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次性塑料吸管說再見,真的做得到嗎?

2021-01-18 澎湃新聞

原創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這對塑料吸管使用有何影響,生產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紙吸管「登場」,部分餐飲店無變化

4日下午2點多,來自陝西的高三女孩郭昱正端著一杯剛買的玉米汁邊喝邊走,玉米汁內插著一根塑料吸管。「這是我來南京遊玩買的第一杯飲料,買時沒太留意吸管問題。」郭昱提到,自己老家的很多奶茶店,已經換上了紙吸管,但相比塑料吸管,有時用紙吸管時會感覺有奇怪味道,用久了還會起「小毛毛」,稍微有點影響口感,不過為了環保她還是更傾向使用紙吸管,但也希望紙吸管生產工藝可以有所提升。

記者隨後來到新街口大洋百貨的喜茶店中,發現店內吸管都已換成了標註「PLA」(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的可降解環保吸管。剛點完奶茶的陳女士說,她平常基本只喝喜茶家的奶茶,升級版限塑令推行前,就發現店內吸管變成了可降解塑料吸管,她覺得這樣更環保,喝起來也更放心了。

新款紙吸管受到了歡迎,不過也受到部分顧客爭議。

「針對消費者反饋的紙吸管溼水易折斷、不便長時間使用、使用體驗感不佳等問題,我們陸續在門店上線使用可降解材質的PLA吸管,目前喜茶全國門店都上線了PLA材質吸管,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南京喜茶相關負責人介紹,喜茶還採取相關機制激勵消費者與喜茶共同加入垃圾減量行動,減少塑料製品使用。自2019年6月5日起,喜茶門店鼓勵消費者自帶杯飲茶。凡在喜茶門店(GO店除外)使用指定規格自帶杯購買任意飲品(喜茶製冰、酸奶、冷泡茶系列除外),可立享減2元優惠。截至2020年10月,喜茶自帶杯活動累計減少超過30000個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

不遠處的星巴克(大洋百貨店)裡,也早已換掉了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店內顧客取飲料的地方,擺著「少用一根吸管、帶個杯喝咖啡」等醒目標牌提醒。「星巴克中國內地所有門店早在2019年年底,就全部完成了紙吸管對塑料吸管的替換。據統計這一舉措每年可減少約200噸塑料的使用。」該店經理潘浩說,他們還鼓勵顧客使用自帶杯,會為自帶杯顧客提供4元優惠,希望號召大家參與到減塑、環保行動中來。剛換用紙吸管時,有顧客反映粘嘴,他們需要向顧客解釋,現在大家基本都接受了。

店內坐著十多名顧客,記者發現只有兩名顧客使用了吸管。正喝奶茶的鄭女士說,自己擔心飲品溫度高時,塑料吸管對身體健康不好,更喜歡用紙吸管,不過希望紙吸管可以設計得更柔軟一些。

「我是紙吸管,請多指教……」記者走訪南京新街口商圈10餘家奶茶店、咖啡店,發現紙吸管、可降解吸管已現身大部分飲料店。也有一些飲料店正處於過渡期。一家老虎堂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店已經備了1000根紙吸管,不過因為原來塑料吸管庫存沒用完,也沒接到不用塑料吸管的強制要求,他們眼下正在陸續消耗庫存。這樣的現象,記者在COCO、一鳴酸奶等門店都有看到。在賣玉米汁等兩家店,記者則只看到塑料吸管,工作人員說一直使用這種吸管,是否要更換並不知情。

塑料吸管供應鏈上的集體「轉身」與「陣痛」

一道「限塑令」,不只影響著處於末梢的終端零售飲品店。順藤摸瓜,記者發現原先龐大的「塑料消費帝國」背後,是一根根連向原料生產的供應鏈,以及附著在供應鏈上、密密麻麻的一眾原料供應商、塑料吸管生產商、批發商和不計其數的打工者、投資者。

若按不完全統計數量來計,在「企查查」上以「吸管」為關鍵詞,全國各省市區共有2645條檢索結果與之相關。其中,江蘇286條,僅位居廣東與浙江之後,排在第三;若以「吸管生產」為關鍵詞,亦有423條結果映入眼帘,其中41條與江蘇有關,標誌著在這一用戶廣泛的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臺上,登記的江蘇吸管生產企業接近與全國市場總量1/10。也意味著,限令之下,基數巨大的供應市場面臨一場「總體動員」。

作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祝啟國和他經營的泰州市瑞生塑業有限公司,瞅準「風向」,趕在「限塑令」升級前,於去年12月斥資80萬元改造了手裡兩條生產線。80萬,相比於每根從祝啟國設備裡送出的吸管價格而言,無異於天文數字,「之前一根普通塑料吸管的出廠價也就1分錢左右。」設備改造過後,從瑞生塑業產線上「跑出」的再也不是塑料管,而成了PLA吸管。相應的,單根吸管生產成本較原來「提高了三倍」,出廠價也「提高了三倍」。

