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話說書法"福"字

2021-02-15 書法緣

春節就要到啦,相信在我們中國人心中,過年必不可少的,除了除夕夜晚上那頓年夜飯,便是貼春聯貼福字啦。為何家家戶戶要貼福字?

福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是中國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字形來看,福字由「一口田」組成,「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古代農耕社會,擁有一寸自己的田地可以男耕女織就是「福」,可見人們對福的最初觀念。

《禮記》有曰:福者,百順之名也。也就是說,「福」有順利、諸事如意的含義。《韓非子·解老》則認為「全壽富貴之謂福」,即長壽、富貴則是「福」。民間更有「一福壓百禍」之說。

大門福要正貼

大門上的福字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現在習慣用一個福字來代替門神,貼福字固然沒錯,但是要記住,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著貼!因為大門上的這個福字,有納福的意思,而且因為是家庭的入口,所以就非常鄭重,所以福字也必須要鄭重。

室內,可以倒貼

如果是在室內貼福的話,就可以倒著來,能討得一個好彩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福」到了。

貼春聯時,上下聯該如何判斷?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一般為仄音(國字注音第三、四聲),下聯最後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國字注音第一、二聲),比如這幅對聯:喜迎春風拂綠柳(三聲),笑迎玉犬送金雞(一聲)。

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文字,自古以來各種字體的福字,層出不窮,變化各異,堪稱漢字之最,這種現象在世界文字史上也是罕見的。福字蘊含吉祥祝福,因而中國人酷愛福字,曾出現過各種《百福圖》,但是《千福印》可謂鮮見。

「福」字不僅是人們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而且體現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及各種變化。福字為我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曾出現,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因為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現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獵;一字,按《說文》解釋說:「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口字,《說文》說:「口,人所以言食也。」在這個福字上,寄託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的願望。

福,從示部。從示部的漢字,多與祭祀、神明、祈禱、企盼有關。這一點從甲骨文中的「福」字可以得到印證。「福」字在甲骨文中是「兩手捧酒澆於祭臺之上」的會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寫照。由此可見,「福」的最原始含義是「向上天祈求」。後來,「福」又成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國語?晉語二》上載:「今夕君夢齊姜,必速祠而歸福……驪姬受福,乃置鴆於酒,置堇於肉。」後人註:「福,祭祀用胙肉也。」 隨著社會的發展,福的含義被逐漸延伸、擴展。如《左傳?莊公十年》載:「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這裡福是護佑的意思。 我國最早的字書《說文解字》對福的解釋基本採用的是《左傳》上的說法:「福,佑也。」意為神靈保佑,逢兇化吉為福。 現代人對福的解釋是幸福、福氣。有人在報刊上撰文說,「福」字的右邊,「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興旺;「田」代表土地。連起來就是說,一個人有房住有田種且人丁興旺就是有福。這也算作現代人對福的一種「說文解字」吧。總而言之,不管是《尚書》、《說文》對福的詮釋,還是今人對福的理解,福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孜孜追求,時時嚮往的境界。

五福臨門指是哪五福?

第一福:長壽,指命不夭折且福壽綿長;

第二福:富貴,錢財富足且地位尊貴;

第三福:康寧,身體健康且心靈安寧;

第四福:好德,指生性仁善且寬厚寧靜;

第五福:善終,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牽掛和煩惱,安詳且自在的離開人世。

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一分開可就不美妙了。比方說,有的人雖然長壽而沒有福氣,有的人長命百歲而貧賤度日,有的人富貴而短命,有的人富貴而健康情況不佳,有的人為貧賤而煩惱,有的人雖然富貴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滿足於過貧賤悠閒的生活,有的人貧賤而善終,有的人富貴長命而最後卻遭橫禍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勝枚舉。這些只是,單就五福的變化來說,只有五福全部臨門才是十全十美的,其餘的各種情況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五福之中,壽居首位,所謂「五福之中壽為先,並有「五福捧壽之說。
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著生性仁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以培植其它四福使之不斷增長。

北京人常說:「到故宮要沾沾王氣,到長城要沾沾霸氣,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氣!」恭王府的福氣就來源於康熙御筆親題、加蓋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有著「天下第一福」之稱的福字碑。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愛書法,但卻很少題字,所以康熙御筆是歷代皇帝筆墨中流傳最少的,以致於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在今天的北京城內,除公文外,經考證的康熙題字只有3個。除了存於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懸於故宮交泰殿的「無為」二字。此處的「無為」包含有兩重重要含義:其一,告誡君王不必過多幹涉臣子作為,「無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與後宮的分界線,告誡後宮不要幹涉朝政,到此「無為」。儘管如此重要,這塊匾額之上也並未加蓋「康熙御筆之寶」的印璽,由此更可見那御璽加頂之「福」的珍稀。
    康熙帝八歲登基,九歲喪母,由祖母孝莊皇太后一手撫養長大,祖孫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而幾位輔政大臣之間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在祖母的幫助下,康熙帝擒鰲拜、平三藩,開創出了一番盛世景象。然而,就在他意氣風發的時候,孝莊皇太后卻重病纏身,太醫們也束手無策。據說,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為自己「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康熙帝化孝心於筆鋒,一氣呵成了震爍古今的「福壽」聯體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也許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動了上蒼,自得到了這「福」字後,孝莊皇太后的身體竟奇蹟般康復了。有感於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為了永久保存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孝莊皇太后命人將其刻石碑上,日夜撫摸,祈求多福。而她最終以75歲的高齡離世,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 
    康熙所書的這個「福」字,不同於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字形窄而狹長,為瘦(音諧「壽」),民間稱之「長瘦福」,即長壽之福。俗語說「有福必有壽,有壽必有福」。但是,由於「福」、「壽」二字字形差異太大,自古以來還沒有哪個書法家可以把「福」「壽」二字合為一字書寫。而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福」「壽」寫在同一個字裡的福字,被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由於其上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的印璽,因此也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惟一一枚不可倒掛的「福」字。
    更讓人叫絕的是,此福與民間稱作「衣祿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間包括了數個漢字。右上角的筆畫像個「多」字,下邊為「田」,而左偏旁極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個「壽」字,故整個「福」字又可分解為「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巧妙的構成了福字的含義,極富藝術性,且意味深長,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於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孝莊太后稱其為「福之本源」,民間則稱其為「五福之本、萬福之源」。

