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段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
魏徵性格剛直,但才識超卓,並且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魏徵病死後,唐太宗痛哭失聲,非常悲傷,下令為魏徵立碑,親自撰寫碑文並親筆書寫。
他死後,太宗時常對群臣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而太宗所說的,無論是以銅為鑑、以人為鑑,還是以史為鑑,概其意思說的都是要向他人學習的道理,而魏徵便是他的一面鏡子。
而我們中華民族一直就是一個喜歡"自省"的民族,除了唐太宗與魏徵的故事外,還有鄒忌與齊國美男子徐公比美。
他反覆照鏡,最後確認自己不如徐公美,從而悟出受蒙蔽之深。難能可貴的他能把閨帷之中與自己君王分享,換來了齊國的「戰勝於朝庭」。
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無論什麼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是無所不知,無人能及的。
懂得向他人學習,可取長補短,增長智慧,從而不愚鈍,可知世界之大,時間之浩瀚,從而避免自以為是。
現如今,「以銅為鏡」早已經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文學典故。我們也將其作為為人處事的一個原則。
而我們以此為創作理念,選取一塊上乘的新疆和田墨玉籽料,將這個故事雕刻其上。
該玉牌運用了浮雕的表現手法雕刻而成,賦予了玉牌一種古拙而富有氣勢的魅力,古色古香,內斂有韻味。
該牌在內容的處理上也頗具匠心,玉牌的上部設計了漢鏡的三遮面的形式,巧妙的將漢鏡的鈕作為玉牌的掛鈕,而兩個半圓的漢鏡遮面也自然形成了玉牌的牌頭。
並且在漢鏡紋飾上設計了兩條漢龍和兩隻漢鳳,組成了漢代饕餮的紋飾。而正面主體設計了天子出行的場景,一個片段、一輛馬車。看似簡單,卻古樸凝重,意境悠遠。
它的背面運用了漢印的規制雕一方《以古鑑今》的漢印,邊框用了漢龍的紋飾來表現,使得整個玉牌的沉穩大氣,彰顯了在那個時代的盛況。
心中立一面鏡子
多內省多反觀
歷史只有通過歷史的回聲才可以評判
自己只有通過自己的反觀才可以理解
只有自己可以照見自己
陽光才能把人性的幽深射穿
歡迎掃碼添加,諮詢交流
愛玉熱線: 137 6162 5378
官方網站: http//www.shpzyd.com
歡迎轉發、分享到朋友圈
您的認可,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