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現金印第安人的現狀:
歐洲殖民者對美洲的殖民瓜分,把印第安世界撕得粉碎;後來,在原有殖民地的基礎上,以歐洲移民後裔為主,相繼建起了一系列新的國家。而原來作為美洲大陸上的主人的各族印第安人,則失去了自己的獨立家園;他們被分側、被肢解,現在已成為大多數國家中的少數居民.在這一章中,我們按照國家或地區為單位,分別向讀者介紹一下各國和各地區的印第安民族,其中主要講一講有哪些印第安民族,以及他們在各國中的人口比例、大致的分布情形和目前狀況.
格陵蘭 格陵蘭現為丹麥管轄,實行內部自治,約有6萬居民.生活在格陵蘭島上的土著居民是愛斯基摩人,自稱因紐特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現有人口5萬,佔全島人口的80%,大多居住在該島西南沿海.愛斯基摩人是公元前後從加章大陸續進入格陵蘭島的,自古以來一直以獵捕北方鹿、麝香牛和各種海獸為生.但由於這些動物數量日漸減少,愛斯基摩人現轉向以捕魚為生.同時,由於和歐洲人的長期接觸,愛斯基摩人基本上接受了歐洲文化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人信基任教,許多人會講丹麥語.不過,愛斯基摩語的使用面現仍很大,與丹麥語同為官方語言.在東部沿海和西北的圖勒地區,愛斯基摩人較多地保留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
加拿大 目前,加拿大的土著人(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約有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包括20多個不同的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克裡人,有15萬左右,其次是奧吉布瓦人,大約10萬.人口最少的是馬萊西特人,只有700多人.其他的印第安民族有:易洛魁人、薩利什人、愛斯基摩人(現稱因紐特人)、米克馬克人、黑腳人、阿爾貢金人、蒙塔格奈人、休倫人、渥太華人、卡列爾人、奇爾科廷人、奇佩瓦揚人、斯拉弗人、庫欽人、盧喬人、誇科特爾人、努特卡人、特林吉特人.
以上所講的這20多個印第安民族,是血統基本純潔的印第安人,在加拿大叫「條約印第安人」.所謂條約印第安人,是指得到加拿大官方正式承認的印第安人.但是,除了條約印第安人以外,加寒大還存在「非條約印第安人」和一些印第安混血者,兩者加起來人口約有100萬.從民族學的角度說,非條約印第安人應當包括在印第安人之內.印第安混血者也不能完全排除在外.如果這樣計算的話,加拿大印第安人口至少在150萬,佔全國人口5%.不過,由於非條約印第安人和印第安混血者與加拿大全民社會的關係比較緊密,人們現在通常把他們與條約印第安人區別看待,在研究加拿大土著人間題時一般僅指條約印第安人.
目前,加拿大條約印第安人大多數居住在2242個保留地裡,並相互結成573個村落社.保留地是由聯邦政府劃定的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他人不得隨意侵佔;村落杜是得到聯邦政府承認的印第安人的基層政權單位.這些村落社是相互獨立的,沒有自己的上級機構,省政府也無權領導,而是直接受聯邦政府的派出機構管轄.但是,隨著印第安人民族意識的增強,在加拿大現也出現了一些印第安人的全國性或地區性的政治聯合組織.在首都漫太華,建立了全國印第安人兄弟會;在印第安人口比較多的省份,也建有各種印第安人聯合會、委員會或協會.加拿大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印第安人在各方面卻處於落後的地位.印第安人成立這些聯合組織,目的就在於維護和爭取自身的利益.印第安人向聯邦政府提出的要求,主要是維護土地所有權並爭取自治,保護自然資源不被無償開發,以及增加在當地企業中就業的機會。
美國 印第安人口大約有22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8%左右。此外,還有1000多萬美國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印第安人,他們是早期移民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後裔.印第安人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州.但以阿拉斯加、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北卡羅來納、俄克拉何馬等州較多.按語言來分,美國印第安人有如下集團:阿爾貢金人、阿塔巴斯科人、納瓦霍人、卡多人、易洛魁人、穆斯科格人、皮曼人、普埃布洛人、克雷桑人、塔諾安人、祖尼人、薩利什人、沙哈普蒂安人、肖肖尼人、蘇人;尤馬人、猶他人、阿留申人、愛斯荃摩人.
如同加拿大印第安人一樣,美國印第安人也居住在政府劃定的保留地裡,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是,與加拿大印第安人不同,美國印第安人受全民社會同化的程度更高,他們70%以上的人改操英語,很多人走出保留地到城市工作。在美國,「城市印第安人」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些印第安人基本上與「保留地印第安人」脫離了關係,他們已擺脫傳統的生活方式,走上了現代化的謀生道路.但是,美國是一個貧富差別懸殊的國家,這種貧富差別不僅表現在不同階級之間,而且也表現在不同的種族或民族身上;如同黑人和奇卡諾人(講西班牙語的拉美移民)一樣,印第安人也是美國最沒權利、最受孤立的少數民族集團之一。
不過,由於特殊的歷史地位,美國印第安人具有其他少數民族集團所沒有的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他們的利益.目前,印第安人有260多個保留地,佔地2000萬公頃,其地下埋藏著全美鎢礦的90%,鈾礦的二分之一,煤儲量的三分之一,以及豐富的石油和森林資源.圍繞這些財富,在各族印第安人與政府及各大企業之間存在著矛盾和鬥爭,前者要對這些財富行使主權,而後者則千方百計加以剝奪。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美國印第安人從50年代開始就走上了全國聯合的道路。
1954年,有24個部落的代表發起成立了美國印第安人全國委員會;後來,又相繼成立了全國部落主席協會和美國印第安人全國運動,以及其他地區性印第安組織.在芝加哥印第安人中心創辦的《印第安人之聲》報,是眾多的印第安人刊物中比較有影響的一家報紙,它對促進各地印第安人之間的聯繫和團結髮揮了重要作用.由於印第安人長期不懈的鬥爭,他們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例如,美國印第安人在法律上不受州政府管轄,州政府的行政法令在印第安保留地裡一律無效,各印第安保留地和村鎮直接歸聯邦政府內務部印第安人事務局領導。
這一地位可以使印第安保留地免受地方當局可能的侵害,在受到侵害時則可以直接向聯邦政府控告.除了獨特的法律地位以外,美國印第安人還被免除任何稅務負擔,成為一部分特殊的不納稅的公民.不僅不納稅,聯邦政府每年還向印第安保留地施放2億美元以上的補貼,印第安人人均100多美元.當然,印第安人所得到的這些利益,與他們在歷史上失去的東西和遭受的痛苦無法相比。但是,歷史是無法追回的,任何現實的補償也無法彌補既往的損失,人們只能面對現實。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