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記憶:四省兵進當陽剿白蓮教

2021-01-20 華凱文萃

牛 軍

白蓮教起義時期「一夫當關」的北門河,已建成風景秀麗、休閒健身的臨沮公園。周新仕攝

引言:清嘉慶元年(1796)至九年(1804)的白蓮教起義,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很有影響的農民反抗封建壓迫的武裝鬥爭。這次農民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迫使其統治逐漸走向衰落。在整個白蓮教起義的初期,當陽白蓮教起義起到了重要作用,守城5個月,牽制了四省兵力。本文將為您講述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當陽古城東門樓

白蓮教起義的主要原因是乾隆後期,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土地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富商手中;又人口迅速增長,耕地不足,價格猛漲,致使饑民大量出現。加之封建統治階級生活奢侈,貪官汙吏橫行,人們不滿和反抗情緒與日俱增。這時,白蓮教的宣傳正好切合了饑民生活的現實需要。當時官府官員彭延慶寫了一部《當陽避難記》,歷歷在目地展現了這段血雨腥風的往事。

《當陽避難記》封面。

教民舉義旗 州官嚇破膽

白蓮教崇奉「無生老母」與「彌勒佛」,宣揚彌勒佛未來會「改造世界」的傳說,並以「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一定寄託,因而,入教人員遍及全國。由此,白蓮教醞釀了武裝起義,決定嘉慶元年(農曆)三月十日,在全國範圍內發動統一起義。

白蓮教曾經佔據的五峰寨遺址。

嘉慶元年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湖北宜都、枝江一帶的白蓮教首領張正謨、聶傑人等,因官府查拿緊急,被迫提前舉義。當陽、長陽、來鳳、竹山等縣義軍接踵而起。湖北白蓮教的起義,影響了全國各地。隨後川、陝、豫、甘等省的白蓮教教徒隨即響應。

《當陽避難記》光緒抄本。

宜都、枝江白蓮教舉義不久,當陽白蓮教開始行動。很快大批白蓮教徒聚集在關陵一帶,形成舉義態勢。一到晚上,白蓮教義軍就舉著火把,在縣城周圍吶喊。嚇的縣署官員不知所措。為什麼當陽的白蓮教響應這麼快?其時,當陽的白蓮教早已遍布全縣城鄉,就連「縣尉二署書役、軍流人等,均有入教。」再加上此前縣衙已抓捕了當陽白蓮教教頭武生劉秀實,他們想藉此機會救出劉秀實。

白蓮教起義示意圖。

知縣黃仁緊急召集縣署官員和縣城內士紳開會商量對策,派典史馬棟守西門,把總蕭某守北門,彭延慶守南門,黃仁自己看東門。東、南、西三個城門用木材和石頭壘起堵死,僅北門可啟閉。同時,「縣署開爐,取鐵趕造槍矛」。

當時,當陽縣城已經築有一個高7米、寬4米、周長2600多米橢圓形圍牆,還有一條寬7米、深3米、長2300多米的護城河,形成了堡壘式縣城,縣城東西南北各設一門樓,東門樓叫紫蓋門,西門樓叫玉陽門,南門樓叫鳳川門,北門樓叫清漳門。為什麼只開啟北門?因為,當陽縣城東西南門被白蓮教控制,唯有北門可以通行。北門靠沮河,封住了所有城門,只留北門為通道,有一夫當關之勢,縣城也就易守難攻。另外,北門也是通往荊門方向的便道,是向荊門州救援的唯一通道。

清同治版《荊門直隸州志》當陽圖。

這個時期當陽隸屬荊門州。當陽白蓮教起義的消息傳到州署,荊門州州牧張某,帶槍手14人,從北門進入當陽縣城,然後,他登上城樓巡視了一周,只見義軍演兵於西門外山岡,「執白旗前走,眾魚貫隨後。旗行眾行,旗止眾止,」「演畢喊聲四接」。如此威武的義軍隊列,荊門州州牧張某看見這個勢頭也心虛七分。張某在當陽呆了4天後,來時的行李和轎子也不要了,換上便服,帶著幾個隨員,悄悄地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當陽古城石板街。

戕官縣太爺 震驚清朝廷

《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中這樣記載:嘉慶皇帝登基的當月(正月)「湖北枝江、宜都教匪起。」這是仁宗本紀中第一次提到白蓮教起義。第二次記載白蓮教起義內容提到的就是當陽:「二月……己亥,湖北當陽教匪起,戕官。」「戕官」這也是白蓮教起義第一次殺了朝廷命官。為此「西安將軍恆瑞率兵二千剿之。」《清史稿》記載的都是影響全國的大事,可見,此事震驚了朝廷。

