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尼勒克:無邊光景一時新

2020-12-22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尼勒克系蒙古語,意為嬰兒、新生命。又譯意為希望、新生命。尼勒克全縣總人口17.9萬人,由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32個民族構成,是一個以牧業為主、農牧業結合的山區縣,擁有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最大的天然草場,傳統支柱產業為畜牧業。

  1986年,尼勒克縣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1994年,中國石油按國務院部署,對口幫扶尼勒克縣。20多年來,中國石油及塔裡木油田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大力實施精準扶貧,選派精兵強將到地方掛職,帶著資金、帶著項目、帶著先進文化,變「輸血」為「造血」,高質量推進尼勒克縣對口扶貧工作。「智」「志」雙扶,從解決吃穿用住行醫療衛生教育到產業扶貧、消費扶貧,促進脫貧攻堅「轉型升級」,讓脫貧後的農牧民真正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尼勒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零。

烏拉斯臺鄉如今乾淨明亮的牧民定居區。

  駿馬奔馳在草原 牧民致富聚產業

  眼下的伊犁唐布拉大草原安靜祥和,如一塊黃綠相間、層次分明的地毯。尼勒克縣喀拉託別鄉喀爾沃依村的草場上,一群群伊犁馬悠閒地在草場上或遊走或吃草。哈薩克族牧民葉爾森艾力·夏曼騎著自己漂亮的駿馬,看著不遠處膘肥體壯的馬群,喜悅而滿足。

  「這些馬是合作社的,我和妻子在合作社打工,馬吃肥了,我們的腰包也鼓了。」葉爾森艾力·夏曼所說的合作社是喀爾沃依村圖力帕爾馬養殖專業合作社。2018年中國石油投入500萬元在合作社建設馬圈擴大養殖規模,建立「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增收模式,把畜牧養殖業作為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喀爾沃依村是尼勒克縣重點貧困村,目前雖然已脫貧,但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來源還不夠穩定。經過調研和向村民問計,中國石油通過合作社的建設,延長畜牧養殖業產業鏈,多方面增加村民收入,防止脫貧後的返貧現象發生。項目2019年6月建成運營,每年出欄馬駒150匹、馬奶30噸,收益達到110萬元,惠及183戶500多名貧困群眾及村集體,每年每戶增收1000元,村集體每年增收15萬元。

  為了儘快做大做強養馬這個草原上最主要、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讓更多的牧民得到普惠,中國石油精心選拔致富帶頭人。畢業於昌吉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的艾力努爾·特列甫巴勒德頭腦靈活、見過世面,是村裡第一個做生意的年輕人。他非常喜歡馬,喜歡養馬、育馬,因為生意做得多、養馬很在行,他被大夥推選為合作社理事長。

  單純的養馬給牧民們帶來的收入是有限的……考察周邊市場後,艾力努爾·特列甫巴勒德動起了腦筋。他感覺馬匹改良和馬肉、馬奶製品深加工形成產業鏈後將給村民帶來可觀的利潤。很快,艾力努爾·特列甫巴勒德註冊了「葉美樂」公司,專門生產銷售馬肉、馬奶等產品,今年全村僅馬肉一項就預計產出20噸,帶來上百萬元的經濟收入。

  草原風光美無限 旅遊助力快致富

  今年61歲的尼勒克縣烏拉斯臺鎮巴音郭楞村村民楊萬林,聊起鄉村旅遊,聊起民宿,儼然是一個土專家。就在兩年前,他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牧民。

  2019年,老楊做民宿旅遊接待淨賺了11萬元。說起民宿,他滔滔不絕:「真要感謝中國石油在村裡搞的一道灣風景旅遊區產業扶貧項目。」

  2018年6月,楊萬林家裡來了6名廣東遊客,想在一道灣逗留幾日,但沒有落腳的地方。「大叔,您家有花有草,環境不錯,能不能讓我們住一住?」其中一位遊客提議道。

  於是,楊萬林把他們留了下來,用家裡的雞、羊和山上採來的野菜、蘑菇招待他們。幾日後,分別之際,遊客對他說:「您這裡風光好,遊客多,您可以利用自家的房屋做民宿接待呀。」

  一語點醒夢中人。遊客走後的第二天,楊萬林便到縣上辦理了相關手續,做了招牌,村裡第一家民宿接待點便開門迎客了。剛開業的那幾天,平均每天淨收入有3000多元。

  中國石油針對尼勒克縣烏拉斯臺鎮周邊草原湖泊、高山牧場的優質旅遊資源,將生態環境保護、旅遊資源開發與精準旅遊扶貧結合起來,發展生態觀光旅遊業,帶動全村吃旅遊飯、走旅遊路、發旅遊財,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脫貧之路。

