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騰衝中寨司莫拉村:感受不一樣的網紅村

2020-12-26 雲南網

原標題:去騰衝清水鄉中寨司莫拉村: 感受不一樣的網紅村

近兩個月來,騰衝市誕生了一個新晉網紅之地,那就是國家3A級景區——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這一切皆源於今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到訪這裡。

司莫拉在佤語中意為「幸福的地方」,該詞原為人名,後指幸福的地方。

鳥語花香迎春到

3年前,我第一次走進中寨司莫拉村,那時它的名氣還不大,留在記憶中的是當地新鮮竹筒燒制各種美食的清香可口、佤鄉民族特色菜餚的酸爽刺激,土雞肉煮稀飯鮮甜宜和——殊不知,短短幾年間,那裡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且還新晉為3A級景區,這讓我又有了前去體驗一番的想法。

陽春三月的一天,我們再次走訪了司莫拉。從騰衝市區出發,沿著硬化通暢的鄉村公路,行車二十多分鐘後,我們便抵達司莫拉。走進村中,硬化的道路乾淨整潔,村口有老人在閒聊,小孩在玩耍嬉戲,村民家門口的攤點擺著各種小吃,迎候八方來客。

據三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加清介紹,中寨司莫拉村是一個已有500多年歷史的佤族聚居村,民族文化保存完整,村寨依山而建,山川秀美、梯田婉約、竹林掩映、阡陌縱橫。剛踏入寨門,樹上懸掛的一顆顆牛頭骨引起了我的注意。牛頭骨原是佤族的一種原始崇拜圖騰。無處不在的牛頭圖騰,散發出遠古佤山的氣息。傳說是遠古時代洪水泛濫時,佤族的先祖因水牛的救助而逃過劫難。

「這裡四季有不同的美,春有鳥語花香,夏是綠意盎然,秋有稻麥金黃,冬時粉妝玉砌。走進中寨村,無論什麼季節,它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美。」同行的趙勇是鄉裡的宣傳委員,來清水工作了三年的他熟悉這裡的風土人情,從他的介紹中明顯地感覺到他已深沉地愛上了這一方水土。

在村子下方,是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田,只見農人正驅牛春耕,白鷺伴隨翩翩翻飛,兩架水車靜靜地矗立在溪邊,一盤水碓懶洋洋地衝擊著碓窩,日復一日。中寨的梯田如旋渦般地聚攏到一起,高低錯落,中央低洼處一個清澈見底的龍塘,匯集了水源地流下來的山泉,猶如一個聚寶盆。短暫的聚集之後,又流淌澆灌遠方的沃土良田。雖沒有元陽哈尼梯田那般出名,卻承載了佤鄉印象的一個重要元素。迎著和煦的春風,我們慢悠悠地走在石板路上,路兩邊清澈的泉水緩緩流下,聽著蟲吟鳥叫,一切是那般愜意。

窮山村變幸福村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各民族應該像石榴籽一樣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樣的標語在村中隨處可見。查閱撰寫於1952年2月的《騰衝縣卡拉族典型村中寨調查材料》資料得知,70年前的中寨村共有佤族28戶133人,均從事農業生產,生活貧困。在28戶村民中,只有1戶人家的口糧夠吃11個月,其餘的均不超過7個月,還有3戶屬於無糧戶……中寨佤族同胞每人只穿一身土布單衣,且多是補丁滿身……有棉被蓋的只有2家……全村認字的僅5人,小孩子5、6歲就得上山摘山果野菜,終年沒有時間也沒有錢去讀書……

「這段貧困的日子早已成為歷史。現在,中寨村佤族同胞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領導下,早已脫貧,這裡變成了幸福的佤族村,適齡兒童全部入學,大學生都有好幾個了。」家就在中寨的佤族幹部趙加清笑呵呵地介紹說,如今的中寨人口已有73戶299人,全部是佤族,全部實現了脫貧。

沿著乾淨的巷道,我們來到了習總書記曾到訪的村民李發順家。我很好奇,這戶人家到底是一番什麼光景?進入他家後,發現房屋結實敞亮,家居環境整潔。李發順夫婦在家忙碌,見來了生人,他們放下手頭的活計,熱情好客地招呼我們坐下。

