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四川人,北京上大學,畢業在長三角工作幾年,後回成都定居幾年了,看到很多人聊一線城市回到二線城市的狀況,由於幾個地方都呆過不少年頭,所以來說說說成都的情況,個人經歷,儘量保持客觀:
教育情況:
小學方面:成都的好的小學有幾所,主要是公立。泡桐樹,鹽道街小學什麼的,劃片上學。就是要有對應的劃片的房子才能上。當然你有關係或者錢到位了也可以讀。中學方面:七中,成外什麼的還可以,四中和九中已然不行。七中一枝獨秀,包括七中嘉祥,七中本部,每個年級人數不多,全是拔尖,我了解的情況是成都的中學只能收有成都戶口的學生(未求證,如有錯誤請指正)。像七中這種的確難進,普通人家只能靠考,選拔尖的,當然輸出也很突出。五大競賽金牌人數這幾年越來越多,出國人數和清北人數也是川內第一,本人估計全國中學排名是可以進前十的。這個與大部分省市都一樣,每個省都有那麼幾所好學校。而與帝都相比,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帝都雖然好學校肯定多,但是不僅高幹,富二代多得多,而且高知父母的比例也多得多。那麼最後能進top2的難易程度我想至少是沒有兩個省市錄取人數倍數比相差那麼大,說到底,娃牛在哪裡都不是問題。四川也是高考大省,top2錄取人數在各省也是排前面的,這其中除了成都佔了很大一部分,剩下的就是綿陽了,綿陽有綿中和南山中學,這兩個學校才是面向全省搜刮成績好的學生,不僅是應屆生還有復讀生,成績好給你提供生活費什麼的,只要你人去就行(ps:本人妹妹就是高二去了綿中,一分錢沒花),好多成都讀不了七中的,也是去綿陽讀,很普遍。每個年級人數特別多,靠量取勝。985/211錄取率的確比較低,墊底水平,沒辦法,人口大省,生源多。
醫療情況:
好醫院有華西,省醫院,華西二附,三甲醫院數量跟北上廣沒法比,跟幾個競爭城市半斤八兩。幾個好醫院人的確多得不得了。但是呢,跟帝都比起來,帝都雖然多,但是面向的是全國,成都的這幾個醫院吸納的基本只有四川的人,川東地區都基本輻射不到,因為那邊都跑重慶西南,新橋醫院什麼的了。所以到底誰看病更難不知,我覺得全國好醫院應該都難,好的醫療資源還是太少。
旅遊情況:
實事求是的講,成都市內的旅遊資源不多,人文景觀跟帝都,西安這些沒法比,一張大熊貓的名片吸引了很多人群。但是周邊的自然景觀方面也的確首屈一指,國內應該沒有城市能出其右的了。特別適合自駕,比如峨眉,樂山大佛,畢棚溝,四姑娘山,海螺溝,牛背山,九寨黃龍,色達,新都橋,稻城亞丁,光霧山等等,還有非常多這溝那山比較小眾的,風景也是絕美。總之,帝都勝在人文景觀,成都勝在自然景觀。農家樂就不說了,到處都是。
房子情況:
房價均價是帝都的1/4左右,目前是限購,不僅要戶口,而且要社保,2016-2018年上半年翻了倍,這波房價漲幅是有自東向西傳導過來的,先是沿海,然後中部,最後到成都。18年下半年到19二手房小幅波動,但新房價格在漲,新房與二手房的剪刀差在減少,目前新房均價17000左右精裝,但是一般沒資格買不到。前幾年房子修的密,容積率都很高,基本都在30層以上(這也是房價不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南方的緣故,不注重朝向,購房沒有版上的人那麼在意南向,南北通透。綠化方面,跟珠三角的小區綠化有差距,但是比帝都小區的綠化好多了。一是房子高小區花園面積大,二是基本都是新小區比較注重,三是在南方種類更豐富。這兩年政府的思路一是要大大降低容積率,到底執行情況如何還需時日觀察;二是搞花園城市,四環路(繞城)規劃了很多公園,在建和陸續開工中,但是風格我不喜歡,都是那種大草坪+一些樹的那種格局,不夠精緻。市容方面大多人都是走馬觀花,只窺一隅。很難整體看待不同城市的不同角落,所以不好比較
環境:
主要是霧霾問題,有網友已經貼出了近幾年的pm2.5,環境在持續改善,實際感受也是如此,這幾年關停了不少周邊小作坊什麼的,也實行限號,而且一遇到霧霾預警就限行區域擴大,霧霾天氣明顯減少。雖然這與盆地地形不容易散發有關,但是仍然不容忽視,還需繼續改進。與帝都相比均值是半斤八兩,帝都是好的時候很好,差的時候特別差。成都則是不慍不火,極值情況很少,從我個人感受來看,這兩年和武漢,重慶這些差距應該不明顯了,而且越來越好。肯定的是沒有版上某些網友說的那麼誇張。
氣候:
