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原敬,主張中日友好,卻遭日本憤青暗殺

2020-12-23 魚羊秘史

文:鼓浪隱士

日本國的行政大權主要由首相負責,儘管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向西方學習,首相一般由選舉產生。但由於歷史文化的原因,日本首相出現了「門閥」現象,其權力長期被傳統貴族或政治世家掌控。

但在歷史上,有些平民出身的人通過自身努力也成功爬到了首相的位置,而原敬就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平民首相,其一生又有哪些傳奇故事呢?

01

原敬生於1856年2月9日,是盛岡城外本宮村南部藩士家臣原直記之孫。他原名健次郎,十歲時喪父,十六歲來到東京求學,在共憤義塾學習英語。但因家境貧寒,只好給人當書童,但憑著刻苦上進,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於是轉入箕作麟祥的家塾,學習法語,擔任天主教神父的隨從,並接受了洗禮。

1876年,原敬考入司法部法律學校,但不滿校方的管理方式,多次發生矛盾,加上他上書司法大臣,為學生搗毀食堂事件辯護,讓校長怒不可遏,於是遭到了退學。

不過這件事卻讓原敬在圈內積攢了人氣,被招聘為《郵便報知新聞》的政治記者,同時兼任《峽中新報》的撰稿人。他根據採訪、編輯的經歷以及自身的好學,很快就掌握了政治學原理,並多次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闡述自己的政治觀點。並在1882年出任《大東日報》社主筆。

1884年,外交大臣井上馨到朝鮮處理「甲申事變」的事宜,原敬以記者身份前往朝鮮。他得到井上馨的賞識,開始了其政治生涯。次年就被派往中國,擔任天津領事。兩年後到巴黎公使館工作。

此時他結識了西園寺公望、陸奧宗光、高橋是清等日本政壇的大佬,極大促進了其仕途。1890年,他成為農商部參事官兼秘書。第二屆伊藤博文內閣時,原敬任外務部通商司長,繼而晉升為外務次官,參與策劃統治中國臺灣的根本方針。

在日本軍國主義對外擴張的大潮裡,原敬作為日本政治圈的一分子,必須為日本帝國的擴張服務。但是他與其他狂熱分子不同,比較有遠見,是難得的清醒之人。比如當時日本朝野、軍方不少人叫囂吞併中國,可原敬從國際關係出發,看到中國蘊含的巨大能量以及列強在對華問題上的矛盾,於是指出「一國瓜分中國,真是荒謬之極」。可惜原敬的觀點並未讓軍國主義者清醒,在他死後十年後,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侵華戰爭,結果走上了不歸路。這就能看出,原敬的確具有遠見卓識,是當時日本難得的聰明人。

1900年後,原敬接受伊藤博文的邀請,任政友會的幹事長,邁出了從政生涯的重要一步。因為這個政黨背後有日本地主與財閥的支持,擔任其重要職位者,不少成為日本首相。1902年,原敬成為國會眾議員。此後他相繼擔任西園寺公望、山本權兵衛內閣的內相。到1914年已經是政友會的總裁了。

明治維新後,日本首相一職,基本被薩摩、長洲兩藩的貴族、武士壟斷。從未有一個平民出身的人,成為首相。而在1918年9月,平民出身的原敬破天荒地坐上了日本首相的寶座,一個窮小子逆襲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治家,而且這還是日本近代第一個政黨內閣。

近代日本雖然學習西方,建立君主立憲制。可是內閣成員由首相任命,而且首相選擇誰,只是對天皇負責,與日本政黨、大眾毫無關係。這樣的內閣其實只是天皇的御用機構,根本缺乏獨立性。但原敬上臺後,針對當時的米騷動以及民眾的訴求,對組閣方式和成員組成進行了修改,強制要求必須有十個席位是來自政黨成員,而非首相獨命。這就改變了內閣的性質,從對天皇負責轉向為政黨,甚至民眾負責。原敬的改革得到了日本民眾的支持,日本有了擺脫軍國主義,走向現代政制的可能。史學界稱之為「大正民主」。

02

而在外交上,原敬採取務實的方針,他結合國際形勢,反對大隈內閣對華提出二十一條,認為這損害了日中友好關係,又會激發中國的民族情緒。而西方列強還會猜疑日本對中國懷有野心,使日本在國際上倍受孤立。只有睦鄰友好,尤其與英美搞好關係,才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原敬的理想雖好,可現實卻很殘酷。在巴黎和會上,日本激進派以不加入國際聯盟作要挾,要求奪取中國在青島的權益。此舉引發了中國的強烈不滿,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中日關係再次跌入谷底。