「每天有許多人來到你家,不會打擾你們的正常生活吧?」我們懷著歉意地詢問。「沒事沒事,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不缺這一會待客的工夫。」李發順平靜的話語頓時打消了我們的顧慮。

我們四處觀察,想找到他家「與眾不同」的地方。屋前有一副對聯:「發憤圖強興家業、奮勇拼搏奔小康」,橫批是「自強不息」,顯得格外醒目。這副對聯與我們平時見過的有些不一樣,內容雖算不上工整,但覺得更貼近生活實際,很好地詮釋了李發順一家自強不息脫貧的事跡。他家的脫貧故事,是整個清水鄉乃至騰衝市脫貧路上的一個生動縮影。

民族文化永流傳

來不及細想,熱情好客的主人家拿來了村中的特色食品「舂粑粑」。僅從外形上來說,顏色鮮豔,有紅色、橙色和白色,它比傳統粑粑小一些。我特意挑了一個紅色的,經過炭火烘烤後,表皮變得很酥脆。嘗了一口,有稻米的清香怡甜。

隨後,我們一路來到司莫拉佤族民族文化陳列館,它位於村寨中心,在這裡能夠清楚地了解到整個村寨的歷史及佤族的民俗文化。館中一號展室陳列著佤族的民族服飾、生活用具、姓氏譜、佤族首領會堂等。不過大家最感興趣的還是擺放在陳列館正中的木鼓,因為習總書記曾親自敲鼓三下,祝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海昇平。

出了陳列館,沿著彎曲清幽的小路,我們來到七子泉,顧名思義它是由七口泉組成,泉水是流水,旁邊樹木茂密,該村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0%。佤族人愛水、敬水,這裡的水源地保護措施十分完善。說這裡古樹參天一點都不為過。在秘境區裡有一片榕樹群,最大的一株樹齡在500年以上,胸徑達6米。在佤族看來,榕樹是「神樹」。漫步在榕樹群中,可以體會到佤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與崇拜。

值得一提的是,中寨至今依然保存著新火節(農曆三月初三日至初六日)、新米節(農曆八月十四日)、拉木鼓(農曆十一月)、達牛叢、供奉土主等佤族民俗,同時也完整保留著佤族婚喪嫁娶等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佤族兒女個個能歌善舞,著名的「甩髮舞」,神聖而豪邁奔放,每逢節日總會盡情歌舞,置身那種狂歡的熾熱氣氛中,終會令遊客物我兩忘,幸福滿滿。給自己放個假,來幸福的地方感受一次不一樣的幸福吧。歡迎來到「司莫拉」,您就是「司莫拉」。

連結    

交通:中寨司莫拉村距騰衝市區10餘公裡,交通方便。自駕或農村公交均可。

食宿:村中開設有農家樂,有美味地道的農家小菜供遊客品嘗。瓜果成熟時還可開展採摘、品嘗體驗。遊玩後,當地有兩家民俗客棧或返回騰衝市區住宿。(記者 龔祖金 通訊員 董潁)

