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乘以0 經典947
本周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節目將繼續為大家放送「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音樂會。
在今年的「經典947鉅獻光明·如實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中,貝多芬的作品也將貫穿兩天的音樂會,第二天的大舞臺更是以「貝多芬的音樂派對」為主題。
曲目單:
一、萊昂諾拉序曲第三號 貝多芬
二、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
第二樂章 葬禮進行曲:極慢板
三、G大調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小提琴:王之炅
四、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小提琴:王之炅
五、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
第一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
六、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
七、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
第四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
貝多芬的《萊昂諾拉第三號序曲》將作為第二天音樂會的開篇曲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作品和其背後的故事。
指揮趙曉鷗推薦貝多芬的《萊昂諾拉第三號序曲》
對藝術的執著,永遠是貝多芬作曲的核心要素,《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中那偉大的「葬禮進行曲」,歷經30餘次修改才打磨完成。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貝多芬的歌劇《費德裡奧》上,單單序曲就幾易其稿,留給後世有四首之多。
同時代的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在早早退隱的情況下就寫下了三十九部歌劇,而《費德裡奧》卻是貝多芬在歌劇領域的唯一之作。
《費德裡奧》的四首序曲中,有三首被冠以「萊奧諾拉」(分別為一至三號),那「費德裡奧」和「萊奧諾拉」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這部歌劇的劇情敘述了一個名為「萊奧諾拉」的女子為了營救陷入牢獄之災的丈夫弗洛倫斯坦,女扮男裝化名為「費德裡奧」潛入獄中後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歌劇首演是在拿破崙的軍隊佔領維也納的幾天後,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格局,宣揚了愛情、生命與自由,崇高至極。
《萊奧諾拉第一號序曲》原是為歌劇試演而作,但很快就被精益求精的貝多芬收回,直到1828年(即他去世後的第二年)才再次面世,這也是為什麼它的作品編號(op.138)在三首「萊奧諾拉序曲」中最最靠後的原因,甚至比「貝九」(op.125)還靠後。
儘管它有種種的不足,戲劇性也不那麼強烈,但不凡的弦樂聲部依然讓人眼前一亮,也對後來的浪漫主義作曲家韋伯的序曲風格有很大的影響。
《萊奧諾拉第二號序曲》則是為歌劇在維也納的首演而作,序曲開始時以森嚴的下行八度進行,代表弗洛倫斯坦的不幸入獄,此後音樂行進從溫情到激烈,有抗爭和對自由的強烈渴望,也有弗洛倫斯坦對萊奧諾拉的思念。當高潮來臨之際,遠方的號角聲也不期而至,預示著自由即將到來,最後爆發出了毫不掩飾的歡樂音浪。
有人說,這段音樂是那個時代最強有力的戲劇性音樂,與羅西尼那些輕鬆愉悅的序曲有著天壤之別,整個故事的發展在序曲中便可一覽無餘。
歌劇《費德裡奧》首演海報
一年後,貝多芬對歌劇予以修改,同時創作了《萊奧諾拉第三號序曲》,這也是如今在音樂會上最常聽到的一首。
雖然,這首序曲最終沒有被選為歌曲《費德裡奧》的「標配」序曲,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的指揮家們包括古斯塔法·馬勒之內,都會把這首序曲穿插在歌劇第二幕的兩個場景間。從某種角度看,它開啟了浪漫主義交響詩的大門,影響了如柏遼茲、華格納、馬勒等後來的諸多作曲家們。
也許貝多芬認為《萊奧諾拉第三號序曲》過強的戲劇性會對歌劇起到本末倒置的效果,把亮點都展現完了,反而影響到觀眾對後面正劇的欣賞,因此,如今歌劇真正的「標配」序曲則是於1814年修改完成的《費德裡奧》序曲,它沒有喧賓奪主,沒有用到歌劇中的任何一個主題,顯得活潑而輕靈。
在貝多芬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他致信安東·辛德勒道:「在我所有的作品中,《費德裡奧》序曲讓我付出最昂貴的代價,也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悲傷。為此,它是我最親愛的孩子」。
在本周二(5月19日)播出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節目中,這四首序曲都被一一上演,由德國指揮家馬爾庫斯·鮑施納執棒瑞士義大利語區管弦樂團帶來。
去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活動在德國波恩開啟。而在本周一(5月18日)播出的節目中就播出了這場全球貝多芬紀念年開幕音樂會,由德國指揮家德克·卡夫坦執棒波恩貝多芬交響樂團演繹,第一首作品便是貝多芬的《萊奧諾拉第三號序曲》。
當然,貝多芬的其它幾部序曲如今也成了音樂會上的常客,如《艾格蒙特序曲》、《科裡奧蘭序曲》、《命名日慶典序曲》等。
通過仔細觀察我們發現,除了歌劇《費德裡奧》外,貝多芬對舞臺創作興趣不大,僅受邀為舞劇《普羅米修斯的生民》和戲劇《雅典的廢墟》作過配樂,著名的《土耳其進行曲》就是《雅典的廢墟》的第四段配樂,《雅典的廢墟序曲》則是終場的序曲。
1822年,維也納一家新的劇院開業,劇院經理卡爾·弗裡德裡希·亨斯勒邀請貝多芬為此譜寫一曲。由於時間緊迫,貝多芬拿出十年前戲劇配樂《雅典的廢墟》的樂譜作修改,重新搬上舞臺,並增加了一首慶典序曲。
由於當時他正在研究亨德爾、巴赫等巴洛克名家的作曲法則,他也把這些技法融入了進《雅典的廢墟》的再創作中。全曲以一連串莊嚴的和弦開場,隨後是一個緩慢、近乎進行曲式的主題,音量逐漸增大,高潮部分激動人心,也展現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賦格寫作技巧。
1824年,在著名的《第九交響曲》首演場上,這部序曲也被反覆演繹引得滿堂喝彩,只是此時的貝多芬已完全失聰,無法親耳收穫這份喜悅了。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收聽方式:打開收音機,調到FM94.7經典947,或是用手機打開阿基米德APP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即可收聽。
】
原標題:《貝多芬居然為一部歌劇寫了4首序曲?我們還總是傻傻分不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