  如今,由中國石油投資2000萬元援建的巴音郭楞村旅遊項目已建成投用。建成的遊客服務中心、特色農副產品商鋪、停車場及集吃住玩於一體的特色哈薩克氈房等主體工程已開門揖客。以家庭為單位的36戶民宿相繼開業。民俗旅遊的第一個「吃螃蟹」者楊萬林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基礎建設系長遠 牧民心裡暖融融

  26年來,中國石油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先後援建尼勒克縣木斯鄉石油希望學校、烏拉斯臺鄉中心學校、縣二小、縣中心幼兒園,對尼勒克縣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油田領導資助近百名貧困子女上學。組織12名縣鄉幹部參加北京石油幹部管理學院進修培訓。實施益師計劃培訓教師4批24人。開展汽車駕駛、電工、畜牧養殖等職業技能培訓, 300名貧困人員受益,提前脫貧。

  2010年7月,由中國石油投入330萬元援建的尼勒克縣雙語幼兒園竣工。這是全縣第一所綜合性、現代化的公立幼兒園,3層教學樓總面積3254平方米,可以接納400個幼兒入園。這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幼兒園的硬體設施,解決了縣城周邊群眾幼兒的入園難題,還大力提高了幼兒學前教育水平。為提高教學質量,中國石油還專門捐贈了4架嶄新的鋼琴。

  此外,中國石油先後在尼勒克縣援建一所石油希望小學、改擴建兩所重點學校,讓1500多名學生享受到安全和舒適的學習環境,並添置了教學設備及教學資料,徹底解決了學生住宿難、讀書難、運動難的問題,縮短了城鄉教育的差距,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中,捐資100萬元修建的烏拉斯臺中心學校教學樓大大改善了學生的就學條件,烏拉斯臺中心學校成為新疆農牧區寄宿制示範學校,並被列為「國家文教工程項目學校」「國家農村現代遠程信息教育工程項目學校」。

  扶貧扶智的同時,中國石油還加大對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幫扶力度。2016年至2017年間,中國石油與尼勒克縣認真調研、反覆論證,確定投資1000萬元設立灌溉機井建設項目。由塔裡木油田公司為尼勒克縣農牧民打19眼抗旱井,為6個鄉15個村1.85萬畝耕地提供灌溉,使農副產品增收3倍,925戶貧困戶4725人從中受益,年增收500元以上。

  「如果沒有中國石油來幫我們,我們就住不上這麼漂亮的房子;如果沒有塔裡木油田打的水井,我們就不可能把自家小院打理得這麼漂亮。現在一日三餐所需青菜,全不需要進城買了。」 喀拉蘇鄉副鄉長史凱江說。

  「油田打的抗旱井不僅改變了當地產業基礎,也改變了村民飲水習慣,讓家家戶戶通上自來水,為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創造了條件。」特克斯縣喀拉蘇鄉吐普辛村村民巴特巴義·對山別克特別感謝中國石油!

  為提高當地醫療水平,中國石油投資分別在喀拉蘇鄉修建了860平方米的門診樓和配套的衛生醫療中心,解決了附近3個鄉4萬多名農牧民看病難問題,還新建614.92平方米的喀拉託別鄉住院樓項目。中國石油先後出資3萬元,援建了蘇布臺鄉克其克蘇布臺村醫療衛生室,並捐贈了價值近300萬元的醫療設備,對改善當地農牧區的醫療衛生條件發揮了重要作用。

  背景連結

  中國石油對口支援時間:1994年

  尼勒克縣脫貧時間:2018年9月

  代表項目:尼勒克縣烏拉斯臺鎮巴音溝村旅遊扶貧項目、「益師計劃」項目、尼勒克縣農村抗旱機電水井項目

  尼勒克位於新疆西部,中天山西段,北天山南麓。1994年3月,根據國務院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總體部署和安排,中國石油委託塔裡木油田公司對口幫扶尼勒克縣。26年來,中國石油先後投入6700多萬元資金,援派10批18名掛職幹部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扶貧項目17個。涉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農業開發、抗災救助、道路交通等民生民心工程,有效改善了尼勒克縣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提高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水平。

  各方聲音

  尼勒克縣委副書記、縣長木拉提·巴依霍加:自1994年中國石油對口尼勒克縣開展扶貧攻堅以來,26年間,向尼勒克縣的科、教、文、衛事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注入大筆扶貧資金,派出10批18名責任心強、年富力強的幹部到尼勒克縣掛職,積極幫助尼勒克縣開展扶貧攻堅。他們聚焦民生短板,化解民生痛點,哪裡有民生疾苦,哪裡就有中國石油扶貧幹部的足印。他們為尼勒克縣脫貧攻堅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加快農牧民致富奔小康。