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熱。四季分明,天數基本差不多。冬天最低溫度基本不會到0度以下,夏天最高溫度基本不會到35度以上(30-32度的居多)。很多人說到體感溫度,本人每年都去北京幾次,冬天的體感溫度還是比北京高不少,我在成都穿同樣衣服去北京,成都剛剛好,北京戶外冷的不行,受不了。當然室內有暖氣這個比不了。但是現在成都新房自採暖很普遍,自己裝地暖,一個冬天開著不停,價格也不貴,政府對於採暖的用戶氣費有優惠,100平方的房子3個多月加上煮飯洗澡也就3000的氣費。冬天太陽的確很少,但也不是幾個月沒有,陰天為主,比如19年冬天,每個月還是有5-6天的晴天,19年春節期間則是連續晴了一周。夏天呢有十來天需要開下空調,其餘時間空調都不用。當然你要去太陽下走那也是很熱的。但是比起重慶,武漢這些城市來,夏天要涼快多了。降雨夏天多,冬天少。夏天經常是晚上下,白天晴,這點川西和川東差別就很大,我老家在川南,冬天經常一下雨下一周,成都冬天下雨很少。溼度方面,這個看個人喜好了,相對北方來說,溼度肯定高。相對南方,算低的。本人是喜歡乾燥那種,但是溼度高也沒啥感覺。就是冬天的衣服難以釀幹,掛了幾天摸著總感覺還是有點溼潤。
地震:
08年的地震很多人都還心有餘悸,尤其是外地人,可能是我們這些人親身經歷的緣故,很多人比較擔心這個問題,當然實際這兩年不時周邊幾百公裡外有點小震,但是本地人已經見怪不怪了,沒當回事。其實我想說三點:1,大地震後已經充分的釋放能量,龍門山幾十年不會有什麼大地震。2,成都處於衝積平原上,離龍門山斷裂帶直線距離還有很遠。3,可以網上搜搜中國地震分布地點,成都相比北京的地震風險都要低得多。想想唐山大地震(可能版友基本沒有親歷,所以沒啥感覺)
工作:
不得不說,相比一線城市,高端低端的工作崗位都要少很多,大家可以上招聘網選擇一個薪酬值,看看超過這個值的崗位數量就知道了。所以跟一線城市也沒法比,相比其他二線城市,成都的網際網路和金融業還算可以,航空,電子的幾個所也還行。關於從外地到成都,說說我周圍的情況,可能存在倖存者偏差,請大家辨證的看。我周圍幾個朋友都是陸續在外地工作幾年了回到成都的,都是平價或者工作調動調回來的,沒有自降身價那種。有建築工程的,有在銀行,有搞投資的,也有在網際網路的,總體來說待遇都還行,目前跟北上廣的同學比沒啥差別,未來發展未可知。手裡都有2套或2套以上100平以上的房子,小日子還行,壓力不大(我們年齡都是30出頭)。
飲食:
的確是重油,但更偏麻辣。自己是四川人,所以習慣,也喜歡。清淡的也有,自家做飯就比較清淡。火鍋竄竄什麼的1個月一次然後再等一個月解解饞。沒有帝都那麼綜合,川菜在成都肯定佔主流,但其他菜系也有,只是不如帝都那麼多。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處在川西平原,周圍物產豐富,水果方面周邊有龍泉驛水蜜桃,蒲江枇杷,愛媛38號,粑粑柑,紅心獼猴桃等優質水果,醜橘已經被摒棄了,沒人吃。20年新上市一個品種叫臻果炫蜜柑,口感非常好,種植規模還很小,3月份才成熟,十分推薦。再遠點有汶川/漢源車釐子,脆紅李,涼山攀枝花的雷波臍橙,枇杷,會裡石榴,芒果等等
交通:
成都應該是最西的大城市之一了,很多人不知道,成都位置幾乎與蘭州同經度,稍微偏東一點。高鐵方面過去十年的確給耽誤了,這裡說的耽誤不是很差,而是沒有得到預期,比如西成給活生生搞成了250,但目前到北京,長三角,珠三角都有動車或高鐵直達。比如到北京最快7小時50分。這屆政府也看到了這個問題,主抓高鐵建設,今年批覆建設的鐵路和高鐵,四川很多,目前在建的成貴,即將動工的成達萬,川藏,再加上從重慶出去的渝貴,渝懷這些通車後形成出川通道,未來幾年高鐵方面應該有不小改善。航空方面第二機場正在修,雙流機場的流量是全國第五;去國內各大城市的機票沒有重慶的便宜,去東南亞價格便宜,距離近。出國旅遊方面,駐成都的領事館多,籤證比較方便。國際航線也多。地鐵第四期已經批覆開建,馬上五線齊發開通,年底運營裡程達到500公裡,目前每天客流量平均在450萬左右,相當於北上廣一半左右;客流量比武漢重慶南京杭州大很多,基本處於第5水平,地鐵方面建設從落後其他二線城市到超過,發展很快。汽車保有量多,也堵,主要是上下班,寫字樓基本在南邊,上班的時候都往南邊走,下班相反。但是市區內三環快速,二環高架,四環(繞城)加上南邊幾條動脈,整體擁堵程度在一二線城市裡排不進前十。
娛樂:
玩的耍的非常多,葷的素的,什麼會所,什麼舞,只要你會玩。四川人呢的確喜歡打麻將,但這也得看圈子,比如我朋友圈子,最好的幾個住的都可以走路來回,但一年也打不了幾次麻將,也就是大家一起出去玩或者誰生日打一下。本地土著持安於享受生活的態度,跟我們老家那邊人比,可能由於川西富饒,成都本地人普遍好耍,特別是女同志,好穿,國內國外各種遊。加上要麼二環裡老成都積累比較早有底子,要麼二環外都是拆遷分了幾套房的多,所以普遍佛系一些。像我們這些外來的,還是勤勤懇懇,努力的在奮鬥。ps:這也側面反映出,為什麼成都本土孕育的大民企很少(相比南京,杭州,武漢,重慶等同二線城市),而隔壁的重慶民企卻相比成都強不少(相關數據民企排名比較)。隨著大量外地人的湧入,不知道未來十幾年這種狀況是否會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