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家裡誰帶娃,這3種行為要停止,不僅大人累也不利於孩子成長

2020-12-26 多肉車釐子

有了孩子之後,各位當爸爸媽媽的好像就好像突然被施了魔法一樣,變得什麼都會了。

可能在生孩子之前,明明自己也像個孩子一樣什麼都不會,但是有了孩子之後,突然一夜之間就變得全能了,什麼都會了。

照顧孩子應該注意什麼、孩子應該吃什麼、要怎樣教育孩子……這些本來看似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就這樣來到了自己的面前。

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瞎管

沒有誰生來就會做父母的,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上,許多事情也是第一次經歷,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或者走進各種各樣的誤區。

家庭是孩子長期生活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是家庭氛圍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對孩子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母在對孩子早期的教育當中出了什麼問題,那麼很有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就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所說:「有些父母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瞎管。」

良好的性格要從小培養

這其實是我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在孩子小的時候,心疼孩子或者認為孩子還小,調皮一點很正常,對孩子的各種行為都寵著、慣著。

等到孩子長大了,又覺得他太叛逆、不聽話,這個時候去對孩子進行各種管教,但是孩子已經根本聽不進去了。

正如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說所說:」十二歲時候,父母說的話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垃圾。因為他覺得我已經長大了,你說的那些東西我都懂,而且這些話你已經講了十多年了,孩子早就聽膩了。「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時機,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就需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這個時期正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是很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培養。

這幾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經常走的誤區一定要注意

1.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免不了哭哭鬧鬧的,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場合,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為了安撫住孩子就只能向孩子妥協,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樣其實會讓孩子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用自己的哭鬧來」威脅「父母,今天想要玩具了來給你鬧一鬧、明天想去遊樂場了來給你鬧一鬧,後天想要手機了來給你鬧一鬧、大後天……

這樣會形成一個無休止的循環,不僅會使大人感到疲憊無力,也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難管教。

2. 追著孩子餵飯

這種餵飯方式也一度被人們戲稱為」中國式餵飯「,可見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在孩子不想吃飯或者不好好吃飯的時候,全家人都圍著孩子,想盡各種辦法的想讓孩子多吃一點飯,追著孩子去餵飯這種場景更是常見。

其實不少孩子的任性就是這樣被」餵出來「的,很多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吃飯,就會對孩子做出很多承諾,」你吃完飯就帶你去……「

這樣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被慣出來一個驕縱任性的性格,大人累的要死,孩子還因此養成了不好的習慣,豈不是得不償失?

3. 為孩子付出太多

現在的家庭也是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家裡就一個孩子,所以父母長輩對這個孩子就是百般寵愛,幫孩子穿衣服、背書包、給孩子餵飯等等,生怕孩子傷著累著,什麼都幫孩子做了。

這樣會使孩子失去很多鍛鍊的機會,不敢面對困難和挫折,一有什麼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父母幫自己解決,過於依賴父母,將來也很有可能會」啃老「。

所以父母這樣一味的為孩子付出不僅是害了孩子,更是害了自己啊。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走進了這些誤區,一定要及時止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一點一點慢慢的改正還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後悔。

父母應該怎樣做?

總結下來就是一個字:「懶」,不過這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而是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適當放手,要孩子自己去經歷、去面對,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

同時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關於性格培養的繪本,在孩子3-6歲的時候多讀讀看看,也是非常有助於良好性格的養成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一共十本,而且還是中英雙語的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的幫助。

十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使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都是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教育引導孩子的,裡面採用的是圖文插畫的形式,各種的卡通人物形象,更容易讓孩子產生閱讀的興趣,在玩耍中就能培養出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3歲之前可以選擇讀給孩子當睡前故事書,3~6歲的時候可以當做一個好習慣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寶寶管理興趣,養成良好的品格。

總有些父母說自己不知道該怎樣去陪伴孩子,那為什麼不陪他們看看書呢,談談心得體會,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發展,何樂而不為?

一套十本59塊錢,一本也就是5.9,一套下來也就是一個星期的奶茶錢?

奶茶喝了就沒了,好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哦!

