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戰|英西大海戰:打破西班牙海上的獨霸地位,新的格局誕生

2020-12-15 璇璣文史

引言

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之中,美國在二戰之後成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整整稱霸了世界半個多世紀,那麼在美國之前,又是誰稱霸全球呢?答案是英國。

第1次世界大戰和第2次世界大戰英國都是主要的參戰國,也正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讓英國國力急速下降。

但是在第1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曾經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18和19兩個世紀,英國藉助第1次工業革命的輝煌,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名副其實的日不落。

那麼大家知道在英國之前是誰稱霸全球嗎?又是怎樣的一次事件改變了全球的政治環境和格局呢?在英國之前,稱霸大西洋和全球的是西班牙。

16世紀時期,西班牙得到了大航海時代的巨大紅利他們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大量的財富和貴重金屬,國家綜合實力快速上升,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大量的殖民地,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最強大的帝國之一。

但是1588年的英西大海戰改變了這一局面,這場戰役的最終讓英國在海上戰勝了西班牙,西班牙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被消滅,英國的艦隊逐漸成為了大西洋海域的霸主,他們壟斷了大西洋的貿易,自此逐漸取代了西班牙,成為了全球範圍內的日不落帝國。

戰爭的背景

英國不滿足現狀西班牙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者,也正是憑藉著大航海時代,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諸多殖民地,同時在美洲地區開採大量的金銀,得到了海量的財富。

但可惜的是西班牙將這些財富運用到王室的消費之中,並沒有真正的促使國家的工業發展,綜合國力雖有所提升但沒有質變。

而英國當時處於資本主義的萌芽時期,輕工業的發展讓它急需大量的海外市場和原料,更重要的是英國女王將國家的財富都發展在了工業上,經過多年的發展英國和西班牙之間的綜合國力在逐漸縮小。

英國所掌握的殖民地卻遠遠少於西班牙,這讓英國人不滿足於現狀,他們想取代西班牙的地位。

英國海上強盜的猖獗相信看過加勒比海盜的人都知道在那個時代大西洋上面有很多的海盜船,他們依靠打劫過往的商船來維持財富的積累。但是知道嗎?當時海盜船的最大背景和股東就是英國人。

當時的英國女王並不敢和西班牙正面開戰,這是因為英國人並不清楚是否能夠獲勝,因此他們通過海盜的方式來掠奪西班牙人的商船,竊取西班牙人的財富,這讓西班牙人在那段時間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而這其中的標誌性事件就是當年的英國大海盜德雷克在環球航行中把西班牙存放在南美洲各海岸的金銀財寶搶奪一空,這可氣壞了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他當時就要求英國女王對他進行懲罰,但是英國女王卻對他加官進爵,這一下惹怒了西班牙國王,西班牙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挑釁。

西班牙國王顛覆計劃的失敗其實一開始西班牙也不太想和英國打仗,這是因為打仗要耗費很多錢財,而西班牙當時自以為想出了一個絕妙計劃。他準備和英國的天主教勢力進行合作,將被囚禁在倫敦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推上英國王位,顛覆伊莉莎白女王的統治。

這樣他就能夠控制英國,但可惜的是伊莉莎白女王是多麼聰明的人,她一早就得到了這個計劃,並且藉助這次的理由成功處死了她的敵人瑪麗。

這讓西班牙國王偷雞不成反蝕米,不過好在也給西班牙國王找到了一個理由。當時的瑪麗屬於天主教會教皇一派,伊莉莎白的行為讓天主教的教皇非常不滿,因此教皇號召天主教徒們和英國作戰,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自認為找到一個絕佳的理由。

大海戰的到來

無敵戰艦的實力和計劃1588年5月份,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派出了當時很少大西洋海域的西班牙戰艦,而這一次出徵的艦隊名號就是最幸運的無敵戰艦,他們從裡斯本出海,遠渡英吉利海峽,去徵服英國。

從各項數據上來看,這支海上軍隊確實是大西洋海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當時的他們一共擁有134艘船隻,並且每一艘船都是大船,總的排水量達到了57,868噸,並且他們還裝載了2431門重型火炮,火力強大。

