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海教育:一線城市回到二線城市的那些人都過得如何?以成都為例

2020-12-14 達海教育

筆者四川人,北京上大學,畢業在長三角工作幾年,後回成都定居幾年了,看到很多人聊一線城市回到二線城市的狀況,由於幾個地方都呆過不少年頭,所以來說說說成都的情況,個人經歷,儘量保持客觀:

教育情況:

小學方面:成都的好的小學有幾所,主要是公立。泡桐樹,鹽道街小學什麼的,劃片上學。就是要有對應的劃片的房子才能上。當然你有關係或者錢到位了也可以讀。中學方面:七中,成外什麼的還可以,四中和九中已然不行。七中一枝獨秀,包括七中嘉祥,七中本部,每個年級人數不多,全是拔尖,我了解的情況是成都的中學只能收有成都戶口的學生(未求證,如有錯誤請指正)。像七中這種的確難進,普通人家只能靠考,選拔尖的,當然輸出也很突出。五大競賽金牌人數這幾年越來越多,出國人數和清北人數也是川內第一,本人估計全國中學排名是可以進前十的。這個與大部分省市都一樣,每個省都有那麼幾所好學校。而與帝都相比,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帝都雖然好學校肯定多,但是不僅高幹,富二代多得多,而且高知父母的比例也多得多。那麼最後能進top2的難易程度我想至少是沒有兩個省市錄取人數倍數比相差那麼大,說到底,娃牛在哪裡都不是問題。四川也是高考大省,top2錄取人數在各省也是排前面的,這其中除了成都佔了很大一部分,剩下的就是綿陽了,綿陽有綿中和南山中學,這兩個學校才是面向全省搜刮成績好的學生,不僅是應屆生還有復讀生,成績好給你提供生活費什麼的,只要你人去就行(ps:本人妹妹就是高二去了綿中,一分錢沒花),好多成都讀不了七中的,也是去綿陽讀,很普遍。每個年級人數特別多,靠量取勝。985/211錄取率的確比較低,墊底水平,沒辦法,人口大省,生源多。

醫療情況:

好醫院有華西,省醫院,華西二附,三甲醫院數量跟北上廣沒法比,跟幾個競爭城市半斤八兩。幾個好醫院人的確多得不得了。但是呢,跟帝都比起來,帝都雖然多,但是面向的是全國,成都的這幾個醫院吸納的基本只有四川的人,川東地區都基本輻射不到,因為那邊都跑重慶西南,新橋醫院什麼的了。所以到底誰看病更難不知,我覺得全國好醫院應該都難,好的醫療資源還是太少。

旅遊情況:

實事求是的講,成都市內的旅遊資源不多,人文景觀跟帝都,西安這些沒法比,一張大熊貓的名片吸引了很多人群。但是周邊的自然景觀方面也的確首屈一指,國內應該沒有城市能出其右的了。特別適合自駕,比如峨眉,樂山大佛,畢棚溝,四姑娘山,海螺溝,牛背山,九寨黃龍,色達,新都橋,稻城亞丁,光霧山等等,還有非常多這溝那山比較小眾的,風景也是絕美。總之,帝都勝在人文景觀,成都勝在自然景觀。農家樂就不說了,到處都是。

房子情況:

房價均價是帝都的1/4左右,目前是限購,不僅要戶口,而且要社保,2016-2018年上半年翻了倍,這波房價漲幅是有自東向西傳導過來的,先是沿海,然後中部,最後到成都。18年下半年到19二手房小幅波動,但新房價格在漲,新房與二手房的剪刀差在減少,目前新房均價17000左右精裝,但是一般沒資格買不到。前幾年房子修的密,容積率都很高,基本都在30層以上(這也是房價不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南方的緣故,不注重朝向,購房沒有版上的人那麼在意南向,南北通透。綠化方面,跟珠三角的小區綠化有差距,但是比帝都小區的綠化好多了。一是房子高小區花園面積大,二是基本都是新小區比較注重,三是在南方種類更豐富。這兩年政府的思路一是要大大降低容積率,到底執行情況如何還需時日觀察;二是搞花園城市,四環路(繞城)規劃了很多公園,在建和陸續開工中,但是風格我不喜歡,都是那種大草坪+一些樹的那種格局,不夠精緻。市容方面大多人都是走馬觀花,只窺一隅。很難整體看待不同城市的不同角落,所以不好比較