白蓮教起義雕像

荊門州州牧張某走後,白蓮教義軍便攻進了縣城。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直奔縣署,打開監獄放出劉秀實和監獄裡其他人。一路把守各個路口,嚴查過路人員,尋找縣署官員。白蓮教義軍在縣署夾牆裡搜捕到知縣黃仁,然後「剝衣冠,易破褂,鎖項遊街。」押解到城外殺死。

白蓮教義軍進城後,城內居民所剩無幾,這樣白蓮教義軍便把城外逃難的人群,驅趕了近萬人進城,原縣城的居民住自己的房屋,不是縣城居民的10人一間房。白蓮教首領王老五住進了縣署,劉秀實住進了典史署,並任命楊啟元為大帥,負責巡查街巷,造炮製藥,對付官軍。官府從外地調來大量兵士圍城,僅1個月時間官軍損失慘重。

嘉慶七年(1802年)九月十五日,湖廣總督吳熊光奏報白蓮教起義軍相關情況的奏摺.

守城五月餘 浴血當陽城

當陽白蓮教義軍佔據了縣城,府州官員無可奈何。為此,湖廣總督畢沅親自督戰當陽,並調來大量清兵攻城。先後調來竹溪、房山的清兵攻城失敗。又從安徽調來五百清兵,沙市富戶鄧士珠每天運送炮藥,也沒有攻下縣城。

南陽的清兵和廣西清兵也趕了過來,他們採用「頭頂桌面,背負門板,進挖城腳」的辦法攻城,也沒有攻下縣城,反而戰死了鄉勇的首領謝方升。畢沅得知謝方升戰死後惱羞成怒,又從江西等地調兵,用放火球的辦法攻城,也沒攻下縣城。至此,清軍在全國「先後徵兵數千,皆全軍覆沒」,清廷再增調湖南苗疆兵2萬人來援,用獎賞的辦法逼著鄉勇攻城。

上世紀中期的當陽城

鄉勇連續幾天到處放火,使白蓮教義軍防不勝防,再加上連續幾個月的防守,城內已彈盡糧絕,最後義軍決定突圍,但因寡不敵眾,當陽白蓮教起義失敗。但當陽白蓮教起義影響極大,使朝廷「致動四省之兵,耗百萬之費。」在全國白蓮教起義中,佔據縣城5月之久,牽制如此眾多兵力,實屬不多。

如今的湖北當陽市。

據清廷統計,乾隆六十年(1795)全國人口29696萬人,白蓮教起義一年後,嘉慶元年(1796),人口為27566萬人,也就是說在這場起義的一年時間裡,相互屠殺損失了2130萬人口。白蓮教起義中相互屠殺可以說史無前例,從《當陽避難記》記載的內容中可以窺見一斑,書稿中多處有「殺人遍野」「河灘橫屍」等血腥字眼。我們看白蓮教義軍佔據縣城後河溶鎮的情況:「河溶巡司率軍流輪查,一日殺七十餘人。」「河溶鎮對岸,眾圍殺蕭姓一家,盡殺一百二十七口。」再看白蓮教義軍逃出縣城後百姓的遭遇:「言詞不合者殺之,一日殺一千餘人。」還有許多鄉卡隨意殺人,「殺人以千計」等。當陽在白蓮教起義中到底死亡多少人,無從考起。

作者:牛軍

作者簡介:牛軍,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三峽大學民族學院兼職研究員。原當陽市檔案局副局長、史志辦副主任,當陽市作家協會原主席。出版個人著作《人到中年》《史志論談》《當陽地方文獻資料彙編》,主編總纂《當陽市志》《當陽藝文志》等10多部書籍,參與編審和主審地方專業志和地情資料書近百部,發表文史文章、學術論文及文學作品100餘萬字,策劃設計《當陽記憶》等多項大型圖片展。2019年4月被推選為「宜昌好人」上榜人物。