相關焦點

  • 別管家裡誰帶娃,這些行為要停下,不僅大人累,對孩子成長也不利
    這就導致了很多現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小時候的很多問題沒有及時的得到糾正,長大後,想糾正都已經沒有辦法了。很多不好的行為是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有時候,我們照顧孩子,不僅僅大人累的要命,孩子也不開心,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 不管家裡誰帶孩子,讓娃多經歷這兩件事,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
    孩子的成功需要具備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之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品質,所以不管家裡是誰在帶孩子,有兩樣東西家長都要從小給孩子「吃」。不管家裡誰帶孩子,讓娃多經歷這兩件事,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1、吃苦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科技出現,在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孩子忘記了吃苦。
  • 恕我直言,這13種老人,就別帶孩子了!
    很多年輕夫婦由於工作的繁忙和壓力,都會選擇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但老人們的有些做法,不僅不能把孩子帶好,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比如下面這些類型的老人,就不太適合帶孩子。
  • 孩子的這三種行為是愛你的表現,父母別忽視,要積極地做出回應
    當寶貝做出這3種行為,表示他很愛你,爸媽千萬別忽視了1送爸媽禮物多數時候,小寶貝喜歡什麼,就想要把什麼東西佔為己有。比如,有的寶貝喜歡玩具,誰碰都不行,誰若是拿走了玩具,寶貝就會哭鬧個沒完。但是,一旦寶貝願意拿出喜歡的東西,分享給爸媽,送給爸媽當禮物,這就意味著,寶貝對爸媽有信任度,他很愛爸媽。這種時候,爸媽千萬不能表現出嫌棄來,一定要積極回應寶貝,感謝寶貝愛的付出。哪怕只是點頭感謝,抱抱寶貝拍一拍他。或是接過東西暫且放一邊,都比冷漠對娃,完全忽視娃的分享,要強太多了。
  • 2歲前的寶寶與大人同睡時,父母這3種行為要注意,不然得不償失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雙面性的,和孩子一起睡覺,雖然可以讓他們更加的有安全感,但是與此同時也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對孩子造成傷害。按照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生理需求來說,2歲之前最好讓寶寶和父母一起睡覺的,但是還是有些事情需要去注意的。兩歲前寶寶和大人同睡的時候,哪些行為需要去注意呢?
  • 孕期這3個行為不能有,不利於胎兒發育易引停胎,準媽要放在心上
    懷孕對於每一個女人、每個家族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大家都想順利地迎接寶寶的到來,所以女人從知道自己懷孕的那一刻起就會格外小心,生怕肚子裡未出生的孩子出現任何閃失。但是也總有一部分孕婦掉以輕心,最終為她們的「大意」買單。
  • 帶娃過年走親訪友,這些做客禮儀家長提前教,別讓孩子成為熊孩子
    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即將迎來新春佳節,小家大家團聚走親訪友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春節是咱們中國人家庭和家族社交活動的高峰期,也是一年裡最喜慶和熱鬧的時候。過年串門,到親朋好友家裡做客,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待人接物的禮儀都應該要知道。
  • 「我家娃玩累後自己就睡了」,寶媽炫耀帶娃輕鬆,專家卻不認同
    那個說自己有個「天使寶寶」的媽媽,後悔了最近,寶媽群裡有一個媽媽感慨自己有個「天使寶寶」,因為自家娃從來不用哄,自己就睡著。群裡其他寶媽紛紛詢問娃自主睡覺的方法,妙招就是讓寶寶隨便玩,等到玩累自然就睡著了。
  • 有這3種特徵的老人,帶出的娃不僅頭腦聰明情商也高,你家是嗎?
    現在多數家庭是由老人幫忙帶孩子,他們有豐富的經驗能更好的照顧娃,而且還能減輕年輕人的生活壓力。雖然老人帶娃子女更輕鬆,但凡事有利有弊。