環境:

主要是霧霾問題,有網友已經貼出了近幾年的pm2.5,環境在持續改善,實際感受也是如此,這幾年關停了不少周邊小作坊什麼的,也實行限號,而且一遇到霧霾預警就限行區域擴大,霧霾天氣明顯減少。雖然這與盆地地形不容易散發有關,但是仍然不容忽視,還需繼續改進。與帝都相比均值是半斤八兩,帝都是好的時候很好,差的時候特別差。成都則是不慍不火,極值情況很少,從我個人感受來看,這兩年和武漢,重慶這些差距應該不明顯了,而且越來越好。肯定的是沒有版上某些網友說的那麼誇張。

氣候:

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熱。四季分明,天數基本差不多。冬天最低溫度基本不會到0度以下,夏天最高溫度基本不會到35度以上(30-32度的居多)。很多人說到體感溫度,本人每年都去北京幾次,冬天的體感溫度還是比北京高不少,我在成都穿同樣衣服去北京,成都剛剛好,北京戶外冷的不行,受不了。當然室內有暖氣這個比不了。但是現在成都新房自採暖很普遍,自己裝地暖,一個冬天開著不停,價格也不貴,政府對於採暖的用戶氣費有優惠,100平方的房子3個多月加上煮飯洗澡也就3000的氣費。冬天太陽的確很少,但也不是幾個月沒有,陰天為主,比如19年冬天,每個月還是有5-6天的晴天,19年春節期間則是連續晴了一周。夏天呢有十來天需要開下空調,其餘時間空調都不用。當然你要去太陽下走那也是很熱的。但是比起重慶,武漢這些城市來,夏天要涼快多了。降雨夏天多,冬天少。夏天經常是晚上下,白天晴,這點川西和川東差別就很大,我老家在川南,冬天經常一下雨下一周,成都冬天下雨很少。溼度方面,這個看個人喜好了,相對北方來說,溼度肯定高。相對南方,算低的。本人是喜歡乾燥那種,但是溼度高也沒啥感覺。就是冬天的衣服難以釀幹,掛了幾天摸著總感覺還是有點溼潤。

地震:

08年的地震很多人都還心有餘悸,尤其是外地人,可能是我們這些人親身經歷的緣故,很多人比較擔心這個問題,當然實際這兩年不時周邊幾百公裡外有點小震,但是本地人已經見怪不怪了,沒當回事。其實我想說三點:1,大地震後已經充分的釋放能量,龍門山幾十年不會有什麼大地震。2,成都處於衝積平原上,離龍門山斷裂帶直線距離還有很遠。3,可以網上搜搜中國地震分布地點,成都相比北京的地震風險都要低得多。想想唐山大地震(可能版友基本沒有親歷,所以沒啥感覺)

工作:

不得不說,相比一線城市,高端低端的工作崗位都要少很多,大家可以上招聘網選擇一個薪酬值,看看超過這個值的崗位數量就知道了。所以跟一線城市也沒法比,相比其他二線城市,成都的網際網路和金融業還算可以,航空,電子的幾個所也還行。關於從外地到成都,說說我周圍的情況,可能存在倖存者偏差,請大家辨證的看。我周圍幾個朋友都是陸續在外地工作幾年了回到成都的,都是平價或者工作調動調回來的,沒有自降身價那種。有建築工程的,有在銀行,有搞投資的,也有在網際網路的,總體來說待遇都還行,目前跟北上廣的同學比沒啥差別,未來發展未可知。手裡都有2套或2套以上100平以上的房子,小日子還行,壓力不大(我們年齡都是30出頭)。

飲食:

