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雲南騰衝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調查

2020-12-26 人民網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雲南騰衝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調查

特約調研組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上世紀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傳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佤族群眾過上新生活的喜悅,唱出了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

由於歷史原因,加之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很多佤族群眾長期生活在貧困中。雲南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就曾是這樣:這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古寨,直到2014年,全寨72戶304人中,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71人,貧困發生率23.4%,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4600多元。可喜的是,脫貧攻堅以來,這裡有了顯著的變化:2017年,整村脫貧出列;2019年,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448元,是2014年的2.5倍。

2020年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勉勵大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按照當地風俗,總書記還敲響三聲佤族木鼓,為鄉親們送上新春的祝福。

為了讚美今天的好日子,當地人創作了一首《三聲鼓響》來謳歌新生活、祝福新時代:「一聲鼓響春常在,風調雨順新時代……二聲鼓響百花開,國泰民安新時代……三聲鼓響都是愛,四海昇平新時代……」

佤族古寨綻放新顏

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這幾年,為了讓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寨子,當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大力完善基礎設施,改進公共服務,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房子結實敞亮。以前的司莫拉,「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風吹」。住房是村民們的老大難問題。如今,通過扶貧安居、危房改造等項目,寨子裡危房沒有了,不少人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五架」瓦房,人住得舒坦,家中的糧食、物品也有了遮風避雨的地方。

道路一通百順。司莫拉地處半山腰,以前村裡村外都是土路,群眾平時出門辦事,要走好幾裡才能坐上公交車。遇到陰雨天,往往「一腳陷好深」,想出村難上加難。如今,通鄉路、村組路、串戶路基本硬化,路燈也安起了,村口每天有5趟公交車直達鄉裡、市裡。道路暢通後,村民外出打工、購銷物資便利多了,村裡也開始客來客往,人氣興旺了許多。

公共設施齊全。以前的司莫拉,學校、衛生所設施簡陋,自來水水質比較差,還不時斷流,村民能歌善舞,但連個像樣的場地都沒有。如今,村小學教學樓、運動場、教學設備樣樣達標,衛生所裡診斷、治療、取藥都有獨立空間,水源地擴建了、水管更新了,大禮堂、文化廣場也修好了,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相當不錯的公共服務。

寨子成了景區。以前的寨子,雜物亂堆,垃圾亂扔,生活汙水隨意排放、順坡流淌,加之旱廁露天、家禽散養,一到夏天臭味刺鼻,蒼蠅、蚊子到處飛。如今的寨子,家家都是「最美庭院」,房前屋後滿是綠植,廁所乾淨衛生,汙水統一收集,還建起了佤族民俗文化陳列館、梯田景觀區。2017年,司莫拉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獲批國家3A級景區,成了一個留得住傳統、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說起司莫拉佤族村的新生活,村民們都覺得方便了、順心了、人活絡起來了。最讓大夥自豪的是,寨子裡上大學的孩子多了,從2008年考取第1個開始,到去年已經有16個。不少村民說,孩子們有文化,將來就能給寨子帶來更大的變化。

實幹譜寫幸福新歌

政策幫扶是起點,自己實幹才有長久的幸福。脫貧攻堅以來,村裡堅持志智雙扶,努力提升勞務經濟和特色產業的成色,村民的幹勁越來越足,發展的路子越拓越寬。

鼓起實幹勁頭。過去寨子貧窮落後,主要原因是大家思想觀念保守。有些人覺得,把家裡的幾畝耕地、林地弄好,日子能過就行了。還有人覺得,農村人只能種點莊稼、幹點體力活,對學習新技術、開拓新門路沒有信心。為了引導村民走出封閉、擺脫貧困,由黨員、致富帶頭人和新鄉賢組成的宣講隊,經常開「火塘會」、辦講座,同群眾一起話未來、謀發展。村裡組織村民到外地參觀,設立「愛心脫貧超市」,一點一滴激發大家的幹勁。走訪中,我們看到一位大嫂在路邊賣桑葚,戴著頭巾,神情略顯忸怩。同行的鄉幹部介紹說,傳統佤族婦女不愛拋頭露面,以前出門做買賣是難以想像的事,如今也有了商品意識,都在琢磨怎麼把日子過得更好。

