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獲得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

2020-12-10 騰訊網

如果你是一位拼圖高手,或許曾經挑戰過數百片甚至上千片的拼圖。但你想過完成一幅上百萬片,甚至再高几個數量級的拼圖作品嗎?

這幅巨大的「拼圖」實際上就是國際上許多機構和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作品,也就是人類基因組研究。

最近,這項浩大的工程又迎來了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科學家首次「從頭到尾」(從端粒到端粒)確認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其中不存在任何缺口,它的精確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一成果也標誌著,創造出精確到鹼基的完整人類染色體已經成為現實,基因組學研究或許將邁入新的時代。

事實上,當我們說起人類基因組測序或者研究時,通常會有一些典型的「錯覺」。比如,說到「人類基因組」這個詞時,可能總覺得好像只有一種似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因組「副本」,而且每個副本都略有不同。

而在基因組研究中,通常會採用「參考基因組」(reference genome)的概念。參考基因組通常是一個由科學家組裝的數字的核酸序列資料庫,作為物種的一個理想個體的基因代表。

人類參考基因組最初來自一些匿名志願者,基因組參考聯盟(GRC)負責對參考基因組進行不定期地更新。2013年,GRC發布了最新的人類參考基因組GRCh38。儘管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目前的人類參考基因組是迄今為止最精確和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之一,但它並非一個「一字不差」的完整基因組,其中的DNA序列仍然存在許多「缺口」等待著填補。

這就和另一個常見的「錯覺」有關。當我們談到對人類基因組測序,我們腦海裡浮現出的畫面可能是像「複印機」一樣的場景——科學家把一個完整的基因組信息按順序一點一點「印」出來。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人類基因組非常長,包含約60億個鹼基。任何DNA測序儀器都無法一次性完全讀取所有的鹼基信息。因此,簡單來說,研究人員需要把基因組分成更小的片段,就像把把一幅圖畫切割成拼圖的一小塊。然後,再對每一塊的信息進行分析,最後把這些短片段拼回到整幅圖中去。這也就是為什麼科學家的工作更像是在「拼拼圖」。

在這幅「拼圖」中,DNA重複序列在基因組中非常普遍,它們一直是巨大的挑戰。大多測序技術只能製造出長度很小的「短片段讀取」,重複序列就會導致許多看起來幾乎完全相同的短片段出現。這就好像在拼圖中出現了一大片藍天,這裡的每一塊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又沒有線索告訴我們這些片段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也沒有線索說明片段重複了多少次。這就帶來了許多「缺口」,也就是「丟失」的信息。

在這項新研究中,團隊沒有選擇測序正常人類細胞中的X染色體。相反,它們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細胞類型。這種細胞包含兩條完全相同的X染色體,它比一般的男性細胞(XY)多一條X染色體,同時又能避免分析典型的女性細胞(XX)時會遇到的兩條染色體的序列差異的問題。

研究的第一作者Karen Miga在2018年曾參與一項研究,證明了納米孔測序技術在創造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方面的潛力。研究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納米孔測序儀,它通過檢測單個DNA分子通過膜上的小孔(納米孔)時電流的變化,對DNA進行測序。

Miga介紹,這些重複性很高的序列曾經被認為十分棘手,但現在,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納米孔測序技術可以獲得包含數十萬個鹼基對的「超長讀取」,這樣的長度可以跨越覆蓋整個重複區域,從而繞過了一些複雜的挑戰。新的突破正是由能夠實現「超長讀取」的新測序技術實現的。

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之上,新的研究將納米孔測序與其他測序技術結合,並利用了光學圖譜進行整合。藉助這些技術,團隊製造出了一個全基因組的組裝,它在連續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等方面超過了之前所有人類基因組組裝,甚至在某些指標上超越了當前人類參考基因組

不過,序列上仍然存在多處缺口。為了獲得完整的X染色體,團隊不得不手動解決序列中的幾個缺口。納米孔的超長讀取解決了兩個片段的複製。

接下來,剩餘的中斷部位就是在著絲粒,也可以理解成染色體兩條「腿」交叉的地方。這是一個出了名的難題,因為這裡存在著大量重複DNA。在X染色體中,著絲粒包含的高度重複的DNA區域跨越了310萬個鹼基對。團隊成功識別出了重複序列中的變異,將它們作為標記,用這些變異來排列長段的讀取,再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從而完成了整個著絲粒區域。

