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自己無意識下的站姿?
總是喜歡將髖部往前頂,甚至有時候還要掐上腰
總是覺得這種姿勢才最舒服
其實這種無意識的姿態卻暴露了你的骨盆情況
——你可能有點骨盆後傾噢~
骨盆我們並不陌生,它是我們人體中心位置的重要骨性結構,之所以說它重要,是因為它不僅起到了容納和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它還是連接上下半身的樞紐。上通過腰骶關節與脊柱相連,下通過髖關節與下肢相連。既是支撐上半身活動的重要「基座」,又是支持下肢活動的重要「機構」。也正是因為如此,骨盆一旦出現問題,影響會是全身性的。
骨盆後傾
在了解骨盆後傾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骨盆後伸,骨盆後伸是骨盆的基本動作。在後伸時,腰骶部位會呈現出圓形,恥骨聯合向上抬起,坐骨結節向下移動。
維持骨盆後伸姿勢時,臀大肌和膕繩肌會收縮,讓髖關節伸展,坐骨結節向下移動,同時臀中肌和臀小肌擔任協同肌,讓臀部向中心集中。而另一方面,拮抗肌髂腰肌會對臀大肌的動作產生相對的力量而伸展,以保證骨盆能夠順利向後伸展。
這時候再來了解骨盆後傾,它是指骨盆向後病態的偏移,主要是因為維持骨盆後伸姿勢相關的肌肉持續緊繃,使骨盆無法回到原本的位置。參與的肌肉也基本明了,臀大肌和膕繩肌持續緊張,過度收縮,相應的髂腰肌、腰大肌、股四頭肌鬆弛無力。
這往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勢導致的,「葛優癱」就是其中最常見的。
骨盆影響全身
骨盆後傾同樣影響全身
骨盆後傾通常表現為腰椎曲度減少,髖關節伸直,臀部扁平。當骨盆後傾時,腰椎曲度減小,會造成腰椎穩定性下降、腰部疼痛和腰椎退行性病變等情況,同時,為了支撐頭部,引發胸椎代償性彎曲,造成駝背。
骨盆後傾時膕繩肌緊張,它的拮抗肌股四頭肌被過度拉伸,長此以往容易造成膝關節不穩,引發膝關節損傷。
兩個方法簡單測一下自己是不是骨盆後傾
【1】
動作要領:站位,雙腳併攏,雙手上舉過頭,要求踮起腳尖持續10秒,如果身體出現前傾或即刻失去平衡不能保持直立位,即可考慮骨盆後傾體態。
【2】
動作要領:找一面平整的牆壁,背牆站立,將臀部、背部貼在牆上,然後將手握成拳狀,塞入腰椎和牆壁間的空隙,若空隙較小不能放入一拳則可考慮骨盆後傾。
如何改善骨盆後傾?
臀肌放鬆
【1】
動作要領:單腿屈膝屈髖於身前,後腿向後延伸自然伸直,膝蓋朝下。軀幹保持直立,向前俯身,增加屈髖的角度,保持呼吸勻稱,拉伸過程中不要憋氣。
【2】
動作要領:仰臥位,一側下肢自然伸直,另一側下肢屈膝屈髖,雙手環抱膝蓋,保持5s,然後放鬆,重複10次左右。
【3】
動作要領:仰臥位,一側腿屈膝屈髖,但腳掌不離開床面,屈另一側腿,並將踝關節交叉置於下側腿膝關節上方,雙手環抱下側腿朝胸部方向壓。自我牽伸至患側臀部有緊繃感後停留30s。
大腿後側肌肉放鬆
【1】
動作要領:坐在地面,將泡沫軸放在大腿後側位置(如果想要效果更強,可以置於右側膕繩肌位置,左腳置於右腳上,雙側交替進行),雙手支撐移動身體,讓泡沫軸在膝後與大腿跟之間滾動,保持30s。注意在做的過程中深呼吸,放鬆肌肉。
【2】
動作要領:取坐位,一側腿在前方伸直,另一側腿屈膝平擺,足掌抵住伸直的大腿內側,雙手置於身體兩側以維持身體平衡,上半身保持腰背挺直,緩慢向前伸。
髂腰肌力量訓練
【1】
動作要領:取站立位,單腳緩慢抬高至膝關節比髖略高,保持15s,緩慢放下,換方向,重複20次。
【2】
動作要領:取坐位,彎曲膝關節,雙腿離開地面,雙腿膝關節維持在同一高度,保持30s。腰部儘可能的挺直。
骨盆後傾者,當腰椎曲度變直甚至反弓,在加強髂腰肌力量訓練的同時,還要加強背部肌肉力量訓練。
【1】
動作要領:俯臥位,在腹部墊一個枕頭,將頭、腿抬到和腰椎在一條直線上,注意保持正常呼吸,頭和腿並不是抬的越高越好,稍微抬起即可,以不痛為前提。
【2】
動作要領:身體呈俯臥姿勢,雙臂伸直舉過頭頂,雙腿伸直與肩同寬。核心收緊,抬起一側手臂與對側下肢,雙側交替進行。
大腿前側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取一把高度約等於或略高於膝蓋的凳子,坐於凳子上,單側腿發力,站起並伸直膝關節,另一側腿抬起懸空,然後下蹲回到初始位,站起時呼氣,下蹲時吸氣。重複8-12次,做3組。蹲起時保證安全。
最後,習慣的改變也很重要,如果自己無意識狀態下出現了骨盆後傾姿勢,一定要注意糾正呀~
【本文參考文獻】
劉美.淺談骨盆傾斜症運動康複方法[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5:159-160.
竹內京子,岡橋優子.骨盆解剖及功能訓練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95
編輯:申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