的確是重油,但更偏麻辣。自己是四川人,所以習慣,也喜歡。清淡的也有,自家做飯就比較清淡。火鍋竄竄什麼的1個月一次然後再等一個月解解饞。沒有帝都那麼綜合,川菜在成都肯定佔主流,但其他菜系也有,只是不如帝都那麼多。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處在川西平原,周圍物產豐富,水果方面周邊有龍泉驛水蜜桃,蒲江枇杷,愛媛38號,粑粑柑,紅心獼猴桃等優質水果,醜橘已經被摒棄了,沒人吃。20年新上市一個品種叫臻果炫蜜柑,口感非常好,種植規模還很小,3月份才成熟,十分推薦。再遠點有汶川/漢源車釐子,脆紅李,涼山攀枝花的雷波臍橙,枇杷,會裡石榴,芒果等等

交通:

成都應該是最西的大城市之一了,很多人不知道,成都位置幾乎與蘭州同經度,稍微偏東一點。高鐵方面過去十年的確給耽誤了,這裡說的耽誤不是很差,而是沒有得到預期,比如西成給活生生搞成了250,但目前到北京,長三角,珠三角都有動車或高鐵直達。比如到北京最快7小時50分。這屆政府也看到了這個問題,主抓高鐵建設,今年批覆建設的鐵路和高鐵,四川很多,目前在建的成貴,即將動工的成達萬,川藏,再加上從重慶出去的渝貴,渝懷這些通車後形成出川通道,未來幾年高鐵方面應該有不小改善。航空方面第二機場正在修,雙流機場的流量是全國第五;去國內各大城市的機票沒有重慶的便宜,去東南亞價格便宜,距離近。出國旅遊方面,駐成都的領事館多,籤證比較方便。國際航線也多。地鐵第四期已經批覆開建,馬上五線齊發開通,年底運營裡程達到500公裡,目前每天客流量平均在450萬左右,相當於北上廣一半左右;客流量比武漢重慶南京杭州大很多,基本處於第5水平,地鐵方面建設從落後其他二線城市到超過,發展很快。汽車保有量多,也堵,主要是上下班,寫字樓基本在南邊,上班的時候都往南邊走,下班相反。但是市區內三環快速,二環高架,四環(繞城)加上南邊幾條動脈,整體擁堵程度在一二線城市裡排不進前十。

娛樂:

玩的耍的非常多,葷的素的,什麼會所,什麼舞,只要你會玩。四川人呢的確喜歡打麻將,但這也得看圈子,比如我朋友圈子,最好的幾個住的都可以走路來回,但一年也打不了幾次麻將,也就是大家一起出去玩或者誰生日打一下。本地土著持安於享受生活的態度,跟我們老家那邊人比,可能由於川西富饒,成都本地人普遍好耍,特別是女同志,好穿,國內國外各種遊。加上要麼二環裡老成都積累比較早有底子,要麼二環外都是拆遷分了幾套房的多,所以普遍佛系一些。像我們這些外來的,還是勤勤懇懇,努力的在奮鬥。ps:這也側面反映出,為什麼成都本土孕育的大民企很少(相比南京,杭州,武漢,重慶等同二線城市),而隔壁的重慶民企卻相比成都強不少(相關數據民企排名比較)。隨著大量外地人的湧入,不知道未來十幾年這種狀況是否會有所改觀。

