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歷史卻只有短短兩百多年,如此之短的時間,實現國家的強勢崛起,美國也得到了很多稱讚。那麼美國是如何崛起的?
美國的崛起,其實和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都是靠著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壓榨和奴役實現的。
美國獨立後,馬上開始了三項計劃,一個是對外擴張,一個是屠殺印第安人,一個是引進黑人。對外擴張指的是美國向西通過購買或戰爭等手段,得到了路易斯安那,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等大片土地,把國土拓展到了太平洋。
伴隨著土地擴張,美國開始大肆屠戮印第安人,基本上擴張一片土地,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就會遭到美國的屠殺和滅絕。然後美國人佔據這些原本屬於印第安人的肥沃土地,開辦各種種植園,以滿足工業需求,獲取利益。
由於缺乏勞動力,與此同時,美國又開始從非洲大量引進黑人。通過挑撥非洲部落爭端等方式,欺騙、誘導、劫掠大量黑人,將其運往美國,變成白人種植園主以及白人礦主的奴隸。
以上三項計劃都是發生在19世紀,基本上是同時進行的。至19世紀末,美國基本完成了領土擴張,美國土地上的印第安人也在整體上被基本滅絕,只有少數倖存者被驅逐到了西部荒涼的印第安人保留地。
而販賣黑人,雖然並非美國首創(最早的奴隸販子大多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後來才是英國人和美國人)但美國的奴隸販子顯然超過了它的前輩們,伴隨著19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對美國原材料的需求大漲,有成百上千萬的黑人被販賣到了美國,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由此可見,美國正是通過侵略擴張,屠殺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不過這種崛起模式,也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現在美國的黑人問題,起因就是當年引進黑人。那麼當年的美國,為何要屠殺印第安人,引進黑人,而不是直接奴役印第安人呢?
具體有兩個原因。第一,印第安人反抗激烈。其實當歐洲人最早到達美洲時,確實直接奴役過印第安人。早期的殖民者曾經採用購買或交換的方式,從印第安部落獲取奴隸。後來隨著歐洲殖民者在美洲實力的增長,逐漸放棄了文明的方式,開始直接武力掠奪,將很多印第安人變成奴隸,投入到了美洲的種植園中。
但殖民者發現,通過購買和交換等正當途徑得來的印第安奴隸,逃亡的情況非常嚴重。而且美洲本來就是印第安人的家園,這些奴隸逃亡之後,很容易就能找到接納他們的印第安部落,讓殖民者購買奴隸的錢血本無歸。
而通過掠奪得來的印第安奴隸,不僅逃亡現象更加嚴重,而且還會激起印第安部落的整體反抗,往往會給歐洲殖民者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所以殖民者發現,使用印第安人奴隸的成本太高,逐漸放棄了直接奴役印第安人的做法。
第二,黑人的身體素質強於印第安人。逐漸放棄印第安人奴隸之後,殖民者開始從非洲大量引進黑人奴隸,黑奴身體強壯,不僅可以應付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比印第安人奴隸更好約束,也很少出現大規模逃亡的情況。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印第安人骨子裡,有一種反抗精神存在。在印第安人眼中,美洲是他們世代生活的家園,允許白人定居生活,已是一種恩賜,但這些白人竟然還想佔據他們的土地,甚至奴役他們。這在印第安人看來,是絕對不會接受的。所以面對得寸進尺的殖民者,肯定會爆發激烈的反抗。
而黑人則不同,黑人晚於殖民者到達美洲,而且是被販賣而來,和印第安人相比,反抗意識就會小很多。所以,放棄奴役印第安人,引進黑人,成了殖民者的共識。美國成立後,也是如此,一面屠殺印第安人,一面引進黑人,擴大了生存空間,也彌補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最終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