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60歲老人的告誡:人生的三道「坎」,邁過去,會越活越滋潤

2021-01-09 聞塵雜說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人總是在慢慢地成長,不知不覺時間就已經悄然離去,沒人可以阻止,也沒人可以違背。但我們走過天命之年,就已經步入花甲,年至六十,又稱耳順之年。

一個60歲老人的告誡:人生的三道「坎」,邁過去,會越活越滋潤。

一、年逾六十,看盡世態炎涼

經過歲月的洗禮,也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所有到了這個年紀的人都知道自己已經老了,也意識到自己的很多機能或是經歷都已經大不如前,可無論時間怎麼過,智慧依然存在於人腦中,年至六十,已經見過了太多。

無論是看著別人經歷的背叛還是悲涼還是自己親身經歷了拋棄和傷害,到了這個年紀都已經麻木,可以說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看過的都看過了,所有事情的發生也都已經不是那麼稀奇古怪,也無需去動用太多的心力思考,只需一眼就能看穿很多事情的本質,沒有什麼雜論奇葩存在腦中。

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不知道的也不需要去了解,安分守己,守住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愉悅與幸福就心滿意足了。

二、邁過天命,嘗盡人生百態

一眨眼已經快過了六十年,所有的苦痛都已經了解,過了幾十年,無論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一定都有所接觸,無論是淺嘗輒止還是深陷其中其實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自己已經活過來了,所有的苦難都度過了,依然能夠瀟灑踏月,伸手摘星。

過了那麼久,心境早已經超越以前的自己不知道多少個臺階,回過頭看看自己,其實以前的自己還是更偏向於一個孩子,追名逐利,貪圖享受,一切的努力奮鬥其實還是抵不過歲月的剝奪,無論如何發展,貧困富貴,其實就是那麼一回事兒,太多,帶不走;太少,心太大,正好便可。

我們知生活百味,通過這麼多年的磨礪和新生,知道什麼樣的生活適合我們,知道自己最後所想要追求的是什麼,不論未來會發生什麼,都比不了現在所擁有的。

三、老依耳順,喜得風輕雲淡

曾經,我們多麼肆無忌憚,傲骨依然,無論什麼事情,只要關乎我們就會去爭一個是非對錯,奪一個譽獎虛榮,只為了自己那可有可無的『自尊心』,事實上呢,沒有人將我們踩在地上,也沒有受過胯下之辱,所有的委屈和自尊其實就只是一種病態的『認為』,只是別人一句愚言就可以打碎的玻璃心。

時光如白駒過隙,會發現從前的自尊是多麼可笑,很多東西很多話左耳進右耳出就可以解決,卻偏偏要沒事找事,去惹了一身晦氣,而且很多還是自己找來的,就更沒有地方可以說理去了,只能任由煩心事接踵而至,一茬接一茬。直到明白了,才知道,放下,多好!得了雲淡,又不失風輕,心中也不存壓抑,生活愜意順心。

《論語正義》中有言:「聞人之言,而知其微意,則知言之學,可知人也。」

馬上步入耳順之年,許多事情看個大概,做個心中有數,是非曲直自己心中都有一個評判標準,看破不說破,是一種修養,對於別人的好話壞話,都可以一視同仁,不擇其善而揚,也不擇其惡而避,能醉裡簪花,家人和睦,安享天倫,豈不快哉!

