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裡的古代文明——故宮裡的日晷

2020-12-23 時間與天文

作者:黃馳

故宮裡的日晷,有自己的正式名稱——赤道式日晷【guǐ】。雖然是古代文明,但是我們對日晷又有多少了解呢?可能他已經歸類為失落的文明了。

今天就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赤道式日晷的神奇之處。

故宮裡的日晷

赤道式日晷有三大製作條件、三大自然現象、兩大功能,和一個非常簡單的原理。

赤道式日晷的製作三大條件:

1. 日晷面與地球的赤道平行。

2. 日晷針與地球自轉軸平行。

3. 日晷有正反兩面,都有十二等分的刻度。

古人可能並不知道地球有赤道,日晷的晷面是指向天球的赤道,也就是和地球的赤道平行。古人應該也不知道地球有自轉軸,日晷的晷針是指向北極星的,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北天極,所以也和地球的自轉軸平行。刻度是十二等分的。赤道式日晷的三大製作條件,我們還是能在網絡上找到的。

赤道式日晷的三大自然現象

1. 日晷有正反兩面,但是太陽只能照射一面。

2. 日晷有正反兩面,每一面太陽照射半年。

3. 日晷有晷針,但是太長了。(這也是自然現象?)

赤道式日晷有正反兩面,但是無論是早晨,中午,還是晚上,太陽只能照射日晷的一面,要么正面,要麼反面。半年的時間裡太陽只照射日晷的正面,是從三月份的春分開始到九月份的秋分結束;還有半年的時間太陽只照射日晷的背面,從九月份的秋分開始到三月份的春分結束。

赤道式日晷有晷針,但是太長了。這也是自然現象?你會發現,一年之中無論春夏秋冬,無論中午、早晨、晚上,晷針的影子不會小於日晷面的半徑。日晷的三大自然現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全都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其實赤道式日晷的晷針應該短一些。

(1). 一天之中,晷針的影子長度不變。

(2). 夏至日和冬至日,晷針的影子最短。

(3). 二十四節氣只是同心圓。

一天之中,無論早晨,中午,還是傍晚,日晷針在日晷面上投影的影子長度不變。一年之中,夏至日時,日晷針在日晷正面的影子最短;冬至日時,日晷針在日晷背面的影子最短。春分日和秋分日時,日晷針的影子是無限長。如果我們要把二十四節氣的影子刻畫出來,你會發現他是日晷正反兩面各11個的同心圓。

如果可以,我們可以去拍攝一下延時攝影。

赤道式日晷的兩大功能,也隱含了兩大自然現象:

1. 計時功能。

2. 測量太陽高度角。

我們可能也只是知道他的計時功能。但這也是赤道式日晷的特殊之處。赤道式日晷的圓周刻度是12等分的,刻度將一天的時間也是12等分了。這是其他形式的日晷是做不到的,他們可以將時間等分,他們也將可刻度等分,但是他們不能同時等分。

與其他日晷只能中午測量太陽高度角不同,無論早中晚赤道式日晷都可以測量太陽的高度角。因為無論早中晚,赤道式日晷的影子長度不變。如果你要在日晷上刻畫二十四節氣,你會發現他式日晷正反兩面各11各同心圓。

為什麼?

為什麼日晷面要平行赤道?為什麼太陽只能照射日晷的一面?為什麼日晷針影子的長度不變?為什麼日晷針太長了?這麼多的神奇的自然現象,只是隱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科學道理。

古人怎麼理解的我們已經不清楚了,但是用我們的現代科學解釋就非常簡單了。我們只需要了看一下一年之中太陽周日視運行圖就明白了。用太陽的平行光原理就可以簡單證明了。

太陽周日視運動圖

為什麼日晷的晷針太長了?

我們可以看到太陽相對於赤道面高度不會大於23.5°。如果晷針的長度是日晷的半徑R,他的影子的長度 L≧R/tan(23.5°) ≧2.3R。冬至夏至影子最短,春分和秋分的時候晷針的影子是無限長。所以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無論中午、早晨、晚上,晷針的影子不會小於日晷面的半徑。晷針短了我們才能看見二十四節氣的同心圓。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影子的神奇之處,這就是現代科學。可能你還不了解影子。影子比我們想像的要簡單很多很多!?

在地球上的任意一個地方,無論中國的上海、北京,成都;日本的東京;歐洲的倫敦,巴黎,羅馬;美國的紐約、華盛頓、洛杉磯,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影子(建築物,樹木),有的影子指向東方,有的影子指向西方,有指南的,有指北的。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用影子指示方向,指示時間。影子一直隨著太陽東升西落,從西指到東,一直在移動。

影子在移動麼,影子真的動了麼?