相關焦點

  • 踐「四力」訪脫貧 中國記協組織優秀新聞工作者見證奮進騰衝
    活動期間,大家聆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主題黨課,參觀國殤墓園和滇西抗戰紀念館革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入清水鄉中寨司莫拉佤族、五合鄉帕連傣族等少數民族村寨採訪脫貧攻堅典型,考察高黎貢山生態文明建設、和順古鎮歷史文化保護、騰衝市融媒體中心發展等情況,積極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感受雲南絢麗自然風光、厚重人文歷史和繁榮發展活力,共同見證各族人民決戰脫貧攻堅
  • 柳暗花明又一村,藝術改變鄉村來騰衝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藝術改變鄉村團隊來雲南騰衝了!打造雲南最詩意的燈光村▼帕連傣族寨用藝術改變鄉村的故事剛剛開始藝術改變鄉村騰衝帕連寨聯合發起人:藝術家信王軍、隱形翅膀創始人謝文超、天津美術學院移動媒體系、五合鄉文化站站長陳以曉、雲南先生書院尹加領、設計師革定恩
  • 美麗鄉村丨騰衝清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一個幸福的地方
    從區域劃分上,騰衝佤族屬於「內在區」,該地區佤族不僅定居當地較早,而且為較早與當地漢人交流融合,種植水稻和其他經濟作物的守土民族之一,是當地「濮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大多數邊緣區佤族「遷徙無常,不留遺粟。」他們在遷徙中刀耕火種,狩獵而居,在原始森林中尋找適宜生存的環境。
  • 在騰衝熱海,吃溫泉美食,感受不一樣的熱帶文化體驗
    在騰衝熱海,吃溫泉美食,感受不一樣的熱帶文化體驗通常旅遊的時候大家肯定都有這樣一個規律,比如說我們夏天喜歡去清涼一點兒的地方,而冬天呢,大家都喜歡去熱帶的地方,碰巧我有同事在騰衝。因為我很難得有時間去南方,這一次湊了半個月的假期,想去離得自己比較遠的南方看看,第一站就選擇了在騰衝。之所以選擇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朋友告訴我,騰衝這裡有溫泉。而且還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非常有名的風景名勝。我當時是乘坐飛機到達到昆明,然後從昆明再坐飛機到達騰衝附近一個駝峰機場。從這裡有機場大巴可以到達我要去的目的地,而且也非常的近,大概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
  • 騰衝A級景區名單更新,新增(升級)景區13個
    在景區內遊客可以零距離體驗極邊烏龍茶的生產全過程,了解烏龍茶的基本知識和騰衝高山烏龍茶的發展歷史,品嘗騰衝極邊高山烏龍茶,觀賞茶園的四季不同之景。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佤族自然村離騰衝城13公裡,距離騰衝駝峰機場7公裡左右,是一個有500多年歷史的佤族聚居村寨。中寨的佤寨,全村七十多戶人家,人口近300人。
  • 雲南騰衝啟迪科學家小鎮院士村開工
    12月12日上午,騰衝市啟迪科學家小鎮院士村奠基開工。中國科學院院士顧秉林、許智宏、饒子和、李述湯、中國著名雕塑家袁熙坤以及保山市委、騰衝市委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人員出席了此次奠基儀式。在奠基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被選為院士村的第一任村長並發表了致辭。中國著名雕塑家袁熙坤向科學家小鎮贈送了愛迪生雕像一座。
  • 騰衝的春天,等等我們!待疫情如煙而散時 去看花開爛漫
    等疫情過後,一定要去這裡走一走,或者開著車感受路旁的灼灼芳華。▲騰衝「三個十裡」工程圖丨騰衝新聞網NO.08十裡荷花還記得驚豔了2019年騰衝夏日的十裡荷花嗎?朵朵粉色的荷花在一片碧綠中舒展,撐一把油紙傘,聞著荷的清香,去賞挨你最近、最靜、最婀娜的那一朵!
  • 不輸日本的地熱私湯、乘熱氣球俯瞰火山......冬遊騰衝、芒市,感受不一樣的水暖山青!
    除了餌絲,當地人也愛極了吃稀豆粉,甚至有人說來騰衝不吃一碗熱騰騰的稀豆粉,就等於沒有來騰衝。在騰衝當地,稀豆粉的吃法也有大講究,一碗稀豆粉要分三部分,一部分不拌佐料、一部分輕拌佐料、一部分伴和佐料,將這三部分變幻順序輪著吃,當真是妙極!
  • 有句話說得好,雲南十八怪「四季同穿戴」,說的就是騰衝了。
    騰衝因為紫外線比較強,溫度不高太太陽穿透性強,女性朋友們出行的話最好帶好防曬霜避免曬黑,相信女士都是愛美的,這點千萬不要忘記了,因為雲南天氣變化快,雨傘也一定要備好一把,這個可以不用帶,入住的酒店或者大多數都有。來了騰衝有泳衣的也帶好哦,來了騰衝一定要去泡泡溫泉,純天然的火山地熱溫泉,是全中國最好的溫泉。
  • 經濟日報關注云南騰衝司莫拉佤族村:幸福佤寨振興忙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幸福佤寨振興忙&nbsp&nbsp&nbsp&nbsp雲南騰衝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一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佤族聚居村落。