【聞塵雜說】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

相關焦點

  • 俗話說「人老兩年坎」,《易經》說這兩個年齡邁過去就是福氣
    人想長生不老的願望不能實現的,只能尋求心理上的安慰,人們就用華麗的詞語:「萬壽無疆」,「長命百歲」等,祝福老人能多活一些年。人到底能活到多大歲數,是一個世紀難題 ,據說壽命長短也和家族遺傳有關,當然還有其它的因素。人老了身體機能退化,難免有各種各樣的病痛。要想長壽,有一些忌諱必須要留意,這不是迷信,而是從古代就傳下來的經驗。俗話說「人老兩年坎」,這兩道坎,成為老年人的心病。
  • 半路夫妻不到頭,總結起來就是「三道坎」,一道比一道難邁過去
    二婚家庭中,都有著說不出的苦衷,有孩子的半路夫妻的三道坎,一道比一道難邁過去。01.因為一件小事,他們離婚了劉阿姨離婚5年了,從離婚那天起,她就從來沒有想過再婚。從離婚起,她獨自帶著自己3歲的孩子生活,一個人上班,一個人工作,一個人照顧孩子。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再苦再累,劉阿姨覺得一切都值得。
  • 人生最難熬的,是這三個「坎」,熬過去了就好了
    其實,人生中最難熬的,就是這三個坎,熬過去了就好了,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內中心的「孤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經歷孤獨,覺得全世界都拋棄了自己,會感覺到孤單與無助,會感覺到無依無靠與悽涼。孤獨並不可怕,只是你不適當,人生早晚會邁過不害怕孤單這道坎,而才能破繭成蝶,成就更好的自己。感情中的「失去」愛情,是每個人都會經歷,而又期待經歷的事情。愛情,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會影響人一生的一部分。
  • 致即將退休的50歲女人:餘生這樣活,會越活越通透,越過越順遂
    驀然回首,人生好似一場夢,原來最快最慢的都是時間,時間不等人,從未感覺自己老了,可確實要退休了。退休在即,思緒萬千,油然而生許多莫名的落寞和傷感。五十歲知天命,不論人生的上半場過得如何,對於退休後的下半場應有自己的打算和規劃。五十歲即將退休的女人,該如何度過下半生呢?我覺得餘生這樣活,會越活越通透,越過越順遂。
  • 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農村老人格外注意73和84歲,這又是為何
    以為是說人年紀大了有兩道坎很難度過。但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年紀大了(60歲以後),最擔心的就是73歲和84歲這兩年,這兩年就叫「兩年坎」!那麼73歲和84歲有什麼特殊意義呢?農村大多把60歲稱為「初壽」,80歲是「中壽」,100歲為「上壽」!按照農村人的說法,達到60歲才敢稱自己老,年紀大,不滿60歲就說老會被笑話。而對於以前醫療各方面都不發達的農村,大多壽命都不算高,70歲已經是高壽,能活到70歲是真的不易。
  • 一位老者的告誡:人的一生都難逃「3道坎」,挺過去,你就贏了
    在我最迷茫無助的時候,那位老者告訴我,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難。因此,苦難來了,我們要勇敢去承受。向上的路從來就不容易,拼盡全力,才會變得輕而易舉。人生其實更像一座鐘,總是在受到打擊之時,才釋放自己美麗的新生。老者告誡我說: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無非是逆水行舟。一位老者的告誡:人的一生都難逃「3道坎」,挺過去,你就贏了。愛而不得,忘不了的情坎。
  • 路遙《人生》: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
    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無關乎時代背景,在我看來,《人生》是藉助高加林的一生來告誡我們,四十歲之前會遇到「三道坎」:對於人際交往的認知高度、面對低谷的耐挫能力,以及對於愛情的拿得起和放得下。
  • 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什麼意思?
    我爺爺活了92歲,在世時候,我老問爺爺,九十多年的時間過得長嗎?爺爺總是留戀地說不覺長,就像打了個閃。其實,人越老越怕死,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心裡都有過不去的坎。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就是人老了,年齡和壽命的關係。
  • 老人告誡:這三個方面越「親近」的人,越不能來往,別有僥倖心理
    導語自古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與什麼人來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道理是過年返鄉在老人談話中明白的,獲益匪淺。老人還說,如果一個人在三方面顯得很"親近",那就不能與他來往,讓我別抱有僥倖心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親近"哪三方面的人不能來往。
  • 60歲的老人只能散步?這三種運動,讓老人越活越年輕!
    花甲之年是一個轉型期,人到60歲很容易發生各種疾病,所以這一階段的人群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問題,要有計劃地鍛鍊身體,增強自我抵抗力,讓自己活得更年輕。但也有人認為,60歲的老人身體各方面功能開始衰退,骨質疏鬆,如果再多鍛鍊,只會給自己身體帶來更多的壓力,對健康不利,所以60歲的老人最好安靜養生。
