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究竟畫的什麼?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

2021-01-19 藍鷹書畫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山水畫究竟畫的什麼?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

文/文涓

單純從名字上看,山水畫中的主體其實是山水之景,但是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卻對畫中的景致有著很高的要求,並不是眼中所見的山水之景,而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載體。

山水不出筆墨情,想要將山水畫好,除去筆墨勾勒出真實景象之外,也要將個人對於山水畫的思考融入,通過對山水的透徹理解,從山水中感知樂趣。

再將情緒傾注筆端,將畫、人、時代緊密相連。總而言之,當討論山水畫究竟所畫何物時,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通曉山水之性情。

01以山川為媒介

從山水畫所表現出來的意境可以得知,多數畫家在筆端描繪山水之境,雖然能夠通過氣勢雄渾的山水概況,呈現出自然景致之絕妙。

然而在深層次的意義上,卻是畫家接觸山川之後通過自己的思考,將自然所見變為心中所想,達到胸中有丘壑,筆端生青雲的境界。

但究其根源,山水畫是想要抒發人的感情。這情感來自於畫家個人,也因此就山水畫的本質而言,是以山川為媒介,將人的情感和自然之景達成藝術上的融合,並在看眾的欣賞過程中產生共鳴。

02以筆墨換情感

山水畫家往往在技法的積累之下,藉助於筆端的巧妙設局將山水盛況描繪於紙上,以美輪美奐的筆墨姿態去反應情景交融的境界。

而所謂的情景和境界,其實有著相通之感。在筆墨、丘壑、氣韻的全面表現當中呈現出震撼人心的效果,也因此能夠看出,山水畫是藉助於筆墨來換取情感,畫的本質是在抒情。

03求的自然之氣

傳統國畫當中的山水畫並不局限於局部,往往是著眼於整體,通過波瀾壯闊的山水盛況將山水間的完整性描繪於紙上。而在這樣的藝術形式當中,更容易表現出天地山川和自然景致的氣韻。

同時在山水當中常見模糊處的虛實交接,形成的對比能夠讓氣韻變得更為生動,而這種空靈姿態也成為古人心中的一種審美理想,展現出的是生動形象的自然之氣,也是畫家在畫面當中的一種追求。