地球的影子

當你在太空中俯視地球,你會發現,無論你站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哪一個地方,地球上所有地方的影子包括地球的影子,無論是早晨、中午、還是晚上,所有的影子不僅一動不動,而且所有的影子都指向一個方向。所有地方的影子都是一動不動的,只是地球在自轉。

請看下一章,影子裡的現代科學——日晷,如何使用地球儀。

鳴謝 www.time-dot.com 上海羲問信息科技的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日晷:古人依靠太陽照射的影子計時,那陰雨天沒有太陽怎麼辦
    比如故宮內,喬家大院內等,都有這種類似於鐘錶一樣的計時工具,那麼日晷不用機械,不用電池,怎麼準確記錄時間呢?從日晷的錶盤上,我們可以發現,日晷上的刻度是中間指針的影子落上的,也就是說影子就相當於我們的鐘表指針。
  • 漢白玉石雕日晷-忻州日晷青石雕塑廠家
    北京故宮等處保存的都是清代製造的石質赤道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於赤道面,晷針指向南北極。日晷原本是指日影,是依靠太陽的位置變換來計量時間的一種工具。地平日晷的晷盤面平放於當地的地平面上;立晷的晷盤面垂直於地平面;斜晷的晷平面指向任一方向。晷盤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漢白玉石雕日晷-忻州日晷青石雕塑廠家生產周期少要10天左右。
  • 故宮裡的人這樣過冬至
    故宮,是帶著敬意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所在。中國的「中」字是怎麼來的,它與紫禁城的中軸線、北京城的格局有什麼關係?皇宮建成什麼樣,皇帝自己說了算嗎,是什麼決定了紫禁城的規制和樣貌?六百年紫禁城,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 《原神》觀察日晷上的影子任務怎麼玩 觀察日晷...
    導 讀   原神裡面存在很多的任務,觀察日晷上的影子這個任務是需要玩家起飛才能完成的,所以玩家必須先找到三個風的聚集點。
  • 皇帝家裡的玩意—臺北故宮裡的國寶 新莽嘉量
    當然不是,「嘉量」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標準量器。秦始皇不但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也統一了「度量衡」。「度」為尺度,「量」為容量,「衡」為權衡重量,這在經濟上的貢獻是巨大的。「嘉量」雖不是名貴的寶器,但卻是國家重器,所謂國家標準。它內有刻度,規型圓整,同時具備龠、合、升、鬥、斛五量,故名嘉量,皇帝和地方官員都要按這樣的統一標準的「度量衡」來計算帝國GDP總量的。
  • 黃果樹瀑布附近發現上古先進「計時器」日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看時間,可能看手機看手錶就能隨時隨地地知道幾時幾分幾秒,但是中國古代人們又是用什麼來判斷時間的呢?今天九妹跟帶你來了解一下我國古代最早用來計錄時間的「日晷 」。日晷儀又叫「日規」。是古代人們可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直杆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時間1、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2、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 原神觀察日晷上的影子任務完成方法
    原神中有很多複雜的任務需要玩家們去完成,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觀察日晷上的影子任務流程是怎樣的吧,這個任務的難點就是要不斷的調整時間,小編現在就來為大家詳細說明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之後會獻上更多精彩實用的有趣攻略,你也可以和其他的小夥伴們多多交流。
  • 《原神》三個風的聚集點位置介紹 觀察日晷上的影子任務怎麼玩
    導 讀 原神觀察日晷上的影子任務攻略,觀察日晷上的影子後續怎麼做?
  • 時間至寶——日晷!
    時間之道的寶物比較少,雖然血絕戰神說地獄界能和殘缺日晷相比的寶物不下十件,但目前都沒什麼鏡頭。日晷最早可以追溯到文明誕生之初,在那個極其久遠的年代,日晷就已經存在,須彌聖僧也只是日晷其中一任主人。須彌聖僧的最後一戰在張若塵回到太初時大家都看見了,一擊打廢修辰,其神源(時間源珠)被女帝所得,而神體(時間神玉)則是被日晷吸收。
  • 會說話的日晷、AI編鐘……少年數字故宮作品扮靚600歲紫禁城
    今天上午,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暨2020年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行。在「文明傳承少年說」青少年主題演講中,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2018級本科生王傲、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丁蘭校區的金正宇和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學趙晨希等,分別作為大、中、小學生代表就現代科技與考古、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傳承文化美與放飛科技夢等主題做了分享。
