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一季報榜單出爐!中信海通建投搶佔淨利前三,光大國海逆襲!券業...

2020-12-23 全景網
  

  今年一季度,券商行業既在傳承「看天吃飯」的衣缽,但「亦水亦火」的市場環境更加考驗各券商自身的經營能力,行業業績呈現明顯分化。

  截至4月10日晚間,38家上市券商(含國聯證券)均發布了3月月報。受疫情蔓延下全球股市「狂跌」影響,A股也呈現震蕩下跌態勢,逾七成券商單月淨利潤出現環比下滑。中信證券以28.05億元的營收、12.30億元的淨利潤穩居第一。

  3月業績出現了個別券商淨利潤高於營收的「怪現象」,海通證券6.18億元單月淨利潤高於4.63億元的營收。研究人士認為,上海多家券商報告期內收到政府補助,算入營業外收入,增厚淨利潤,海通證券或受此影響;光大證券5.10億元的淨利潤,較6.17億元的營收相差不多,因其收到子公司分紅款項、獲得政府補助以及工資總額調整等,對淨利潤產生影響。

  券商一季度業績亦初見雛形,以券商母公司月報業績簡單相加,36家有同比數據的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收647.83億元,同比下滑2.49%;實現淨利潤276.41億元,同比下滑9.19%。

  就目前披露業績預告來看,可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原證券淨利僅1700萬左右,大幅下滑86%,太平洋、財通證券淨利下滑幅度也超過70%;國海證券、華林證券、浙商證券則成為最大贏家,國海淨利大增近90%,華林、浙商大增超70%。

  此外,光大證券一季度淨利潤為9.68 億元,而其2019年全年淨利僅收穫5.68億元,也就意味著,光大一季度的淨利已接近去年全年的2倍(一方面是去年大幅度計提減值影響淨利潤,另一方面是今年獲得政府補助以及子公司分紅等,實際盈利情況以季報披露為準)。國海證券一季度3.19 億元淨利潤,已超過去年全年淨利(4.88億元)的60%。

  國務院金融委召開會議強調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凸顯資本市場重要戰略地位。此外,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公布,這是中央第一份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其中提到要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具體包括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等四方面內容。券商是資本市場核心載體,資本市場改革將依賴於券商全面落地,同時券商也將直接受益於改革紅利。

  近七成券商3月營收環比下滑

  單月業績來看,有8家券商(母公司口徑)營收超10億,中信證券以28.05億元的營收居首,申萬宏源、國君、華泰證券單月營收超15億。也有11家券商單月營收不足2億,其中兩家券商營收為負,興業證券單月營收-1.51億元,紅塔證券為-2571.61萬元。

   

  營收環比來看,38家券商中只有12家實現營收環比增長,申萬宏源證券單月營收16.65億元,環比增幅56.10%,增幅居首;國元證券因收到子公司分紅2.5億元,環比增幅四成,不過在合併報表中將會抵消。西南證券、太平洋證券營收環比增幅超30%,不過此前業績基數較小。

  包含上述兩家單月營收為負的券商在內,共有26家上市券商3月份營收環比下滑,海通證券單月營收4.63億元,同比、環比下滑均超過七成,分析人士認為或是投資業務業績表現較差所致。

  今年3月份,雖然國內疫情逐漸受控,但海外疫情大蔓延,全球股市陷入大跌,受此影響,自中旬開始,A股連續震蕩下跌。3月份上證綜指整體跌幅4.51%,振幅14.84%。期間最高點曾突破3000點大關,最低探至2646點的低位。再回望去年同期,正處於牛市的上攻階段,3月份上證綜指整體漲幅5.09%。這一增一減之間,或對自營業務體量較大的券商業績影響頗大。

  同比來看,剔除中銀證券和紅塔證券(無可比數據),36家券商中有28家營收同比下滑,佔比近八成,財通證券、長江證券、海通證券、東吳證券單月營收下滑超過7成。

  13家券商單月淨利環比增長

  再來看單月淨利潤,中信證券依然居首,母公司3月淨利潤12.30億元,申萬宏源證券、國君、華泰、招商、海通的淨利潤均超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證券雖然單月營收4.6億元,但是淨利潤卻有6.18億元,環比下滑幅度也大為縮窄,有分析人士表示因公司收到政府補助算入營業外收入所致。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近日,上海券商均不同程度收到了政府補貼,所以多家上海券商3月份利潤率較高。

   

  單月出現虧損的券商數量有4家,分別為興業證券、財通證券、紅塔證券以及中原證券,其中興業證券單月虧損額2.52億元,有大型券商非銀首席表示,或因投資業務表現比較差所致。

