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人總是在慢慢地成長,不知不覺時間就已經悄然離去,沒人可以阻止,也沒人可以違背。但我們走過天命之年,就已經步入花甲,年至六十,又稱耳順之年。
一個60歲老人的告誡:人生的三道「坎」,邁過去,會越活越滋潤。
一、年逾六十,看盡世態炎涼
經過歲月的洗禮,也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所有到了這個年紀的人都知道自己已經老了,也意識到自己的很多機能或是經歷都已經大不如前,可無論時間怎麼過,智慧依然存在於人腦中,年至六十,已經見過了太多。
無論是看著別人經歷的背叛還是悲涼還是自己親身經歷了拋棄和傷害,到了這個年紀都已經麻木,可以說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看過的都看過了,所有事情的發生也都已經不是那麼稀奇古怪,也無需去動用太多的心力思考,只需一眼就能看穿很多事情的本質,沒有什麼雜論奇葩存在腦中。
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不知道的也不需要去了解,安分守己,守住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愉悅與幸福就心滿意足了。
二、邁過天命,嘗盡人生百態
一眨眼已經快過了六十年,所有的苦痛都已經了解,過了幾十年,無論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一定都有所接觸,無論是淺嘗輒止還是深陷其中其實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自己已經活過來了,所有的苦難都度過了,依然能夠瀟灑踏月,伸手摘星。
過了那麼久,心境早已經超越以前的自己不知道多少個臺階,回過頭看看自己,其實以前的自己還是更偏向於一個孩子,追名逐利,貪圖享受,一切的努力奮鬥其實還是抵不過歲月的剝奪,無論如何發展,貧困富貴,其實就是那麼一回事兒,太多,帶不走;太少,心太大,正好便可。
我們知生活百味,通過這麼多年的磨礪和新生,知道什麼樣的生活適合我們,知道自己最後所想要追求的是什麼,不論未來會發生什麼,都比不了現在所擁有的。
三、老依耳順,喜得風輕雲淡
曾經,我們多麼肆無忌憚,傲骨依然,無論什麼事情,只要關乎我們就會去爭一個是非對錯,奪一個譽獎虛榮,只為了自己那可有可無的『自尊心』,事實上呢,沒有人將我們踩在地上,也沒有受過胯下之辱,所有的委屈和自尊其實就只是一種病態的『認為』,只是別人一句愚言就可以打碎的玻璃心。
時光如白駒過隙,會發現從前的自尊是多麼可笑,很多東西很多話左耳進右耳出就可以解決,卻偏偏要沒事找事,去惹了一身晦氣,而且很多還是自己找來的,就更沒有地方可以說理去了,只能任由煩心事接踵而至,一茬接一茬。直到明白了,才知道,放下,多好!得了雲淡,又不失風輕,心中也不存壓抑,生活愜意順心。
《論語正義》中有言:「聞人之言,而知其微意,則知言之學,可知人也。」
馬上步入耳順之年,許多事情看個大概,做個心中有數,是非曲直自己心中都有一個評判標準,看破不說破,是一種修養,對於別人的好話壞話,都可以一視同仁,不擇其善而揚,也不擇其惡而避,能醉裡簪花,家人和睦,安享天倫,豈不快哉!
【聞塵雜說】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