  •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別再說都一樣了,這幾種情況差別很明顯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什麼差別?也許你會說,一個是孩子爸爸的母親,另一個是孩子媽媽的母親,能有什麼區別,不都是自己的親人帶。確實,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沒有誰親誰疏的概念,那自然差別也就不明顯了。可現實問題是,一般的家庭裡,因種種原因,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他們的地位原本就是不平等的。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說明你家娃很聰明,家長應該高興1、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淘氣的娃,但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的娃卻在少數,這類娃只要是自己用手碰到的東西,趁家長不注意就會拆散架(拆不開就往地上摔),家裡有這樣一個
  • 9歲男孩脾胃虛,身高停止生長,醫生怒斥:3種食物怎能給娃吃
    但是最近威威卻看起來病怏怏的,完全沒有了歡快的活力,而且一直說肚子疼,拉便便時候總要很久,還有一股臭味。小餘覺得情況不對勁,趕緊帶娃去了掛兒科門診,醫生檢查過後,才知道孩子身高發育已經接近「停滯」,原因是孩子長期出現積食,導致脾胃出現虛弱,最終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孩子出現積食,並不是因為孩子吃太多,而是吃錯了食物,拖垮了孩子的脾胃,家長們卻不以為然。
  • 娃上下學由誰接送,能看出不少家庭問題,父母別圖方便忽略娃成長
    家裡大人分工不同,但從一個家庭裡誰來接孩子,也是能暴露出不少的家庭問題的。 但看似老人接送方便的背後,實際上也疏忽了孩子的成長。
  • 「這屆家長真難帶?」寶寶拍照不愛笑,媽媽給娃P上「燦爛笑容」
    自己辛苦半天娃竟然不配合,娜娜有種挫敗感,於是她靈光一閃,給孩子用手機上的美圖軟體P上了「燦爛的微笑」,P完後娜娜感覺看上去順眼多了,所以就傳到了朋友圈。沒一會就有網友評價了,因為娜娜P的照片有點「詭異」,一周的寶寶竟然長了滿口的牙。娜娜這才發現果真如此,甚至有個網友替孩子鳴不平,說:這屆家長可真難帶!
  • 為何中國家長帶娃「身心疲憊」,外國家長卻很「歡樂」?有3點差別
    不過看到兒媳婦帶娃時,婆婆的感受可以用「心驚膽戰」來形容,孩子只穿著尿不溼在地上爬、在草叢裡爬。家裡還養了一隻大狗整天圍著孩子轉,吃飯時把孩子放到一邊也不餵等等,動不動還讓呂先生帶孩子。這一系列帶娃的行為讓這位中國婆婆接受不了,認為這個兒媳婦兒根本不會帶孩子,可是看到孫子健健康康的她又說不出什麼。後來呂先生看出了母親的擔心,告訴母親妻子從小接觸的都是國外的帶娃方式,她「心裡有譜」,自己會多加看護孩子的,這才讓中國婆婆慢慢接受事實。
  • 哈佛研究提醒: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
    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1、不重視孩子的早餐早餐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身體正處於快速發育狀態,只有每天養成吃早餐的習慣,身體才能得到營養的補充,精神狀態也會達到最佳!
  • 家長害怕的「2歲娃」,是如何折磨人的?3種行為佔一個就很頭疼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在很多家長為了青春期的娃而犯愁時,有一部分家長也不好過,他們看似帶著超級可愛的寶寶,卻經常被折磨著。由於理解能力不強,家長無法跟他講大道理,這就是讓全世界父母都怕的「2歲娃」。
  • 婆婆是否幫著一起帶娃區別很大,其中的利弊,寶媽要考慮清楚
    不管誰帶娃,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 而且,微微發現寶寶和奶奶的關係要比自己親,有一次婆婆回老家探親,孩子一直吵著要奶奶,任憑自己怎麼哄都不行,直到那一刻,微微發現婆婆幫著帶娃確實輕鬆,可是親子關係卻並不親密,這讓她感覺到有些不妙。
  • 帶娃拆盲盒,沒想到孩子崩潰大哭,如何讓娃接受盲盒隨機性?
    這不,帶妹妹在商場溜達的時候,看到滿滿兩排的盲盒機,就想讓孩子也體驗一下這種「刺激」,誰知道竟然引發了一陣不小的「戰爭」。 妹妹新手上陣,顯然有點懵,但抽了幾個之後,她就開始明確地表達自己想要一個芭比娃娃。
  • 為啥帶娃這麼累,沒有變瘦反而變胖了?原因說出來很扎心
    文\好孕姐家裡有孩子以後,作為父母整天要圍著孩子團團轉,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要保護孩子的安全、要搞好孩子的教育。所以,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帶娃的生活,「累」是最準確的一個字。可是,有一件事情,寶爸寶媽感覺挺奇怪的,為什麼帶娃這麼累,沒有變瘦反而變胖了?上個星期,我和朋友們聊天,有人提起自從家裡孩子出生,這還沒有一年的時間,自己就長胖10斤,家裡老公更誇張,長胖了20斤。這一話題,引起了我們的興趣,仔細想想也是,我們中間有很多人,在家裡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體重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