相關焦點

  • 當陽非遺風採---當陽關陵廟會
    關陵廟會是以祭祀關羽為主要內容的大型民俗活動,在當陽關陵舉辦。當地民眾,沮漳河流域、外省市及臺港海外等地多有關公信眾來趕廟會。關陵位於當陽市區西五裡,今屬玉泉辦事處雄風村,佔地130畝,現有建築1萬平方米。 關陵廟會由祭祀關羽引發而來。當陽古屬楚國,境內有長坂坡、當陽橋、麥城、昭丘等古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民喜巫鬼,尚淫祀。」
  • 當陽記憶:抗日名將張自忠駐兵當陽、戰死宜城,毛澤東親題輓詞
    張智明攝引言:抗日名將張自忠曾駐兵當陽。1940年5月棗宜會戰爆發後,張自忠親率第33集團軍東渡襄河與日軍作戰,不幸陷入重圍壯烈殉國。張自忠是中國抗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50餘國戰死沙場的最高將領。本文為您講述是棗宜會戰前夜,張自忠駐兵當陽的傳奇故事。
  • 鼓書藝術的活化石—當陽打鼓說書
    (五)生活故事類:《天仙配》《梁山伯與祝英臺》《蔡鳴鳳辭店》《張四姐下凡》《喬麥巴巴拜壽辰》《白玉錄掛畫》《羅成打混》《粉妝樓》《四姐鬧東京》《四下河南》等。打鼓說書藝術進校園(當陽市文化館提供)四、當陽打鼓說書的歷史淵源當陽打鼓說書源遠流長,據藝人代代相傳,打鼓說書的祖師爺為春秋時期的孫臏
  • 專家學者「把脈」當陽 共謀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陽,陳宏方,中國...
    嘉賓進行主題演講,為當陽「把脈」。記者章巧慧攝  「在外的當陽人要努力成為當陽開放的窗口、合作的紐帶、發展的橋梁。」11月26日,富士康科技集團工會常務副主席陳宏方回到故鄉,並倡議在外工作的當陽老鄉,要不忘桑梓、心繫家鄉,通過不同的形式助力當陽建設。
  • 最寂寞的三國古城---當陽
    在亂軍之中,趙子龍躲過無數明槍暗箭,七進七出,終於在斷垣殘壁的一座小拱橋(太子橋)下找到了糜夫人和阿鬥。糜夫人為了自己不拖累趙子龍,投井自盡(娘娘井)。趙子龍懷抱阿鬥,單槍匹馬斬殺曹軍大將五十餘人,血滿徵袍,殺出重圍。此舉威震敵膽,成為千古佳話。正如《三國志》所云:趙子龍「當陽之役,義貫金石」。今日的長坂坡,已經成為公園。
  • 當陽記憶:黃恕上疏建陵園祭關羽
    關陵全景當陽關陵,是關羽墓所在地。《三國志》載:孫權斬羽後,「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漳鄉(今關陵),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當陽關陵與山西運城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關羽陵寢。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且遣官奉九旒珍珠冠,玉帶,四蟠龍袍和黃牌各一件,供奉於正陽門關廟,萬眾歡呼,四海景仰。關夫子封號倍加尊顯,祠廟遍布天下。當陽之金家灣,乃關夫子盡命之鄉,藏血之地,神明所在,萬古傳揚!懇請皇上恩準,於金家灣興建陵園,每年舉行祭禮。
  • 苗慄大同高中與當陽一中開展結對交流
    當陽一中校長徐家森向臺灣客人贈送書法作品。(攝影:劉傑)     9月15日,臺灣苗慄縣大同高中家長會會長楊丞軒、副會長周振東、顧問謝昌益帶領該校學生及家長一行14人來到當陽一中,開展為期兩天的交流參訪活動。當陽市教育局副局長許成,當陽一中黨委書記、校長徐家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曹良意等熱情接待了臺灣嘉賓。
  • 香港北角關聖帝君慈善基金會當陽關陵謁祖進香
    當陽關陵,埋藏著關羽的無頭之軀,距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歷史,是關公傳統文化的最主要載體,每年有數十萬計的國內外的華人前來當陽關陵謁祖進香,頂禮膜拜,當陽關陵已成為祭祀關公的最主要場所。關公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發生、發展,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在華人中影響深遠,千百年來,關羽「忠義仁勇」折射出來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的傳統文化格局。
  • 當陽峪窯研究綜述
    在所謂磁州窯類型瓷器中,有一類特殊產品,這類產品的窯址1933年,就被當時在華的煤業合資機構中福公司的英國人司瓦洛(R·W·Swallow)、瑞典人卡爾貝克(Orvar·Karlbeck)進行挖寶式發掘,因這處窯址位於焦作修武縣境內,所以他們稱此窯為焦作窯(Chiao Tso),1943年,卡爾貝克將調查報告發表,記載古窯址位於離焦作鎮北部約四裡的「Potter’s Valley」(瓷谷
  • 當陽記憶:瓦倉起義打響鄂西暴動第一槍
    鮑傳國引言:1927年9月,在中共當陽縣委領導下,以瓦倉區為中心的當陽、遠安、荊門、南漳四縣邊界地區,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打響了鄂西地區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鄂西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同時,組成了領導秋收暴動的鄂西革命委員會,曹壯父任鄂西秋收暴動總司令,李超然任鄂西秋收暴動總指揮,並決定公安、當陽兩縣首先暴動。李超然從武漢返回當陽以後,立即召開縣委會議,研究部署起義工作。會議分析了當陽各區的階級力量和各方面的條件,決定把瓦倉區作為暴動的突破口。
