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各章,大都是講保惠師各樣的事工與職務,現在我們不但要講他所「作」的,並且還要講他所「說」的。尊榮之境的主,在啟示錄裡,七次反覆的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7)。在地上的保惠師回答在天上的保惠師,所以啟示錄第十四章第十三節說:「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此乃合乎聖經的要旨。關於舊約,使徒彼得說:「聖靈藉大衛的口,在聖經上預言領人捉拿耶穌的猶大,這話是必須應驗的。」(徒一16)馬可福音第十二章第三十六節說:「大衛被聖靈感動,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又在撒母耳記下二十三章一至五節說:「大衛末了的話:……耶和華的靈藉著我說,他的話在我口中。以色列的上帝,以色列的磐石,曉諭我說:那以公義治理人民的,敬畏上帝執掌權柄,他必像日出的晨光,如無雲的清晨,雨後的晴光,使地發生嫩草。我家在上帝面前並非如此;上帝卻與我立永遠的約。……」所以希伯來書第三章第七、八節說:「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思想與說話的分別,無非乃在字句(words)。所以聖靈如果說話,他的話乃就在聖經裡面;聖經的實質乃就是聖靈所說的話。因此,字句的啟示(Verbalinspiration)乃為傳遞上帝思想絕對必須的。思想如何,乃全由字句決定;只須把字句作最細微的變更,便要更改原有的思想。「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三5、6)。
主耶穌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馬丁路德說:「主耶穌並未說他的靈,乃是說他的話,而他的話就是靈和生命。」我們要明白他的思想,只有聽他所說的話。誠然,他的話可能會在我心裡起一種無可明狀的感動;「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但是真正易於了解的意思,乃是用話語具體表出來。當主耶穌對門徒說:「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這乃表明他的教訓,不但是啟示,而且為「字句的啟示」。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二章第九至十四節所說的,乃與此相應,「『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禾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上帝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
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上帝的靈,也沒有人知道上帝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上帝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上帝開恩賜給我們的事。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上帝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這乃仿佛一個學生,把一位學問淵博的哲學家的演講記錄下來,他乃是一位勤苦好學的學生,他並把他所記錄的講稿加以研究,進求徹悟,他必認識他自己乃僅是一個門生,並非老師,他的本分僅僅是謄寫他所記錄的,俾可對人傳講,絕不可自作聰明,改動原稿的思想和字句。誠如使徒彼得所說:「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的尋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什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
他們得了啟示,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那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彼前一10~12)這些得了啟示的,親自研討他所寫下來的,倘使他們在人的方面是先知,他們在神的方面乃顯然是門生。他們僅是報告他們所聽見的,乃是我國所謂「述而不作」。這亦近似主耶穌基督的態度。他乃是把他從天父所聽到的來教導人。他說:「……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一五15)。他又說:「你所賜給我的道,我已經賜給他們,他們也領受了」(約一七8)。
現代的學者「懼怕戰兢」,深恐啟示裡面有人的成分;而精勤研求聖靈問題的人,神的元素乃使他們最受感動。「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三8)這不是出於人意,乃是出於上帝。關於藉著聖靈的啟示,聖經也有明確的教訓,彼得後書第一章第二十、二十一節說:「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
聖經的文體,由於若干作者的個性和著作筆法的不同,當然並非呆板一律的,但是如果說聖經的思想是從聖靈來的,而文字則是從人來的,那就成為一種啟示的二元論,則乃大謬不然。誠如李氏(Lee)在其所著的《聖靈的啟示》一書中說:「有一種意見,認為僅有聖經的題材乃出自聖靈,而文字乃任由不同的作者隨心所欲,自由選擇,此乃莫大的錯覺。這乃等於說聖經乃有兩種作者,一種是產生一種文體,把意義表達出來;另一種乃是在心靈裡面構成各種概念與思想,藉著文體表達出來。聖靈則不然,他乃是凡事受他啟示的,一切作為的本原,使他們所講所寫的,成為上帝的話」。新約裡面,引證舊約裡面的話,有很多地方,文句已加大大改變,有些人便誤以為聖經並非上帝「字句的啟示」。但是倘使聖靈指導寫新舊約全書,他當然有至高的全權,在必要的時候,改變文體。例如以賽亞書第五十九章第二十節「必有一位救贖主(theRedeemer),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裡。這是耶和華說的。」而在羅馬書第十一章第二十六節卻說:「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theDeliverer)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一則從「救贖主」改為「救主」;二則從「來到錫安」改為「從錫安出來」。
