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敬養正 師古鑑今——張索談華師大的書法教育

2020-12-27 騰訊網

「持敬養正,師古鑑今」——張索在高等書法教育分會舉行的「新時期高等書法教育的現狀與未來」座談會上的發言

地點:高等教育出版社

事由:(全國)教育書畫協會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成立暨新時期高等書法教育的現狀與未來座談會

錄音於有東

文字整理吳晨晨

華東師範大學地處上海,但上海的高等書法教育前些年相對滯後,作為上海高等書法教育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2014年5月,上海市文聯與華東師範大學共同組建了上海市中國書法研究中心,並斥資兩百萬用於華東師大書法篆刻專業學科建設發展。就在那時,我從浙江調到上海,開始從事華師大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的籌劃和教學工作,起初該專業隸屬藝術研究所,2017年藝術研究所與美術學系合併組建了新的美術學院,現該專業歸屬於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系。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我們積累了一點經驗,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在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關於華師大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我們借鑑了許多有經驗的學校,特別是中國美院。我們的課程設置基本按照當年陸維釗先生對書法研究生課程設置的要求來設定,剛才朱天曙老師已陳述陸維釗教學的八大點,但其中國際傳播方面我們還沒有去做。在教學中,我們對書法學科的認識首先是文化。書法文化性是第一位,藝術性排第二。

下面我想談談書法教學過程中新語境和舊語境的問題;導師和導師組的問題;開放式辦學與社會借力的問題;還有學風建設以及創作與日常書寫的問題;特色學科和城市文化發展戰略的聯動問題。

首先,書法教育必須承認一個語境問題。現代新語境的特徵是白話文、簡化字、有句讀、橫式書寫、用鋼筆。今天在座的各位和我們所有的學生,都是在新語境環境下長大的。而中國書法的表現方式和基本要求是傳統語境,即採用文言文、繁體字、無句讀、豎式、用毛筆。如果要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精神,最關鍵的工具就是古漢語,所以古漢語對書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學科。比如現在社會上書法學習班比比皆是,書法教學非常普及,大家都在關注書法的藝術性方面,就拿《九成宮》、《勤禮碑》來講,老師們一般只關注它們的字法、章法、書法的基本特徵和審美表現。但很少有老師介紹《九成宮》、《勤禮碑》的文辭內容是什麼,這種現象在書法教學中是普遍存在的。我自己也是一頭霧水過來的,所以華師大書法專業專門開設一門課程叫《經典碑帖導讀》,請了《經典碑帖釋文譯註》的作者俞豐老師授課。這門課程解決了古漢語在書法專業中的落地問題,很受學生歡迎。這門課程共用一百個課時,要求每個學生讀碑帖一百本,部分經典碑帖文辭則需背誦。幾年下來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我們還開設有《書論導讀》、《商周金文導讀》、《詩詞題跋》、《日記書儀》等偏向傳統文化的課程。

第二個是關於導師和導師組的問題。現在研究生教學大多採用導師制。它的優點是責任到人,但據我觀察現在的導師制也存在諸多弊端,今天的導師們大多是在新語境下培養起來的學者,從知識結構來講,和陸維釗、沙孟海、啟功等老一輩學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老一輩的學者過去雖然沒有書法學科這麼強的概念,但是他們確實能夠把握好中國文化的主脈,能夠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他們的知識結構是非常全面的,大多數是集文史哲、詩書畫印於一身。無論是古漢語、詩詞、金石學、文字學還是真草隸篆都是非常厲害的。現在能集這樣全面修養和知識結構的導師已經很少。因此作為導師,個人知識的缺憾,往往會給教學帶來諸多瓶頸和知識點上的漏洞,所以規劃好課程設置、導師組的建設及開放辦學尤為關鍵。這也是現當代書法教學能真正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

我們華師大書法專業創建時,校內僅四位導師,分別有顧琴、程明震、曹院生和我。後來崔樹強老師加盟,校外分別聘請了韓天衡、曹錦炎、戴小京、仲威、陳忠康、俞豐、錢偉強、王客等老師兼任專業課導師,這些導師在各自專業上都很厲害。我們已經持續了五年,充分利用人脈資源和地理位置進行開放辦學。這過程中得到了上海書協的大力支持。