  • 【法院動態】當陽法院開展送法進社區活動
    【法院動態】當陽法院開展送法進社區活動 2020-12-22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陽無處不「三國」
    當陽三國文化提起湖北的三國遺蹟,談論最多的是荊州、襄陽,卻很少有人提及當陽,殊不知當陽無處不「三國」。這從羅貫中一部120回的《三國演義》中有16回52次描寫當陽,詩詞歌賦198首中竟有10首吟贊當陽可知。  當陽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又是「武聖」關羽的葬身之地。可謂「當陽無處不三國,關公勝跡遍當陽」,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張翼德吼斷壩陵橋,糜夫人香銷娘娘井,曹操觀戰的錦屏山,關雲長引恨古麥城、玉泉山顯聖等傳說故事,都發生在當陽。
  • 當陽懷古行
    在參觀、訪談荊州、熊家冢、宜昌等地後,還專門安排一天時間考察了當陽的「古三國文化」。    湖北當陽曾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古蹟甚多。趙子龍單騎救阿鬥的長坂坡;張飛橫矛躍馬、喝退曹兵的當陽橋;關羽敗走麥城、被害斬首的羅漢峪;關公英靈顯聖、「以圖復生」的玉泉寺;還有孫權以諸侯之禮厚葬關羽屍身的關陵……。
  • 當陽農耕習俗的旱田耕作方式
    當陽民俗(5)湖北當陽市。當陽融媒供圖湖北當陽大部分旱地實行棉麥連作。棉花是主要經濟作物,清明前在麥田裡整棉花行,下底肥、下種,待立夏後小麥收割了,再鬆土、移苗補栽,進行田間管理。棉花收穫完畢,拔起棉杆,耕板田種麥子。
  • 湖北當陽方言中的奇特用語:「娵隅」漫談
    周新仕攝當陽方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只是以聲音表達意義的口頭髮音交流,有時也以書面形式交流,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發展,書面交流越來越多。這就有一個要求比較規範書寫的問題。當陽教育、民俗文化界有一些熱心人在默默研究當陽方言,《當陽民俗志》有專門的方言章節。其實,當陽方言的書寫還是蠻有講究的,在不影響發音的前提下,字面儘量與達義接近、吻合。
  • 當陽三國遺蹟尋蹤:趙子龍大戰長坂坡
    王友兵攝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當陽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羅貫中一部120回的《三國演義》中,有16回52次描寫當陽,有10首詩吟贊當陽。其中,尤為精彩的故事是:趙子龍大戰長坂坡。當陽城標——趙子龍單騎救主。趙雲「七進七出」,共擊傷、擊殺將領約54人。張飛斷後嚇阻曹軍,夏侯傑被張飛大喝驚嚇,墮馬而亡。民國三十六年重立的長坂雄風石碑。王奧供圖長坂之戰的意義:"當陽之役,義貫金石"。趙雲此戰挽狂瀾以既倒,避免了劉備勢力核心集團的覆滅。否則,歷史的發展將會是另一種走向。
  • 當陽與苗慄高中學子深耕友誼
    苗慄大同高中學生在當陽一中圖書館借閱圖書當陽與苗慄學子一起參加課外活動     9月15日,臺灣苗慄縣大同高中家長會會長楊丞軒率部分學生及家長一行14人來到當陽一中,拉開了為期兩天結對交流序幕。    上午10時,大同高中的學生和家長們觀摩了當陽一中學生軍體拳表演,隨後走進課堂,和結對的小夥伴一起聆聽了任課老師講授的語文、英語、歷史和地理等課程,與老師進行了近距離接觸和互動,深入體驗了大陸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氛圍。
  • 湖北當陽關陵
    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於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當陽西北。故當地民間流傳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之說。關陵墓建於東漢末年,稱「漢義勇武安王祠」。關陵,開始是座土冢。
  • 當陽關陵,關雲長的安臥之地
    來湖北當陽遊關陵,算是實現了我拜訪關雲長頭、身、魂的願望。眾所周知,關雲長大意失荊州之後,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擒並殺害。東吳為嫁禍於人,將他的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王的禮節,用楠木做身,將其頭葬於河南洛陽之南,即人們所稱的「關林」。孫權則以侯的禮節,將關雲長的身軀葬於湖北當陽,人稱「關陵」。
  • 湖北佛教聖地當陽玉泉禪寺
    當陽玉泉禪寺是中國佛教聖地,天下叢林四絕之一,座落湖北省當陽市城西南12公裡的玉泉山東麓,距今有一千八百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