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幸福佤寨振興忙
    雲南騰衝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一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佤族聚居村落。司莫拉,佤語意思為「幸福的地方」,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告訴記者,「雖然名叫『幸福的地方』,但過去村民生活並不幸福」。
    司莫拉佤族村裡,人均水田僅有一畝多,糧食產量低,大部分村民靠外出打工謀生。
    「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風吹。」因為窮,村裡沒有幾間瓦房,村民們居住條件十分惡劣。脫貧攻堅讓村子的面貌發生大變化。村裡先後實施了「草改瓦」「農危改」「扶貧安居」,群眾的居住條件大幅改善。2014年以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推進,佤寨實施了道路硬化、通暢工程、亮化工程,建設了文化活動廣場、文化陳列館、景觀棧道、停車場以及旅遊公廁等配套設施,窮寨子變身特色民族村、3A級景區。
    「我們通過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等,實現了整村脫貧。」趙家清告訴記者,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1%下降至2019年的0.45%;司莫拉佤族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0年前的4205元增長到2019年的11670元。
    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前來司莫拉「打卡」的遊人越來越多。每天一大早,村民李發順和妻子就開始準備大米粑粑食材了,很多遊客到他家裡品嘗特色民族美食。「生意越來越紅火,一天最多能賣300多個,每月收入都有四五千元。」李發順本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靠外出務工幹力氣活維持生活。在政府部門幫扶下,李發順靠著生豬養殖和務工收入生活慢慢改善,家裡還建起了兩層的小樓,一家人其樂融融。
    眼瞅著村裡的遊客增加,寨子上下都忙活起來。村民趙仁新以前在外面打工,回鄉後在自家院裡開起了農家樂。
    「脫貧沒問題了,現在要往鄉村振興方向努力,要想方設法讓鄉親們腰包鼓起來,共同致富。」趙家清說。
    鄉村振興怎麼幹?司莫拉結合民族特色優勢,打造新產業,發展鄉村旅遊。
    站在村口的觀景臺遠眺,千畝梯田已成花海。趙家清介紹,通過產業調整,部分村民種下了萬壽菊,花開之後不僅變為美景,還有公司前來收購花朵用來製藥。原先棄管的茶園如今也被村民們重新開發,村裡的茶產業迅速發展起來。過去村民採了胭脂果到集市上賣每市斤5元,如今通過和深加工企業合作,成功試製出果酒、果醬,售價翻了好幾倍。
    為了以5A級景區建設標準推進司莫拉幸福佤鄉建設,今年6月3日,村裡還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鄉旅遊專業合作社,設置土陶體驗、藤編體驗、根雕製作等項目,發展鄉村體驗旅遊;通過整合「民族團結示範村」等項目資金,建起了農耕文化觀景臺、寨中休息廳等,打造融地方民族特色、自然景觀、秘境探險為一體的「司莫拉」佤族風情園。
    對家鄉的發展,村民們充滿期待。他們說:「今天的『司莫拉』名副其實了,未來,幸福的地方會更幸福。」(記者 周斌 曹松)
    責任編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