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學院Church等團隊開發新的方法,可快速組裝染色體

2020-12-22 中國生物技術網

單倍型解析或分階段的基因組組裝可提供基因組及其複雜遺傳變異的完整圖片。但是,當前用於分階段裝配的算法要麼不生成染色體尺度的定相,要麼需要譜系信息,這限制了它們的應用。

近日,哈佛醫學院Heng Li,George M. Church等人在Nature Biotechnology 在線發表題為「Chromosome-scale, haplotype-resolved assembly of human genom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稱為二倍體組裝(DipAsm)的方法,該方法使用長而準確的讀數和長距離構象數據,以在1天之內生成染色體規模的分相組裝。DipAsm應用於四個公共人類基因組,PGP1,HG002,NA12878和HG00733,DipAsm產生了單倍型解析的程序集,具有最小重疊群長度,可覆蓋50%的已知基因組(NG50)直至25 Mb,並在大約90.5%的雜合位點分階段98-99%的準確性,在連續性和定相完整性方面均優於其他方法。

該研究證明了染色體規模的分階段裝配對於發現結構變異(SV)的重要性,包括數千個新的轉座子插入,以及高度多態性和醫學上重要的區域,例如人白細胞抗原(HLA)和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區域。DipAsm將促進高質量的精準醫學以及個體單倍型變異和種群多樣性的研究。

另外,2020年11月30日,哈佛醫學院George M. Church及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Volker Busskamp共同通訊在Nature Biotechnology 在線發表題為「A comprehensive library of human transcription factors for cell fate engineering」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了人TFome,這是一個全面的庫,其中包含1,564個TF基因和1,732 TF剪接亞型人TFome的大規模組合篩選將補充基於發育生物學和計算系統生物學的細胞工程其他策略(點擊閱讀)。

人類包含每個染色體的兩個同源拷貝,並且推導每個拷貝的基因組序列對於正確理解等位基因特異性DNA甲基化和基因表達以及分析進化,法醫和遺傳疾病至關重要。然而,重建基因組序列的傳統從頭組裝算法通常將樣品表示為單倍體基因組。對於二倍體基因組,例如人類基因組,這種摺疊的表示法導致基因組中一半雜合變異的喪失,可能在單倍型之間分開的區域引入裝配錯誤。

已經提出了幾種算法來生成單倍型解析的程序集,也稱為分階段程序集。FALCON-Unzip,Supernova等使用相對短距離的序列數據進行定相,並且只能解析高達9兆鹼基的單倍型人類樣品。這些方法無法逐步完成著絲粒或長重複。擴展FALCON-Unzip的FALCON-Phase使用Hi-C連接相控序列模塊,可以生成更長的單倍型,但無法實現染色體長的定相。

Trio binning是唯一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方法,加上整個染色體的組裝和定相。它使用父母雙方的序列讀段對後代的長讀段進行分區,然後分別組裝每個分區。但是,Trio binning無法解析雜合區域,並將使這些區域保持非定相狀態。更重要的是,並非總是有父母提供的樣本,例如,對於在野外捕獲或父母去世的樣本。這限制了Trio binning的應用。因此,目前缺乏能夠為單個人準確地產生階段性裝配並與序列技術創新保持同步的方法。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稱為二倍體組裝(DipAsm)的方法,該方法使用長而準確的讀數和長距離構象數據,以在1天之內生成染色體規模的分相組裝。DipAsm應用於四個公共人類基因組,PGP1,HG002,NA12878和HG00733,DipAsm產生了單倍型解析的程序集,具有最小重疊群長度,可覆蓋50%的已知基因組(NG50)直至25 Mb,並在大約90.5%的雜合位點分階段98-99%的準確性,在連續性和定相完整性方面均優於其他方法。

該研究證明了染色體規模的分階段裝配對於發現結構變異(SV)的重要性,包括數千個新的轉座子插入,以及高度多態性和醫學上重要的區域,例如人白細胞抗原(HLA)和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區域。 DipAsm將促進高質量的精準醫學以及個體單倍型變異和種群多樣性的研究。