  •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2021-01-03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騰衝銀杏村最佳旅遊時間,雲南騰衝銀杏村旅遊攻略
    一年只美20天」的銀杏村,秋季自帶神仙濾鏡,每年12月,落葉會鋪滿小村子,像鬆軟的金色地毯一眼望去…皆是無邊的黃金燦爛今年銀杏黃了嗎??我們是11月20日打卡的,大部分的葉子已經黃了!遊客很多,樹上的黃葉子夾著些黃葉子,有些農家院子的地上鋪滿落葉,蠻有秋天韻味,選好角度還是能美美出片~2020年最佳觀賞期:11月下旬-12月上旬雨水較多,相比往年,今年的銀杏變黃時間要晚一些出行方式我們是在和順古鎮出行,從順和出發約40分鐘車程,騰衝其他地方也是世外桃源般的美!
  •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雲南騰衝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調查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雲南騰衝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調查  特約調研組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上世紀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傳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佤族群眾過上新生活的喜悅,唱出了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
  • 最新賞秋消息,雲南騰衝固東銀杏村變身「童話世界」,人氣暴漲!
    秋天的氣息越來越濃,雲南騰衝·固東銀杏村也不例外,經歷了銀杏落果,銀杏葉已經開始逐漸變黃,逐步變身為醉美「童話世界」!到了秋天,雲南騰衝固東銀杏村非常火,因為名字不統一,所以有的人可能不清楚它具體是在哪裡。注意!
  • 騰衝觀鳥指南
    雄峙於騰衝東部的高黎貢山,阻擋了孟加拉的暖溼氣流,使騰衝不僅有了」豐澤之潤」,而且讓騰衝變成了」上帝的後花園」。毗連著高黎貢山這個龐大的」物種基因庫」,騰衝更是成了」雉雀類的樂園」。據不完全全統計,騰衝的留鳥多達350多種,且白尾梢虹雉,白鷳,劍嘴鶥,細嘴黃鸝,金色林鴝,領巖鷚,血雉等為當地特有品種。
  •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雲南騰衝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調查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雲南騰衝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調查特約調研組「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上世紀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傳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佤族群眾過上新生活的喜悅,唱出了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
  • 廣東「最富」的一個村,它的名字叫騰衝,是你的家鄉嗎
    騰衝村位於樂從鎮的鎮區東邊,在騰衝- -明朝開村,村子周圍小河像山藤一樣纏繞,因此變得有名,村民取其發跡的意思改成為「騰衝」,騰衝社區居民委員會位於樂從鎮東區以東,鄰荷村、南接鎮東區、西寄325國道、北接小布村,轄區面積1.8平方公裡,社區常住人口3071人,居民822戶,流動人口
  • ...森林小木屋、軍寨帳篷、房車營地,黃陂木蘭景區群的網紅民宿你...
    木蘭草原軍寨帳篷夜景木蘭草原軍寨帳篷夜景木蘭草原軍帳酒店共有49頂軍帳(30間標間,19間大床房),配套設施齊全,設有五星級衛生間、分區淋浴間等,每個軍帳中都有空調扇,晚上露營十分舒適。繁星、帳篷、篝火、燒烤,親子活動等,你想要的木蘭草原都可以給你!
  • 來一段有文化的遊購之旅,把騰衝非遺「帶回家」!
    小編將通過系列文章為大家盤點一些「騰衝旅遊伴手禮」,有騰衝非遺、美食以及一些特色資源等,喜歡「遊購」的你,趕緊Mark起來吧!本期騰衝旅遊伴手禮——騰衝非遺產品騰衝被譽為「遺落邊地的漢書」,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很多地方可以找到漢文化的身影,在漫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
  • 去騰衝吧!
    騰衝騰衝氣候舒適,空氣清新,遊客不多,交通方便,消費不高,風景優美,非常非常適合拍照(作妖)。作為畢業遊,再適合不過。前後累計下來,我去過五次騰衝。所以,對在騰衝怎樣玩得舒服吃得滿意還是有一些心得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騰衝在雲南省西南部,與緬甸接壤,是雲南省的一個邊陲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