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卡耐,許家印ALL IN造車!打造國內唯一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2021-01-12 趙冰峰財經

1月24日,恆大健康(0708.HK)發布公告,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至此,短短5個月時間,恆大在汽車產業鏈上投資超過218億元,完成了汽車研發,整車製造,零部件,銷售一體的全產業鏈,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全產業鏈新能源造車公司。

恆大為何要入股卡耐新能源?

首先,造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必須要可靠

眾所周知,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是決定新能源汽車性能及續航裡程的關鍵。在一輛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中,動力電池佔據近一半。但自己研發的話,除了投入高,更存在著技術壁壘。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與電池企業合作,不但產品質量得到保證,其成本也是最低的。

所以,恆大需要一個自己的電池供應商,正好,卡耐也有意尋求資本合作。

其次,卡耐新能源值得恆大入股

為何恆大選擇了卡耐?因為卡耐不是無名之輩,它真的有"能耐"。

2018年,卡耐電池裝機量大增159%,殺入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進入國內第二梯隊。卡耐的增速是前十中最快的。而且在軟包動力電池裡,卡耐穩居行業前三。

而深入了解卡耐後發現,恆大選擇它,絕對是精挑細選的。

卡耐新能源成立於2010年,最初是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國務院國資委直屬機構)與日本電池巨頭ENAX共同創立,是國內最早的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生產企業。

在產品方面,卡耐在以下三個方面均處於國內領先:

1、 卡耐新開發的電芯能量密度達250wh/kg,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

2、 產品安全係數高,針刺測試時,三元電池產品不冒煙不起火,即便在短路、擠壓、跌落、高溫等極端條件下,也能確保電芯不起火、不漏液、不爆炸,已裝機電池產品從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安全性處於行業絕對領先水平;

3、 公司的三元電池根據新國標可承受1.5倍終止電壓過充電測試。

之所以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主要得益於頂尖的研發團隊。全球動力電池主要是日韓的天下。而卡耐新能源核心技術人才來自於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日本英耐時、韓國三星、LG化學等全球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技術團隊超1500人。此外,公司已在中國和日本成立研究院,由全球著名的電池電解液科學家安部浩司擔任日本研究院執行院長,公司還與中科院、哈佛、日本佐賀大學等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及院校深入合作進行技術研發。

依靠過硬的技術能力,卡耐成為國內第一家批量提供三元疊片軟包裝動力鋰電池的企業,也是第一家將電池產品出口到日本的中國企業。如今卡耐已成為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集團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電池供應商。

這就是為何恆大選擇卡耐的原因。

第三:卡耐也需要恆大

2017年沃特瑪還排名第三,2018年已經跌出前十。可見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有多麼激烈。這是資本和技術雙密集行業。

目前國內的格局是第一梯隊佔據6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第二梯隊則很難衝進第一梯隊,相互之間差距很小,裝機量都在1G到3G之間。真鋰研究相關人士認為,現在有十多家企業都在爭奪第三名,有些公司規模可能還不大,一旦有央企或大資金介入,上升會很快。

卡耐顯然也急需資金擴大產能。寧德時代上市後就開始大規模擴張,第二比亞迪電池也計劃在幾年後上市。如今恆大入股卡耐,對卡耐衝擊第三是非常有利的支持。

最後,全產業鏈對造車很有利

先不說全產業鏈,放眼全球,擁有整車+電池的廠商,大概也只有比亞迪一家。

2018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4萬輛(乘用車23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00%,成為新能源車銷量冠軍。

電池裝機量也相應大增,2018年度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為11.4G,較2017年度的5.43G增長了110%。

由此可見,完善的產業鏈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有很關鍵的影響,畢竟電池質量,供應穩定都很重要。

恆大打造的全產業鏈,比比亞迪更全,從產品研發到核心零部件製造到整車製造再到營銷售,已經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產業鏈閉環,恆大有望成為中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公司。

由此可見,許家印對造車事業,可謂是ALL IN 的決心!恆大造車,真的是非常虔誠,非常堅定的。

2018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增速儘管依舊保持高速,但是由於基數小,銷量才100萬出頭,未來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是非常巨大,非常有潛力的一片藍海。恆大此時全力發展新能源,打造全產業鏈,可以說是正逢其時,順勢而為,也大有可為。