  • 西安南門月城日晷裝反了,發現一年為啥沒調整?
    6月13日中午12時許,華商報記者在南門月城發現,雖然時間是正午,但晷針的影子卻指在晷盤下面的「子」時,「午」時卻在晷盤的上面。據了解,一年前就有媒體報導過此事,但顯然仍未能調整過來。這個石質日晷擺放在箭樓下面的正中位置,坐北朝南,晷針指著南邊。因擺放位置正對著閘樓和吊橋,背景又是雄渾的箭樓,遊客很喜歡在日晷前拍照留念。
  • 為啥故宮裡一棵樹都沒有?了解原因之後,網友:古代人們真聰明!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明清時期,故宮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個神聖的存在,能去故宮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普通人幾乎沒有機會進去,然而,故宮現在對遊客開放,今天說的是為啥故宮裡一棵樹都沒有?了解原因之後,網友:古代人們真聰明!
  • 展訊|「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全國首站
    8號2019年,曾在全國多個城市巡展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展覽引發熱議,掀起中國傳統文化IP與多媒體技術相得益彰的展覽潮流。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展覽,以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御製《獸譜》為藍本,依據經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統一的原則,精選出數十種古代神獸,製成數位化「再創作」的多媒體互動作品。徜徉於展廳之中,觀眾身臨奇境地感悟立體的、鮮活的、饒有趣味的神獸世界,邂逅古人想像中的動物。
  • 那些下在故宮裡的雨都去哪了?
    圖源故宮博物院微博雨水節氣開始,春天的影子從立春的探頭探腦,已經變成自信的搖頭晃腦了。我們感受了飄雪的故宮,賞燈的故宮,也在雨水節氣裡撫摸一下雨中的故宮吧。前段時間故宮幾乎天天上熱搜,先是情人節相約故宮賞雪,單身的人被虐的梨花帶雨,馬上600多歲的紫禁城在上元節又大辦「燈會」。
  • 故宮裡最美的景點,吸引了很多遊客到這裡來,感覺向回到古代一樣
    我們都知道,北京故宮是中國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它的天安門作為中國的象徵,十分威武雄壯,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中最典型的精華。故宮建了將近600年,後來擴建的建築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光是各種宮殿就有70多座,超過9000間,世界上很少見,以前故宮是威嚴皇權的象徵,到處都有重兵把守,一般人看不到它。
  • 故宮裡存在600多年的「龍」,如同守護神一樣,依舊守護著故宮
    說到故宮,我想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因為這是一座非常久遠的皇家建築群,隨著歷史的不斷的改變,在時間的衝刷中,這座宮殿仍然展現出巍峨壯觀。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故宮裡存在600多年的「龍」,如同守護神一樣,依舊守護著故宮紅色的城牆,金色的琉璃瓦都代表古代皇室居住的地方,象徵著古代權利的巔峰,隨著故宮的開放,裡面展示了數量非常多的古代珍品。故宮不但在建築風格上獨特,在宮殿的建造上更是技藝精湛。
  • 原神觀察日晷上的影子怎麼完成 三個風的聚集點任務完成攻略
    原神中有著不少任務需要玩家通過調整遊戲內時間來完成,觀察日晷上的影子這個任務就是這樣,不少玩家都不清楚這個任務以及後續的三個風的聚集點任務應該怎麼做,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任務的攻略吧。  原神觀察日晷上的影子怎麼做  首先需要玩家更改這個時間,也就是把遊戲時間改成2點鐘左右就可以了。
  • 古代智慧的結晶
    我們知道在古代,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規定什麼時間上朝,大臣就必須要按時上朝。那麼,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通過什麼來計算時間的呢?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先懂得計時國家,在商朝的後期,中國就已經開始將一天的時間進行劃分,當時出現將晝夜分為100等分的百刻計時制,之後一直使用百刻計時制,直到清朝才被廢除。
  • 故宮午門的城樓上,花壇裡種了什麼?美麗的花朵
    我們住在南池子大街上,距離故宮近,可以步行到達。沿路都是遊客,匆匆往故宮方向走,如果慢了,參觀的時間不夠,今年故宮有兩個大的展覽,丹宸永固和蘇軾書畫展。午門前留影8點走到午門前方的廣場,這個時候已經聚集了不少的遊客,大家紛紛留影,希望自己的北京之行有故宮的影子,畢竟是歷經了600年的古建築,是明朝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