  有13家券商單月淨利潤環比正增長,其中太平洋、光大證券、國元證券單月淨利潤環比增幅超100%。國元證券單月淨利潤1.17億元,如上述所述,因收到了子公司2.5億元分紅款致母公司利潤環比增加116%。光大證券以5.10億元的淨利潤環比增幅142%,該公司表示,光大證券(母公司)本期因收到子公司分紅款項、獲得政府補助以及工資總額調整等因素,對本期淨利潤產生影響。日前光大證券公告顯示,公司2020年以來從上海市靜安區財政局獲取1.53億元的發展扶持金,並從深交所獲取了1711萬的印花稅代徵手續費返還。

  一季度業績呈現分化

  3月月報陸續披露,券商一季度業績基本可見雛形。就月報母公司數據簡單相加來看,一季度中信證券以78億元的營收、32.72億元的淨利潤均位居行業第一,同比增幅27%和11.26%。招商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營收均超40億元,躋身前五。

  海通證券母公司雖然營收排名不在前列,但20.98億元的淨利潤位居行業第二;中信建投證券母公司一季度淨利潤18.91億元,同比增幅三成,排名第三,成為業績「黑馬」。不過仍需提及的是,本文業績僅為母公司口徑,各家券商的整體業績以季報披露為準。

   

  36家有同比數據的上市券商中,有16家券商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20家同比下滑。中原證券、財通證券、太平洋證券淨利潤同比下滑超七成,國海證券、華林證券、浙商證券的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七成。

  目前也已經有三家上市券商發布了一季度業績預告。西部證券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在2.4至2.66億之間,同比下降58.59%-54.23%;國元證券歸母淨利潤為2.83億元他,同比下滑三成;華林證券歸母淨利潤1.56至1.66億元,同比增長68.97%至79.77%。

  西部證券稱,一季度受國內證券市場波動及疫情影響,公司自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經紀、投行業務穩中有升;國元證券的自營權益投資和客戶資管業務等收入同比減少,再加上股票質押業務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加,致淨利減少;華林證券表示,一季度證券市場行情大幅波動,兩市交投活躍,公司各項業務穩步發展,經紀、投行業務等收入較去年同期實現大幅增長。

  從市場表現來看,一季度經紀、投行、資管業務整體都趨於穩中增長的態勢。一季度上證指數整體下跌9.83%,深證成指整體下跌4.49%,但交投較為活躍,據wind數據,一季度兩市股、基累計成交額97.51萬億元(含A股92.10萬億、B股288.21萬億、基金成交5.38萬億),較去年同期增加63.26%。根據去年行業平均淨佣金率萬分之3.49來計算,一季度經紀業務佣金淨收入為340.31億元,較去年一季度該項收入221.49億元大增約五成。

  投行業務來看,據wind,一季度投行股權承銷收入28.57億元,同比大增65%。雖然受疫情防控影響,IPO上會進度稍有影響,但自從3月6日證監會開啟「雲發審」之後,IPO審核順利推進,過會率和過會數量都較去年同期高出不少。

  目前來看,數家券商單月虧損、一季度業績下滑幅度較大,原因多出自證券投資業務,自營業務這個佔券商營收比重最大的板塊,正在波動較大的市場中經受考驗。

  資管子公司業績趨於改善

  券商資管或已走出灰暗時刻,同比業績呈現改善態勢。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發布了3月份業績情況。華泰證券(上海)以2.08億元單月營收居首;海通資管以0.91億元淨利潤暫居第一。

   

  2月,12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合計淨利潤同比增加71%,國泰君安當時分析認為,資管業務收入同比連續2個月增長,全年改善有望超預期。而從3月份業績來看,多家券商資管業績同比繼續增長。

  其中表現較為突出的是海通資管和財通資管。財通資管營收1.18億元,同比增幅115%;淨利潤0.18億元,同比增幅163%。海通資管營收1.4億元,同比增幅近九成,淨利潤同比增長130%%。

  一季度來看,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營收同比增長,財通資管3.5億元的營收同比增幅142%,位居第一;10 家淨利潤同比增長,依然是財通資管增幅最大。長江證券(上海)、銀河金匯、東方資管淨利潤同比略有下滑。

  看好券商行業長期邏輯

  4月7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會議,總結近期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展,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這是疫情發生後金融委的第十次會議,體現高度重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態度。此次金融委強調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凸顯資本市場重要戰略地位。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公布,這是中央第一份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其中提到要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具體包括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等四方面內容。