同時還攜帶了2萬多名士兵,加上其他的船員以及各類人員達到了5萬人,相對於英格蘭戰艦來說,他們的體型更為龐大,火力更加勇猛。

而在海戰開始之前,西班牙人就制定了明確的計劃。他們希望先在英吉利海峽和英國軍艦作戰,給予英國艦艇沉重的打擊,然後再和駐紮在尼德蘭南部的帕爾馬公爵所率領的西班牙軍隊會合,最後憑藉著海軍的實力在英國進行登陸作戰。他們的目的可不僅僅是消滅英國的海上力量,更是希望能夠攻下英國。

意想不到的失敗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海戰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當7月份的時候,西班牙的艦隊浩浩蕩蕩來到了英吉利海峽,但他們當時太輕敵了。英國艦隊當時已經在英吉利海峽等候多時,他們為了不給西班牙人喘息之機,便提前發動了猛烈的攻勢。

當時的西班牙人還停留在老式海上作戰的計劃之中,他們準備利用自己艦載步兵的優勢,和英國軍艦展開正面交鋒。

但是英國人並不打算這麼幹,他們的艦船更小更靈活,因此他們避免和西班牙的軍艦進行正面接觸,從側翼不斷進行騷擾,西班牙的戰艦由於太大不夠靈活,無奈只能成為英國軍艦的巨大目標,這一下可讓西班牙損失慘重。

西班牙在第一場戰爭失敗之後,他們無可奈何,只能等待駐紮在尼克蘭南部的帕爾馬公爵所率領的援軍。但是當時的英國人提前封鎖了尼德蘭的南部海域,這讓沒有海軍接近的西班牙陸軍根本沒有辦法突破英國的封鎖。

而這個時候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還一點情況都不知道,英國在這個時候又想出了一個絕妙辦法,他們準備採取火攻的策略,他們提前準備好快艇和易引燃的物品,然後趁西班牙不備把船點上火衝進西班牙的艦隊之中。

人們會問為什麼西班牙的軍隊不逃跑,要知道他們的艦隊更大,航行速度更慢,如何避開英格蘭戰爭的撞擊,這一下讓西班牙的戰船損失慘重,大量的軍艦被燒毀,曾經風光無限的無敵戰艦也基本上宣告破滅,而西班牙徵服英國的計劃也失敗了。西班牙的軍隊只能慌忙地撤退。

但是英國人不準備就這麼放過西班牙,他們要徹底摧毀無敵艦隊。在追擊途中,有部分西班牙艦隊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擅自脫離投向英國人,這可讓指揮者希多尼爾公爵勃然大怒。

雙方在8月份再一次在加來的東部海域展開海戰,不出意外這一次西班牙又失敗了,加上撤退的途中遭遇到了暴風的襲擊,10月份回到西班牙的無敵戰艦已經徹底消滅了。

而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西班牙的指揮公爵是一位陸軍將領,他並不熟悉海戰,這可以說是西班牙本次最大的失敗。

大海戰的結果

西班牙的衰落大海戰都失敗對於西班牙來說是毀滅性的。他們最賴以生存的無敵戰艦被徹底消滅了,這也標誌著西班牙的海上軍事力量已經沒有英國強大。

海上的霸主地位就此轉移,英國成功地接過了大西洋上的海上霸權,西班牙失去了大西洋貿易的統治權,同時沒有強大的海上部隊。

西班牙對於境外殖民地的掌控力在日益削弱,在美洲地區大量的殖民地被瓜分,曾經的強大的帝國逐漸走向衰落,在隨後的300多年,西班牙再也沒有恢復自己的強勢。

英國的崛起而英國人則從這場大海戰中得到了不可估計的好處。首先英國人正式擊敗了西班牙,成為了大西洋領域的海上霸主,得到了17世紀之後大西洋的海上霸權,擁有了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

這成功的讓他們控制住了大西洋的海上貿易,並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利潤,並且強大的海上力量,讓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瘋狂擴張。

殖民地數量急劇上升,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資金也就在這段時間內得到了滿足,為18世紀的工業革命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海上作戰思路的改變英西大海戰不僅僅改變了英國和西班牙在大西洋海上軍事力量的對比,同時顛覆了傳統海戰模式。在已經在海上作戰雙方的軍艦都是互相炮擊,甚至短兵相接步兵作戰,比的就是誰的火炮更大,誰的艦載步兵更勇猛?

