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皇帝昏聵,百姓生活艱辛,在這種環境下很多有才華的人放棄了入仕為官的打算,他們追求怡然自得的生活樂趣,享受精神世界的富足。在繪畫創作方面,明末呈現出繁榮的景象,陳淳、徐渭二人開創潑墨寫意的技法,暢快抒情,將文人情懷推上了至高地位。董其昌等人堅守傳統技法,也強調文人氣韻在創作中的重要性。布衣畫家以賣畫為生採用了雅俗共賞的理念,創作具有裝飾性美感的作品,藍瑛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枝獨秀不是春,只有風格多樣化才能迎來藝術創作的春天。可惜,這個春天有點短暫,持續了大概十餘年,隨著滿清政府的統治,繪畫創作再次受到方方面面的桎梏。
項聖謨正好經歷過這個短暫的「藝術春天」,他的繪畫作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創作於明末時期的作品,注重形式美的同時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另一類是創作於明亡以後,他經歷國破家亡,萬貫收藏毀於戰火,四處逃亡流浪的生活讓他讀懂了元代畫家的心思,讓他的作品多了幾分冷酷孤傲。這兩個時期的作品很好分辨,除了看風格,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入清之後,項聖謨在作品上再也不題寫年款了,一般沒有年款的作品,幾乎都是他後期作品。這幅《青山自高遠》就是他後期仿倪瓚畫風的佳作。
項聖謨所在的項氏家族是江南收藏世家,他的祖父項元汴可謂是明代收藏界第一人,時至今日還能在很多傳世名畫上看到他的鑑藏朱印。項聖謨從小生活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環境中,讓他知道傳統技法的精妙之處,他能時時刻刻朝夕賞玩這些優秀的畫作。眼高才能手高,有見識才知道什麼是好作品,才能畫出來好作品。創作思想指導創作技法,讓青年時代的項聖謨就享有盛名。這幅《青山自高遠》中流露出一種經歷世事變遷,人生變得愁苦敏感的味道。畫中沒有炫耀,只有深情內斂,好像一人飲酒之後獨自喃喃細語,說一些不想讓別人聽到的話語。
畫中空無一人,那時因為項聖謨不願意與俗人同遊,在他看來,國破家亡之後只有恨意,再美的山水也消除不掉心中的傷痛。他畫山水是為了回憶往昔的快樂,而不是為了邀人入畫一同遊玩。項聖謨由富家公子轉為落魄百姓,這樣的身份轉變和倪瓚十分相似。倪瓚是主動選擇遠離紅塵,項聖謨是因戰亂不得不接受現實,結果是一樣的。他的孤高冷傲,就在畫筆下流露出來。項聖謨也想快樂起來,但他每天看到的都是山間樵夫,水上漁人,他們尚且還能感受到生活的溫暖,但他的一顆心已經冰冷麻木。
看畫就像看人,一個人的情緒會隱藏,但一個人的作品很難藏住感情。看這幅《青山自高遠》就想到了項聖謨的孤獨與悲涼,想要說點什麼言語溫暖這位傷心的畫家。
拓展閱讀
大唐「戰神」,三原李靖李藥師
無關寫實還是寫意,只是描繪心中的山水,董邦達繪《秋山茅屋》
對比是為了風格上的統一,近現代國畫大師李可染繪《百草園》
狀元才子,名師高徒,清代王敬銘繪《山塢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