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這方面,中國人認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各式各樣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我們食物,雞鴨魚肉都是我們吃的東西,而家長對於孩子更是上心,各種營養品一股腦的讓孩子吃,但是很多家長只想到了吃的實物,卻忽視了孩子的精神食糧。
孩子的成功需要具備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之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品質,所以不管家裡是誰在帶孩子,有兩樣東西家長都要從小給孩子「吃」。
不管家裡誰帶孩子,讓娃多經歷這兩件事,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
1、吃苦
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科技出現,在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孩子忘記了吃苦。
有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難免會有溺愛,從小嬌生慣養,什麼活也不用做,等到家長想讓他們幹活的時候他們就喊累,一點都不能吃苦。像是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移到室外就無法生存。
學習上,一次考試失利就讓他們放棄了努力的勁頭,生活上,一點點小挫折就把他們打倒了,試問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夠成功呢?
孩子終究會長大,他總要自己生活,獨自承擔壓力的,但是因為沒有吃過苦,他變得懶惰、自私、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這樣他怎麼能承受得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呢?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適當地讓孩子吃苦,對孩子的未來是很有幫助的。比如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收拾弄亂的玩具、自己疊被子,平時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帶著孩子去到田間地頭,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勞動的不易。
讓孩子從小吃苦,孩子才會學會珍惜、學會自理,變得有擔當。
2、吃虧
老話常說,吃虧是福。現在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危言聳聽,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要吃虧啊?但其實,流傳下來的老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裡說的吃虧,並非是一味的退讓,也不是要委屈自己成全他人,而是說寬容和積累經驗。一點點小事都要斤斤計較,人際交往方面也不會好,誰也不願意跟一個小氣的人一起玩。
而且,吃一塹長一智,吃一次虧你就能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到底底線是什麼,這樣將來就不會在相同的地方栽倒兩次。
就比如說,你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能亂跑,但是孩子不聽,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吃飯都是有時間的,錯過了時間,孩子就只能餓著肚子,所以孩子下次就記住了,吃飯的時候不能亂跑,要安心吃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會很容易成功的。
偶爾吃一次虧,非但不會損害孩子的內心,反而會讓孩子長記性,所以說家長不需要讓孩子每件事情都睚眥必報。
但是這個吃虧也不是說要一直讓孩子忍讓或者是受氣,而是要讓她在該爭取的時候爭取,該捨棄的時候捨棄。
這兩樣東西,家長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吃,對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格方便有非常大的幫助,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孩子 長大之後也會感謝你的。
斯坦福教授曾經說過: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陪伴,是父母這一生中最划算的投資。
確實,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將來能有一份好工作,所以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但是他們卻忽視了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品質培養。
有很多媽媽跟我說,自己要上班,根本沒有時間來教育孩子,而家裡的老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正確的教育孩子,一不小心就把孩子慣成了「混世魔王」。
不妨試試用繪本幫助教育孩子,近幾年,很多家長都開始給孩子買繪本,原因就在於繪本不僅有孩子們應該學習的知識,還迎合了孩子的生長特點。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候的他們對於圖畫和故事很感興趣,所以用故事和圖畫來教育孩子是最好不過得了,而繪本中不僅有豐富幽默的小故事,還有很多精美可愛的插畫,能夠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選擇一套合適的繪本對孩子們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這裡,文熙媽媽給大家推薦這套《兒童情緒管理》繪本,它裡面有許許多多的融合了教育知識的小故事,非常適合孩子們閱讀。
一共有10冊,教會孩子們自我保護、勇敢、自強、誠實守信、情緒管理、友誼、禮貌、分享、自信、自律,每一冊都是一個好品質,小小的故事裡蘊藏著大大的能量。
每一本都是中英雙語,讓孩子們在學習好品質的時候,也能夠學習到英語,插畫非常的精美,還是跨頁大圖,讓孩子一邊看一邊學,更有助於形成記憶。
裡面的主人公都是小動物,它們都有著孩子們應該具備的好習慣好品質,孩子們在看的過程中就會模仿,這樣潛移默化的就養成了好習慣。
養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儘量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品質,這對於孩子的將來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