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山水畫的風格特徵

2021-02-13 連山歸藏閣
唐寅山水畫的風格特徵

來源: 樂府之妃豨誰和          

唐寅 雪山行旅圖軸 

唐寅少年好學,15歲便進為府試生員。大約在此前後開始學畫。最早的記載是1486年吳中名士周詒為母親樓夫人祝壽,延請唐寅為其母居所貞壽堂作《貞壽圖》,上有吳一鵬(明正德年官至禮部侍郎)題款:「歲丙午正月,子畏止十七,而山石樹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鐵絲,少詣如是,豈非天授。」顯然唐寅在少年即展露繪畫天才。由於唐寅的山水畫風多變,歷來爭議頗多,多數人認為唐寅是吳門畫派代表人物,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吳門畫家,卻不屬於吳門畫派,甚至有人提出應將唐從吳門畫派中劃出去。幾百年來,人們糾結於唐寅山水畫的風格變化。綜觀唐寅各時期山水作品,我認為唐寅山水畫風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明]唐寅 山水圖 29.2×117.7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第一階段:學畫至師從周臣前(大約是17至30歲)。此階段主要受沈周影響,用筆細膩,構圖緊密,如1498年所作《雙松飛瀑圖》,澗間雙松出枝疏朗,芭蕉與人物都與沈周早年的畫風相似,山石用短披麻皴,綿密工整,是沈周早年的「細沈」風格。同樣1499年所作《山水卷》用雙勾法勒出樹幹,樹葉間用夾葉法與胡椒點法,山石折縫處綴以細小點苔,這些都是沈周、杜瓊(沈周之師)常用手法。尤其是唐寅的《花溪漁隱圖》,松嶼之間,一舟垂釣,用筆圓婉自然,用墨雅淡而溼潤,是十分典型的元代文人畫風。

唐寅 春山伴侶圖 

第二階段:拜師周臣以後。至今未見唐寅何年師從周臣的資料,但肯定是在31歲以後。因為這時期唐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轉折,先是京都科場案被罷黜,回蘇後遭家庭變故,後又離家遠遊浙皖閩湘贛五省。此時,他對仕途已經絕望,只能另謀出路,專心致志跟周臣學畫。周臣雖居吳門,卻是與「浙派」代表人物戴進齊名的「院體派」畫家(「吳門四家」中唐寅、仇英二家鹹出其門),因此,唐寅師從周臣後,宗南宋畫院風格,如他的《溪山漁隱圖》,山石學南宋李唐,用大斧劈皴,堅硬凝重,松樹虯枝交柯,松葉用宋人常用的「金錢松針法」,堅挺細密,澗下流水是馬遠勾線劃波式,線條有彈性且富裝飾味。同樣在《春遊女幾山》中,山石剛勁峻拔,筆墨俱出李唐、劉松年一系,前景古松三株相映成趣,中景阜崗側列,廊閣依山,後景為環湖的高山、低丘,連綿起伏,用的是宋人常用勾染相輔的筆法。唐寅這類風格的畫,還有《茅屋風清圖》《雪山行旅圖》《高山奇樹圖》《清溪松蔭圖》《看泉聽風圖》《抱琴歸去圖》《函關雪霽圖》《晴色湖光圖》等等,這些作品的皴法基本是小斧劈,皴筆厚重,明暗清晰,畫面上往往遠山迎面如石碑,形勢突兀,有的山腰用勾雲以烘託出山的高峻,有的山澗瀑布奔流急瀉,有的松樹穿插在巖壁之間,而樹後山體皴筆輕而淡,逐漸消失在雲間。這正是宋院畫家(尤其是馬遠、夏圭)繪畫的風格特點。由於這類畫佔了唐寅山水畫創作的很大部分,因此,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唐寅山水的主流風格。