從三點分析當中可以窺得山水畫,看似是在描繪自然之景,實則是對心境的紓解,將感情融入到山水畫面當中,在紙上描繪出自然之氣,在情感處洋溢著個人理解,將這種表現形式獨特的藝術品推向更為深刻的意境當中。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被鳩山由紀夫收藏的山水田園畫——林敦席詩情山水畫藝術
    簡單的四句話足以帶人步入古香古韻的詩境中,青山、綠樹、小橋、流水、炊煙、晨霧的禪境四溢讓畫面顯得更為的深邃有意境。這就是"詩情山水畫"給人的一種無限迷戀的魅力,流連忘返,駐足畫前,身臨畫外,情在畫中。如果說這就是藝術給我們身心的淨化,更是藝術家給我們營造的意境。讓人忘卻城市的喧囂,忘卻繁雜的世俗,忘卻煩惱的現實,行走於重塑自我的心境。這既是生活的點綴也是藝術的真諦。
  • 山水有清音——山水畫的「音樂性」表達
    回首三屆展覽的策劃與舉辦過程,圍繞著「山水清音」四個字,策展團隊做了多方面多層次的討論與研究:既要展示以北京畫院畫家為代表當代山水畫創作面貌一隅,還要凸顯在國家大劇院舉辦此展覽的特殊性,更不能脫離中國山水畫本身建造空中樓閣,三次展覽均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新方式表達,不僅展示出了畫家們守正創新、筆耕不輟的豐富成果,也將兩個機構的文化內涵與氣質契合於展覽中。
  • 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簡單又實用
    中國國畫發展至今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也出現了很多的分支,水墨山水畫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水墨山水畫自唐朝開始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現在也有許多優秀的水墨山水畫畫家,下面一起欣賞國家一級美術師諸明的江南水墨畫,並學習一些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吧。
  • 如何畫出一幅經典的淺絳山水畫?
    淺絳山水,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筆墨技法筆墨的勾、皴、染、點、擦:「勾」是勾出物體的輪廓線;「皴」是用長短寬窄不同的筆觸表達物體的明暗和空間;「染」是用淡墨烘染;「點」是點苔。點染可以增加景物的蒼茫氣氛,也可以加強畫面景物深淺遠近的對比,使之層次分明、豐富、生動。
  • 房間掛畫有什麼講究,名家山水讓家居生活更精彩
    房間裡掛畫由來已久,在古代,大多是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在房間裡掛些名人字畫,到了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會在家中掛字畫來裝飾牆面,如今房間內掛畫已經成了一種文化風氣。不過房間掛畫也是有很多講究的,究竟房間掛畫有什麼講究呢,注意下面這幾點就行了。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圖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有言,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中國社會史》)。歷史學家陳寅恪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
  • 錢松嵒:畫青綠山水要這樣用石青、石綠
    曾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名譽院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顧問,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是當代中國山水畫主要代表人之一。石青、石綠,為重彩畫的主要顏料之一,重彩畫有富麗堂皇的美感,歌頌祖國,歌頌今天的新社會,應該多畫重彩畫。而且,優秀的青綠山水畫,單從青綠本身色澤方面來看,鮮豔明淨,珠圓玉潤,令人望而生愛。
  • 「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的較量
    但其實說起來,中國山水畫卻是從彩色開始的,而青綠山水就是其中之一。回溯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最早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以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為開端。在這幅畫裡面,開始出現了山和水的形象。只不過這一時期的山水還只是人物畫的襯景,並且還帶有稚拙的痕跡。
  • 唐寅山水畫的風格特徵
    唐寅 溪亭對弈圖第三階段:大約是唐寅44歲前後。這個時期,命運多舛的唐寅又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從此唐寅逐漸脫離院畫範疇,呈現出獨特的個人畫風。如《落霞孤鶩圖》是他從南昌返蘇後的作品,此作章法與前述的《春遊女幾山》如出一轍,但用筆較前者有了很大的變化,滕王閣之臺座用界畫筆法出之,透視與比例準確到位,近景與遠景的山石均用長披麻皴,更顯圓潤華滋。
  • 客廳掛山水畫有什麼好處 哪些山水畫旺風水
