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敬養正,師古鑑今」——張索在高等書法教育分會舉行的「新時期高等書法教育的現狀與未來」座談會上的發言
地點:高等教育出版社
事由:(全國)教育書畫協會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成立暨新時期高等書法教育的現狀與未來座談會
錄音於有東
文字整理吳晨晨
華東師範大學地處上海,但上海的高等書法教育前些年相對滯後,作為上海高等書法教育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2014年5月,上海市文聯與華東師範大學共同組建了上海市中國書法研究中心,並斥資兩百萬用於華東師大書法篆刻專業學科建設發展。就在那時,我從浙江調到上海,開始從事華師大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的籌劃和教學工作,起初該專業隸屬藝術研究所,2017年藝術研究所與美術學系合併組建了新的美術學院,現該專業歸屬於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系。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我們積累了一點經驗,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在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關於華師大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我們借鑑了許多有經驗的學校,特別是中國美院。我們的課程設置基本按照當年陸維釗先生對書法研究生課程設置的要求來設定,剛才朱天曙老師已陳述陸維釗教學的八大點,但其中國際傳播方面我們還沒有去做。在教學中,我們對書法學科的認識首先是文化。書法文化性是第一位,藝術性排第二。
下面我想談談書法教學過程中新語境和舊語境的問題;導師和導師組的問題;開放式辦學與社會借力的問題;還有學風建設以及創作與日常書寫的問題;特色學科和城市文化發展戰略的聯動問題。
首先,書法教育必須承認一個語境問題。現代新語境的特徵是白話文、簡化字、有句讀、橫式書寫、用鋼筆。今天在座的各位和我們所有的學生,都是在新語境環境下長大的。而中國書法的表現方式和基本要求是傳統語境,即採用文言文、繁體字、無句讀、豎式、用毛筆。如果要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精神,最關鍵的工具就是古漢語,所以古漢語對書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學科。比如現在社會上書法學習班比比皆是,書法教學非常普及,大家都在關注書法的藝術性方面,就拿《九成宮》、《勤禮碑》來講,老師們一般只關注它們的字法、章法、書法的基本特徵和審美表現。但很少有老師介紹《九成宮》、《勤禮碑》的文辭內容是什麼,這種現象在書法教學中是普遍存在的。我自己也是一頭霧水過來的,所以華師大書法專業專門開設一門課程叫《經典碑帖導讀》,請了《經典碑帖釋文譯註》的作者俞豐老師授課。這門課程解決了古漢語在書法專業中的落地問題,很受學生歡迎。這門課程共用一百個課時,要求每個學生讀碑帖一百本,部分經典碑帖文辭則需背誦。幾年下來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我們還開設有《書論導讀》、《商周金文導讀》、《詩詞題跋》、《日記書儀》等偏向傳統文化的課程。
第二個是關於導師和導師組的問題。現在研究生教學大多採用導師制。它的優點是責任到人,但據我觀察現在的導師制也存在諸多弊端,今天的導師們大多是在新語境下培養起來的學者,從知識結構來講,和陸維釗、沙孟海、啟功等老一輩學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老一輩的學者過去雖然沒有書法學科這麼強的概念,但是他們確實能夠把握好中國文化的主脈,能夠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他們的知識結構是非常全面的,大多數是集文史哲、詩書畫印於一身。無論是古漢語、詩詞、金石學、文字學還是真草隸篆都是非常厲害的。現在能集這樣全面修養和知識結構的導師已經很少。因此作為導師,個人知識的缺憾,往往會給教學帶來諸多瓶頸和知識點上的漏洞,所以規劃好課程設置、導師組的建設及開放辦學尤為關鍵。這也是現當代書法教學能真正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
我們華師大書法專業創建時,校內僅四位導師,分別有顧琴、程明震、曹院生和我。後來崔樹強老師加盟,校外分別聘請了韓天衡、曹錦炎、戴小京、仲威、陳忠康、俞豐、錢偉強、王客等老師兼任專業課導師,這些導師在各自專業上都很厲害。我們已經持續了五年,充分利用人脈資源和地理位置進行開放辦學。這過程中得到了上海書協的大力支持。
對於一個學校來說,若專業教師較多,教學理念和人際關係的和諧處理往往非常重要。導師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促進教學的良好發展,若導師間關係不和或者教學理念產生重大分歧,必定會影響到學生,影響到教學效果,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所以現在華師大逐漸採用導師組的教學方式。
另外,倡導日常書寫是華師大書法教學的重要途徑,起初只是要求寫日記,後來與書法專業緊密相扣,變成要求同學們用毛筆寫日記。成為書法專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倡導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現在一講書法往往就是講創作,而這種創作已遠離了日常書寫,創作在某種形態上變成了造作,當代書法人才的培養缺乏日常書寫意識,我們現在要求同學寫日記,就是要加強日常書寫的應用和訓練。
日記已成為華師大書法教育的特色,我們的教師也達成了這一共識。在畢業答辯的時候,要求學生把日記目錄和日記選抄連同作品呈現出來。這幾年都有這個要求,通過毛筆日記的書寫,同學們也嘗到了多方面的甜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督學的一種好辦法。另外,我們的畢業創作作品數量和內容都是有要求的,其中在內容方面,要求同學們有自作詩、自作題跋等。
這裡我還想談談篆刻,我們的專業稱為書法篆刻專業,平時對學生的篆刻臨摹和創作有量的要求,要求同學們做到一日一印。我認為,篆刻是在中國古文字退出歷史舞臺的今天,唯一在廣泛應用的古文字系統。要了解漢字魅力,傳播中國漢字,篆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去年我們學校在國家教委和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支持下,舉辦了全國首屆大學生篆刻大展系列活動,其中有全國高校篆刻教學的研討會,今天在座的很多老師當時也參加了,大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們想把這個項目繼續拓展,搞一個全國大學生優秀篆刻作品校園巡迴展,還需要在座的各位大力支持。篆刻對於上海來講有它的歷史積澱和地域優勢,所以在上海舉辦全國大學生篆刻展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也是我們學科發展一個抓手。
在書法篆刻教學中,我認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態度非常重要,書法首先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教育核心是「持敬養正,師古鑑今」。我的思想有點保守,但我覺得教育就是播下種子,書法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學生在校三年接受嚴格的訓練及傳統文化的教育,對這個學生未來的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有深遠影響。特別像我們這樣的師範院校,我們的目標有兩方面,首先是合格的傳承者,其次才是藝術家,未來主要是擔當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當然像中國美院,中央美院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培養有個性創造的藝術家。如果今天每個書法家都想在藝術上開天闢地,有創造性,有個性,實際是做不到的。近代一百年中,你能說出多少個在近代書法史站的住腳,有影響的書法家呢?恐怕也是萬裡挑一。今天高等書法教育已帶有普遍性,因此我們更多培養的是合格且優秀的傳承者,這是高等書法教育的重要任務。
(根據發言錄音整理,略有增刪)
來源:悠然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