但是英西大海戰英國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他們知道英吉利海峽狹小不適合大型戰艦的擺開,因此他們利用戰船的小靈快的特點,不斷的進行騷擾,利用火炮的遠射程進行打擊。

自此之後,各國對於海上軍事力量的發展集中在了航程和火炮的射程之上,不再像以前盲目的追求體積和艦載步兵的強大。

結語

這場海戰徹底改變了歐洲地區的實力對比,英國和法國等國家逐漸走上了歷史舞臺,可以說西班牙本來是有機會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但是他們在得到歷史和時代的紅利之後,並沒有把所擁有的海量財富投入到國家的發展,而是滿足了個人的私慾,在這種情況下逐漸上升的英國自然成為了歷史的選擇。

這場海戰改變了原有的殖民地格局,以英國為首的新興殖民主義成為了歷史的主角,同時也正是這場海戰為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的誕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英國史》

相關焦點

  • 英西戰爭慘敗,「無敵艦隊」變成諷刺,西班牙怎麼就衰落了?
    英西海戰之前西班牙準備嚴重不足在「英西海戰」決戰正式打響之前,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其實也是非常看重這次遠徵英國的戰爭的。但是,他統治下的海軍將領們,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巨大的關注,以及充足的作戰之前的準備。
  • 英荷之戰中,海上霸權之爭,見證「日不落帝國」的崛起之路
    前言歷來海上的貿易之戰就是各國角逐的戰場,海上的霸權不僅宣示著霸主的領導地位,也意味著源源不斷的財富湧來。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在欲望的驅使下,廣闊的海面上曾經上演著無數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一個國家的衰亡,隨之另一個崛起,興衰交替之間也是歷史浪潮的沉沉浮浮,是時代的發展結果。西班牙和英國都曾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曾經在世界舞臺上宣誓過它們的霸權地位。最先取得代表著霸主地位之稱的「日不落帝國」之名的就是西班牙。
  • 群雄混戰14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何以使幾國衰落幾國崛起?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是因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王位出現空缺,法國波旁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為爭奪西班牙王位,而引發的一場歐洲群雄大混戰。戰爭的實質是為防止法國吞併西班牙而再次獨霸歐洲的局面。因而促使歐洲國家組成新的聯盟對抗法國。
  • 大航海時代——荷蘭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鄭成功挑戰海上馬車夫
    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並不令人驚訝,而荷蘭的崛起同樣得益於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歐洲的斯海爾德河、馬斯河、萊茵河都從荷蘭境內入海,背靠歐洲大陸,荷蘭的鹿特丹曾長期是世界第一大港口。1、荷蘭,本屬於西班牙王國。荷蘭的崛起標誌著大航海時代的強國從西南歐轉移至西北歐。
  • 克倫威爾時代的英西戰爭
    英西戰爭發生於1655年至1660年。第一次英荷戰爭後克倫威爾領導下的英國將劍鋒指向西班牙,根本目的是要打破西班牙隊加勒比海商業的壟斷。
  • 在18世紀的海上爭霸中,英國為何屢戰屢勝,而法國卻會屢戰屢敗?
    英國本身則倚仗自己島國的有利地位,主要從海上消滅法國的力量,稱霸海洋,伺機全部或部分地奪取法國的殖民地,取得海上貿易的壟斷權。因此,英法交鋒主要是在海上和殖民地進行的。 二、英國爭霸優勢的開始 從十七世紀末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前,英法之間爆發了四次規模較大的戰爭。
  • 崛起之戰:19世紀美利堅與西班牙的戰爭(上)
    門羅主義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洲的事務應由美洲人民自己決定,反對歐洲列強對美洲事務進行幹預,門羅主義表面上是維護美洲國家的獨立與自由,實質上美國將拉丁美洲視作自己的後院,美國要取代歐洲列強在美洲大陸的地位。
  • 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失敗與英國之崛起
    兩艘在英吉利海峽沉沒,一艘人在英格蘭德文郡海岸擱淺,兩艘在比利時海岸擱淺,另外五艘在返回比斯開灣或西班牙本土水域時失蹤。這意味英國艦隊在大肆吹噓的格雷夫萊恩戰役中僅擊沉了5艘西班牙船隻。 1888年的英國勝利慶典也沒有提到1589年英國艦隊對西班牙的反攻,這次行動同樣以失敗告終。