唐寅 溪亭對弈圖

第三階段:大約是唐寅44歲前後。這個時期,命運多舛的唐寅又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他先是被寧王朱宸濠重金聘到南昌,旋又裝瘋逃回蘇州。不久寧王因謀反而被鎮壓,唐寅險陷政治漩渦而遭殺身之禍。唐從此不出遠門,在桃花庵裡過著「醉酒狂舞」的放浪生活。此時他的繪畫,山巒形狀不似周臣那般堅硬,較為轉折多姿,樹木、屋舍、溪流、山道等布置更為巧妙,轉筆較為圓渾靈活,不似宋人那般峻刻。從此唐寅逐漸脫離院畫範疇,呈現出獨特的個人畫風。如《落霞孤鶩圖》是他從南昌返蘇後的作品,此作章法與前述的《春遊女幾山》如出一轍,但用筆較前者有了很大的變化,滕王閣之臺座用界畫筆法出之,透視與比例準確到位,近景與遠景的山石均用長披麻皴,更顯圓潤華滋。與《春遊女幾山》表現同一對象的《山路松聲圖》(畫的也是女幾山景色)是唐寅最具個人風格的代表作,正德十一年(1516)原任吳縣知縣的李經被提拔升任戶部主事,赴京前唐寅繪此畫相贈。因當時蘇州府分吳縣、元和縣、長洲縣,唐寅居所桃花塢屬吳縣轄治,所以唐寅題款「治下唐寅畫呈李父母大人先生」,上鈐「逃禪仙吏」,可知是他晚年歸心佛禪後的作品。圖中近景巨松三株,盤根錯節,飛瀑一灣,自山窩松隙直瀉而下,瀑流下有橋接兩岸,使山徑相通,一高士立橋觀泉,一童子抱琴相隨,山石雖取法李唐,但唐寅改變了院畫常用側鋒大塊石面勾斫之法,而是中側鋒兼用的線皴,間小面積點斫,使山勢作曲線變幻,在明暗處理上也脫去周臣塊面厚重的面貌,用水墨暈染,黑中存白,明暗傳遞,既形象地表現山巖硬峭的質感,又蘊含秀潤的雅逸之氣。與此同樣風格的還有《春山伴侶圖》《草堂話舊圖》《暮春林壑圖》等。雖然由於唐晚年健康狀況不好,這個時期的作品數量上要比第二階段少得多,但這些作品正是吳門畫派清新雅逸的典型風格。

[明]唐寅 高山奇樹圖 122×65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山水畫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高士遁世獨處為題材,這和他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有關,也是他思想情感的表現。畫中人物雖小,但神情儀態都刻畫得很生動,如前面提到的《花溪漁隱圖》作於1500年,時唐寅30歲,剛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科場案。他在圖中畫太湖邊一處灘渚,松蔭稀疏,殘英紛落,一高士盤膝孤舟,閉目垂釣,正透露出唐寅鎩羽而歸,以期在家鄉的軟山溫水間求得撫慰心靈創傷之所的願望。同樣在其《觀瀑圖》中,連峰之間,飛瀑直瀉而下,分流轉折,聚散為潭,一個戴巾而無須的隱士(暗合唐寅自己),坐坡觀瀑。他還題句:「一派銀河傾碧落,耳根於此洗塵囂。」有趣的是,此畫問世幾十年後,與唐寅有同樣隱逸思想的吳中名士趙宧光在西郊寒山「深居三十年不入市」,更有趣的是,追懷先賢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造訪寒山,並為寒山瀑布「千尺雪」題詩,更巧的是,此次來蘇,他又見到了唐寅這幅畫《觀瀑圖》,不禁龍心大悅,欣然在畫上題句:「吳中偶見吳人畫,觀處有形聽有聲。千尺寒山雪已好,應需三笑寄逸情。」(顯然,荒唐的「三笑故事」當時已廣為流傳)。

唐寅 步溪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

此外,唐寅作為一個吳門畫家,他的山水畫還有很多反映家鄉風貌的作品。如《金閶別意圖》,描繪了蘇州閶門的城外高拱木橋,一行人散列船埠,送別離任的地方官員鄭儲豸。1508年,唐寅惟一弟子戴昭(休寧人,從唐寅學文)學成返皖,唐與祝枝山等到吳江垂虹橋畔送別(垂虹橋至今仍在),唐寅作《垂虹別意圖》以贈並題詩云:「柳桅霜前落,橋垂水上虹。深懷惜離別,明日路西東。」

[明]唐寅 空山長嘯圖 37.3×69.9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鍾情於山水畫創作,也想通過親近自然、謳歌自然以追覓一種太平、和諧的理想社會,所以在其作品中還有反映其樂融融的農耕社會內容(這在古代畫家中是罕見的)。現藏於蘇州博物館的《農訓圖》是唐寅中年妙筆,畫中遠山近水、穰禾阡陌、農舟穿梭、網收灘渚,一派江南鄉居情景。作者題詩云:「白衣村老鬢蕭蕭,誇說官家降教條。縣裡不容詞狀入,萬家都放插青苗。」另一幅《江南農事興圖》更為生動,江南水鄉、春柳依依、溪田交錯、禾秧青青、河道曲伸、漣漪粼粼,農夫栽金谷,漁父捕白鱗。作者題詩曰:「四月江南農事興,漚麻浸谷有常程。莫言嬌細全無事,一夜繅絲響到明。」《守耕圖》是描述太湖之濱南山的景色(南山在光福鎮潭東村),畫家題詩曰:「南山之麓上腴田,長守犁鋤業不遷。昨日三山降除日,長沮同拜地行仙。」

