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罰方法那麼多,漢武帝為什麼要對司馬遷施以宮刑?

2020-12-23 歷史冷知識

公元前99年被漢武帝誤以為將軍李陵投降匈奴,盛怒之下將李陵全家處死。太史令司馬遷為了寬慰皇帝,也是為了救李陵家人的姓名,就說李陵有可能是詐降,將來有機會還會回來的。結果漢武帝勃然大怒,將司馬遷下獄,並定下了「腐刑」,也就是宮刑。

司馬遷

一般人認為,「腐刑」是對臣子冒犯皇帝的特殊處罰,但是這裡面存在諸多的疑點。

首先,漢朝早在文帝在位時期就廢除了摧殘人身體的肉刑,所謂肉刑是古代諸多酷刑的總稱,比如割鼻子、砍手腳等,在漢文帝時期,臨淄人淳于意犯罪,將處以肉刑,淳于意的小女兒緹縈上書漢文帝,稱父親如果受了肉刑重者身死,那麼肉刑和死刑無異,就算是勉強苟活,也是個廢人,形同行屍走肉,自己願意入宮為奴婢,替父受過。漢文帝看到緹縈的上書後大為感動,很快下令廢除肉刑。「腐刑」作為肉刑的一種,沒有理由因為司馬遷而恢復。

緹縈救父

其次,對於言語冒犯皇帝的,處罰手段是很多的,如撻刑,就是打板子,流放,貶職等等,漢武帝作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不可能對這些刑罰都不知道,而且「腐刑」確實定罪過重,後世的人都對此憤憤不平,還一度成為漢武帝暴虐的罪證。司馬光還評價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無亡秦之過」。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對司馬遷嚴肅處理,還是最陰損的宮刑呢?小編從史書裡翻到一些蛛絲馬跡。

漢武帝

原來,在西漢之前,官員的職務都是世襲的,包括史官也是如此。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就說了:司馬氏世典周史。歷史傳統造就歷史影響力,比如中國傳統的家長制,哪怕到現代社會,提倡人人平等,一個家族裡依然存在家長制的殘餘。所以,司馬遷家族很有可能從周朝到漢朝一直都是史官,已經形成了強大勢力,這股勢力是漢武帝必須重視的。

史官看似既沒有武力,也沒有朝中的影響力,但是他掌握了對前人的評價權,史學家只要稍微動動筆,一個人後世的評價、地位可就不同了。漢武帝對此還是非常忌憚的,他是一代雄主,肯定不希望後代對他的作為有所微詞,但對史官他又掌控不了,所以必須在活著的時候,給史官一些顏色看看,讓他們知道皇權的力量。

史記

再者,和後世的史官不同,在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帝王將相是無權看史書的,因為這關係到史書的嚴謹性,否則帝王將相只要看了史書一定想修改,那歷史就不客觀了。比如春秋時期,齊國有個權臣崔杼弒君,史官記載「某年某月,崔杼弒其君」,崔杼一怒之下把史官殺了,而史官是世襲的,又傳給了他弟弟,他弟弟繼續寫「某年某月,崔杼弒其君」,崔杼又殺了他弟弟,接著史官又一個弟弟繼承史官,繼續寫「某年某月,崔杼弒其君」,最終崔杼也無可奈何。

所以綜合上面的史料,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推論,漢武帝把司馬遷處以宮刑,實際上是要一舉剷除史官的世襲制度,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意思是我讓你斷子絕孫,看你怎麼世襲。

皇宮

後來果然如漢武帝所料,後世的史官都是朝廷任命的,自然要聽皇帝的話,所以越往後期,史書越不客觀,經常是抹黑前朝,美化本朝,皇帝的目的達到了,可我們再也看不到一個客觀公正的歷史了。

