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恆大健康(0708.HK)發布公告,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至此,短短5個月時間,恆大在汽車產業鏈上投資超過218億元,完成了汽車研發,整車製造,零部件,銷售一體的全產業鏈,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全產業鏈新能源造車公司。
恆大為何要入股卡耐新能源?
首先,造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必須要可靠
眾所周知,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是決定新能源汽車性能及續航裡程的關鍵。在一輛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中,動力電池佔據近一半。但自己研發的話,除了投入高,更存在著技術壁壘。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與電池企業合作,不但產品質量得到保證,其成本也是最低的。
所以,恆大需要一個自己的電池供應商,正好,卡耐也有意尋求資本合作。
其次,卡耐新能源值得恆大入股
為何恆大選擇了卡耐?因為卡耐不是無名之輩,它真的有"能耐"。
2018年,卡耐電池裝機量大增159%,殺入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進入國內第二梯隊。卡耐的增速是前十中最快的。而且在軟包動力電池裡,卡耐穩居行業前三。
而深入了解卡耐後發現,恆大選擇它,絕對是精挑細選的。
卡耐新能源成立於2010年,最初是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國務院國資委直屬機構)與日本電池巨頭ENAX共同創立,是國內最早的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生產企業。
在產品方面,卡耐在以下三個方面均處於國內領先:
1、 卡耐新開發的電芯能量密度達250wh/kg,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
2、 產品安全係數高,針刺測試時,三元電池產品不冒煙不起火,即便在短路、擠壓、跌落、高溫等極端條件下,也能確保電芯不起火、不漏液、不爆炸,已裝機電池產品從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安全性處於行業絕對領先水平;
3、 公司的三元電池根據新國標可承受1.5倍終止電壓過充電測試。
之所以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主要得益於頂尖的研發團隊。全球動力電池主要是日韓的天下。而卡耐新能源核心技術人才來自於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日本英耐時、韓國三星、LG化學等全球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技術團隊超1500人。此外,公司已在中國和日本成立研究院,由全球著名的電池電解液科學家安部浩司擔任日本研究院執行院長,公司還與中科院、哈佛、日本佐賀大學等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及院校深入合作進行技術研發。
依靠過硬的技術能力,卡耐成為國內第一家批量提供三元疊片軟包裝動力鋰電池的企業,也是第一家將電池產品出口到日本的中國企業。如今卡耐已成為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集團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電池供應商。
這就是為何恆大選擇卡耐的原因。
第三:卡耐也需要恆大
2017年沃特瑪還排名第三,2018年已經跌出前十。可見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有多麼激烈。這是資本和技術雙密集行業。
目前國內的格局是第一梯隊佔據6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第二梯隊則很難衝進第一梯隊,相互之間差距很小,裝機量都在1G到3G之間。真鋰研究相關人士認為,現在有十多家企業都在爭奪第三名,有些公司規模可能還不大,一旦有央企或大資金介入,上升會很快。
卡耐顯然也急需資金擴大產能。寧德時代上市後就開始大規模擴張,第二比亞迪電池也計劃在幾年後上市。如今恆大入股卡耐,對卡耐衝擊第三是非常有利的支持。
最後,全產業鏈對造車很有利
先不說全產業鏈,放眼全球,擁有整車+電池的廠商,大概也只有比亞迪一家。
2018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4萬輛(乘用車23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00%,成為新能源車銷量冠軍。
電池裝機量也相應大增,2018年度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為11.4G,較2017年度的5.43G增長了110%。
由此可見,完善的產業鏈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有很關鍵的影響,畢竟電池質量,供應穩定都很重要。
恆大打造的全產業鏈,比比亞迪更全,從產品研發到核心零部件製造到整車製造再到營銷售,已經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產業鏈閉環,恆大有望成為中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公司。
由此可見,許家印對造車事業,可謂是ALL IN 的決心!恆大造車,真的是非常虔誠,非常堅定的。
2018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增速儘管依舊保持高速,但是由於基數小,銷量才100萬出頭,未來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是非常巨大,非常有潛力的一片藍海。恆大此時全力發展新能源,打造全產業鏈,可以說是正逢其時,順勢而為,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