對於一個學校來說,若專業教師較多,教學理念和人際關係的和諧處理往往非常重要。導師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促進教學的良好發展,若導師間關係不和或者教學理念產生重大分歧,必定會影響到學生,影響到教學效果,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所以現在華師大逐漸採用導師組的教學方式。

另外,倡導日常書寫是華師大書法教學的重要途徑,起初只是要求寫日記,後來與書法專業緊密相扣,變成要求同學們用毛筆寫日記。成為書法專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倡導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現在一講書法往往就是講創作,而這種創作已遠離了日常書寫,創作在某種形態上變成了造作,當代書法人才的培養缺乏日常書寫意識,我們現在要求同學寫日記,就是要加強日常書寫的應用和訓練。

日記已成為華師大書法教育的特色,我們的教師也達成了這一共識。在畢業答辯的時候,要求學生把日記目錄和日記選抄連同作品呈現出來。這幾年都有這個要求,通過毛筆日記的書寫,同學們也嘗到了多方面的甜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督學的一種好辦法。另外,我們的畢業創作作品數量和內容都是有要求的,其中在內容方面,要求同學們有自作詩、自作題跋等。

這裡我還想談談篆刻,我們的專業稱為書法篆刻專業,平時對學生的篆刻臨摹和創作有量的要求,要求同學們做到一日一印。我認為,篆刻是在中國古文字退出歷史舞臺的今天,唯一在廣泛應用的古文字系統。要了解漢字魅力,傳播中國漢字,篆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去年我們學校在國家教委和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支持下,舉辦了全國首屆大學生篆刻大展系列活動,其中有全國高校篆刻教學的研討會,今天在座的很多老師當時也參加了,大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們想把這個項目繼續拓展,搞一個全國大學生優秀篆刻作品校園巡迴展,還需要在座的各位大力支持。篆刻對於上海來講有它的歷史積澱和地域優勢,所以在上海舉辦全國大學生篆刻展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也是我們學科發展一個抓手。

在書法篆刻教學中,我認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態度非常重要,書法首先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教育核心是「持敬養正,師古鑑今」。我的思想有點保守,但我覺得教育就是播下種子,書法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學生在校三年接受嚴格的訓練及傳統文化的教育,對這個學生未來的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有深遠影響。特別像我們這樣的師範院校,我們的目標有兩方面,首先是合格的傳承者,其次才是藝術家,未來主要是擔當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當然像中國美院,中央美院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培養有個性創造的藝術家。如果今天每個書法家都想在藝術上開天闢地,有創造性,有個性,實際是做不到的。近代一百年中,你能說出多少個在近代書法史站的住腳,有影響的書法家呢?恐怕也是萬裡挑一。今天高等書法教育已帶有普遍性,因此我們更多培養的是合格且優秀的傳承者,這是高等書法教育的重要任務。

(根據發言錄音整理,略有增刪)

