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家裡誰帶孩子,讓娃多經歷這兩件事,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

2020-12-14 文熙媽媽談育兒

說到吃這方面,中國人認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各式各樣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我們食物,雞鴨魚肉都是我們吃的東西,而家長對於孩子更是上心,各種營養品一股腦的讓孩子吃,但是很多家長只想到了吃的實物,卻忽視了孩子的精神食糧。

孩子的成功需要具備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之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品質,所以不管家裡是誰在帶孩子,有兩樣東西家長都要從小給孩子「吃」。

不管家裡誰帶孩子,讓娃多經歷這兩件事,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

1、吃苦

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科技出現,在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孩子忘記了吃苦。

有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難免會有溺愛,從小嬌生慣養,什麼活也不用做,等到家長想讓他們幹活的時候他們就喊累,一點都不能吃苦。像是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移到室外就無法生存。

學習上,一次考試失利就讓他們放棄了努力的勁頭,生活上,一點點小挫折就把他們打倒了,試問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夠成功呢?

孩子終究會長大,他總要自己生活,獨自承擔壓力的,但是因為沒有吃過苦,他變得懶惰、自私、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這樣他怎麼能承受得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呢?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適當地讓孩子吃苦,對孩子的未來是很有幫助的。比如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收拾弄亂的玩具、自己疊被子,平時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帶著孩子去到田間地頭,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勞動的不易。

讓孩子從小吃苦,孩子才會學會珍惜、學會自理,變得有擔當。

2、吃虧

老話常說,吃虧是福。現在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危言聳聽,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要吃虧啊?但其實,流傳下來的老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裡說的吃虧,並非是一味的退讓,也不是要委屈自己成全他人,而是說寬容和積累經驗。一點點小事都要斤斤計較,人際交往方面也不會好,誰也不願意跟一個小氣的人一起玩。

而且,吃一塹長一智,吃一次虧你就能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到底底線是什麼,這樣將來就不會在相同的地方栽倒兩次。

就比如說,你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能亂跑,但是孩子不聽,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吃飯都是有時間的,錯過了時間,孩子就只能餓著肚子,所以孩子下次就記住了,吃飯的時候不能亂跑,要安心吃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會很容易成功的。

偶爾吃一次虧,非但不會損害孩子的內心,反而會讓孩子長記性,所以說家長不需要讓孩子每件事情都睚眥必報。

但是這個吃虧也不是說要一直讓孩子忍讓或者是受氣,而是要讓她在該爭取的時候爭取,該捨棄的時候捨棄。

這兩樣東西,家長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吃,對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格方便有非常大的幫助,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孩子 長大之後也會感謝你的。

斯坦福教授曾經說過: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陪伴,是父母這一生中最划算的投資

確實,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將來能有一份好工作,所以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但是他們卻忽視了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品質培養。

有很多媽媽跟我說,自己要上班,根本沒有時間來教育孩子,而家裡的老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正確的教育孩子,一不小心就把孩子慣成了「混世魔王」。

不妨試試用繪本幫助教育孩子,近幾年,很多家長都開始給孩子買繪本,原因就在於繪本不僅有孩子們應該學習的知識,還迎合了孩子的生長特點。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候的他們對於圖畫和故事很感興趣,所以用故事和圖畫來教育孩子是最好不過得了,而繪本中不僅有豐富幽默的小故事,還有很多精美可愛的插畫,能夠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選擇一套合適的繪本對孩子們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這裡,文熙媽媽給大家推薦這套《兒童情緒管理》繪本,它裡面有許許多多的融合了教育知識的小故事,非常適合孩子們閱讀。

