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馳
故宮裡的日晷,有自己的正式名稱——赤道式日晷【guǐ】。雖然是古代文明,但是我們對日晷又有多少了解呢?可能他已經歸類為失落的文明了。
今天就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赤道式日晷的神奇之處。
故宮裡的日晷
赤道式日晷有三大製作條件、三大自然現象、兩大功能,和一個非常簡單的原理。
赤道式日晷的製作三大條件:
1. 日晷面與地球的赤道平行。
2. 日晷針與地球自轉軸平行。
3. 日晷有正反兩面,都有十二等分的刻度。
古人可能並不知道地球有赤道,日晷的晷面是指向天球的赤道,也就是和地球的赤道平行。古人應該也不知道地球有自轉軸,日晷的晷針是指向北極星的,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北天極,所以也和地球的自轉軸平行。刻度是十二等分的。赤道式日晷的三大製作條件,我們還是能在網絡上找到的。
赤道式日晷的三大自然現象:
1. 日晷有正反兩面,但是太陽只能照射一面。
2. 日晷有正反兩面,每一面太陽照射半年。
3. 日晷有晷針,但是太長了。(這也是自然現象?)
赤道式日晷有正反兩面,但是無論是早晨,中午,還是晚上,太陽只能照射日晷的一面,要么正面,要麼反面。半年的時間裡太陽只照射日晷的正面,是從三月份的春分開始到九月份的秋分結束;還有半年的時間太陽只照射日晷的背面,從九月份的秋分開始到三月份的春分結束。
赤道式日晷有晷針,但是太長了。這也是自然現象?你會發現,一年之中無論春夏秋冬,無論中午、早晨、晚上,晷針的影子不會小於日晷面的半徑。日晷的三大自然現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全都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其實赤道式日晷的晷針應該短一些。
(1). 一天之中,晷針的影子長度不變。
(2). 夏至日和冬至日,晷針的影子最短。
(3). 二十四節氣只是同心圓。
一天之中,無論早晨,中午,還是傍晚,日晷針在日晷面上投影的影子長度不變。一年之中,夏至日時,日晷針在日晷正面的影子最短;冬至日時,日晷針在日晷背面的影子最短。春分日和秋分日時,日晷針的影子是無限長。如果我們要把二十四節氣的影子刻畫出來,你會發現他是日晷正反兩面各11個的同心圓。
如果可以,我們可以去拍攝一下延時攝影。
赤道式日晷的兩大功能,也隱含了兩大自然現象:
1. 計時功能。
2. 測量太陽高度角。
我們可能也只是知道他的計時功能。但這也是赤道式日晷的特殊之處。赤道式日晷的圓周刻度是12等分的,刻度將一天的時間也是12等分了。這是其他形式的日晷是做不到的,他們可以將時間等分,他們也將可刻度等分,但是他們不能同時等分。
與其他日晷只能中午測量太陽高度角不同,無論早中晚赤道式日晷都可以測量太陽的高度角。因為無論早中晚,赤道式日晷的影子長度不變。如果你要在日晷上刻畫二十四節氣,你會發現他式日晷正反兩面各11各同心圓。
為什麼?
為什麼日晷面要平行赤道?為什麼太陽只能照射日晷的一面?為什麼日晷針影子的長度不變?為什麼日晷針太長了?這麼多的神奇的自然現象,只是隱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科學道理。
古人怎麼理解的我們已經不清楚了,但是用我們的現代科學解釋就非常簡單了。我們只需要了看一下一年之中太陽周日視運行圖就明白了。用太陽的平行光原理就可以簡單證明了。
太陽周日視運動圖
為什麼日晷的晷針太長了?
我們可以看到太陽相對於赤道面高度不會大於23.5°。如果晷針的長度是日晷的半徑R,他的影子的長度 L≧R/tan(23.5°) ≧2.3R。冬至夏至影子最短,春分和秋分的時候晷針的影子是無限長。所以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無論中午、早晨、晚上,晷針的影子不會小於日晷面的半徑。晷針短了我們才能看見二十四節氣的同心圓。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影子的神奇之處,這就是現代科學。可能你還不了解影子。影子比我們想像的要簡單很多很多!?
在地球上的任意一個地方,無論中國的上海、北京,成都;日本的東京;歐洲的倫敦,巴黎,羅馬;美國的紐約、華盛頓、洛杉磯,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影子(建築物,樹木),有的影子指向東方,有的影子指向西方,有指南的,有指北的。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用影子指示方向,指示時間。影子一直隨著太陽東升西落,從西指到東,一直在移動。
影子在移動麼,影子真的動了麼?
地球的影子
當你在太空中俯視地球,你會發現,無論你站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哪一個地方,地球上所有地方的影子包括地球的影子,無論是早晨、中午、還是晚上,所有的影子不僅一動不動,而且所有的影子都指向一個方向。所有地方的影子都是一動不動的,只是地球在自轉。
請看下一章,影子裡的現代科學——日晷,如何使用地球儀。
鳴謝 www.time-dot.com 上海羲問信息科技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