做足務工文章。騰衝的旅遊市場開發早,就業機會多,務工經濟一直是寨子裡的「支柱產業」。2014年,全村有90多名勞力外出打工,但由於沒有手藝,多數人只能幹挑沙灰、搬磚頭等苦力活。還有不少四五十歲的壯勞力,常年守在寨子裡,基本就是「半就業」狀態。這幾年,在上級幫助下,村裡對適齡勞動力開展了多輪培訓,確保人人都能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能。村委會還經常同周邊的機場、茶園、景區聯繫,千方百計為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尋找就業崗位。2019年,村裡外出務工超過130人,實現工資性收入308萬元,是2014年的1.6倍。貧困戶趙興凱、楊潔夫婦在騰衝機場務工,兩人月收入加起來將近6000元,一家4口順利脫貧。嘗到甜頭的趙興凱主動找村幹部幫忙申請創業貸款,他說自己打算開個冷飲小吃店,來村裡看風景的人多了,生意肯定差不了。

壯大特色種養。司莫拉村民以種養為生,但長期以來都是個人單幹,缺技術、規模小、效益差,遇到年景不好,養家餬口都成問題。為了擺脫這種狀況,村裡連續開展種養提質增效活動。在生豬飼養上,選用優良品種,推廣新的技術,讓村民學會了科學配料、分圈飼養,養豬效益明顯提升。在種植上,實行產業資金補貼,鼓勵村民調整優化結構,擴大經濟作物面積。幾年下來,茶、核桃、油茶、萬壽菊等栽種面積達到1550畝,佔到全寨耕地面積的70%。儘管核桃、油茶等尚未到豐產期,但農業調結構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2019年,村裡家庭經營性收入65萬元,比2014年增加40%。

黨群一心振興鄉村

在座談走訪時,村民們聊著聊著,就會很自然地沉浸到總書記到村裡時的場景中。品味那份特殊的記憶,回首走過的脫貧歷程,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黨的扶貧政策比太陽還要溫暖」,「黨群一心是脫貧的最大秘訣」。

人心齊,泰山移。幾年前,同很多貧困村一樣,司莫拉的黨組織也有軟弱渙散的問題,幹部「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群眾「各自為戰」。村「兩委」認為,搬走壓在佤族群眾身上的貧困大山,首先要幹群一條心,關鍵是黨員、幹部要帶好頭。於是,有段時間,村黨組織經常開展的一項活動就是清理生活垃圾,開始時群眾站在邊上看,慢慢就有人跟著幹,現在幾乎沒人再亂扔垃圾了。為了幫群眾尋找適宜種植的經濟作物,有的村幹部自己先掏錢試種,即使賠了上萬元也沒有怨言。村裡還創立「三員三長制」,推選群眾當矛盾糾紛調解員、安全生產監管員、鄉風文明宣傳員和路長、巷長、院長,村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幹群一起商量著辦。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說:「以前做工作,常因群眾不理解而難過,現在幹群、黨群是一股繩,大家都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把寨子發展好。」

擺脫貧困的佤族群眾,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感恩。村裡廣場上的兩個亭子,分別被稱為「感恩亭」、「思源亭」,寓意「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村民們滿懷深情地說,是總書記帶領大家走上了康莊大道。

佤族有一句諺語:生命靠水,興旺靠木鼓。如今的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清泉汩汩流淌,鼓聲綿綿不絕,村民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憧憬:發揮綠水青山優勢,用好佤族民俗文化,發展農旅結合,融入騰衝旅遊圈……司莫拉人相信,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跟著共產黨走,自強不息,苦幹實幹,新時代的幸福之歌一定會越唱越嘹亮。