但照經學家蘭兀氏(Lange)之見,這一個改變,乃是上帝啟示的和有意的改變。又如阿摩司書第九章第十一節說:「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第十六節說:「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文字的修正,乃是為更合於當時的情況。
關於這種修改的例子,當不止此,還有很多,此乃都是聖經的作者——上帝改變他自己的字藻。從另一方面來看,當聖經寫作之時,因年代相隔久遠,環境又復相殊,但其所用的單字和詞句,卻是相同,這又具體證實聖經乃出自一位作者——上帝的手筆。可是每一作者的特性仍然保存,只是這種特性乃須從屬聖靈最高的特性。這乃如人寫的話(Writtenword)須從屬於「化身的道」(Incarnateword),因為主耶穌是「道成肉身」(約一14),他就是上帝。他的神性就絕對不同人的寫作,沒有因自我意識與野心而有的缺陷與瑕疵。奧丁格氏(Oetinger)說,我只要讀了三、四節經文,因為他的無比性,我就深信他的神性。有一位德國神學家羅德氏(Rothe)說:「我們可以確信有一種聖靈的語文,因為這乃在聖經裡面清清楚楚陳現在我們眼前。聖靈乃是上帝啟示的動因(agent)」。
許多希臘文新約的術語,似乎很難在古典希臘文字典裡面找到確切的解釋。雖然字句的形式,兩者都是一樣的,但是聖靈吹入以後,可能賜與舊字新的意義。如果用世俗的字典來翻譯神聖的聖言,那就幾乎像叫一位尚未重生的人解釋重生的生命的奧秘。亦如我國成語所謂「問道於盲」。近代的進步與發現,許多英文字已增加新的意義,所以人必具有時代的精神,才能了解它們。則我們自必有基督的靈,方才能夠解釋基督的話語。
關於「聖經無誤論」(InerrancyofScripture)乃有許多論證,其中最重大的理由,乃是:倘使這是聖靈上帝在聖經裡說話,則聖經就是上帝的話,上帝既是無誤的,聖經自必無誤。有一位著名作者向我們挑戰,說,聖經究竟在那裡說聖經「是上帝的話」。一個最起碼的研究本題的學生,只要藉一本聖經字典就可應付這個挑戰,答覆這個問題。聖經不但是「上帝的話」,而且還是「上帝的聖言」。這個聖經的「集合名詞」(collectivename),乃是最有意義的。羅馬書第三章第一、二節說:「猶太人有什麼長處,割禮有什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上帝的聖言交託他們。」這裡使徒保羅稱舊約乃是「上帝的聖言」,乃清楚承認它是上帝啟示的書;猶太教會乃是這些聖言的監護人和保護人,直到主耶穌基督降世。現在舊約新約全部聖經乃由基督教會負責監護。
這種總體性的說明對我們的信心,乃大有幫助。當批評的人攻擊舊約之時,且在許多細節上吹毛求疵,聖靈就加以全部證實。司提反說:「那曾對以色列人說:『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的,就是這位摩西。這人曾在曠野會中,和西乃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又與我們的祖宗同在,並且領受活潑的聖言(thelivelyoracle)傳給我們。」(徒七37、38)使徒彼得也說:「若有講道的,要接著上帝的聖言(theOracleofGod)講」(彼前四11)。彼得不但以舊約為上帝的聖言,並且說,「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一20、21)。使徒保羅說:「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或是屬靈的,就該知道,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林前一四37)。
猶太人因為主耶穌說他自己就是上帝,就指責他是褻瀆上帝。倘使主耶穌基督不是上帝,則他甚至不是一個好人。同理,倘使聖經不是無誤的,則比有誤的書乃更壞。使徒保羅說:「……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大能。……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上帝奧秘的智慧,就是上帝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上帝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二5~10)。奧古斯丁說:「相信上帝的話,你就會知道」,人當「以信求知,不是以知求信」。信心不但是一切信條的秘鑰,且又為解決一切矛盾的秘鑰。如果一個人堅信聖經乃是上帝無誤的話,則就能使一切矛盾和合一致;一切難題,迎刃而解。大衛的詩說:「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詩一九7)。吹毛求疵的批評家攻擊聖經裡的錯誤,司提反說雅各乃「葬於亞伯拉罕在示劍用銀子從哈抹子孫買來的墳墓裡」(徒七15、16);而創世記第五十章第十二、十三節則說:「雅各的兒子們就遵著他父親所吩咐的辦了,把他……葬在幔利前、麥比拉田間的洞裡,那洞和田是亞伯拉罕向赫人以弗侖買來為業作墳地的」。此外關於所羅門王的記載,有一處說他有馬房四千,又有一處則謂有四萬。還有關於約西亞開始作王,一說是八歲,另一說則謂十八歲。凡此種種已經解決的矛盾指示我們一個奧秘的真理,就是哥林多前書第一章第二十五節說,「因上帝的愚拙總比人智慧;上帝的軟弱總比人強壯。」在全智全能的上帝之前,不可予智自雄,妄加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