相關焦點

  • 【雲間漫談】有感"元旦書紅"
    所謂文脈相承,說的是元旦書紅源於寫春聯,寫吉字;所謂形式相近,是指皆書於紅紙之上;所謂訴求如一,系兩者都有驅邪和求吉的文化蘊含。所以,元旦書紅應是春節寫春聯、貼紅對子的一種補充。"神荼、鬱壘兄弟二人,是神話傳說中的驅邪之神。我國楹聯以春聯為古,春聯肇於五代之桃符。《蜀禱杌》云:"蜀未歸宋之前一年歲除日,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板於寢門,以其詞非工,自命筆云: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以古典詩文為內容,以民間習俗為形式,兩者結合,產生了春聯。
  • 周至發現清代"教媲竇公"木牌匾
    五十六個人中的"舉人路慎輿",更名慎憲(1791一1860),字伯初,號琴舫。嘉慶丙子(1861)舉人,大挑二等。甘肅環縣訓導,河洲學正,陝西洋縣、吳堡縣教諭。截取知縣,加五品銜。誥封奉政大夫。另外,"廩生"、"増生"、監生"、"貢生"都是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中,對鄉試前不同身份生員(秀才)的一種稱呼。
  • 慶元旦 迎新春 送福字 寫春聯 —我校舉行新年送「福」書法交流活動
    2020年12月30日下午,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主旋律,配合我校「君子教育」系列工程,打造「書香校園」「文明校園」,我校藝術研究院書畫院、學生處、團委聯合主辦的「慶元旦  迎新春  送福字  寫春聯」師生書法藝術交流活動在報告廳展開。我校師生共計百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
  • 新年寫心意丨「如蘭意」書法作品河街開展
    ▲1月1日上午,常德河街藝術展覽館開展儀式。▲領導和嘉賓觀看師生書法作品▲習書一年的7歲小學員徐悟涵正在籤名薄上寫下小名"淘寶"▲學生作品:簡牘(顏羽YY)今年12歲的吳思穎非常熱愛書法,此次她有作品展出,她告訴記者,她已經學了三年多書法,能在新年的第一天參加這樣的活動,是對自己最好的鼓勵和祝福。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小倩"50歲了!王祖賢"凍齡"溫哥華慶生曬照片:雙腿修長,全身無贅肉!上億豪宅疑曝光~~
    1月31日,"永遠的小倩"凍齡女神王祖賢在50歲生日當天透過社交網絡上傳一組照片,並留言"向所有愛我的賢迷致意,謝謝你們,永遠愛你們,阿彌陀佛"這回"女神"過生日,不少粉絲主動獻上祝福,"永遠的女神生日快樂。"還有臺灣粉絲殷殷期盼女神回歸,喊著:"美女,快回家吧。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脆脆香與"臭"蕻蕻
    甘溪很早就有自己的"馳名產品",兩種以"菜頭"為原材的醃製品。    甘溪盛產"大菜頭",但它的經濟價值並不高,又常常在短時間之內供過於求,堆積如山的"大菜頭"並沒有給種植戶帶來豐收的喜悅,反而增添了為"銷路"的憂愁。(這種說法與以前小文中提到的並不矛盾。)"繫上紅頭繩"也沒用。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5字用筆決:學書法不走彎路!
    為防失聯,把「書法功課」設為星標「★」哦! 書法愛好者大略都對趙孟頫的一句關於用筆的名言耳熟能詳:「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用了胯,腰不也在轉嗎,二者皆動的狀況下,我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只有當你滿足了"腕關節"與"肩關節"之間相吸相系,動態等壓的狀況下,(建立意念之弦)這隻"臂弓"才能成立。一旦"臂弓"成立的狀態下有哪些益處呢?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Come to write "Fu" to celebrate CNY,新年「福」利來了!~
    在中國過年期間,很多家庭會在門或窗上貼「福」字,福代表福氣、福運、幸福,是祥瑞、美好、等吉祥寓意的統稱,是中華文化的根本與歸宿,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及美好祝願,最大限度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雙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