唐寅 騎驢歸思圖 

唐寅 白雲青嶂圖

唐寅  杜少陵詩意圖

唐寅 山水

明 唐寅 湖山一覽圖

                                  

相關焦點

  • 千古奇才:唐寅的山水世界
    唐寅 步溪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唐寅(1470~1524)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字伯虎,號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江蘇蘇州人。29歲舉鄉試第一(解元)。後因科場舞弊案受牽連,功名受挫,又遭家難,經歷坎坷。
  • 《大明才子唐寅傳》之第一話唐寅娶親和沈周論畫
    沈周畫作王鏊:「石田先生一生淡泊功名,將畢生精力都用於詩畫創作,放情於山水田園,賦予一粟一粒詩情畫意,晚輩實在羨慕得緊!文林:「石田先生過謙了,今先生所繪之能,開創吳門繪事之首,為當朝第一,師承前朝,臨摹古人,融會貫通,風格新穎,實在是吳地一代高人啊!」徐庭瑞:「石田先生墨點粗短豪放,筆鋒沉著穩重,林木蔥鬱,坡丘逶迤,天遠山厚,氣勢雄強!
  • 唐寅:一個喜劇人物,到底有多麼悲哀?
    唐寅到底是個被神話了的民間傳說,還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性人物,這也讓很多觀眾疑惑了一把。其實,根據歷史記載,歷史上是真的有唐寅這個人的,並且和電影裡一樣。特別才華橫溢,而且還是個畫家。是明朝時期中國南方地帶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他才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的畫大部分都是花鳥畫,山水畫,不過也有人物畫。
  • 詩書畫俱佳的「吳門四家」 「江南第一佳人」唐寅
    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 唐寅「歲寒三友」展三日,三場對話三點唐伯虎
    唐寅 《歲寒三友圖》 明 國畫其中松樹早在唐代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後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也有單獨畫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筆下的「常客」。梅的畫法在楊無咎時創出後,後世畫梅能手層出不窮。南宋畫家趙孟堅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創「歲寒三友」之格。
  • 字如其人,唐寅這幅行書妙不可言!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 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簡單又實用
    中國國畫發展至今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也出現了很多的分支,水墨山水畫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水墨山水畫自唐朝開始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現在也有許多優秀的水墨山水畫畫家,下面一起欣賞國家一級美術師諸明的江南水墨畫,並學習一些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吧。
  • 「瘋癲」的背後是唐寅的淡然人生
    因為,一個讀書人怎麼會去追一個丫鬟,鬧得滿城風雨,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與社會主流已經脫節,開始玩世不恭,所以唐寅的畫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在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很好玩的事情就是,有時候人在一個很小的事情當中就能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 唐寅《自書詩》《飲中八仙歌》,不是一般的風流瀟灑!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 畫雪山美景,抒發高潔志向,龔賢繪《冬景山水》
    龔賢 冬景山水 這幅《冬景山水》是龔賢轉型期的作品,畫中描繪了北方冬天的高山雪景。畫中已經有了一些華滋的味道。《冬景山水》墨色分明,對比強烈,隱約間仿佛感受到了大雪過後的明暗變化。其實這就是積墨法的妙處,積墨法到了最高境界,可以畫出黑中透亮的感覺,相當於把光影引入了國畫創作之中。這樣說法一點也沒有拔高古人的創作,技法來自於畫家日常實踐,通過整理總結再流傳下來。龔賢未必在創作中考慮了光影,但他在作品中體現了這個特點。這也是他的作品和同時代畫家相比,最高妙的地方。