  • 古語說「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兩年坎和暗九是啥意思?
    很多農村的老人都知道這句古語,四姑娘小時候還經常聽爺爺說起這句古語,那麼,何為兩年坎呢?暗九又是什麼意思? 所謂兩年坎,其實說的就是73歲和84歲這兩個年齡比較危險,相信很多人都聽老人說過,73歲是老人的第一個坎,很多老人都倒在了73歲之前,很難活過73歲,但是只要平安過完73歲,就會鬆一口氣。
  • 南懷瑾的點醒:人生有三道繞不開的坎,扛過去,你就「贏」了
    人常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想要一輩子順風順水是不可能的,有一些坎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但為什麼面對坎坷,有些人能夠跨過去,而有些被困當中,進退兩難呢?佛語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南懷瑾先生還說:「人生在少年、中年、老年這三個最重要的年紀,都會遇到這三道繞不開的坎,扛過去,你就「贏」了 。」
  • 古語說「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兩年坎和暗九是什麼意思呢?
    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越是老人越會害怕死亡。也因此,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關於死亡的古語,比如「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很多農村的老人都知道這句古語,四姑娘小時候還經常聽爺爺說起這句古語,那麼,何為兩年坎呢?暗九又是什麼意思?
  • 老者的告誡:人生低谷時,記住這三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前後一個月左右時間我將自己關在房間裡,足不出戶。長時間極度的情緒低落,讓我徹夜難眠。好在後來遇到了一位老者,在他的開導和鼓勵下,我的情緒也逐漸走出了低谷。是那位老者的告誡,讓我明白:人生低谷時不用太絕望,千萬別放棄,過了這道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現在想起來仍是受益匪淺。
  •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會做這3件事,越能交好運,人生越順利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會做這3件事,人生越順利。1越是有智慧的人,越喜歡讓利與人,自己吃虧。願意吃虧的人,往往更謙讓,不與人爭,看似少了些好處,其實每一分的謙讓、不爭,都被人看在眼裡。有一次,主持人採訪郭德綱:活得明白是需要時間的嗎?他說:「不需要時間,需要的是經歷。3歲經歷一件事就明白了,活到95歲還沒經歷還是不明白。所以吃虧要趁早,活得一帆風順不是好事。」萬事都有兩面性,吃虧,有時候也是一種成長。
  • 98歲楊振寧越活越滋潤,44歲翁帆卻變胖顯老,網友感嘆不容易
    還有我們著名導演陳凱歌和妻子陳紅也是相差16歲,婚後非常恩愛,在事業上兩人相互扶持,共同進步,還培育出了兩個優秀的兒子,現在可算是享受天倫之樂呢。像這樣的老少戀屢見不鮮,即使在普通人的身邊,也會出現很多這樣的例子,不過所幸的是大家如今的思想觀念也變得比較開放,議論議論一番後,大家也就慢慢地接受這個現實。
  • 星雲大師的告誡:一個人對這三件事越重視,他的福報就越厚
    他一生弘揚佛教,數十年的佛門生活讓大師擁有了慈悲的心腸、平和的心態和積極的人生觀。以下是星雲大師對世人的告誡:一個人對這三件事越重視,他的福報就越厚——一、對健康越重視,福報就越厚星雲大師: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根基!一個人只有擁有了健康,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生活。
  • 40歲的天后們越活越「放肆」,過了而立之年卻越顯年輕!
    不僅僅是42歲的梁靜茹「放肆」的開始了下一段戀情,其餘的三位天后們也都如此,她們的人生正是我們所羨慕的。梁靜茹、孫燕姿、蔡依林以及蕭亞軒這四位女歌手可能包含了絕大多數80後90後的青春記憶,或許是《勇氣》《暖暖》,可能是《遇見》《我懷念的》,以及《倒帶》《最熟悉的陌生人》等等。這些金曲即使十幾年過去了,仍然是我們K歌時的必點之曲。
  • 養兒不防老‖農村高齡獨居老人:不悲不喜,人生路越走越孤獨
    接觸了一個讓人心疼的特殊群體,他們是農村裡獨居的高齡老人。村子不大,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好幾個,其中3個都是自己一個人住的。老伴早已去世,自己一個人數著剩下的日子。兒女一大群,但是沒有一個朝夕相伴。她自己有個小房間,房間裡有火爐有個舊沙發,做飯去旁邊的一個小棚子,裡面打了一口土灶,衛生間在另外一個棚子裡。說是和老三住一起,不過是一個屋簷下吃住罷了。用向祖祖自己的話是,自己做來自己吃,活一天是一天。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鄰居家住著一位老人,老人97歲,是一位在家居士,我喜歡跟老人聊天,因為老人的話,總是充滿了智慧和正能量,每次聽了老人的話,都會受益匪淺。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