來源:悠然書社

相關焦點

  • 「木鐸金聲 以文化人」 華東師大書法篆刻研究生教學成果文獻展暨「頡籀書蹤」陳建勝作品展
    目前書法系採用「導師組制」,書法導師組現有張索、崔樹強、顧琴三位校內老師和多名外聘專業課程導師組成。六年來,本專業堅持開放辦學,充分「借力」延請名師,開設特色課程,建立良好教風與學風,同學自覺到教室去,老師主動到班輔導或隨班聽課,樹立「持敬養正、師古鑑今」的教學理念。
  • 以古鑑今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段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他死後,太宗時常對群臣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而太宗所說的,無論是以銅為鑑、以人為鑑,還是以史為鑑,概其意思說的都是要向他人學習的道理,而魏徵便是他的一面鏡子。而我們中華民族一直就是一個喜歡"自省"的民族,除了唐太宗與魏徵的故事外,還有鄒忌與齊國美男子徐公比美。
  • ...借古鑑今思理政——開平市舉辦「學名賢·思理政」廉潔文化傳承...
    見賢思齊悟修身 借古鑑今思理政——開平市舉辦「學名賢·思理政」廉潔文化傳承教育活動 2020-10-13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師古是書畫入門的基礎,因而古人尤其重視師古。從王羲之的《蘭亭序》、《十七帖》到懷仁《集王聖教》,從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到孫過庭《書譜》,從《淳化閣帖》再到董其昌的《戲鴻堂帖》,等等,這無不是書家臨習的典範。蘇州博物館依託於館藏名家臨古的書法作品,如趙孟頫的《臨蘭亭冊》、無名氏的《臨智永千字文》、王鐸的《臨閣帖卷》、姜宸英的《臨王義之帖軸》等,特舉辦一場歷代名家臨古書法特展。
  • 重溫|曾翔臨古:趙孟頫《宗陽宮帖》
    【重溫|曾翔臨古(2016年—2019年)】系列視頻,可點擊下面對應標題跳轉瀏覽:重溫|曾翔臨古:趙孟頫《過蒙帖》重溫|曾翔臨古:北魏中嶽嵩高靈廟碑重溫|曾翔臨古:鞏賓墓誌重溫|曾翔臨古:廣武將軍碑重溫|曾翔臨古:石鼓文重溫|曾翔臨古:萊子侯刻石
  • 【談古說今】歲朝清供迎新春
    慈禧太后1894年作《歲朝清供》 ·END·本文作者,《匯石融通》特約作者—— 俞瑩【談古說今專欄——俞瑩】【談古說今】太華千尋石中情【談古說今】文同竹石自風流【談古說今】雲間逸筆莫雲卿【談古說今】文人篆刻觀印石【談古說今】至善至美礦晶展【談古說今】 大千遺愛黃蠟石
  • 華師大教育系統 | 滬上四大名校之一,你了解多少
    縱觀上海教育圈的「頂流」,繞不開「4大名校,8大金剛,一個神仙」,在各展齊長的「第一梯隊」學府裡,列席四大名校之一的華師大二附中,是如何C位出圈的?華師大二附中,承續華師大教育集團基因,至今已擁有57年輝煌歷史,依託母校華東師範大學——全國綜合研究型985高校,國內一流師範院校的雄厚師資與眼界,進階上海四大名校,更於1978年成為教育部唯一一所直屬重點高中。
  • 藝林小札:米芾書法學古釋例 | 李躍林
    宋人當中,對後世書法理論影響最大的,無疑是蘇軾和黃庭堅,而在書法實踐上影響最大的,則是米芾。米芾書法的最大特點,他自己總結為: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了。
  • 全國高校書法教育論壇系列報導:與會代表談高校書法教育論壇.
    朱培爾中國書法雜誌主編首屆全國高等書法教育論壇的成功舉辦,是當代中國書法高等教育成果的一次大檢閱;也是中國書協等有關部門為推動高等書法教育、聚合優秀書法人才、團結全國高校書法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大舉措;入先論文的質量、論壇舉辦的方式以及旺盛的人氣,也是當代書法學術活動所不多見的。
  • 重慶校園文化建設|弘道養正,旗開德勝—紅旗中學環境景觀設計
    重慶梁平,素有「小天府」之稱,古稱梁山。故「致遠」在於追求理想,引導師生回歸教育的本真,克服功利和浮躁,堅定信念,增強定力,志存高遠,胸懷天下,追求卓越、開創未來。南園校訓:養正立德「養正」乃涵養正道,即培養其端正的心性及行為。語出《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
  • 12月14日「古原漫步」——李玉江書法小品展
    值此辭舊迎新,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戰勝新冠疫情,社會生活逐步走向正軌之際,由廊坊市書法家協會攜同廊坊市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主辦,固安政協書畫院、固安縣文廣旅局、固安縣文聯共同承辦的「古原漫步」——李玉江先生書法小品展在美麗的固安大湖之畔與您相會。 書法,是視覺審美的藝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它即能感發人心、陶冶情操,亦能淨化社會風氣、提高人文素養。
  • 【影響力】篆刻書法藝術家張瑞麟
    張瑞麟,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得父親真傳,勤習書法,臨摹法帖,四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在練就堅實楷書基本功的基礎上,進而研習篆籀。以散氏盤、克鼎、毛公鼎等金文入手,得其形神。再專習篆刻,先從漢印入門,臨摹漢白文印,能不囿於任何門派風格。