由於山東問題,激化了中日關係,也讓列強重視日本的擴張。為了扭轉不利處境,原敬決定改善中日關係,在山東問題上做出讓步,可他的做法在軍國主義分子看來,可謂是「大逆不道」,他們紛紛指責原敬內閣軟弱、賣國,這也為原敬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當然原敬也並非完全的和平主義者,他與當時軍國主義者一樣,要求加強軍隊建設。他派兵鎮壓了朝鮮三一運動,又參與了列強在西伯利亞的軍事行動。而且他大力主張在朝鮮半島實施同化政策。因此他對華「友好」,只是一種政治外交策略,為日本謀求更大利益而已。不過與瘋狂鼓吹侵華的軍國主義者相比,原敬確實是理性而「仁慈」的。

1921年11月4日下午7點多,原敬在東京車站,遭到一位極端右翼的日本憤青暗殺。而他的死,基本中斷了日本近代改革的歷程,國家在軍國主義者的裹挾下,走上了萬劫不復的侵略道路。

因此有些人指出,假如原敬沒有被暗殺,他的政策能夠延續的話,或許就能避免日本走上擴張的道路。但問題是,在全民日益瘋狂的局勢下,像原敬這樣冷靜的人又有多少?犬養毅、高橋是清等理性的首相,最後不都倒在了軍國主義分子的槍口下嗎?所以首位平民首相原敬的死,是近代日本走向瘋狂的犧牲品。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鼓浪隱士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他自稱始皇后裔,是最希望中日友好的日本首相,然而...|日本觀察
    而曾經一位日本前首相在當選日本首相之前公開承認他是秦始皇的後裔。據了解, 羽田孜曾於1994年春夏時擔任日本首相,雖然執政時間只有短短64天,但他為發展日中友好關係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生前保持著每年至少到中國訪問4次的紀錄。
  • 日本不乏對中國友好的前首相,石橋湛山不該被遺忘|吉田茂|石橋湛山...
    日本不乏對中國友好的前首相,石橋湛山不該被遺忘20世紀上半葉,日本以「大日本帝國」為國號,對四鄰虎視眈眈,但有一人卻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一個相反的概念:「小日本主義」。他希望用這種理念來反對日本的對外擴張路線,與亞洲近鄰和平相處。
  • 菅義偉執掌日本自民黨,日本政壇又迎平民首相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劉軍國 任重 王偉 環球時報記者 吳志偉】「令和大叔」終於正式「接棒」。14日下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不出意料地以壓倒性票數當選自民黨新總裁。他將在16日接受任命,成為日本戰後第99任首相。菅義偉擔任安倍的內閣官房長官近8年,儘管出鏡率很高,但始終作為制定和執行安倍政策的幕僚人物,如今他將真正從幕後走向臺前。
  • 【10.26】從憤青到首相,這個日本人為何能改變整個東亞格局?
    吉田松陰這個以思想影響日本近代一代人的理論家,主張「尊王攘夷」,主張「天皇至上」,以及主張「海外擴張補償論」(即日本打不過歐美的話,就從中國和朝鮮身上得到補償),這些思想後來都被伊藤博文貫徹始終。不過,伊藤博文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憤青」行為其實非常幼稚。因為他之後就真正明白,日本究竟有多落後。 3 1863年,伊藤博文前往英國留學一年,徹底改變了想法。在英國,伊藤伯博文親身感受到了西方文明在多方面對東方文明的領先。
  • 自稱中國人後裔的日本前首相剛剛去世
    日本各地有將近100處徐福的遺蹟,包括徐福登陸地的傳說、徐福祠廟、徐福冢、徐福公園等。許多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徐福的後代,尤其是姓氏以「福」和「羽田」開頭的家族。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曾表示:「兩千多年前,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和技術人員渡海來到日本,傳播先進的中華文明,讓日本社會從使用新石器的繩文時代,一下子飛躍到鐵器的彌生時代,開拓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先河。」
  • 田中角榮:剛上臺就訪華的日本「平民宰相」,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寧馨兒)田中角榮:剛上臺就訪華的日本「平民宰相」,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角榮,1918年5月4日出生於日本新潟的一個農民家庭,是家中七個子女中唯一的男孩。戰後,日本房地產價格暴漲,公司擠入全日本建築業50強,田中一舉成為了富翁。(田中與家人)(田中角榮)1947年(29歲),日本實施戰後新憲法,田中動員公司員工到各地去散發傳單,幫助他當選為日本眾議院議員,開始活躍於政界。
  • 從田中角榮到安倍晉三 日本首相的16次訪華足跡
    【編者按】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此訪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也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6周年。今年以來,中日關係持續改善,正步入正常軌道,面臨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領導人正式出訪向來被視為兩國關係的風向標。
  • 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會見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就當前中日關係、香港...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7月16日,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會見日本前首相、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理事長鳩山由紀夫。鳩山前首相表示,新冠疫情爆發後曾向武漢等地捐贈口罩,在日本疫情嚴重後,中方援助了數倍的口罩、核酸檢測盒等抗疫物資,令人感動。
  • 日本前首相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日本人應該多來這裡了解歷史
    白色輓聯上寫著「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日本國原總理大臣福田康夫挽」。之後,他雙手輕輕整理輓聯,並率同行人員默哀良久。最後,福田走到冥思廳前的桌前,用毛筆題下「和平東亞」四個大字,並接受了張建軍館長贈送的歷史書籍和紀念館的和平徽章。
  • 當河野太郎當上日本首相的那一天
    河野洋平是自民黨歷史上第一位當過總裁卻未能當上首相的人物,因為他被選為黨總裁時,自民黨剛好下野。河野洋平最後以「眾議院議長」的官位離開政壇,把選區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但直到現在,河野洋平依然是中國的座上賓。 二階俊博是此次「菅義偉首相」誕生劇的總導演,現任執政的自民黨幹事長(黨的實際負責人)。
