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是在幾年前看到大海龜鼻子裡插了一根12釐米長的塑料吸管,才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那之前,畢竟咱們都是普通打工人,生活一般是怎麼方便怎麼來,雖然沒有到亂丟棄垃圾的地步,但是也從未覺得方便你我他的小小吸管有什麼不妥。
當時這件事情就引起了廣泛討論,時間一久我們可能忘記了,但相關部門一直在推進環保相關的舉措,像近幾年開始各大商超已經不再免費提供塑膠袋,提倡甚至強制進行垃圾分類等,都是對環境保護有很大好處的。
畢竟塑料太難降解了,一根一次性塑料吸管可能就用幾分鐘,但是可能需要500年降解。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再次提出這一禁令,所以等月底之後,禁令就開始強制執行了。
本人作為一個喜歡喝飲料的90後大齡青年,吃快餐、打電腦、吃火鍋等等都少不了使用吸管,但我也絕對支持全面禁止塑料一次性習慣的使用。
因為環保、環保、很環保。
喝飲料並不是必須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目前看來有很多替代方式,像無吸管杯蓋,紙質吸管,聚乳酸(PLA),不鏽鋼或者玻璃製成的吸管,麥稈吸管都是不錯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都有哪些優缺點?
下面用普通用戶的角度和大家聊聊。
1.無吸管杯蓋。
今年夏天,某一次去麥當勞點餐,拿到手發現居然沒有吸管,原來的半透明塑料蓋變成了透明杯蓋,形狀是類似咖啡杯蓋的那種。說實話,第一次喝的適合我是拒絕的,因為沒有吸管喝冰闊落,簡直麼得靈魂。
那一次,我選擇了打開蓋子,直接對著杯子喝。當然,這種喝法冰塊差點撲我一臉。
我感覺這種解決辦法比較適合無固體的飲料,好處是非常節約材料和保護環境,因為原本可樂上面也會有個塑料蓋。
但是相比之前的塑料吸管,確實口感差了一些,半年過去了,吃了很多次M記,其實已經習慣這種蓋子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我推薦大家每次喝這種杯蓋的飲料前,最好檢查一下蓋子是否蓋緊,我就看過一次因為沒蓋緊,仰頭一倒滿身可樂的情況。
並且,根據麥當勞微信公眾號在今年7月1日發的文章《麥當勞以後不給吸管了?!》,上面說明根據麥當勞往前數據預測,不用塑料吸管一年能少用約400噸塑料。
厲害了我的M記!上面提到的文章中還列舉了麥當勞過去13年內為環境保護做出的各種小小舉措。
2.紙質吸管。
我不太喝星巴克的咖啡,也不懂到底好不好,一般來說去星巴克點的最多的還是星冰樂這樣的,但有一次點星冰樂,想攪一下冰沙,結果非常不好,吸管差點爛掉,而且如果喝的比較慢,吸管頂端部分因為嘴巴和飲料都有水的關係,會有明顯的紙味。
男生估計喝飲料的速度都比較快,女生或許更有體會一點,比如口紅肯定更容易粘在紙質吸管上,如果有咬吸管的習慣, 那對於紙的吸管來說,就更不堪重負了。
目前來看,在塑料吸管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選擇用紙質吸管替代的餐飲商家是最多的,出去逛商場買飲料奶茶,吃飯喝飲料,很多都是提供紙質吸管。在我最近在買的奶茶品牌裡,只有一點點目前還是塑料吸管,其他的多為紙質吸管和無吸管杯蓋。
紙質吸管的優點是易降解,幾個月就可以降解掉;安全,沒有有害化學元素析出。
缺點就是比較脆弱,容易溼掉,成本也是塑料吸管的3倍左右。
3.聚乳酸(PLA)吸管。
聚乳酸(PLA)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澱粉原料製成。取之大自然,並且可降解肯定是很環保了,平時我在去超市購物的時候也會購買成袋的吸管,以備不時之需。
這種吸管因為保質期短,通常12個月左右,長時間保存不用就自己降解了。PLA吸管外觀看起來和普通塑料吸管差不多,但實際只要3個簡單步驟就能區別了。
第一,把吸管放在水裡,如果吸管沉下去就是PLA吸管,如果浮起來就是塑料吸管。
第二,把吸管彎折一下,如果有摺痕明顯就是PLA吸管,如果摺痕不明顯就是塑料吸管。
第三,把吸管放在溫熱的水裡(45度以上),不耐高溫彎曲了就是PLA吸管,依然完好如初就是塑料吸管。
所以說,如何降低成本才是生產PLA材質吸管需要解決的問題。
4.麥稈吸管。
麥稈因為中間是中空的,天然看起來就是吸管的形狀,平時我們接觸這一類吸管很少,或者說沒接觸過過,我覺得如何規模化量產,從採摘收割,到加工生產,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過程。
缺點是生產慢,註定不會大規模佔領市場,有點是非常環保。
5.不鏽鋼吸管/玻璃吸管等。
最後一種就不算一次性使用產品了,一般更適合家庭購買和使用,如果想快樂的在家喝飲料,推薦選擇能循環利用的不鏽鋼/玻璃吸管。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容易藏汙納垢,但只要買吸管刷就行了。
我以後就準備在家裡使用不鏽鋼吸管/玻璃,能夠循環利用還是比較環保的。
總結:本文不評價用吸管的行為好或是不好,只是作為普通用戶聊聊平時使用和對不同類型吸管的看法,我自己在有些時候也會覺得有吸管的感覺是更好的,但對於環境的保護勢在必行!也非常歡迎你可以在文章最下方留下支持或者發表你的不同看法。
其實我們很渺小,颶風、海嘯、乾旱、洪澇我們無力抵抗。其實我們很龐大,我們點滴的行動,會產生力量,只要去做。------紀錄片《Home》豆瓣影評參考資料:
[1] 《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2020-01-19.
[2] 《麥當勞以後不給吸管了?!》.麥當勞微信公眾號.2020-07-01.
[3] 三招區分PLA可降解吸管和塑料吸管.雙童吸管.2019-04-12.
[4] 《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