儘管一根PLA吸管價格的波動只有幾分錢,但在祝啟國一天300-400公斤產能的「扇動」下,「蝴蝶效應」依舊形成。而祝啟國和他的企業,最終也僅是吸管供應鏈集體漲價「傳導帶」上的一環。

連同成本上升導致的漲價,還不是祝啟國最關心的問題。眼下他雖然「轉過身」了,卻仍然找不到一個國家有關塑料吸管替代品的質檢標準,「石油製品有中石油、中石化定標,PLA呢,大家現在一窩蜂上馬相關生產項目取代過去的產線,可因為沒有國標,又如何知道產品質量合不合格,未來是否會因質量糾紛,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呢?」祝啟國透露,沒有國標帶來的問題還有一個——原料價格混亂。「市場上,同時存在2-3萬元/噸和4-5萬元/噸的PLA吸管生產原料,究竟是不是貴的就好?」祝啟國也說不清。

但因為規定,「轉」還是「轉」了。轉產PLA吸管後,眼下祝啟國新吸管訂單的漲幅還不明顯,但與此同時,他還要將此前庫存的普通吸管按「廢料」處理掉,因為留著也沒人要。

相比於祝啟國,蘇州凱揚紙品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鄧賀「步子邁得要早很多」。2011年,深耕外貿市場的鄧賀看著身邊一眾塑料吸管生產商,因部分國家提出「限塑令」而徹底失去了競爭機會。也正是從10年前,凱揚紙品走上生產「食品級牛皮紙吸管」的路線。自此,不論在海外商超櫃檯徹底站穩腳跟,還是歷經國內不斷調嚴的「限塑令」,鄧賀都不怕了。「雖然國內還不是我們產品的主市場,但這佔比只有1%左右的市場,卻已牢牢抓住奈雪的茶、喜茶、CoCo等『中堅』品牌。」

眼下,鄧賀雖暫無增加公司紙吸管產能的計劃,但處在傳統塑料製品「新舊交替、青黃不接」的過渡期,他也還是充滿期待,「未來公司在國內的盈利空間可能會更大,但這首先取決於『限塑令』的嚴格執行。」

「如果有一天傳統塑料製品全面禁止,我們就跟著國家政策走。」雖然自去年年底起也開始增加PLA吸管的進貨量,但在南京做吸管等產品批發生意的姚易卻直言:「手裡存貨還是要想辦法出完的。」相比祝啟國原先的日產量,姚易平均一個月「20-30包、每包500根」的塑料吸管批發規模並不算大,但就這麼小本生意,也是他和家人重要的收入來源。

姚易很清楚在市場監管面前,自己出手塑料吸管的風險有多大,只是仍抱著一絲僥倖,「就連南京地區的市場需求也還沒徹底消退,玉橋、金橋仍有店家能消化我手裡的塑料吸管。」

限塑令+垃圾分類,疊加效應推動循環經濟

目前,江蘇各地正在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升級版「限塑令」有利於推動各地建立完善可回收細分類回收體系,提高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對具備再生利用價值的塑料廢棄物,如何在資源化利用上進行全面提檔升級,還有待各地進一步展開探索。

在接觸垃圾分類十多年的南京志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星龍看來,升級版「限塑令」的推行,有利於規範整個塑料製品的生產,提高塑料製品品質。此外,塑料製品有高值的,也有低附加值的。升級版「限塑令」疊加各地正大力推行的垃圾分類,有利於促進塑料垃圾循環利用,推動構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這一塑料垃圾循環利用的閉環,從根本上實現塑料循環再生。

記者注意到,在農貿市場、路邊攤販等地方,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使用仍然隨處可見。「限塑令」成效打折扣,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缺乏合適的替代品。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的不可降解塑膠袋大概是1.6萬元/噸,可降解塑膠袋基本是2.6萬元/噸起步,一個生物降解塑膠袋的價格通常是普通塑膠袋的兩三倍,而成本往往是商家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省住建廳城管局副局長夏明認為,從塑料製品生產的源頭管控,到對中間商品的包裝標準的建立和製作規範(有效杜絕過度包裝),以及對流通和銷售環節的監管,再到對塑料廢棄物的回收與歸類,需將整個體系建立起來,全鏈條運轉,才能有效推動升級版「限塑令」取得更好效果。

「限塑令推行以來,其實社會上也有反彈和波動,但一個基本的認知是:環境汙染早已是全球性的問題,我國塑料消耗量很大,對生態、對子孫後代必然產生影響,限塑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南京工業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朱紅軍說,除了成本原因,有些替代品存在遇水易化、遇熱易軟、湯汁滲透等現象也是問題所在。如何研發出既符合政策規定,又成本適中、使用方便的代替品,需要生產企業多下力氣,「除了源頭上進行管控以外,限塑令推行的另一大難點就是執行難度比較大,面對社會普通大眾,依然要持續地進行宣傳引導,加上垃圾分類的推進,多管齊下為限塑築牢防線。」

