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非洲也是人類的起源之一,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極世界中,非洲文明佔有一席之地。古老的非洲文明,在16世紀之前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可是。到了16世紀以後,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古老的非洲文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打擊。
「三角貿易」,也被稱之為「黑奴貿易」,是在人類近代史上,奴隸販運寫下的最為可恥、最為卑劣的一頁。歐洲殖民者為了追求利益,在歐洲、非洲、美洲三大洲之間來回穿梭,把非洲強壯的黑奴販運到美洲出售,之後再購買當地的當地的貨物運回歐洲。
一去一來,奴隸販子們便賺取了高額的利潤。而在「三角貿易」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非洲的黑人,據資料統計,在數百年的黑奴貿易中,非洲大約損失了一億人口的黑人。
在美洲種植園內,種植園主將花大價錢購買來的黑奴安置在園區內幹活,每一個種植園內,黑奴少則有幾十人,多則上百人。而負責看押、監工的種植園主一家人,人數自然是沒有黑奴多的。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悲慘的境地,身體強壯的黑人們就沒想過要反抗嗎?其實,黑奴們是想過要反抗的,但是苦於實力不足,即便起來反抗也無濟於事。
首先:黑人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在種植園主看來,這些黑奴就和牲畜一樣,僅僅是用來產生利潤的工具而已。為此,在監工的管理下,黑奴們要整日不停地幹活,沒有時間去謀劃別的事情。
其次:雖說黑奴長得強壯,人數也眾多,但他們接觸不到武器。而奴役他們的奴隸主則不同,擁有先進的武器及其他用於鎮壓黑奴的工具。
最後:黑奴不受法律保護,當時的法律規定,除了白人和恢復人身自由的黑人,其他的黑奴沒有人權。若是黑奴逃跑了,政府會出面幫奴隸主抓獲逃跑的黑奴。至於被抓回去的黑奴,下場非常悽慘。
當然,除了以上三點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導致了黑奴們不敢反抗。因為,在黑奴之前,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曾拿起武器反抗,但最後遭到了殘酷的迫害。
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的統稱,並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分布於南美洲和北美洲。16世紀以後,隨著歐洲殖民者登陸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幸福、寧靜的生活便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殺戮和摧殘。
據文獻《世界通史全編》記載:「美國在1703年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一百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五十鎊!』」
正是在這樣的激勵下,歐洲白人開始了屠殺印第安人的行動。只要是印第安人,不管是男女老少,不分好壞,會被白人殖民者統統殺掉。而這樣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持續了大約三個世紀之久。
獨立後的美國,為了開疆拓土,便將目光也放在了印第安人身上。從1865年起,出動兵力一萬餘人,前後作戰共計一千多次,在付出了幾千人傷亡的代價下,最終將印第安人打得臣服。
試想一下,天生悍勇的印第安人,靠著自身勇猛的戰鬥意志,都無力抵禦殖民者的腳步,慘遭殺戮,更何況是漂洋過海,對地理環境不熟悉,又沒有人身自由的黑奴呢?彪悍的印第安人都被屠戮殆盡,有這樣的前車之鑑,黑奴們自然也是不敢輕易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