相關焦點

  • 這三種情況,勸你速從一線城市回到二線!
    這次疫情,在深刻改變中國經濟的同時,也將深度改變中國城市的吸引力。一線城市的吸引力,趨弱。二線城市的吸引力,趨強。未來1—3年,更多的年輕人,將會優先選擇二線城市。能否吸引了還能留得住?這個,關鍵是一筆經濟帳。01當下一線城市(北上深)的房價,普遍是二線城市的2—5倍。一線城市的房價,與杭州、廈門比,差不多是1倍;與南京、蘇州比,差不多是1.5倍;與成都、武漢比,差不多是2—3倍;與重慶、青島比,則差不多是4—5倍。
  • 一線城市下場搶人,未來這些城市危險了!
    02其實不止 「搶人」思路變了,城市競爭的邏輯也隨之而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2017年,武漢出臺「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打響人才競爭開始,主流二線城市,甚至上海廣州這類的一線城市,人才落戶門檻都呈現出越來越低的趨勢。
  • 2020世界城市排行榜,濟南入選世界二線城市,成都是最大贏家
    隨著近些年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在國際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各城市都是存在競爭關係的,但又在競爭中互幫互助、互惠互利,隨著如今我國發展好的城市越來越多,不少機構會給城市進行排名,GaWC可以算是比較權威的機構了,且它的城市排名是全球範圍內評估的。
  • 2020世界城市排行榜,成都穩坐二線,西安鄭州首次入圍二線
    2020世界城市排名在近段時間已經出爐,排名相較於往年,出現了一些變化。世界城市排名是GaWC不定期發布的一個排名,雖然目前世界城市的排名有很多個版本,但這個排名被認為是世界最權威的一個城市排名。GaWC發布的排名,將世界城市分為世界一、二、三、四線城市。世界一線城市排名,又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超一線、一線強市、準一線、弱一線,世界二、三線城市則只有三個等級。根據2020年最新發布的榜單顯示,目前我國世界一線強市為:香港、上海、北京這三座城市,世界一線弱市為:廣州、臺北、深圳,世界一線城市我國上榜了6座。
  • 科技公司,請逃離一線城市
    而按照行業內一線研發人員每天加班2小時左右的最低標準,早上7點起床,晚上9點回家,背兩三百萬的貸款,每天擠兩個小時的地鐵,基本談不上什麼生活質量。畢竟新聞聯播都不能準時收看,就更別提生二胎了。這家公司並非個例,而是很多一線城市社畜的現狀。在上海上班,房子買在太倉、崑山甚至蘇州的比比皆是,一趟通勤下來,公交車、地鐵、高鐵和共享單車一個都沒拉下。
  • 南通,二線城市!
    2020中國城市發展水平排行榜 1、一線城市(4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其中北京上海為強一線,深圳杭州為弱一線。 2、準一線城市(15個):廣州、蘇州、南京、廈門、武漢、成都、寧波、天津、青島、重慶、長沙、佛山、福州、合肥、無錫。 3、二線城市(20個):珠海、東莞、鄭州、西安、濟南、常州、泉州、紹興、煙臺、大連、瀋陽、南通、昆明、溫州、南昌、惠州、揚州、長春、徐州、哈爾濱。
  • 二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二產」是準則!
    中國有很多地方,城市的等級也跟好幾級,有一線,二線,三線和四線城市,還有好幾級小編就不多說了,成都就是一個二線城市,所謂的新一線城市,也不過就是稍微強一點的二線城市而已,所以不管過去多少年,成都二線城市是其不變的一個本質,有報告指出,中國在2013年獲得了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地位,為未來在該地區擴大立足點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 我國三大二線城市發展快,哈爾濱、徐州和濟南,哪一座有望升一線
    我國將各城市分為不同的等級,如果某個城市在幾年內發展得比較快,就可以晉升到一個等級,特別是那些二線城市,他們的競爭往往很激烈,由於晉升為一線城市的名額很少,他們之間展開了角逐,今天編輯來和大家談談中國的三大二線城市,這三個大城市發展很快那麼人們究竟認為誰將成為下一個一線城市呢?
  • 十大創業就業城市:成都新企業最多 一線城市帶動力更大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各地的創業情況如何?智聯招聘25日發布的《2020年創業企業就業帶動報告》顯示,今年1-9月有招聘需求的企業中,2020年新設立企業佔8.0%,其貢獻就業崗位數量佔比4.1%。以直播為例,位於廣州海珠區的一家直播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行業十分火爆,新成立的公司非常多,其本人也於今年從廣告行業轉至直播行業。城市分布來看,相對於既有企業,創業企業所在的城市等級更低,35.6%集中在新一線城市,其次是二線城市(24.4%),三線及以下佔26%,一線城市僅佔13.5%,比既有企業低10個百分點。
  • 寮國遊客遊中國,被成都高鐵嚇到了,這還只是二線城市?
    中國是一個幅員很遼闊國家,周邊有不少國家和他接壤,也有不少國家和我國隔海相望,幾乎所有國家都仰視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許多國家的前面,這是世界都知道的,但是有些國家與開放的中國相比,有些封閉和落後,於是去中國旅遊的時候,就被刷新了認知。