下一步則是利用來自多種測序技術的數據的完善策略,從而確保序列中每個鹼基的準確性。Miga解釋,團隊在三個不同的測序平臺上使用了一種迭代過程來完善序列,並達到了高精度的水平。

染色體核型模式圖顯示了人類CHM13基因組的全基因組組裝,它在連續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方面超過了所有先前的人類基因組組裝。最右的X染色體被放大了。核型模式圖旁邊的藍色和橙色長條代表沒有缺口的重疊群丨[2]

納米孔測序除了能提供超長讀取之外,還可以檢測被甲基化修飾的鹼基——這是一種「表觀遺傳」的變化,也就是說,它不會改變序列,但對DNA結構和基因表達有著重要影響。通過繪製X染色體上甲基化模式的圖譜,研究人員能夠證實之前的一些觀察,並揭示著絲粒內甲基化模式的一些有趣的趨勢

新的人類基因組序列來自填補了目前人類參考基因組中的許多缺口,為基因組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但潛在的挑戰依然存在。比如,1號染色體和9號染色體的重複DNA片段比X染色體上的要大得多。科學家接下來計劃繼續努力彌合更多未知的「缺口」區域。

研究人員相信,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完整基因組序列的時代」。Miga表示:「我們開始發現,這些參考序列中存在缺口的區域,實際上是人類種群變異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因此,我們一直缺少許多關鍵信息,它們可能對理解人類生物學和疾病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1]https://news.ucsc.edu/2020/07/x-chromosome.html