  • 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國的崛起之戰,美西戰爭
    眾所周知,正是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跨世紀的英布戰爭和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這三場此伏彼起的帝國主義戰爭標誌著帝國主義時代的到來,而作為第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美西戰爭可謂是人類歷史上的路標性事件之一。在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躋身於世界列強之列,雄心勃勃準備海外擴張之時,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已將世界瓜分殆盡。
  • 美國簡史:一個有著強烈強盜思維的國家是如何崛起的
    直至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徹底打破了屬於他們的寧靜,來自西班牙、法國、荷蘭、英國的殖民者們紛紛登陸美洲,短短幾百年間,在西方殖民者種族滅絕的屠刀之下,印第安人口數量從3000萬驟降至100多萬。十八世紀,英國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此為美國國家行政架構的發端。
  • 葡萄牙,西班牙先後失去海上霸權後;誰才是最大贏家?
    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船隊在非洲西海岸至幾內亞一帶,掠取黃金和象牙,抓捕黑奴,並先後佔領馬德拉群島等。使葡萄牙的航海基礎和整體水平都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雖然當時葡萄牙比西班牙要更勝一籌。但是,由於其軍事工業根本無法與西班牙的軍隊相提並論。因此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同時也是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哈布斯堡王朝侵佔。15世紀中期~16世紀末,西班牙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並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影響全球的日不落帝國。而在西班牙成為歐洲最強國家的同時,英國和荷蘭也正在悄悄崛起。
  • 伊莉莎白一世如何利用英國海盜爭奪海上霸權
    整個運輸過程中,貨物裝船的環節最為薄弱,為英、法海盜的劫掠提供了可乘之機。西印度群島成為歐洲各個國家嚮往的土地,但最早發現的西班牙、葡萄牙卻不允許他國進入,各國礙於西、葡兩國強大的國力不敢與之正面對抗,但又不肯就此放棄巨額的財富,便開始另謀他法。
  • 蘇伊士運河之戰,在三大巨頭的瓜分下,英國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蘇伊士運河之戰,在三大巨頭的瓜分下,英國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二戰之後,以英法為首的歐洲國家對當時的蘇伊士運河進行了爭奪控制權的鬥爭,這次戰爭被稱之為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叫蘇伊士運河之戰,這次戰爭的主要參與國有英國、法國以及以色列,這次戰爭的開啟源於對於利益的追求和欲望的膨脹,因此國際對於這次戰爭的發起進行了強烈的譴責
  • 「蜜月期」過後立即開戰,「英西海戰」的爆發,宣告雙方關係破裂
    正當宗教改革運動轟轟烈烈進行,專制的天主教會逐漸告別政治領域之時,西班牙王室卻依然保持了,其對天主教會勢力的虔誠信仰。在西歐世界,宗教信仰和政策是否存在共同的內涵或者目標,實際上是能夠決定教會國家之間關係的重要因素。
  • 海上馬車夫荷蘭共和國的誕生
    西班牙統治者非常的恐慌,調來鎮壓的軍隊力量,法塞爾總督率領軍隊擊敗尼德蘭聯軍,但是尼德蘭地區的舊的封建地主和天主教勢力迅速倒向西班牙人,在1579年南方反動派成立了阿拉斯同盟,承認腓力二世是唯一合法君主,革命勢力遭到了絞殺,之後革命形勢遭到了非常大的扭轉,各個革命政權被逐個被消滅,之後,西班牙又取的南方地區的統治權。
  • 被遺忘的拯救歐洲之戰
    作者:高林「奧斯曼帝國的西進和歐洲的抵抗就像地球的板塊變動,勒潘託海戰和維也納之圍是板塊接合部產生的反應,而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戰爭,尼德蘭的革命和獨立、還有法國和哈布斯堡的持續鬥爭則是歐洲板塊被奧斯曼帝國擠壓之後發生的連鎖反應
  • 英荷當海盜打劫西班牙,西班牙抄起傢伙就是幹,誰不是海盜起家的
    (如智利西海岸)。這樣,新大陸西海岸從南緯56度起到北緯48度止,共達104個緯度的海岸線都被比較正確地繪製在地圖上了。新大陸西海岸最北達到北緯71度,按直線跨度算,82%的海岸線就被發現和認識了。另外,德雷克環球航行還帶回了一些關於印第安人的民族志、歷史志等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