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疼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有時疼起來非常讓人難過。但是究竟是為什麼會腳跟疼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腳後跟疼怎麼辦以及怎麼保養腳部。一起了解一下吧。
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腳後跟疼怎麼辦
足跟病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長期的腳跟痛是非常難以忍受的,這時就需要去治療。治療也有很多的方法,對於不同的情況,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但是具體怎麼辦,最好還是聽醫生的。
一、中藥治療
功能主治:各種原因引發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發的各種酸麻腫痛不適以及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疼痛,步履困難。
二、封閉治療
可以打封閉針,效果快,相對費用便宜。先在疼痛點注射一針,看疼痛情況可以半個月以後加強一針。但封閉針不能保證徹底解決。
年輕女性慎用,是激素類藥,會導致2-3個周期月經不調,半年內最好不要懷孕。
「封閉針是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並有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數年以上,短的數周,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這是一種對症治療措施,對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其實通過封閉型治療以及中藥治療是很有效的治療足跟病的方法,若是還不行的話,可以試試手術來治療。
三、手術治療
1、足跟骨刺切除術,對於頑固性跟骨痛,X片證實有骨刺者,在跟骨內側作一切口,進入跟骨,將跟骨內側骨刺全部銼除。
2、跟骨鑽孔術:對跟骨內壓高者適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內壓降低,治療頑固性無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內側切口,達跟骨後,將跟骨內側鑽孔7~10個,效果達90%。
3、跟骨神經切斷術:對於無原因頑固性足跟痛可採用此法,不過是一種破壞性手術,將跟骨脛後神經支和腓腸神經支切斷。
4、跟骨滑囊切除術:是將跟骨結節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5、平足症的跟骨截骨術:目的是通過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擺正,使跟骨有一個良好的生物支架。
四、其他治療
1、理療。
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壓痛點注射臘酸強的松龍,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癒。跟後滑囊炎常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摩擦損傷引起,表現囊內積液,腫脹壓痛。避免摩擦及囊內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有效。
3、矯正鞋墊緩解蹠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跟墊痛常見於老年人,跟墊彈力下降,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海綿跟墊及封閉療法有效。
腳部的保養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不好好護理腳部,將會使腳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腳步護理都有哪些方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怎麼保養腳部
1、如果腳部死皮和老繭太頑固,你可能需要2~3次才能全部清理乾淨老廢角質。之後也需要一周一次維持才能杜絕死皮泛濫!
2、淋浴時,可以用刺激性弱的肥皂清洗整個腳部,用浮石輕輕轉圈磨長有腳墊的部位,這樣每天可以磨去少量的腳墊,防止其大量積存。但切忌不能一次去掉很多,否則腳掌就失去了保護層。
3、洗完腳要徹底擦乾,特別是注意趾間部位,保持腳趾乾燥可以防止真菌感染和雞眼的發生。
4、在穿鞋襪之前,要在腳上灑一點爽身粉,重點是在腳趾之間,可使雙腳整天保持乾燥,防止感染。
結語:腳後跟疼有可能是由於站的時間過久、穿的鞋子不合適或者是足跟病的原因。若是足跟病的原因,最好是選擇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法。日常的腳部保養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不好好保養腳部,腳部出現問題的時候是非常難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