  中國石油扶貧幹部,尼勒克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曉明:在我掛職扶貧的這兩年間,中國石油在資金投入、項目推進、人員培訓、智力支持、消費扶貧等方面,力度都是空前的。而且,項目建成以後,很快就讓農牧民受惠,找到致富的抓手,擴大奔小康的路徑,讓不返貧、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成為投入的長遠選項。我作為一任扶貧幹部,一定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工作做好,不給扶貧職業經歷留遺憾。

  尼勒克縣扶貧辦主任張雄傑:中國石油定點幫扶尼勒克縣26年,按照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脫貧攻堅戰略部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推進,如期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2017年以後,扶貧工作進入了攻堅期,中國石油加大資金投入,精準對接項目,做到了一個項目一個受惠人群,確確實實做到了靶向精準。

  尼勒克縣烏拉斯臺鎮巴音郭楞村村民楊萬林:中國石油把我們村定為旅遊扶貧的試驗區後,不僅給我們「換腦子」,讓我們這些種地的「泥把式」變成了旅遊的「巧把式」,還給我們指前途。我們要守住青山綠水,留住傳統和鄉愁,再造金山銀山。

  中國石油「益師計劃」項目受益人、尼勒克縣烏贊中學教師馬天蘭:中國石油「益師計劃」項目是對我們偏遠地區教育的一種幫助,這樣能夠讓我們與北京171中學的教師近距離接觸與交流,使我們從中得到啟發。希望這樣的愛心活動可以繼續傳遞下去,傳承下去。

  項目介紹

  ◇尼勒克縣烏拉斯臺鎮巴音溝村旅遊扶貧項目 烏拉斯臺鎮東臨「百裡畫廊天然畫卷」的唐不拉草原,南傍水天一色的水庫景區,北依神秘莫測的婆羅科奴山,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旅遊業潛力巨大。2019年以來,中國石油投資2000萬元建設一道灣旅遊扶貧驛站,項目集種養殖、生態農業觀光產業、餐飲住宿、民俗娛樂於一體,結合烏拉斯臺鎮六道灣花海基地、觀光農業基地及五道灣阿哥民俗,與一道灣水上觀光旅遊項目、巴爾蓋提溫泉、高峽平湖、三道灣觀景臺共同構建「一灣一景一特色」的旅遊多元產品,預計每年為尼勒克縣烏拉斯臺鎮巴音溝村增加集體收入50萬元,帶動周邊169戶建檔立卡戶每年增收2萬元以上。

  ◇「益師計劃」項目 由中國石油牽頭,尼勒克縣與北京史家胡同小學、實驗中學、171中學等名校合作,開展「益師計劃」鄉村教師培養。五年來,在北京、烏魯木齊等地培訓尼勒克縣教學管理人員、教師64人次,通過送課下鄉、網絡遠程培訓1744人次。

  ◇尼勒克縣農村抗旱機電水井項目 中國石油2016年投入500萬元在蘇布臺鄉、喀拉蘇鄉、加哈烏拉斯臺鄉、木斯鎮、科蒙鄉、烏贊鎮建設抗旱機電水井項目。鑽鑿水井10眼,輻射耕地8000多畝,惠及3215人。2017年,繼續投入500萬元,在以上各鄉鎮建抗旱機電水井,又鑽鑿水井9眼,輻射耕地1.15萬多畝。

  扶貧故事

  村委會的變遷

  尼滿·布雲巴特是一個蒙古族小夥子。2003年,高中畢業的他被選舉進了村委會,成了一名村委會委員。

  當了村幹部後,尼滿·布雲巴特更加了解鄉親們的疾苦和期盼。當時全村627戶人家,有40多戶貧困戶,有的貧困戶幾乎是家徒四壁。村民們也希望過上好日子,但除了放牧種地外,再無過人之技可以外出掙錢。

  「由於村子沒有什麼家底,村裡的主路啊、衛生院啊、會議室啊,這些基礎設施都因為沒錢,得不到修繕。現在好了,村裡有了積累、路修好了、路燈裝上了、衛生室建起來了,村裡還修了黨群活動室,村民的心裡亮堂堂的,致富奔小康的心勁兒越來越足了……」尼滿·布雲巴特說。

  如今在中國石油的幫扶下,巴音郭楞村的村民富了,集體經濟的收入也增加了,村委會幹癟的腰包同村民的腰包一起鼓了起來。巴音郭楞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8萬元,從2017年烏拉斯臺鎮排名倒數第二,發展到如今在全鎮排行榜正數第二名。

