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後,各位當爸爸媽媽的好像就好像突然被施了魔法一樣,變得什麼都會了。
可能在生孩子之前,明明自己也像個孩子一樣什麼都不會,但是有了孩子之後,突然一夜之間就變得全能了,什麼都會了。
照顧孩子應該注意什麼、孩子應該吃什麼、要怎樣教育孩子……這些本來看似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就這樣來到了自己的面前。
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瞎管
沒有誰生來就會做父母的,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上,許多事情也是第一次經歷,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或者走進各種各樣的誤區。
家庭是孩子長期生活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是家庭氛圍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對孩子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母在對孩子早期的教育當中出了什麼問題,那麼很有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就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所說:「有些父母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瞎管。」
良好的性格要從小培養
這其實是我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在孩子小的時候,心疼孩子或者認為孩子還小,調皮一點很正常,對孩子的各種行為都寵著、慣著。
等到孩子長大了,又覺得他太叛逆、不聽話,這個時候去對孩子進行各種管教,但是孩子已經根本聽不進去了。
正如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說所說:」十二歲時候,父母說的話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垃圾。因為他覺得我已經長大了,你說的那些東西我都懂,而且這些話你已經講了十多年了,孩子早就聽膩了。「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時機,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就需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這個時期正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是很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培養。
這幾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經常走的誤區一定要注意
1.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免不了哭哭鬧鬧的,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場合,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為了安撫住孩子就只能向孩子妥協,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樣其實會讓孩子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用自己的哭鬧來」威脅「父母,今天想要玩具了來給你鬧一鬧、明天想去遊樂場了來給你鬧一鬧,後天想要手機了來給你鬧一鬧、大後天……
這樣會形成一個無休止的循環,不僅會使大人感到疲憊無力,也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難管教。
2. 追著孩子餵飯
這種餵飯方式也一度被人們戲稱為」中國式餵飯「,可見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在孩子不想吃飯或者不好好吃飯的時候,全家人都圍著孩子,想盡各種辦法的想讓孩子多吃一點飯,追著孩子去餵飯這種場景更是常見。
其實不少孩子的任性就是這樣被」餵出來「的,很多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吃飯,就會對孩子做出很多承諾,」你吃完飯就帶你去……「
這樣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被慣出來一個驕縱任性的性格,大人累的要死,孩子還因此養成了不好的習慣,豈不是得不償失?
3. 為孩子付出太多
現在的家庭也是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家裡就一個孩子,所以父母長輩對這個孩子就是百般寵愛,幫孩子穿衣服、背書包、給孩子餵飯等等,生怕孩子傷著累著,什麼都幫孩子做了。
這樣會使孩子失去很多鍛鍊的機會,不敢面對困難和挫折,一有什麼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父母幫自己解決,過於依賴父母,將來也很有可能會」啃老「。
所以父母這樣一味的為孩子付出不僅是害了孩子,更是害了自己啊。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走進了這些誤區,一定要及時止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一點一點慢慢的改正還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後悔。
父母應該怎樣做?
總結下來就是一個字:「懶」,不過這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而是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適當放手,要孩子自己去經歷、去面對,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
同時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關於性格培養的繪本,在孩子3-6歲的時候多讀讀看看,也是非常有助於良好性格的養成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一共十本,而且還是中英雙語的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的幫助。
十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使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都是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教育引導孩子的,裡面採用的是圖文插畫的形式,各種的卡通人物形象,更容易讓孩子產生閱讀的興趣,在玩耍中就能培養出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3歲之前可以選擇讀給孩子當睡前故事書,3~6歲的時候可以當做一個好習慣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寶寶管理興趣,養成良好的品格。
總有些父母說自己不知道該怎樣去陪伴孩子,那為什麼不陪他們看看書呢,談談心得體會,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發展,何樂而不為?
一套十本59塊錢,一本也就是5.9,一套下來也就是一個星期的奶茶錢?
奶茶喝了就沒了,好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