相關焦點

  • 恆馳1路跑登場:造車盛宴開啟,多維度看恆大汽車
    兩年間,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布局持續升級:先是入主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緊接著將國能汽車NEVS和卡耐新能源收至麾下,分別錄得造車資質和動力電池優勢,隨後通過收購e-Traction、Protean和泰特機電順利涉足區別於傳統車最核心的"三電"技術…… 要知道,面對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的歷史性機遇,對於如何驗證新興行業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和成長性的問題,持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顯然已是最佳答案
  • 「造車勞模」許家印的日本行程單曝光:三招解析如何打造世界一流恆馳
    眾所周知,造車是技術含量最高、最為複雜的系統性工程,而且一輛車的研發周期至少需要5年。因此,若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換道超車,就必須藉助「巨人的肩膀」搭建屬於自己的最強戰隊。為此,許家印連日來馬不停蹄,在結束了歐洲行後,許家印連夜飛往日本,在短短兩天接連考察了6家世界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
  • 市值破3000億 恆大新能源汽車憑什麼成為車股一哥?
    在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產業主流及國產品牌替代風潮興起的大背景下,國產新能源車企未來發展前景要遠大於傳統燃油車企,而業務已覆蓋動力電池、動力總成、先進整車製造、汽車銷售及智慧充電的全產業鏈,以及在各關鍵環節擁有世界最頂尖的核心技術的恆大健康,是國內最有可能超越特斯拉成為行業領導者和顛覆者。
  • 和知名超跑品牌合作,恆大的新能源汽車要做成什麼樣?
    ,將恆大董事局的夏海鈞副主席任命為Smart King公司的理事長,這次收購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討論,另外,我也很在意為什麼選擇賈躍亭的FF,結果,賈躍亭眼前就有一個事實,就是讓樂視破產,並向美國避債,小編是2017年賈躍亭發表的FF91,實在是讓人吃驚,各參數為頂層,許家印顯示了新能源汽車的廣闊發展前景。
  • 許家印造車成功了!新車威武霸氣,最快年底上市,開出去迷倒一片
    在國內市場,比亞迪為很多消費者帶來了親民而又產品力出色的新能源車型,也出現了更多像蔚來、理想、小鵬等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五糧液也開始投資轉型做汽車,格力董明珠入股珠海銀隆等等,不管是網際網路的大佬,還是從事做實體經濟的企業,顯然對於造汽車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此前賈躍亭「PPT造車」就引起了轟動,錢沒少花,可就是沒見到量產車。
  • All in造車步履不停 看恆大的決心與信心-汽車新地-北方網
    恆大造車以來動作頻頻,從造車伊始,就拿出「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決心,為此,許家印帶領高管奔赴全球23個國家、47個城市,先後考察了58家全球汽車產業各領域龍頭企業,為實現「汽車夢」拼命奔波,搭建起恆大造車的超強「朋友圈」。
  • 恆馳啟動路跑,許家印的造車夢越來越清晰
    一直以來,「換道超車」的恆大汽車就飽受爭議。新能源汽車賽道耗錢耗時間,但不缺錢也不缺人才的恆大汽車用恆馳1路跑交出了第一份成績單。兩年以來,恆大汽車在布局新能源汽車上從不手軟,從整車研發製造到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的全產業鏈布局上,合作方均是行業內的金牌選手。
  • 首富許家印畫餅充飢?恆大汽車劍指500萬輛
    在國家「脫虛向實」大力去槓桿的政策調控中,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時期已過,許家印亟需給體量龐大的恆大集團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他選擇了正處於風口之上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雖然被賈躍亭擺了一道,但是許家印毫不氣餒,拿出上千億真金白銀開啟了「買買買」之路,通過併購、入股、合資等方式,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條,並構建了汽車工程技術研發、造型設計、零部件供應鏈等三大「朋友圈」。
  • 福建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助推汽車業「彎道超車」
    打開APP 福建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助推汽車業「彎道超車」 佚名 發表於 2020-12-15 13:47:23 其中,上遊零部件的「三電系統」是新能源汽車區別於傳統燃油車的核心零部件,約佔整車成本的50%,中國的「三電技術」整體實力較強,但與國際頂級技術水平仍有差距。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和浙江等地區。福建將依託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和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助推福建汽車業「彎道超車」。
