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佛山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了第四屆董事會第三十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擬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的議案》,
佛燃股份擬將公司名稱變更為「
佛燃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又一家燃氣企業由單一燃氣供應開始逐步擁抱大能源時代,大能源時代
燃氣公司能有多大作為?
1、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
在公告中,佛燃稱除從事城市燃氣業務外,公司還積極推動分布式能源、天然氣貿易、儲氣調峰及其他創新業務的發展,以拓展公司經營業務範圍,打造更多的業績增長點,提升公司總體經營效益。
當然,佛燃做了不少的多能源業務實際布局。
為推動分布式能源業務的發展,佛燃已分別在佛山市順德區、三水區、高明區和肇慶市高要區等主要經營區域設立了能源供應子公司,並通過天然氣供應業務介入綜合能源相關項目,為下遊工商業用戶提供蒸汽、熱能、冷能等能源服務。
為進一步提升公司對綜合能源業務的專業化管理水平,公司還將設立專門從事綜合能源業務管理的全資子公司,以整合現有的綜合能源業務,進一步開發供熱、分布式能源等項目及其他新型能源業務,並對經營區域內的熱電聯產等大型用氣項目進行投資。
另外在天然氣產業鏈上,佛燃可謂扎紮實實的做了不少工作和準備。
一方面積極研究LNG儲氣調峰庫項目的建設與投資。
2019年5月,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於通知準備調整廣東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此次一口氣調增了新增了5個液化天然氣儲備庫項目,其中便包含佛山燃氣儲氣庫項目,這一項目應該類似深圳燃氣去年剛剛投產的儲氣庫項目,實際也是座小型接收站。
接收站項目有了,另一方面自然是要籌措資源了。
佛燃成立了深圳前海佛燃能源有限公司作為投資控股平臺,已在佛山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分別設立了子公司,逐步開展國內和國際天然氣貿易業務。
此外,公司還通過參股廣東中研能源有限公司,參與開展汽車充電運營等方面業務,積極拓展其他能源業務。
2、大能源時代,燃氣業界共識?
在國內天然氣行業高速發展、油氣行業改革高速推進的時候,城燃行業正在經歷著主營業務「量價雙殺」的困境,幾大城燃集團均有向綜合能源發展的動向。
在綜合能源業務方面,新奧做的最早。
新奧多年前就提出企業願景是成為一家受人尊敬的創新型智慧企業,主打便是泛能網。
2017年新奧成功併購泛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領先的綜合能源規劃、設計和運維等核心技術。
2018年,新投運綜合能源項目31個,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計投運綜合能源項目上升至62個,包括18個園區類及44個單體類項目,帶動冷、熱、電及蒸汽等綜合能源銷售量達28.86億千瓦時,並錄得營業收人民幣10.05億元,按年大幅增長241.8%。
僅2018年一年,新奧新籤約了257個綜合能源項目。
中燃新構建了所謂「一主一新兩翼全業態」戰略發展新格局,著力打造氣代煤發展新引擎,並利用燃氣主業核心優勢,推動增值業務和熱電業務兩翼齊飛,發展綜合能源業務、裝備製造和其他產業鏈相關業務,構建中燃發展生態圈,加速本集團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港華也在做些分布式能源項目,除此之外,在產業鏈上也有不少探索動作,包括去年投產的金壇地下儲氣庫,同時也在華北、華東、華南沿海地區洽商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投資建設合作項目,為液化天然氣進口先行布局。
3、能源跨界,大餅還是想像?
近些年,跨界似乎成為商業界一股潮流,網際網路跨界降維打擊更是成為各種機場高鐵站地攤文學熱門詞彙。
不過,燃氣行業作為百年傳統行業,除了產業鏈上下遊延伸外,跨界到新鮮的能源領域混出名堂也絕非易事。
以分布式能源為例,這玩意就是mini版燃氣發電聯產,核心還是在燃氣正常供冷熱的基礎上加了供電功能。
說到底,這要玩轉了,便是在國家電網和幾大發電集團的碗裡刨食,外部阻力可想而知,再疊加近兩年氣源緊張氣價飛起,用天然氣發電成了燒錢賠本玩意,主打燃氣分布式能源的項目要想正常盈利,對項目的條件要求極為苛刻。
這方面不多說,之前扯過多次,派思股份就是現實案例。
充電業務這塊呢,技術門檻低,政策限制少,投了十來萬便能弄個樁,但在目前新能源汽車尚未成為主流的背景下,充電樁要想盈利需要保證穩定的需要保證足夠穩定的用戶群體。
由於充電樁使用率低,再加上前期投資建設成本高、不同運營商之間標準不統一、設備壽命低,以及充電設施分散布局帶來運維壓力等原因,大部分充電樁企業無法盈利。
2017年中國大概有300多家充電樁企業,但到了2019年,50%的企業已經或倒閉或退出這一行業,還有30%的企業在苦苦掙扎,在盈虧平衡的基準線上掙扎。
當然,大能源,你來或者不來,市場都擺在那裡。
燃氣企業能源跨界,需要自我更新、需要精耕細作、需要專業人才、需要積累經驗,佛燃專業化、條線化、獨立化運作綜合能源項目的務實思路還是值得稱讚。
大能源時代,單一能源活得不易,跨界更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