文字:交匯點記者 白雪 李睿哲 王拓

視頻:張琦 實習生 郭安東

原標題:《與一次性塑料吸管說再見,真的做得到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塑料吸管「大限將至」,能否順利跟百億塑料吸管說再見?
    根據近日正式印發實施的《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限塑10條」),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隨著塑料吸管「大限將至」,北京的餐飲行業準備好了嗎?
  • 和一次性塑料吸管說拜拜鄭州飲品店準備好了嗎
    今年6月,河南省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的通知:2020年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省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限塑令即將到來之前,鄭州飲品店是否做好了準備?
  • 準備好,與塑料吸管「說再見」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紙質吸管 「現在無論是外賣還是店內打包,我們都優先為顧客提供紙質吸管,一次性吸管的庫存也會在年底清完。」
  • 沒了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珍珠奶茶怎么喝?
    今年10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明確: 到今年底,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是時候和塑料吸管說拜拜了
    1月1日是全國塑料吸管禁令生效的第一天不僅如此上海市多家大型商場從1月1日起停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據了解,早在2020年10月份,上海市出臺《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商場、超市、藥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 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只剩十幾天,你做好準備了嗎?
    新華社杭州12月17日電題: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只剩十幾天,你做好準備了嗎?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
  • 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 只剩幾天你做好準備了嗎?
    再次提出,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通知》明確了禁止範圍不包括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上自帶的塑料吸管。  全國部分餐飲店已更換以紙吸管居多  記者在杭州東站餐飲區域隨機走訪了數家餐飲門店,發現不少店鋪已見不到塑料吸管的身影,但也有很多店鋪依然提供塑料吸管。
  • 每周一普(十)Ⅰ 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不到十天 你做好準備了嗎?
    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不到十天你做好準備了嗎?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出,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成都: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將禁用
    【成都: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將禁用】都知道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12月16日,成都市發改委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將按照「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部分塑料製品禁用、限用行動。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只剩十幾天,你做好準備了嗎?_國內新聞...
    新華社杭州12月17日電  題: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只剩十幾天,你做好準備了嗎?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
  • 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只剩十幾天 你做好準備了嗎?
    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年底,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一些大型餐飲企業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有的用可直飲杯蓋代替,有的換成了紙吸管,有的開始使用可降解吸管,但是多數餐飲企業還在觀望中繼續使用塑料吸管。
  • 誰要淘汰塑料吸管?
    但淘汰塑料吸管,看起來只是時間的問題。2018年,星巴克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紙質吸管,隨後麥當勞等企業也跟進,速度之快有目共睹。在國內,雖然塑料吸管勉強熬過了2019年,但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 安徽彩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分一次性塑料吸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安徽省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技術中心網站12月14日消息,日前,安徽彩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主動向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滁州市市場監管局報告了召回計劃,將自即日起,召回2020年9月27日生產的型號為190*11mm一次性塑料吸管,
  • 告別塑料吸管真不是小題大作
    毛建國炎炎夏日,通過吸管,嘬一口冰可樂,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多麼愜意的事。可以後在麥當勞,這一願望很難滿足了。麥當勞中國宣布,公司將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逐步停用塑料吸管。7月1日《北京商報》沒了吸管,還能好好喝水嗎?其實,麥當勞已經給出了方案,消費者可通過新型杯蓋直接飲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飲。這個方案是可行的。很多人之所以感到離不開吸管,其實與容器設計有著很大關係。譬如冰凍的罐狀飲料,用吸管更方便一些;而現在的袋裝牛奶,如果不用吸管,還真的無法享受。
  • 一次性塑料用品「大限已至」,記者探訪:吸管、購物袋「升級換代」
    去年11月,蘇州市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根據相關規定,到2020年底,蘇州市範圍內的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舉措被網友們稱作「禁塑令」。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蘇州市多家超市、餐飲店、服裝店、農貿市場,探訪塑料製品的使用情況。
  • 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禁塑令」下哪些習慣在變化
    11月11日,記者了解到,《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在部分場所和領域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於11月起開始正式實施,有效期5年。 《通告》要求,城市建成區的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鼓勵在城鄉接合部、鄉鎮和農村地區集市等場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塑料吸管變身環保紙吸管 消費者:還需提升使用感受
    今年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就在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召開全國塑料汙染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對塑料汙染治理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
  • 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蔣君芳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12月16日,成都市發改委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即日起,成都市將按照「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部分塑料製品禁用、限用行動。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
  • 麥當勞停用「塑料吸管」,是英明的商業決定
    這條新聞其實隱含了很多前提問題:為什麼需要吸管?為什麼吸管大都是塑料的?為什麼我們又要減少使用?這一舉措真的有用嗎?這裡面實際混合了很多歷史背景、科學知識,及研究進展,當然無處不在的商業運作亦間雜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