  • ...一滴」後又放大招 恆大汽車宣布科創板上市計劃 資本市場關注什麼
    「二馬一滴」突擊入股值得指出的是,三天前(9月15日)恆大汽車才剛剛宣布通過配股融資40億港元,以支持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據公告每股配售價格為22.65港元,相較9月14日收盤價28.3港元/股折讓約19.96%。
  • 恆馳在新勢力造車中走出一條有實力的新路
    以豪車標準實現了轎車、SUV、MPV等乘用車類別,以及A級到D級各級別車全覆蓋。這在國內甚至全球汽車工業史無疑是前無古人的。回看恆大的「造車史」,2018年至今,許家印在短暫三年內,豪擲數百億,硬生生地砸出包括銷售渠道在內的一條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極大縮短了造車周期,並迅速投入到全球市場的競爭中
  • 造車大躍進,我們真的是缺車嗎?
    焦慮,成為傳統汽車人的常態。怕被超越,怕被淘汰,為此傳統汽車開始搞起了造車大躍進。長安汽車成為一個典型的代表。第三次創業下,長安汽車終於決定打造智能高端新能源品牌,當然這一次不是單打獨鬥,長安汽車綁定了華為和寧德時代。
  • 從足球到造車 擁有「鈔能力」的恆大勝算幾何?
    2015年5月8日,筆者正式成為一名汽車編輯,五年間恰逢汽車行業由傳統燃油車向電動車轉變的重要時期,我們看到了無數造車新勢力的興衰。大浪淘沙後,僅存的幾粒黃金也在為錢荒而發愁。這時候恆大汽車恆馳首期六款新車同時發布,依舊採取高舉高打策略的恆大汽車,似乎又要將「鈔能力」用在汽車領域,不過對於已經初定格局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留給恆大的發揮空間看起來非常有限。
  • 跨界造車再興,地產家電誰能成功逐鹿新能源車?
    美的造車「捲土重來」資料顯示,合康新能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高壓變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從工業自動化節能設備製造領域進行延伸,形成了三大板塊:節能設備高端製造業、節能環保項目建設及運營產業、新能源汽車總成配套及運營產業。有市場分析認為,合康新能的業務將幫助美的完善暖通空調和工業機器人的布局。
  • 造車新時代 比亞迪第3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憑藉領先的核心技術、完整的產業鏈以及產品布局,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鍛造出強大的競爭實力,引領者地位愈加牢固。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表示:發展新能源是解決能源安全和應對環境治理的重要戰略。而著眼全球新一輪發展浪潮,新能源汽車更是實現我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和高端製造業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
  • 跨界造車再興 地產家電誰能成功逐鹿新能源車?
    美的造車「捲土重來」資料顯示,合康新能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高壓變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從工業自動化節能設備製造領域進行延伸,形成了三大板塊:節能設備高端製造業、節能環保項目建設及運營產業、新能源汽車總成配套及運營產業。
  • 恆大造車背後的三重邏輯
    新能源汽車,恰好處在汽車產業重大變革之時,是新的控局機會。之前造車者失敗者眾,如今碩果僅存的國產品牌不過三兩家。是恆大造車天賦異稟嗎?不,恆大造車非同於單純的跨界,因為深懂於用戶和市場。從需求和商業生態來看,恆大造車只是品類擴張罷了。唯一不同的是,「把沙發裝上四個輪子」是過去的思維且已遭淘汰,新的精英和技術世界的全面戰爭將打響。
  • 蘋果也要造車了!百度、蔚來紛紛布局,未來新能源汽車機會在哪?
    Nikola、Fisker、Lordstown Motors和Canoo等4家新能源汽車,先後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國內蔚來、小鵬和理想造車「三兄弟」也都迎來市值飆升。  蘋果造車不得不在這波浪潮中,提速趕上。  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蘋果CEO庫克則在2015年接受採訪時,首次對外談及汽車話題,表示「電動汽車行業正處於巨大變革的臨界點」。
  • 恆馳「三步走」,量產「有看頭」,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巨震」?
    (圖源網絡)同樣起步晚的恆大汽車,也在質疑聲中,試圖朝新能源汽車的浩瀚宇宙,發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探月工程」。近日,恆馳1路跑曝光,內飾等更多細節也接連公布,速度之快、顏值之高、內飾之美,再次刷新了新能源汽車未來能夠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