[3]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7/nhgr-nrg071020.php

封面來源:Pixabay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42:0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dam M. Phillippy等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 人類基因組草圖再添細節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NHGRI主任、醫學博士埃裡克·格林說:「這項成就開啟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紀元。」耗資30億美元、於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經過十年努力,在2000年繪製出首個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
  • 動物所王皓毅課題組在體外模擬了人類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
    雌性三色貓毛皮顏色是由X染色體失活導致的(圖片來自網絡)XCI是雌性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關鍵事件,其正常起始、完成和維持對於胚胎正常發育至關重要。人類的X染色體上有大約一千個基因,其中很多基因都參與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人類XCI對於理解人類胚胎發育具有重要價值。
  • 哈佛醫學院Church等團隊開發新的方法,可快速組裝染色體
    單倍型解析或分階段的基因組組裝可提供基因組及其複雜遺傳變異的完整圖片。但是,當前用於分階段裝配的算法要麼不生成染色體尺度的定相,要麼需要譜系信息,這限制了它們的應用。人類包含每個染色體的兩個同源拷貝,並且推導每個拷貝的基因組序列對於正確理解等位基因特異性DNA甲基化和基因表達以及分析進化,法醫和遺傳疾病至關重要。然而,重建基因組序列的傳統從頭組裝算法通常將樣品表示為單倍體基因組。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Read in English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與天然分子化學結構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5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人類能否創造生命?此次突破意義何在?人造纖維、人造衛星、人造材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只要是人造的東西都是沒有生命的。人類真能「創造」出生命嗎?
  • 「人造生命」成功 中國科學家實現染色體「16合1」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新京報訊 (記者李玉坤 王俊)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一成果昨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這一成果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將16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單條染色體   人類能否創造生命?
  • NCB丨不用失活,人類X染色體劑量補償添新機制!
    雖然二倍體生物通常能夠應對單個基因拷貝數的變化,但這並不適用於基因組的大部分,比如整個染色體。例如,在人類發育過程中,非整倍體通常會導致流產,就是有倖存者也會表現出先天缺陷,如發育異常和智力低下。此外,研究發現在人類女性著床前囊胚中,XIST可從兩條X染色體上單獨表達,並且X連鎖基因在兩條等位基因上的表達存在轉錄水平上的降低,但沒有沉默——這種補償狀態稱為X染色體抑制(XCD)【4】。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成功破譯了鱘形目、匙吻鱘科、現存唯一物種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揭示了鱘魚特有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早期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進化和骨骼礦化機制
  • 人類染色體數發現史:一位華裔科學家的孤獨挑戰
    ——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1955年12月22日,凌晨2點,觀察到人類細胞含有46條染色體。」當蔣有興 (Joe Hin Tjio) 在他新拍攝的人類細胞染色體照片的左下角標註上實驗觀察結果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這個數字將會對人類細胞遺傳學領域產生怎樣的歷史性影響。
  • 海洋所在魚類異型染色體融合起源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首次從全基因組層面證實條石鯛雄魚存在染色體融合現象,解決了雄魚異型染色體Y融合起源問題,為魚類異型染色融合演化及性別決定機制解析奠定了重要基礎。李軍研究組2008年率先構建了條石鯛和斑石鯛苗種全人工繁育技術工藝,實現了條石鯛和斑石鯛苗種的規模化繁育,同時研發了工廠化和網箱相耦合的「陸海接力」養殖新模式,實現了條石鯛和斑石鯛的高效養殖,並獲得2015年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如果人類的Y染色體在500萬年後消失了,未來男人將何去何從?
    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看到,決定人體未來進化的方向,未來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起決定因素的就是染色體。人類的體細胞總共有23對染色體,第1至22對是男女都有的,被稱為「常染色體」,而第23對則決定了人類的性別,這被稱為「性染色體」,其中男性的性染色體包含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女性的則由兩個X染色體組成。
  • Dior x AJ1 首次完整開箱!鞋盒、細節全面公布!
    原定於今年 4 月份就正式發售的Dior x Air Jordan 1在前段時間公布了最新的發售信息。 目前最新消息確定將在7 月份正式發布,不出意外這次將不再跳票。
  • Nature:揭示MSL複合物特異性識別雄性X染色體機制
    2020年11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人類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男性只有一條。這種染色體的不平衡也延伸到了動物王國的其他分支。有趣的是,不起眼的果蠅設計了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平衡」這些差異。人類和小鼠的雌性會關閉其中的一條X染色體,而果蠅則是由雄性來完成這項任務。
  • 純黑Stussy x AF1 首次完整曝光!光看細節就愛了!
    導致上月底 Instagram 球鞋爆料,首次曝出 Stussy x Nike Air Force 1 的實物照之後,瞬間就收穫了超高的關注度。近日黑色和卡其色兩款 Stussy x Nike Air Force 1 的實物終於完整曝光。
  • 《自然》子刊:新設計首次生成單個細胞染色體三維圖
    《自然》子刊:新設計首次生成單個細胞染色體三維圖  CHEN • 2021-01-16 17:21:03 來源:前瞻網 E3084G0
  • 「朋友圈」中的染色體(Artist陳廿三)
    《KAMING》綜合材料 20cmx15cm,2018年EASACI:您對於快餐文化是如何理解的?有一天,突然發現發朋友圈只為了從點讚裡獲得愉悅,獲得存在感,表現自己過得多好,食飯要先拍照消毒,去一個新地方都要發朋友圈,突然感覺這樣很累,我不想再逼自己去「關心」別人,不想再讓朋友圈定義我的生活方式。
  • 西羊東漸:為了人類的衣食之需—新聞—科學網
    李孟華告訴《中國科學報》,他們首次開發了一批新的綿羊Y染色體特異性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標記,鑑定了全球綿羊的父系起源,並揭示了綿羊在近東地區馴化後(約12000–10000年前)所經歷的3次主要擴張過程,它們分別與人類對肉(約9000年前)、毛(約7000年前)和尾脂(約5000年前)的需求密切相關。
  • 純黑 Stussy x AF1 首次完整曝光!光看細節就愛了
    導致上月底 Instagram 球鞋爆料帳號 @earlygvng 首次曝出 Stussy x Nike Air Force 1 的實物照之後,瞬間就收穫了超高的關注度。近日黑色和卡其色兩款 Stussy x Nike Air Force 1 的實物終於完整曝光。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上。研究團隊綜合利用PacBio和Illumina測序及Hi-C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參考基因組序列。組裝後的中國李基因組大小約284.2 Mb,其中274.4Mb的序列被錨定在8條染色體上,scaffold N50 為32.3Mb,contig N50為1.8Mb,BUSCO分析結果為95.70%。
  • 研究表明:早期人類長期與異種通婚,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早期人類與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通婚已是一個確定的事實,但最新的尼安德特人Y染色體測序告訴我們,現代人類是異種性複雜的產物。尼安德特人在歐亞大陸生活了超過30萬年,而我們的現代人類祖先大約在6萬至7萬年前離開了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