一共有10冊,教會孩子們自我保護、勇敢、自強、誠實守信、情緒管理、友誼、禮貌、分享、自信、自律,每一冊都是一個好品質,小小的故事裡蘊藏著大大的能量。

每一本都是中英雙語,讓孩子們在學習好品質的時候,也能夠學習到英語,插畫非常的精美,還是跨頁大圖,讓孩子一邊看一邊學,更有助於形成記憶。

裡面的主人公都是小動物,它們都有著孩子們應該具備的好習慣好品質,孩子們在看的過程中就會模仿,這樣潛移默化的就養成了好習慣。

養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儘量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品質,這對於孩子的將來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別管家裡誰帶娃,這些行為要停下,不僅大人累,對孩子成長也不利
    每個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的懷抱,自己成長,自己經歷,只願在他人生中最需要引導的那一段時間裡,父母能夠親自為孩子引路。別管家裡誰帶娃,這些行為要停下,不僅大人累,對孩子成長也不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首先就是追著娃餵飯吃飯是孩子保證身體成長,營養攝入的主要途徑,直接關係到孩子的發育和健康。
  •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爸爸要明白陪孩子的重要性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與父親經常待在一起的兒童對環境表現出更好的適應性功能,出現問題行為的情況也更少。父親與孩子相處時開展的遊戲活動,有助於促進兒童積極健康的交往態度,提升其社會交往能力。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 有種「帶娃」叫爺爺奶奶帶娃,氣質這塊拿捏得死死的,就沒服過誰
    看娃的背影,就知道這是奶奶帶出的娃,這妖豔的綠色小頭巾,走路的姿勢也學到了奶奶的精髓,這氣質也是沒誰了!寶寶的小套袖和小圍裙真是太卡哇伊了,不過不得不說,這針線活真是不錯,一看就是奶奶教出來,寶寶縫的阿狸小鞋墊真是太可愛了。
  • 別管家裡誰帶娃,這3種行為要停止,不僅大人累也不利於孩子成長
    有了孩子之後,各位當爸爸媽媽的好像就好像突然被施了魔法一樣,變得什麼都會了。可能在生孩子之前,明明自己也像個孩子一樣什麼都不會,但是有了孩子之後,突然一夜之間就變得全能了,什麼都會了。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瞎管沒有誰生來就會做父母的,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上,許多事情也是第一次經歷,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或者走進各種各樣的誤區。
  • 冬天帶娃,這4件事可別全聽老人的!老人的好意可能會害苦了孩子
    文|西紅柿媽媽 帶娃這件事,很多家庭都有老人參與。而且,多數寶媽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請教婆婆和媽媽。可惜的是,有時候老人的經驗,放到小寶貝身上卻「失靈」了,甚至是適得其反。尤其是在冬天,有些事情上,老人給出的建議,看似是在疼娃,實際卻是坑娃。
  • 多帶娃去3種地方,長大後情商和眼界或更高,你帶孩子去過嗎?
    那些有學識、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上投資和下功夫,這樣家庭的孩子見過的世面、開的眼界也會多,這樣的家庭未必有錢,但孩子的內心卻是被富養長大的。多帶娃去3種地方,長大後情商和眼界會更高,你帶孩子去過嗎?
  • 李玫瑾教授:孩子調皮愛頂嘴?家長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會更優秀
    案例一:「我家娃頂嘴,已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每當家長提起自家娃的時候,要麼是誇讚自己孩子有多優秀,又或是對著自己做了哪些暖心窩的事情,要麼就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難管教了,總是動不動的喜歡頂嘴,喜歡跟著自己唱反調。
  • 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但這4個問題要提前說清楚,對全家人有好處
    很多寶媽生完寶寶之後,會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想追求自己的夢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另一個是家庭經濟條件緊張,不得不出去工作賺錢。寶媽出去工作,就不得不請家裡的老人過來幫忙帶娃。老人如果肯幫忙,這是一件好事,但無論是寶寶的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有些問題一定要提前說清楚,這樣做對全家都有好處。
  • 陪孩子睡覺,寶媽們可能要經歷的幾大尷尬事,真是心酸又搞笑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和孩子的睡眠情況有關,那就是寶媽們在陪孩子睡覺時,已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的一些事,其中不乏尷尬的、心酸的,還有搞笑的,看看下面這些事情你家孩子都有嗎?陪孩子娃睡覺,寶媽們可能要經歷的幾大尷尬事①孩子沒哄睡,自己先睡著了很多寶媽表示,白天上班或者帶孩子很累,晚上想著早點睡,可哄孩子的時候卻發現,娃是越哄越精神,有些時候的小傢伙們更是變身十萬個為什麼,一會兒一個問題,就這樣,很多時候都是哄娃睡覺,結果娃沒睡著自己先睡了
  • 誰帶孩子長大後智商不一樣?耶魯大學研究告訴你,誰帶的娃更聰明