  瑞銀證券分析師曹海峰表示,政策放鬆信號進一步強化,或利好證券行業和證券IT行業。預計未來在提升成交量方面進一步的政策可能包括:融券(科創板的轉融通制度推廣到主板),衍生品(股指期貨交易的進一步放鬆,新衍生產品推出),券商交易接口放開政策落地,大股東減持要求的放鬆和進一步引導中長期資本入市。

  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首席趙然認為,當前券商行業的核心驅動是貨幣政策(流動性)、資本市場政策(中期紅利)、市場表現,同時也要考慮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以及負面情緒影響。當前環境下,中國具有更多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空間,近期由於疫情影響,利率顯著下行,流動性寬裕。

  政策層面,無論是證券法落地、科創板設立、再融資放開、新三板改革、兩融新規放開、公募基金投顧試點、全面深改十二條等,核心目的都是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總目標,以實際行動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華泰證券沈娟團隊認為,券商是資本市場核心載體,資本市場改革將依賴於券商全面落地,同時券商也將直接受益於改革紅利。

  疫情衝擊也是券商經營不得不考慮的因素,趙然認為,海外疫情熱仍在發酵,而歐美日等經濟體貨幣政策空間不大;受疫情影響,國內一季度經濟數據不佳,市場未充分反映,在經濟數據披露之前,市場會有回調壓力。目前來看,經濟數據已經被市場預期且對券商業績影響不大。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