參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711-0

來源:iNature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出可高效組裝人基因組的方法
    科學家研發出可高效組裝人基因組的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22:10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Benedict Paten及其課題組,利用納米孔測序和Shasta工具包完成了對11個人類基因組的高效從頭組裝
  • 哈佛大學醫學院David Sinclair團隊實現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
    來源:臨床細胞治療近日,哈佛大學醫學院David Sinclair團隊的中國籍博士研究生呂垣澄與哈佛醫學院及附屬波士頓兒童醫院何志剛及麻省眼耳醫院Bruce Ksander等團隊通力合作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Reprogramming
  • 5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作者 | 馮麗妃今年6月,美國哈佛醫學院一篇發表在該校開放獲取資源庫DASH上的論文,通過分析武漢醫院停車場照片和百度搜索數據,斷定新冠疫情可能去年8月底就在武漢傳播,理由是各大醫院車流量大幅上升。論文上線後遭到多方譴責,被指所引用材料牽強之至,漏洞百出。
  • 哈佛大學研發溫度壓力雙控導電織物可用於醫療康復
    來自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和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的高度跨學科研究人員團隊開發了可誘導產生熱能的智能熱紡織品(STATs)。通過電氣控制機器人紡織品中的液體-蒸汽相變來改變壓力,從而消除了對氣動繫繩的需求,並開闢了新的紡織品機器人應用領域。
  •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42:0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dam M. Phillippy等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 指出6大不當,5位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科學網微信公號7月14日消息,今年6月,美國哈佛醫學院一篇發表在該校開放獲取資源庫DASH上的論文,通過分析武漢醫院停車場照片和百度搜索數據,斷定新冠疫情可能去年8月底就在武漢傳播。論文上線後遭到多方譴責,被指所引用材料牽強之至,漏洞百出。
  • 醫療器械開發過程中團隊的重要性
    當考慮複雜的醫療器械開發時,專業的醫療器械設計團隊對項目的成功極其重要的。如果設計需要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和新技術,那麼具有領域經驗的專家才能做出對產品有用的決策。,一個成功的團隊應該包括創造力,行業經驗,領域專業知識,還應有相互配合的團隊精神。
  • 美國頂尖醫學院,除了哈佛醫學院還有哪些呢?
    美國哪些醫學院在2020USNews最佳醫學院排名中名列前茅呢?一起來看看吧。Harvard University哈佛醫學院(HMS)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醫學院,它因高超的醫學技術與每年錄取的學生最少而聞名世界。
  • 屠呦呦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官方公布獲獎信息原標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公布2015年度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的授獎信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因其在抗瘧領域的突出貢獻而榮獲此獎。同獲此獎的還有紐約醫學院從事抗瘧疫苗研究的露絲(Ruth S. Nussenzweig)和維克多(Victor Nussenzweig)兩位教授。
  • 杭師大醫學院謝恬團隊研發欖香烯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用於...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實習記者 劉嘉慧 通訊員 陳乒乒)近日,醫學院藥學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中西醫整合腫瘤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謝恬教授團隊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姬曉元研究員、陶偉教授合作聚焦腫瘤手術治療中面臨的腫瘤復發和手術感染兩大難題,突破性研發了二維鍺烯納米片(Ge NSs)在腫瘤手術輔助治療中的作用,在Cell子刊Matter上發表了題為
  • 哈佛大學:酶促DNA合成見光
    此前,哈佛大學懷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HMS)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團隊開發了第一種DNA儲存方法,該方法使用稱為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dT)的DNA合成生物酶,該酶原則上可以合成更長的DNA序列,錯誤更少。
  • 浙大學者發現染色體分配調控機制
    新華社杭州4月30日電(記者 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應頌敏教授、沈華浩教授團隊發現,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分配受到信號通路的調控,證實了生命體具有保護遺傳物質的機制。這項成果於30日在線刊登在《分子細胞》雜誌。
  • 將自組裝材料轉變為功能性材料的新方法
    自組裝就是基本結構單元自發形成有序結構,例如樹葉上的水滴,自然形成一個光滑、彎曲的表面,這種結構就是光學透鏡所需要的形狀,不過,並不是所有自組裝的材料在其最終形狀中都具有有用的功能。如果自組裝材料都能夠自發排列成適合其應用的形狀,那就是非常有用的,例如,一種催化劑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表面積以提高效率,或者一種微型執行器可以形成附屬物以抓住附近的物體。最近,荷蘭原子和分子物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離子交換能夠將自組裝過程與產生的材料分開。
  • 新研究揭示調節染色體遺傳的新機制
    2020年4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在每個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必須在新產生的子細胞之間平均分配。分離酶(separase)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細胞開始分裂之前,要先複製存儲在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在完成這個過程後,每個染色體均由兩個相同的DNA鏈(即姐妹染色單體)組成。黏連蛋白(cohesin)是由幾種蛋白組成的環狀結構,它包圍著每個染色體,並將一對染色單體保持在一起。在準備進行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黏連蛋白已從染色體的臂中移除。但是,只有當停留在染色體中部的黏連蛋白被分離酶切割後,一對姐妹染色單體才能完全分離開來。
  • 科研團隊取得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圖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來源:Medium)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
  • 細數美國頂尖醫學院,不止於有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醫學院中的戰鬥機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自178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醫學教育的創新和影響。對生物醫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申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
  • 屠呦呦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新聞—科學網
    >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公布2015年度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的授獎信息。同獲此獎的還有紐約醫學院從事抗瘧疫苗研究的露絲(Ruth S. Nussenzweig)和維克多(Victor Nussenzweig)兩位教授。該獎將於今年10月1日在哈佛醫學院舉辦的專場研討會上向三位獲獎人頒發。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於1987年由美國慈善家華倫.阿爾波特設立。迄今為止,該獎已經授予51位學者,其中7人後又獲得諾貝爾獎。
  • 首次獲得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
    在這項新研究中,團隊沒有選擇測序正常人類細胞中的X染色體。相反,它們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細胞類型。這種細胞包含兩條完全相同的X染色體,它比一般的男性細胞(XY)多一條X染色體,同時又能避免分析典型的女性細胞(XX)時會遇到的兩條染色體的序列差異的問題。
  • 深度扒皮:哈佛大學醫學院這回在中國身上,算是徹底砸牌子了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近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個團隊,發布了一個關於新冠病毒的最新調查,稱他們通過分析100多張武漢6家醫院停車場的圖片,以及中國百度的搜尋引擎數據,發現早在2019年秋季甚至8月,武漢就出現了一些異常。
  • 鍾南山院士團隊連線美國ICU團隊 討論重症救治並達成合作
    北京時間3月12日19:00,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鍾南山院士與醫院重症監護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美國重症監護方面的專家進行多方視頻連線。與會專家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George Q. Daley,哈佛大學醫學院副院長Davi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