    孩子聰明不聰明,遺傳因素是一方面,後天養育更重要。孩子剛出生時一樣聰明可愛,可一到上學,就顯出差異,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基本上就能看出來孩子的智商高低。我家有兩個女兒,大寶小時候我帶的時候比較多,孩子她爸忙於工作,我帶一個孩子,那時候還年輕,精力和體力還都行。
  •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旅行,孩子將來格局更大
    見過世界的孩子,自然會立志高遠,連世界沒有見過的孩子,世界觀從何談起呢,多帶孩子去到陌生的地方,有以下6個好處:1、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天生對萬事萬物非常好奇,喜歡觀察,如果能夠多帶他們接觸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事物,他會不停的觀察和探索
  • 霍啟剛帶娃頻上熱搜,為什麼層次越高的男人,越懂得多陪伴孩子?
    作者|東林富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霍啟剛帶娃的新聞,有時候是和郭晶晶一起帶孩子出遊,有時候是霍啟剛獨自帶孩子參加勞動或是遊玩等等。霍啟剛對家庭生活很重視,對子女的培養理念也很有前瞻性。周末霍啟剛會在家裡陪孩子,會帶孩子去圖書館,去博物館等等。郭晶晶說,霍啟剛想事情會很周到,他永遠會想到後面很多步。通常是什麼事還在做第一步,他已經把後面的三步都想好了。
  • 陌生地方,是孩子成長裡的「必修課」,多帶孩子了解世界好處多多
    很多人都覺得小平是瘋了、給孩子花那麼多錢也就是逛逛並不能長坨肉,更不會給學習帶來實質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小平家境非富豪級,普普通通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實屬讓人理解不了,而欣欣去國外旅遊了很多功課都是完成不了的,沒辦法的情況下還是小平這個當媽的幫忙完成,這是何苦呢?
  • 新生兒多大可以出門曬太陽,不是滿月不是百天,帶娃出街有講究
    萬物復甦,夏季帶娃出街成了很多寶媽臍帶的事情,尤其是在出了月子後,寶媽在家待著比較煩躁,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帶娃出門換換心情。或者是想在小區裡同寶媽們一起推著小推車曬曬娃,聊聊育兒經驗。這時寶媽們都會問一個問題,啥時候能帶寶寶和閨蜜一起聚會,曬太陽,在家呆著實在是憋壞了。
  • 這4種沒本事的爸爸,傷娃很深卻還不自知,將來別怪孩子沒出息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若想了解某個家庭是怎樣的,看孩子就足夠了」。的確,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任導師,孩子的性格、品行、習慣等各方面素養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響。所以,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即可大致推測出來他自怎樣的家庭。一直以來,很多家庭都是女人帶娃,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男人在外賺錢,撐起整個家。
  • 孩子太「害羞」,最大原因是家長的帶娃方式,其實並不難解決
    不同的孩子存在著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性格開朗而活潑,十分招人喜歡;有的孩子卻孤僻內向,羞於表達自己,甚至不敢在眾人前說話。當你發現孩子存在這樣的性格,你是會選擇生孩子的氣呢?還是任由孩子性格發展?其實這大多是家長的帶娃方式出現了問題。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家長還在給娃"吃",如今毫無察覺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自然是想著辦法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的身上,一輩子忙忙碌碌就是為了給孩子打造一個美好的將來。特別是那些雙獨生結合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後,一家子六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更是把娃寵上天。
  • 6旬婆婆想讓兒媳給自己養老,被吐槽:你給誰帶娃,就找誰養老
    小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可以說是寶媽最為脆弱的一個階段,因為她們不僅自己需要別人照顧,而且還要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初為人母的陌生與膽怯。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誰能幫助寶媽帶娃,這份恩情寶媽也一定會記在心裡,並且在日後回報。但同樣的,如果寶媽在坐月子時因為種種原因而受了委屈,結下了「月子仇」,那麼她們也會將這件事放在心裡很久。
  • 無論生了多少個孩子,將來最孝順的多半是這一個,家長別寵錯了娃
    無論生了多少個孩子,將來最孝順的多半是這一個,家長別寵錯了娃1、父母陪伴最多的孩子。孩子孝順不孝順,除了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最重要的,還是看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是不是深厚。很多年輕的父母,為了打拼事業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撫養。孩子跟誰在一起時間最長,就和誰最親。
  • 戶外運動好處多,這五種親子戶外「神器」帶娃玩
    最近疫情平穩,小區裡溜娃的媽媽們越來越多。但是我發現大部分媽媽溜娃的方式,多少有一點點單調。我和鄰居多多媽聊這件事兒,多多媽說:「要不還能怎樣,我就是追在他滑板車後面跑。」追著跑可能是我們溜娃的常態了,孩子覺得無聊,家長也沒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