  「現在有錢了,我們也能抽出一部分資金為村民辦些實事了。每逢村裡有人家辦紅白事,村委可以拿出幾百元慰問金去慰問。這在我入職時,是根本不敢想的。」尼滿·布雲巴特說。

  圖說尼勒克

尼勒克縣喀拉託別鄉喀爾沃依村的草場上,一群群伊犁馬悠閒地在草場上或遊走或吃草。
發展生態觀光旅遊業,帶動全村吃旅遊飯、走旅遊路、發旅遊財,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脫貧之路。
2005年中國石油援建喀拉託別鄉,修建860平方米門診樓。

相關焦點

  • 揚子江畔,無邊光景一時新
    長江經濟帶十一省市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見證大江巨變 ——揚子江畔,無邊光景一時新中國江蘇網訊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11月22日-24日,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
  •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春天,你需要一抹亮色穿搭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似乎屬於冬日的暖陽還沒被盡情享受,春天的腳步卻越來越近。街道越來越多的人群,道路兩旁偷偷抽芽的柳樹,野花迷人的芳香,都在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那麼你的春裝準備好了嗎?春色醉人,那麼我們的穿搭也要來一抹亮色才更襯這個春天。
  • 無邊光景一時新——新邵縣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紀實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近年來,新邵縣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將其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舉全縣之力,多措並舉、精準發力,樹典型抓示範,充分調動村民自主性,摸索總結出一套能推廣、可複製的工作經驗,打造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邵樣本」。
  • 光景造句和解釋_光景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茅盾《林家鋪子》:「看她那股扭起了一對癟嘴唇的勁兒,光景是錢不到手就一定不肯走。」]光景參考例句:1、這條河寬度約有一百碼光景。2、在我悽涼的光景裡,有你最美的樣子。3、看太陽,現在大致是十一點鐘的光景。4、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5、光景不勝閨閣恨,行行坐坐黛眉攢。6、這幾年,家裡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起來了。
  • 沿江而行,無邊光景一時新
  • 勝日尋芳湘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湘陰風情看不盡
    8月9日,穿過時光隧道,拂去歷史塵埃,記者走進晚清名臣左宗棠的舊居柳莊。柳莊偎山面田,稻田東邊山上,左宗棠當年親手按「新法」栽培的安化茶至今青翠欲滴;宅院西面後山上,左公所植竹林仍蔥鬱蒼勁。柳莊院門前有一方大水塘,被左公稱為「天硯」,周圍綠柳成蔭,水塘南北分別有一株四人合圍粗的楓樹和柞樹,冠蓋蒼翠。「負郭無田,幾畝荒園都種竹。傳家有寶,數間茅屋半藏書。」
  • 尼勒克縣:房車營地帶你感受唐布拉草原的田園牧歌
    近年來,尼勒克縣依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積極發展以房車露營地的旅遊新業態,受到越來越多家庭一族和旅行達人們的「追捧」。  九月的唐布拉,秋高氣爽、色彩斑斕,走進掩映在草原中的四美百裡畫廊房車營地,30多輛別墅式房車錯落有致擺放在營地四周,房車內部設施完善,空調、電視、廚房、沙發、桌子等配備齊全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住宿。
  • 尼勒克縣:交通管理「放管服」 把便利帶到群眾身邊
    在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中,尼勒克縣堅持把推進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核心的政府自身改革作為重要工作目標和突破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理念,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 新疆尼勒克縣:坐落在天山之間美如畫卷的仙境福地
    對隸屬於伊犁州管轄的尼勒克縣,我已經嚮往了很多年,去年本來要隨烏魯木齊戶外徒步群到尼勒克縣境內的峽谷連穿,可惜因疫情錯過了最佳季節。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尼勒克縣最美的時節,綠色的山巒,漫山遍野的花海,山谷裡清澈流水,成群的羊兒啃著青草,高大的馬兒在草原上撒歡,一切都是美好的時光。
  • 無邊光景古驛間
    初夏的蘇尼特草原,惠風和暢,無邊光景。向北延伸的張庫大道遺蹟,著名的滂江驛站遺址,鐫刻著厚重歷史的印痕。 「滂江」位於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鎮巴彥高畢嘎查,為我國古代北方交通要衝之地,曾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交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百裡畫廊唐布拉——尼勒克縣值得一去