  • 我國「拖後腿」的國家中心城市:身為新一線,GDP卻不如二線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這個詞聽起來很厲害,但這座城市必須處於金字塔的頂端,從數據來看確實如此,首先,北上廣津渝的五大中心地位不會動搖,去年底還有四個城市,比如成都,去年底又重新加入,陣容非常強大,也就是說,現在全國有九個中心城市,其中並非都沒有受到懷疑,比如西安,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成績最好,受到許多網友的質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它。
  • 手機上的城市!成都,全國第四城!
    外賣移動化榜單成都位列第三,超越廣深榜單指出,一線與新一線城市的居民都喜愛使用手機進行外賣點餐,北上廣深佔據前列,但美食文化深厚的成都超越廣深位列第三。購房租房移動化榜單成都是唯一進入TOP5的西南城市在這份榜單中,Top20均為二線及以上城市,並且多數是省會城市。此外,華東地區購房租房移動化程度較高,而成都排名第4,是唯一進入前十的西南城市。
  • 16城市總人口超千萬 新一線強二線加速衝刺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16城市總人口超千萬,新一線強二線加速衝刺截至2019年底,共有16個城市的市域總人口超過了千萬。近兩年,共有3個強省會城市先後加入到這個陣營。人口規模是城市對外來人口吸引力的體現,也是衡量一座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 不只是北上廣深,二線城市對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強
    千萬不要認為二線城市一定搶不過一線城市,總的來說北上深的房價總歸是不可能低的,這就造成了在一個巨大的差距,其他城市在這一塊就擁有了巨大的優勢,而其他層面的差距則可能在這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面前全都被忽略掉,何況很多二線城市的綜合底蘊和實力都不差。
  • 揚州:請叫我「二線城市」!
    該榜單共涵蓋39個中國一流城市 包括一線城市4個,準一線城市15個 二線城市20個2020中國城市發展水平排行榜 1、一線城市(4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其中北京上海為強一線,深圳杭州為弱一線。
  • 我國的下一個「成都」,不是南昌也不是昆明,而是這座二線城市
    說到成都這個城市,很多讀者首先想到的是「走在成都的街道上」,其實這句話是「成都」這首歌的歌詞, 正因為是「成都」這首歌,很多年輕人都嚮往成都這個城市, 但是,很多人認為成都是非常「吸血」的城市,佔據了全省的資源。
  • 重慶GDP超過胡志明、河內市之和,卻都是世界二線城市,合理嗎?
    而成都、天津、杭州、重慶等13個中國城市入選「世界二線城市」。仔細查看榜單南生發現有一些城市的排名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但德國的柏林、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西班牙的巴塞隆納等城市,似乎在經濟、政治、知名度以及在文化等領域要比印度這三個城市更強。 但印度的這三個城市卻入選了「世界一線城市」,而柏林、羅馬、雅典、開羅和巴塞隆納卻和中國的成都、重慶、杭州等市一起歸為「世界二線城市」,這著實讓很多網友看不明白這個榜單了。
  • 2020新一線城市排名公布,你的城市是升還是降?
    新一線城市,也是相對穩定,僅合肥、佛山、寧波、昆明、無錫這幾個城市,在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出現波動而已。 以2019年為例,深圳市已經達到了26927.09億元,而廣州市則為23628.6億元。如果從消費指標來看,又是廣州市遙遙領先,以商業核心指數為例,廣州市高達46.05,而深圳市則為42.21。 但是,我們要知道,城市排名並非由單獨的某一個因素決定,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等五大指標的綜合才是決定一個城市排名的關鍵。
  • 我國「最爭氣」的二線城市,GDP達9935億元,或將成為新一線城市
    現在我國發展得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後,開始更加集中精神享受,隨著我國越來越富強,人們的手裡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很多人在空閒的時候通過旅行放鬆,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特別是很多人面臨非常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旅遊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
  • 中國最「勵志」的二線城市,GDP即將突破萬億,有望成為新一線
    中國最「勵志」的二線城市,GDP即將突破萬億,有望成為新一線,一個城市的等級往往可以表現其本身具備的規模,中國北上廣深這四個老牌一線城市自不必說,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內也相繼出現成都、杭州、蘇州等新一線城市,不過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卻是中國最「勵志」的二線,人口還不到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