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國
炎炎夏日,通過吸管,嘬一口冰可樂,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多麼愜意的事。可以後在麥當勞,這一願望很難滿足了。麥當勞中國宣布,公司將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逐步停用塑料吸管。6月30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率先實施,消費者可通過新型杯蓋直接飲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飲(如可樂),相關減塑舉措將於2020年內覆蓋中國內地所有餐廳。
7月1日《北京商報》
沒了吸管,還能好好喝水嗎?其實,麥當勞已經給出了方案,消費者可通過新型杯蓋直接飲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飲。這個方案是可行的。很多人之所以感到離不開吸管,其實與容器設計有著很大關係。譬如冰凍的罐狀飲料,用吸管更方便一些;而現在的袋裝牛奶,如果不用吸管,還真的無法享受。能設計出方便使用吸管的容器,也當然可以設計可以不用吸管的容器。吸管是死的,設計是活的,如果吸管退出成為必然,那麼杯體、瓶體、盒體等的改進,也就成了必然。
真正需要考慮的,其實還是習慣的問題。吸管的出現,有其特定價值,確實有著很大的方便性。可是,吸管的大面積使用,也沒有多長時間。在沒有吸管的時代,我們難道就不喝水了?就拿現在來說,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方,也已經有不少商家,開始禁用和限用塑料吸管,整個市場的反應可以用波瀾不驚來形容。如此也能說明,消費習慣是培養出來的,也是可以改變的。
告別塑料吸管真不是小題大作。根據麥當勞的說法,此舉預計每年約減少400噸塑料用量。有人稱這是「裝模作樣」,「就是為了減少成本」。是否減少成本,暫且放在一邊,單講生態意義,就完全值得這麼做。或許一根吸管用不了多少塑料,但乘以每年龐大的使用量,就是一個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的數字。「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在生態上有著更明顯的意義。想想「限塑令」,早在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了,可一個小小的塑膠袋就是屢禁不止,對待塑料吸管,也應該有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的覺悟。
我們終將面對沒有塑料吸管的日子。《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星巴克此前表示,到2019年12月31日,星巴克已完成了中國內地所有門店的塑料吸管轉換工作,可提前實現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停止使用塑料吸管的減塑承諾。隨著這個日期到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宣布減少或者不再提供塑料吸管。對此,應該樂觀其變、樂觀其成,而不是讓塑料吸管再次經歷塑膠袋的反覆。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