相關焦點

  • 司馬遷被漢武帝施以慘無人道的腐刑後,貌美的妻子為何避而不見?
    古時候的株連制度禍害了不少人,西漢司馬遷老先生也不例外。司馬遷家中有錢有爵,十歲時已能正常閱讀書籍,二十歲時開始遊歷天下,父親司馬談太史令,因父親關係一入仕就為郎中(皇帝近侍,高級官員)。司馬談臨終前託付司馬遷要整合歷史文獻,為後人做貢獻。後來的司馬遷一直以此為畢生目標。李陵以五千步兵戰匈奴,殺敵一萬餘,轉戰千裡而力竭被俘。
  • 司馬遷遭宮刑真相
    說明司馬遷絕對不太可能因為李陵的原因跟漢武帝死磕的可能。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且司馬遷本來不打算說什麼的,只是漢武帝召問司馬遷,司馬遷才據實說了幾句,目的也僅僅是為了寬慰漢武帝。而漢武帝卻以此定司馬遷誣罔之罪(沮貳師將軍李廣利),這不就是故意找茬嘛。
  • 司馬遷與漢武帝
    研究司馬遷,不能不考察司馬遷與漢武帝之關係。要說司馬遷與漢武帝的關係那真是錯綜複雜、撲朔微妙,一言難盡。剖析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對於我們理解和認識封建官場中的政治人心,乃至人性陰暗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如果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作為一個皇帝,漢武帝對司馬遷總體上應該說還是不錯的。這裡面既有漢武帝早年對司馬遷才華的賞識,也包括司馬遷獲罪時漢武帝的不忍殺之。
  • 司馬遷遭受了宮刑,到底冤不冤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出身於一個官宦之家,從小飽讀詩書,滿腹珠璣,撰寫了名揚千古的《史記》。就是如此才華橫溢的人,卻被漢武帝處以了宮刑。
  • 受到宮刑後的司馬遷,給朋友寫了一封信,字字句句,椎心泣血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散文家。他為後世留下一部不朽之作《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同時,我們也知道,司馬遷的人生中,曾經遭受到一次非常重大的挫折,就是因為他替李陵求情,被施以宮刑。這件事對司馬遷的影響有多大?
  • 《史記》:「宮刑」後,司馬遷的精神支柱
    《史記》剛寫成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司馬遷把手稿給東方朔看過,東方朔佩服不已,因此命名為《太史公書》,後世便稱《太史公書》或《史記》。更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
  • 司馬遷本來可以不被割掉
    司馬遷所謂的宮刑就是切掉生殖器件事,如果光去講司馬遷的歷史,我們可能會覺得無非是司馬遷的一個經歷,最多就是挖一挖為什麼司馬遷要承受樣的懲罰?但是緊接著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司馬遷原本是可以不必被施以宮刑的,那麼為什麼司馬遷並沒有選擇留自己一個全身,又是一個什麼樣的規矩?《史記·高祖本紀》中提到劉邦,《史記》正好是司馬遷寫的,裡邊寫到劉邦與父老約法三章耳,第一,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什麼意思?我們得先來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 司馬遷被處宮刑後,妻子怎樣了?知道真相後,讓人肅然起敬
    因為了解他經歷的人,都知道史記成書是多麼艱難,司馬遷為此付出了無數艱辛的工作。而且,在寫書的後半段,他還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公元前99年,正在潛心著述《史記》的司馬遷,仗義執言,為兵敗被匈奴俘虜的名將李廣之孫李陵求情,結果被盛怒的漢武帝定了死罪。
  • 歷史名將被俘,司馬遷求情申冤,卻遭宮刑對待,含淚寫下千古經典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這一部經典文學著作,原來是司馬遷慘遭屈辱之下創作的,而司馬遷為何遭受這般罪過,只因為他所做的一件事,讓漢武帝憤怒。這件事究竟是什麼,還要從一名戰士被俘虜時講起。可李陵的打算漢武帝卻不知道,在漢武帝了解李陵的情況時,漢武帝對他是恨之入骨。朝中大臣整體發聲要討伐李陵,可唯獨只有他並沒有這樣做,這個人究竟是誰?原來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司馬遷。
  • 李陵投降匈奴,司馬遷卻受宮刑,傷害性大,侮辱性更大
    二是司馬遷和李陵也沒有什麼太深的交往。但那天漢武帝偏偏就注意到了滿朝大臣都說李陵該殺,只有司馬遷一人沒作聲,就點名讓他發言。漢武帝聽了司馬遷的話,卻是大發雷霆之怒。其實司馬遷雖有學問,並不迂腐,他也知道漢武帝對李陵投降這件事很憤怒,但他為什麼還要說出為陵辯護的話呢?司馬遷在後來自己寫的《報任安書》中這樣解釋自己為什麼要說這番話:「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什麼意思呢?就是司馬遷認為很多大臣當時都在落井下石,司馬遷希望漢武帝不要偏聽偏信。
  • 歷史揭秘: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司馬遷遭受如此奇恥大辱?