相關焦點

  •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雲南騰衝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調查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雲南騰衝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調查  特約調研組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上世紀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傳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佤族群眾過上新生活的喜悅,唱出了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
  • 雲南騰衝清水鄉司莫拉佤族村
    她是雲南省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旅遊引導員。  從古榕區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到了佤族文化民俗館,這裡記載著村子的歷史。該村有500多年歷史,是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佤、漢、白、傣等多民族群眾和諧共處。坐擁生態美景和民族文化資源,司莫拉不斷吸引著天南地北的遊客慕名而來。
  • 經濟日報關注云南騰衝司莫拉佤族村:幸福佤寨振興忙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幸福佤寨振興忙&nbsp&nbsp&nbsp&nbsp雲南騰衝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一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佤族聚居村落。
  • 美麗鄉村丨騰衝清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一個幸福的地方
    記住鄉愁 記住祖先初冬時節,抵達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風情村,這裡森林茂盛,佤鄉風情濃鬱。中寨的佤族居民,祖先源於先秦時期雲南境內的「濮人」,《山海經》、《竹書紀年》和《國語》中都有「僬僥」這個族稱的記載。
  • ...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祝...
    保山市所轄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村,2017年全村已實現脫貧。19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三家村,了解脫貧攻堅情況。當地幹部告訴總書記,近年來,三家村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種養殖業、勞務輸出,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1%降至目前的0.45%。習近平對此表示肯定。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 跨越發展起宏圖 信心滿懷著華章——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回訪記
    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一景(1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讓「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保山市所轄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村,2017年全村實現脫貧。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
  • 去騰衝中寨司莫拉村:感受不一樣的網紅村
    原標題:去騰衝清水鄉中寨司莫拉村: 感受不一樣的網紅村近兩個月來,騰衝市誕生了一個新晉網紅之地,那就是國家3A級景區——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這一切皆源於今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到訪這裡。據三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加清介紹,中寨司莫拉村是一個已有500多年歷史的佤族聚居村,民族文化保存完整,村寨依山而建,山川秀美、梯田婉約、竹林掩映、阡陌縱橫。剛踏入寨門,樹上懸掛的一顆顆牛頭骨引起了我的注意。牛頭骨原是佤族的一種原始崇拜圖騰。無處不在的牛頭圖騰,散發出遠古佤山的氣息。傳說是遠古時代洪水泛濫時,佤族的先祖因水牛的救助而逃過劫難。
  • 「幸福司莫拉·文化興我家」創意雲南2020文博會保山分會場開幕
    「幸福司莫拉·文化興我家」創意雲南2020文博會保山分會場開幕 2020-12-12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總書記到雲南考察調研在全省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不辜負總書記對雲南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習近平總書記到雲南考察調研在全省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滇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幹部群眾。當天下午6時剛過,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村民們,就陸續來到李發順家中,準備收看總書記到他們村考察的新聞。人越來越多,李發順一邊招呼著鄰居們坐下,一邊讓兒子快來招呼客人,女主人則在一旁忙碌著做大米粑粑。
  • 聚焦丨創意雲南2020文博會保山分會場將於12月12日在騰衝舉辦
    ·文化興我家」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保山分會場將在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司莫拉廣場隆重開幕,該活動將持續至16日。據悉,創意雲南文化產業博覽會是在整合雲南民族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雲南民族服飾文化博覽會等展會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雲南規模最大、輻射面最廣、文化門類最齊全的展會,迄今已成功舉辦了7屆,今年首次在保山、玉溪、麗江設立州市分會場。
  • 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博會保山分會場開幕 22家文化企業參展
    新華網 邵維岑 攝  12日,「新時代·新文創·新賦能——幸福司莫拉·文化興我家」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保山分會場活動在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司莫拉佤族村開幕,22家文化企業共35類文化產品參展,展覽時間將持續至12月16日。
  • 每日工作參考|保護中發展,雲南少數民族村寨煥發現代活力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發展落後,深度貧困面積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日,記者走進雲南省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少數民族村寨,見證了少數民族群眾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積極主動、奮力拼搏,從實現高質量脫貧攻堅,到邁向鄉村振興的歷程。今日工作參考欄目為您帶來,雲南省多措並舉幫扶少數民族村寨的經驗。
  • 「幸福司莫拉·文化興我家」
    為期5天的「新時代·新文創·新賦能——幸福司莫拉·文化興我家」創意雲南 2020
  • 男子要跳雲南虎跳峽輕生,民警讀女友簡訊勸回
    推介會上,雲南展示了得天獨厚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重點介紹了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的目標定位和建設思路,宣傳推介了365個重點招商項目,推出了多項旅遊優惠措施。雲南推行藥品採購「兩票制」網上查驗為進一步提升藥品採購「兩票制」核驗效率,我省將分層級、分階段推行「兩票制」網上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