相關焦點

  • 券商半年度大比拼!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收入第一,中信證券自營收益一...
    截至6月末,133家券商中有19家券商總資產超千億,中信證券以7258.39億元的總資產額穩居上半年度總資產榜榜首。上半年有51家券商營收超50億元,10家券商淨利潤超30億元,中信證券在營收和淨利潤榜單中均為榜首。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 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份額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歷史之最!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份額!看最新榜單 「註冊制」三步走改革快速推進,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成為國家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內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合計已突破10萬億,遠超去年全年之和。
  • 上市券商1月利潤排名:中信、海通居前二,招商、華泰排名下行
    從淨利潤排名情況來看,頭部券商兩個口徑下的排名變動都比較大。按照母公司口徑,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位居前三;按照合併加總口徑淨利潤,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位居前三。圖1:35家上市券商母公司口徑淨利潤月度數據月度淨利潤排名前5位的券商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
  • 鼓勵券業併購重組政策刺激,券商股拉升,方正長江等領漲,中資投行看...
    受周末利好消息刺激,券商股周一(7月20日)迎來大漲行情,截至記者發稿,方正證券漲停,西部證券漲超6%,國海、長江證券漲幅均超5%,券商股迎來普漲。值得注意的是,國盛金控走熱相對溫和,開盤後一度拉升,並未過多受到周五國盛證券被託管消息衝擊。監管鼓勵券業併購重組、支持實施股權激勵,做強做大券業周末最大的市場利好消息,莫過於監管鼓勵券業併購重組。
  • 券業38項指標大排名出爐 看98家券商細分業務...
    券業38項指標大排名出爐,這16項掛鈎分類評價,來看98家券商細分業務哪家強 摘要 【分類評級放榜在即!券業38項指標大排名出爐 看98家券商細分業務哪家強】7月10日深夜,中證協公布了《2019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證券行業38項經營指標進行排名。
  • 2020券商IPO業務全掃描:中信建投承銷規模反超「老大哥」中信,國信...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分居前三,海通證券、民生證券、華泰聯合、國金證券、光大證券躋身前10,華南大型券商國信證券和廣發證券退步嚴重。不過在IPO募集資金方面,中信建投已反超「老大哥」中信。截至12月10日,首發上市的358家公司共募集4392億元,較去年全年募集金額增長73.44%。
  • 133家券商上半年25項指標排名出爐
    三、淨利潤指標:頭部券商盈利情況大洗牌,中信證券穩坐第一寶座,申萬宏源、中信建投證券躍居行業第2、第3名,華泰證券上半年淨利潤排名降至行業第8名。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此外,南京證券、西部證券、浙商證券、中信建投、華安證券、紅塔證券、國元證券等多家券商的再融資計劃正待實施,補充資本金以增強自身競爭力是券業趨勢。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龍頭券商搶佔1/4市場份額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份額!海通、銀河大爆發,來看最新榜單中信、中信建投成最大贏家》)。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是股、債承銷規模均破萬億的兩家券商,前者承銷規模接近1.43萬億元,較去年全年增幅逾兩成;後者年內股、債承銷規模1.25萬億,較去年增幅近3成。兩家「中信系」券商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合計超過2.68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競爭力可見一斑。
  • 前11月58家券商分203億保薦承銷費 中信建投中信領先
    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分別以19.63億元、18.91億元位列1-11月券商承銷保薦費用排行第二、三名。、麗人麗妝、地鐵設計,與東方投行聯合承銷了甘李藥業,與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聯合承銷了京滬高鐵,與國都證券聯合承銷了苑東生物,與光大證券聯合承銷了泰坦科技,與瑞銀證券聯合承銷了前沿生物,與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銷了金達萊。
  • 最新出爐!百大券商2019年度經營業績全排名揭曉(公司財報版)
    分別為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達到1616億、1375億、1261億和1225億元,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中國銀河、中信建投、國信證券和東方證券以超過500億元的淨資產規模排在第4-11位。去年,證券公司淨資產增長明顯,102家中,有92家券商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同比提升,佔比近90%;同比下滑的僅有10家。
  • 券商炒股集體滑鐵盧?17家一季度自營收入腰斬 中信建投、紅塔證券...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券商「炒股」集體滑鐵盧?17家一季度自營收入腰斬,海通、廣發、國君「輸」最慘,中信建投、紅塔證券成贏家 此前,隨著自營業務連續蟬聯券商營收第一大業務,股票「炒」的好不好,已經成為各大券商核心能力。
  • 多家券商年底加急物色副總裁,中小券商需求更大,2020成券業人才...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券商高級別崗位批量釋放,甚至是副總裁職位。今年投行招聘最為火熱,中小券商的機會更多。專注於券業中高層行業交流的機構——「券業行家」告訴財聯社記者,「近期收到大量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包括多家上市券商的副總裁崗位。
  • 又一券商推百億定增!距離54億配股僅隔半年,加速「補血」成券業...
    此前海通、國信等頭部券商超百億定增,不僅獲得國內券業同行的參與,更是獲得外資頭部券商摩根、中國平安第二股東深投控以及知名私募機構高毅資產的積極認購。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參與中原證券36.45億元定增的投資者陣容堪稱豪華,既有高毅資產等知名私募機構,又有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等頭部券商,還有陽光資產、中意資產、財通基金等保險資管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此外,中原證券現有股東平煤神馬集團、江蘇蘇豪控股集團,地方國資平臺河南鐵投、河北國控和灣區產融投資等,也均名列其中。
  • 中信建投提交大股東變動申請!券業合併加速?來回顧證券業十年整合...
    進度跟蹤顯示,中信建投證券於4月23日提交該申請材料。 不過,兩家券商4月14日當晚就發布澄清公告,並未獲悉合併傳聞。(「金融1號院」在文後梳理了券商十年併購重組大事件匯總) 據悉,中信建投本次的變更與中信證券並無實際關聯。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
    數據顯示,年內(1月1日至12月16日)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 (已上市) 已達到10.92萬億元,較去年全年的總規模增加2成,創下歷史新高。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均超萬億元,合計承銷超過2.6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行業內表現十分突出。
  •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傳言再起 看五大合併可能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傳言再起,券業巨擘來了?北上資金"爆買"支持,看五大合併可能) 券商中國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
    Wind數據顯示,年內(1月1日至12月16日)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 (已上市) 已達到10.92萬億元,較去年全年的總規模增加2成,創下歷史新高。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均超萬億元,合計承銷超過2.6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行業內表現十分突出。
  • 2019IPO保薦承銷費112億:中信中金領跑 海通被否最多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記者 關婧 華青劍)2019年新股上市數量猛增,券商的承銷保薦業務也是風生水起。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依舊佔據了「第一梯隊」,但新時代證券、山西證券、財達證券等89家券商2019年的保薦「顆粒無收」。
  • 券商研究排名出爐!前五格局穩固 中小券商黑馬湧現
    來源:東方財富網隨著公募基金2020年半年報披露完畢,券商研究佣金排名也浮出水面。中信證券、長江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和廣發證券繼續佔據前五 。排名前十的券商中,興業證券相較去年底進步了5名,排名第八;中泰證券進步了4名,排名第六;申萬宏源提升兩個位次,排名第七。
  • 2020年59家券商分232億保薦承銷費 中信建投中信領先
    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分別以22.80億元、19.85億元位列2020年1-12月券商承銷保薦費用排行第二、三名。、麗人麗妝、地鐵設計,與東方投行聯合承銷了甘李藥業,與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聯合承銷了京滬高鐵,與國都證券聯合承銷了苑東生物,與光大證券聯合承銷了泰坦科技,與瑞銀證券聯合承銷了前沿生物,與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銷了金達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