  • 傳承書法文化共創書香校園海口市書法家協會走進海口市第二十六小
    在活動啟動儀式上,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學蔡春菊校長首先代表學校對書法家們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隨後詳細介紹了學校近年來系統開展書法和寫字教學的具體情況以及取得的成績,並展望了書法課正式納入學校「養正教育」特色課程體系的美好前景。與此同時,蔡校長指出當前資訊時代對傳統書寫的衝擊,並直面學校開展書法和寫字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困難。
  • 挺拔剛健,中正圓渾:評姜立綱書法
    書法尤為一時所推。凡進御諸書及丈制詔多其手筆,後卒得賜祭葬。姜氏自幼學書,初師黃蒙(字養正),七歲便以書名得命秀才。可見他天資聰慧。至於他小小年紀所學之書為何體?這還得從其師身上探求答案。《溫州志藝文》(清辛巳本王繼明修纂)載:善楷書。永樂中書舍人。宮殿坊匾碑刻多其所書。黃氏肯定是教授姜立綱楷書入門。幼年的大字啟蒙,對於姜立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黃庭堅《顏師古·幽蘭賦》行楷欣賞
    黃庭堅《顏師古幽蘭賦》,行書詩詞,碑刻拓本,書於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春,黃庭堅時年58歲,《顏師古幽蘭賦》碑共十二通,每通高2.08米、寬0.60米、厚0.18米、行書三行
  • 著名書法篆刻家唐建平先生:書法求古意,談感悟融氣息
    學書法求古意,談感悟融氣息 一個藝術家面貌之形成需經歷漫長歲月之積澱,被人認可的稱之為風格,不好的謂之習氣。 我主要學篆隸,早年取法《曹全》、《乙瑛》,然轉師《衡方》、《張遷》,後目光又投向了秦楚和簡牘、帛書,穿行於古人腳步比較稀疏地帶,置定於古代書法經典之中,力求尋找書風形成與表現方式的突破口
  • 陳卓的書法篆刻藝術
    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書法專業,就職於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文聯藝術培訓中心特聘教師。作品曾榮獲「金石迎春·北蘭亭首屆篆刻藝術展「優秀獎、「《青少年書法報》創刊30周年書法大賽」一等獎、「走向心像的自然·黑龍江省中國畫寫生作品展」優秀獎。作品曾入選「西泠印社第八屆篆刻展」、「黑龍江省第四屆書法精品展」、「黑龍江·臺灣書法交流展」、「黑龍江省首屆書法教師作品展」。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師傳承」與「師造化」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師傳承」與「師造化」丹青中國所謂的「師傳承」,就是靠老師教授,向老師學習書法的理論、技法等。「師造化」就是向自然界學習,從大自然和生活中領悟書法的奧妙。中國書法藝術有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書法大家在實踐中都總結出許多精妙的筆法經驗。古代書法家們是把筆法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說,筆法是書法的靈魂,沒有筆法也就談不上書法。古人傳下來的筆法經驗,對我們來講,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該認真的學習和領悟。在過去的封建社會裡,筆法都是相當保密的。因為封建時代是以書法的優劣來作為一個做官的評判,字寫得好就可以做官,小好做小官,大好做大官。
  • 當代書法藝術名家史明鑑作品賞析
    作者:墨笑導語:當代書法藝術名家史明鑑先生受家庭醺陶,自幼研習書法。數十年來,史先生初心不渝,筆耕不息。摹名家,得其精髓;追名師,汲其要旨;參時風,取其所長。博採眾長,師古開今,自成書風。史明鑑先生文化底蘊博厚,書法功力非凡。他研習書法秉持藝術原則,不慕名利,靠實力立身,用作品說話。史明鑑先生憑藉非凡實力,其作品在諸多文化交流與活動中,斬獲眾多重要獎項與榮譽,搏得業內專家及社會各界高度認可與廣泛讚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為豐富與發展中華書法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史先生是當代書壇名副其實的書法藝術名家!
  • 「古原漫步」——李玉江書法小品展在固安拉開帷幕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弘揚傳統藝術,提高廣大群眾的書法欣賞水平,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2月14日,由廊坊市書法家協會、廊坊市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主辦,固安政協書畫院、固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固安縣文學藝術聯合會承辦,劉凌滄郭慕熙藝術館、固安縣文化館、固安縣書法家協會、固安縣硬筆書法協會、大湖花園天地和固安幸福志願服務會協辦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