    很多人在裝飾的時候 ,都喜歡在客廳掛一些山水字畫裝飾,客廳掛山水畫有什麼好處?那麼客廳有哪些山水畫比較旺風水?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山管人丁,水管財。山水畫中的水寓意著財源廣進,流動的水更是財源廣進得好預兆;山則是靠山的寓意,「靠山鎮宅,基業永固」,不管是日常生活中還是事業上,都會遇到靠山、貴人之類的機遇,幫助自己仕途平穩。
  • 畫家唐輝由人物改畫山水,進步迅猛,他提供的經驗是什麼 ?
    畫家唐輝由人物改畫山水,進步迅猛,他提供的經驗是什麼 ?他改畫山水能夠較快地入門進境,與這些因素都有很大的關係。他熟悉中國畫寫生的途徑方法,但他知道,他更需要的是儘快進入傳統山水畫模式,掌握筆墨方法,然後再通過師法造化以及師古人之師造化的交互作用,探求自己的藝術個性。
  • 京海墨韻藝術家風採:柳長德山水畫作品賞析
    山花水月,本無常態,亦無性情,但一經妙手點染,便成情感的宣洩、意趣的攀扯,讓人心折。他,通過水墨染色傳情。不為物利而動,不忘初心,以純美的藝術方式呈現給愛我者。他,真誠質樸,畫如其人。現為職業畫家,精於山水畫創作,以其故鄉隴南山水為題材的山水畫尤為世所稱道。柳長德山水畫用筆俊逸,著色爽朗,使其畫作乾脆利落,精神氣十足。其色調清新,層次明麗,朝陽光明滿人間,高山環繞聚福,流水潺潺招運。
  • 山水懷抱|著名山水畫家石峰作品鑑賞
    《潮平兩岸闊》137cm×68cm紙本設色2020年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寫道,「畫山水有體,鋪舒為宏圖而無餘,消縮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體,以林泉之心臨之則價高,以驕侈之目臨之則價低。」如此,畫鴻篇巨製,則群山朝揖有序,樹石森然整齊,大中見小,有豐富的內容細節則不會顯得空泛直白;畫雅致小景,近處景物燦然有序,遠景群山杳渺,則小中見大,小畫已有大格局大氣勢,這正是對「畫山水有體」的實際運用。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浦君藝術創始人胡桂忠與滿維起合影浦君藝術帶您從滿維起手中取畫如今滿維起的青綠山水在當今畫壇備受矚目滿維起山水畫滿維起雖以青綠山水馳名畫壇,但他已然突破了傳統青綠山水的模式,從傳統的三渲五染的繁瑣程序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了由古典青綠山水向現代青綠山水的成功轉型,賦予青綠山水更為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審美風貌
  • 南宋四大家的山水小品畫
    這種風格影響了其後眾多名家,與李唐並稱「南宋四大家」的馬遠、夏圭的山水畫正是在李唐晚年畫風影響下發展出來的。李唐畫派正是在馬遠、夏圭的推動下極大地影響了其後繪畫的發展,這也使得馬、夏的畫風堪稱是南宋山水畫的代名詞。
  • 寄情於山水之間——精品山水畫折射人生感悟
    提筆繪山水,抒情天地間。山水畫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最愛,是畫家對大自然景色的讚美,也是對人生感悟的一種刻畫。古語有云:江山美如畫,人生苦無涯。這大好的河山與柴米油鹽的生活一對比,往往能折射出許多對人生的感悟與體會。今天與大家分享幾幅精品山水畫,一起來品讀畫中的人生感悟吧。
  • 樹寫神元  山水之道——著名山水畫大家大土三陽
    予山水畫的蒼茫凝重之勢,尤其是偏於實寫的北宋山水畫在呈現自然山水重巒疊嶂的豐富層次 與各種樹木的虯曲變化上給予他許多啟示。具體看來,荊浩「度物象而取 其真」以禿筆細寫畫樹、董源畫樹挺勁簡於枝柯而繁於形影、巨然焦墨破筆畫樹、李成畫樹之健壯、 馬遠畫樹拖枝舒展、夏圭畫樹用筆點、戳與元代趙孟頫畫樹筆筆寫出而不失力度之美、倪雲林惜墨 如金渴筆皴擦、石濤以枯點、澀點、濃點、淡點靈活運用來畫樹、八大山人畫樹筆銳而刻筆勝於墨 等畫樹精髓,被大土三陽有選擇地化用於自己的創作中。
  • 【名家名作】漸江(弘仁)的畫山水如何用色
    故後世有獨創性的大藝術家對他都倍為尊重。        弘仁的山水筆墨取法倪瓚,但畫的卻是他自己的心境,和他生活過的、最熟悉的自然環境。弘仁的另一個高明之處,在於他能把倪瓚近乎模糊的幹筆皴擦,變為用筆提按、錯頓、使轉分明的結構線,而減弱了皴擦與渲染。    對於初學山水畫的人來說,弘仁的畫無疑是訓練用筆、線質、結構的最佳範本。
  • 劉知白的「心像山水」畫是真厲害,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另一位大師劉知白的作品,他筆下的特色繪畫「心像山水」令人佩服,而且嚴格一點來講,影響力其實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不仔細看,他的作品就如漫不經心畫出來的,而且融為一體,沒有任何的章法與界線,甚至連筆黑的線條感都沒有。
  • 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
    而元人黃公望作《山水訣》,通篇講的也是山水樹石的造型之理,講的是「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且特別強調「作畫只是個理字最緊要。吳融詩云:『良工善得丹青理。』」可見黃公望的理亦寫生造型之丹青理而並非筆墨理。這與清人王學浩所稱:「作畫第一論筆墨」(《山南論畫》)形成鮮明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