    這項工作是如魚得水,就從這一年開始,司馬遷就準備了他的鴻篇巨著《史記》的籌劃和撰寫工作。其實,作為史官除記錄、收藏、保存文獻之外也有整理記錄帝王聖賢德治的言行以及收集天下的遺文古事,通過敘事論人的方法闡述觀點,說明利害,然後整理成冊,為統治階層提供借鑑的義務。在司馬遷之父司馬談作太司令期間,就計劃編寫一部空前的、系統的歷史巨著。
  • 同樣是大將軍,為何司馬遷獨愛李廣,對衛青和霍去病不予理睬呢?
    司馬遷絕對算一個。司馬遷出生於西漢,早年間師從眾多,漫遊各地,因為講義氣幫別人說好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宮刑。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宮刑就是極重的刑罰了。《史記》記載了從黃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共計三千多年的歷史,它的歷史地位我們不用多說,但是我們研究歷史久了,其實會發現,所有的歷史都是後人記錄的,也就不可避免的會摻雜一些個人的情感和看法,司馬遷對李廣的評價很高,但是卻死活看不上衛青霍去病,這是為什麼呢?
  • 司馬遷為什麼要寫「人固有一死,或輕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知道司馬遷的人,一定會對他所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念念不忘,司馬遷為什麼會寫這樣的話? 此句出自《報任安書》,任安寫信給司馬遷,請他舉薦賢才,說白了,就是想讓司馬遷幫自己向漢武帝進言,提攜一下他,於是,司馬遷就寫了這封回信,按理說,此時的司馬遷只需要說一下自己的處境
  • 司馬遷為什麼恥於當比丞相地位還高的中書令
    漢武帝晚年,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哪根筋不對,重用提拔了被他實施了宮刑的司馬遷,任命其為中書令。中書令以前的官制中沒有,是漢武帝新創的一個職務,主要工作就是幫助自己處理公文、起草頒布詔書,上朝時的班次在丞相之前,是一個既有權力又非常榮耀的高職。但是司馬遷卻不領漢武帝的情,多次上書辭職。太史公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司馬遷擔任的中書令這個官,到底有多高級?
    文/王國棟漢武帝晚年,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哪根筋不對,重用提拔了被他實施了宮刑的司馬遷,任命其為中書令。中書令以前的官制中沒有,是漢武帝新創的一個職務,主要工作就是幫助自己處理公文、起草頒布詔書,上朝時的班次在丞相之前,是一個既有權力又非常榮耀的高職。但是司馬遷卻不領漢武帝的情,多次上書辭職。太史公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根據史書記載,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書令。或許現在的歷史愛好者不清楚中書令是個什麼樣的職務,那小編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是如何被閹割的?談談先秦兩漢的宮刑技術
    說到古代的刑法,其中最殘酷的刑法之一莫過於殘忍宮刑。那麼如果我們回到歷史現場,看看司馬遷是如何被懲罰的,我們可以看到怎樣的情形呢?歷史上的閹割,有僅僅切除生殖器官和睪丸的,也有僅僅切除睪丸,保留生殖器官的。
  • 被「去勢」的司馬遷遭受了什麼?一篇《報任安書》訴盡悲涼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司馬遷的一篇《報任安書》千古絕唱,這句名句也是千古流芳,它曾經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家國大義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好友任安的回信,這篇精彩文不僅闡述自己不能「推賢進士」的原因,而且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抒發了自己的憤懣和遭遇宮刑的悲涼!
  • 司馬遷與司馬懿並不是同一個司馬氏
    ,為什麼還會有東晉還會有司馬昭呢? 然後呢,就有了下面的文字,發到寒硯筆記裡,供大家參考一下: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與司馬遷之間並沒有直系血緣關係,司馬遷遭不遭到宮刑、司馬遷有無後代,都與司馬懿父子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也遠遠不會影響到司馬懿父子的出生。
  • 高雄經濟被「宮刑」?韓國瑜嘆:猶如司馬遷穿上西裝
    他說有一個例子放在他心中很久,高雄路很寬、東西好吃、人民勤奮、有山有水,優點眾多卻經濟不行,猶如司馬遷受了宮刑後穿上西裝,外表看不出來,但被閹割後「生命力沒有了」,他若當上市長,要幫助高雄。韓國瑜在臉譜網開播,談到有一對高雄年輕夫妻創業,送了漂亮的氣球給他,包裝精美又有燈光。
  • 【地方文化】司馬遷:傳說與猜想
    就是在這座城裡,他惹惱了漢武帝,從而遭遇了宮刑的恥辱。宮刑後,司馬遷憤而著書,才有了偉大的《史記》。從這個意義上講,司馬遷當然可以算作渭河岸邊、八百裡秦川上的偉大人物。遠在西漢的司馬遷,距今已經2000多年了。他的身體雖然已經化作了泥土,但《史記》的光芒卻照耀了後世。他的功績,他的思想,早已跨越歷史,跨越國界,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而被稱為「世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