    一、基本情況尼勒克意為「希望、新生命」。目前,新開工有南方礦業、聯華礦業、眾邦礦業等3個日處理4000噸銅選礦廠項目。此外,尼勒克縣還有多處金、銀、鉛、鋅等礦產開發項目正在加緊推進。(四)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尼勒克縣境內119條大小支流匯集而成喀什河、鞏乃斯河和阿夏勒河三大水系。其中鞏乃斯河灌區年引水量為0.63億立方米;阿夏勒河從北流入精河縣沙山子,故縣內極小引用。
  • 尼勒克縣: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尼勒克縣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出發點,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53歲的尼勒克縣科蒙鄉喀什村村民張海蜂2016年依靠國家安居富民的好政策,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居住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今年,村裡開展了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他與其他村民積極參與,把房前屋後的衛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 無邊光景古驛間——張庫大道尋訪
    ——編者 初夏的蘇尼特草原,惠風和暢,無邊光景。向北延伸的張庫大道遺蹟,著名的滂江驛站遺址,鐫刻著厚重歷史的印痕。 「滂江」位於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鎮巴彥高畢嘎查,為我國古代北方交通要衝之地,曾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交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2020新疆尼勒克縣「唐布拉杯」攝影展徵稿啟事
    尼勒克縣是一個美麗的山城,是一處康養聖地。這裡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是一個天然氧吧,也是一個動植物的基因庫。「蜜蜂之都、岫玉之城、柯繡之鄉、百裡畫廊」是尼勒克縣的四張名片。  新疆唐布拉大草原是國家AAAA景區,素有「百裡畫卷,天然畫廊」的美譽,以草原、溫泉、雪峰、河流為主要特色。
  • 尼勒克縣7個便民市場開市
    新疆新聞在線網6月3日消息: 最近,尼勒克縣規劃建設的7個早市、夜市和便民市場相繼開市。5月下旬,尼勒克縣菜苗和農副產品銷售便民市場開市,攤位上擺滿了辣椒、黃瓜、豆角、洋蔥、花卉等20多種蔬菜苗,供顧客選購。胡吉臺鄉阿克塔斯村村民巴娃•賽娜說:買個菜苗子,天氣也剛好適合種菜,今年這裡弄得挺規範的,價格也挺合理的。」
  • 【無邊光景一時新】親耳聆聽總書記囑託,努力建設美好新疆,他們...
    9月11日,在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庫爾班 · 尼亞孜對新入學的學生誠懇地說。  帶領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時,傳統節日組織活動時,從內地引進優秀文化藝術時,面對面向鄉親們宣講時……庫爾班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參加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時的一幕幕場景,耳畔總是迴響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殷殷囑託。
  • 伊犁州尼勒克縣:一針一線織起民族團結連心結
    近年來,新疆伊犁州尼勒克縣各族群眾共生共融、互幫互助、團結進步,努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家園。尼勒克縣尼勒克鎮第四社區哈薩克族居民它孜古麗·熱以木與漢族居民熊建雲建立了28年的深厚友誼,互幫互助,親如一家,同步邁進小康生活,讓民族團結友誼之花開得更久。
  • 尼勒克縣:「學習強國」成為黨員幹部的學習「充電寶」
    自「學習強國」APP上線以來,尼勒克縣各族黨員幹部紛紛下載註冊學習,這個APP已然成為大家提升思想覺悟、文明素質、科學素養,比學趕超的指尖精神「加油站」。現在『學習強國』APP已是很多黨員幹部學習用網的第一選擇。成為了黨員幹部論學習的新陣地。
  • 幾段記憶,一時光景,匯成片區蝶變進行時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們,聽他們講述生活在這裡的故事,為匯成片區的記憶備個份。相比「一間新屋,幾條小巷」的生活場景,那些在味蕾縈繞過的熟悉味道,通過歲月的沉澱與發酵,成為了袁芳更加難以忘卻的記憶。百色路口小攤上一碗冒著熱氣的餛飩,小區門前流動攤位上的串串和鐵板燒,裝在箱子裡沿百色路叫賣的老冰棍……這些帶有時代符號的小攤小販,貫穿了袁芳的童年,也是那個年代「食在匯成」最真實的寫照。
  • 尼勒克縣:農牧民家裡「飛」來致富鴿
    在尼勒克縣蘇布臺鄉克其克蘇布臺村當地每家每戶都有養殖鴿子的傳統,村兩委積極鼓勵當地群眾養殖鴿子,將其作為一個產業大力發展,肉鴿良好的發展前景讓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養鴿創收走上致富路。  為讓尼勒克縣蘇布臺鄉克其克蘇布臺村村民通過養殖鴿子增收致富,今年9月,村裡為134戶貧困群眾發放共計5000對種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