絕唱。
  • 「12.16」貝多芬誕辰紀念日 相約長沙音樂廳追憶250年前歐洲大陸的...
    星辰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此次演出的六首曲目中,有四首為湖南首演,這意味著我們追溯歷史時會發現,在過往湖南的土地上,從未響起過這些偉大作品的聲響,空白和虛無只有在今年的誕辰之日被填補。(此次演出的六首曲目中,有四首為湖南首演。
  • 海頓的這部歌劇,教你怎麼哄未來的老丈人開心?
    早在18世紀,威尼斯作家卡洛·奧斯瓦爾多·戈爾多尼便和作曲家巴爾達薩雷·加盧皮合作創作了一部名為《月亮上的世界》的喜歌劇。©Osama Azeem這齣戲最早是於1750年威尼斯狂歡節期間上演的,亦莊亦諧,現實中帶著些許荒誕,戲劇化地表現了新興中產階級的生活、價值觀和由此產生的各類衝突和矛盾。
  • 紀念貝多芬(經典流芳)
    他一生共創作了9部交響樂、32首鋼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5首鋼琴協奏曲和其他眾多不同體裁的作品。這些浩瀚的曲目,不僅成為音樂史上的經典,在200多年後的今天,仍是音樂廳上演率最高的作品。所有種種,決定了貝多芬不僅作為音樂家被頌揚,同時也像所有可以超越時空被不斷談起的藝術大師,幾乎在每個時代都擁有為數眾多的擁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