  • 【文化】首屆中日青少年校園足球高峰論壇在日本東京成功舉辦
    本次高峰論壇由日本日中友好足球聯盟主辦,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合辦,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中國留日同學總會協辦。論壇以「推動中日青少年校園足球友好交流合作」為主題,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的重要一環。、原參議院議員釜本邦茂等中日足球行業相關人士近百人出席了本次高峰論壇,共同為亞洲青少年校園足球未來的全新躍進出謀劃策,互通有無。
  • 中日友好: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2019年6月,中日雙方原則商定,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020年應邀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這將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12年後正式訪問日本。2020年2月底,安倍首相在會見訪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今年對日本的國事訪問極為重要,日方將為確保訪問成功並取得豐碩成果做好精心準備。
  • 日本首相組建新一屆內閣:一年多三次改組[組圖]
    10月1日,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出席記者會。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當天組建新一屆內閣,實施他自去年出任首相以來的第三次內閣改組。新華社發(關賢一郎攝)綜合新華社、《中國日報》報導日本首相野田佳彥1日組建新一屆內閣,8人留任,10人被換。這是野田去年就任首相以來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內閣改組。據了解,此次野田再次改組內閣,旨在提高內閣的支持率,以及增加民主黨在未來大選中的勝算。鷹派前外相前原誠司入閣1日下午,野田宣布了新內閣名單。
  • 習近平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新華社大阪6月27日電(記者陳贄 李建敏 蔣國鵬)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大阪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6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阪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日兩國擁有越來越多共同利益和共同關切。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日本也進入令和時代。我們要共同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使中日關係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積極因素。  習近平強調,雙方要始終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踐行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增進互信,推動中日關係始終沿著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確軌道持續向前發展。
  • 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日本憤青打傷眼睛,籤約時哀求,再削減點吧
    日本通過戰爭賠款,獲得了多於全國財政收入6倍以上的白銀,並以此為基礎,走上了強大之路。代表清政府籤訂條約的李鴻章,人們從此忘記了他以前的勞苦功高,開始稱他為「賣國賊」。在日本籤定條約時,李鴻章被日本憤青打了一槍,擊中左眼下頰骨。基於這一槍,並藉助於當時風起雲湧的國際形勢以及列強對日本的虎視眈眈,李鴻章硬生生的將賠償從3萬萬兩減到2萬萬兩,這是怎麼回事呢?
  • 王敏:第一位拿到日本人文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王敏:第一位拿到日本人文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王敏,旅日學者,在日本工作生活37年。任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名譽教授、日本亞洲共同體文化合作機構顧問、中國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等。歷任日本的首相懇談會(推進國際文化外交)委員、內閣推進國際文化交流委員會委員等。
  • 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
    1952年6月1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席南漢宸與日本國會議員高良富、帆足計等在北京籤署了第一次中日貿易協議。1978年10月23日晚,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和夫人三枝在首相官邸舉行宴會,歡迎鄧小平副總理一行。鄧小平在致詞中說道,《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明確地規定,中日兩國不謀求霸權,同時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 日本浪人刺殺李鴻章,欲圖擴大甲午中日戰爭!日本首相:愚蠢至極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李鴻章的到來,很是高興。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政府派出的最有分量的談判代表。伊藤博文認為,以李鴻章目前在清國的地位,完全有能力代表清政府籤下這一戰後條約。而日本自1894年,發動的甲午中日戰爭,也將在很快就會收穫豐碩的果實。
  • 中日最新消息!自民黨議員兩會決議:王毅在共同記者會主張釣魚島...
    ,使人感覺日本默認了王毅的主張。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周三(11月25日)與王毅會面進行對話,並表示穩定與中國的關係非常重要,因為日本正尋求與鄰國保持平衡。菅義偉在持續約20分鍾的會議上對王毅說:「兩國之間穩定的關係不僅對日本和中國很重要,對該地區和國際社會也很重要。」
  • 等級森嚴的貴族政治,看日本二戰前首相當中的「公侯伯子男」
    在發動二戰的罪魁禍首裕仁天皇登基之前,日本的首相中只有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4日的原敬首相是平民身份。進入到裕仁天皇的昭和時期後,平民出身的首相開始多了起來。這也與日本當時發生的軍國主義抬頭、軍人勢力坐大有直接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