  • 唐寅燒藥圖 — 古人養生醫療趣味書畫
    尤其是唐寅畢生遊蹤,常至道家傳說的仙都名勝,此圖將遠山安排得較為低下,以顯得主景人物有一分高升在上、得藥得救希望的巧妙安排更是獨具用心。唐寅晚年體弱,時病時愈。在〈燒藥圖〉中,唐寅將燒藥的爐灶,畫成建有方臺,九竅出煙的丹爐;把這位陸醫師畫成右手掐訣,左手持經卷的形象,塑造得幾乎等同懸崖仙境中,松下面瀑煉丹的仙翁。畫中筆法也相當用心,這一點,在唐寅其他尺幅較大的畫作當中,所是相當特別。
  • 唐寅:六如居士的如夢人生
    蘇州府有個官員從北方來,作為知府的副職,官居「同知」,聽說了文徵明善畫的名聲,就問說:「有沒有比文先生畫得更好的?」有人回答他:「唐伯虎。」這位同知撓撓頭:「唐伯虎叫啥名啊?」回答說:「唐寅。」話音剛落,同知一躍而起,激動地說:「文先生為了尊敬這位唐寅,竟然把自己放低到了這種地步!」
  • 明代「清狂道人」——郭詡,山水、人物風格豪放,筆法師略!
    擅畫寫意人物,筆勢飛動,形象清古,有時信手拈來,輒有奇趣;兼工點簇花卉、草蟲,亦寫山水。同時期畫家沈周、吳偉、杜堇等,都推重其藝術造諧。傳世作品有《雜畫》、《東山攜妓圖》等。       郭詡自然沒見過朱熹,此圖或得之於宋、元舊稿,也可能想像為之,但出於對前輩大學者的仰慕,因此一改平素縱放肆恣的狂習,畫得凝鍊端莊,一絲不苟。不過,他筆底的雄勁力量,傲岸氣度,卻與我們目前能見到的郭詡其它作品氣息一至,不落小家之習。那疏鬆細勁的鬍鬚頭髮,畫得輕鬆利落卻根根都像從皮肉中長出。兩眼的上瞼,都有短短的一筆若不經意地劃出,把對象的年齡特徵在輕鬆一揮間畫得生動傳神,刻劃入微。
  • 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
    體現了明初「前吳門」文人畫的特徵。10、《友松圖》「仿」,是模仿的意思,因此這並不是對黃公望山水的對臨或複製,而是模仿黃公望的筆法、布局和意趣特徵而進行的創作。畫中描繪有水流繞行的山中景致。畫家主要以披麻皴和荷葉皴畫山石,筆法溫厚,墨色渾潤。27、《廬山高圖》
  • 南方周末走進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文人畫與時代覺醒
    最顯著的特徵是南宋市場被院體畫佔領,直到與南宋對峙的金代,士大夫畫才得以開花結果。而蘇州、徽州、揚州、上海等地的字畫市場,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都曾推進過文人畫的發展,特別是推出了一批著名的文人畫家,形成了中國繪畫後期流派風格紛呈錯落、令人目不暇接的壯觀局面。  明代以前,地域性畫派尚未形成,而自明代起這樣的文化現象開始出現,一定程度上和經濟發展有著緊密的關係。
  • 流派源遠,燦如星辰——淺談明代的山水和花鳥畫派
    明代,是我國地方畫派的形成期和發展期,在人物畫式微的情況下,山水畫和花鳥畫發展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派別。這些繪畫流派在我國畫史上猶如璀璨星辰,對後世山水和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陳淳發展了水墨寫意花卉畫,周之冕創造了鉤花點葉的小寫意花鳥畫法,陸治以工整妍麗的花鳥畫著稱於世。另外,謝時臣的粗筆山水,尤求的白描人物,周天球的水墨蘭石,均別開生面。文伯仁《南溪草堂圖》卷吳門派繪畫對明末清初重要畫派的影響也很大,以董其昌為主的松江派,以及後來派生的蘇松派、雲間派等,都與吳門派有一脈相承的關係。
  • 陳淳山水圖卷欣賞
    陳淳「既為父祖所鍾愛,時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遣從之遊,涵揉磨琢,器業日進,凡經學、古文詞章、書法、篆籀、畫、詩鹹臻其妙,稱入室弟子」。(張寰《白陽先生墓志銘》)陳淳既有家學淵源,又師從文徵明學習詩文、書法、繪畫, 青年時便嶄露頭角,選補邑癢生,「時流推高.令譽日起」。
  • 繁中有簡近精遠率 ——唐寅《悟陽子養性圖》賞析
    明代畫家、「吳門四大家」之一唐寅在《松山高閒圖》上的題畫詩,移用在他刻畫寓居蘇州修身養性、優遊林泉的隱士顧謐形象的《悟陽子養性圖》中,有異曲同工之妙。顧謐在蘇州享有名望,與唐寅、文徵明等文人墨客性情相契而成摯友,交情彌篤。  《悟陽子養性圖》圖左筆墨密集,為畫面的視覺中心,近景拳石淺坡用細筆長皴,輔以短砍、方折、圓轉等筆法,微作暈染,工勁中兼細秀圓潤之象。
  • 南宋四大家的山水小品畫
    這種風格影響了其後眾多名家,與李唐並稱「南宋四大家」的馬遠、夏圭的山水畫正是在李唐晚年畫風影響下發展出來的。李唐畫派正是在馬遠、夏圭的推動下極大地影響了其後繪畫的發展,這也使得馬、夏的畫風堪稱是南宋山水畫的代名詞。
  • 美術研究|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
    明代唐志契說:「昔人謂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繪事微言》)傳統繪畫的「寫生」與當下中西結合後產生的「寫生」是截然不同的,後者可以理解為一種手段,而前者則不僅是手段,更是一種審美精神。站在中國傳統繪畫的高度上看寫生的發展過程,宋代「寫生」的表現範疇和審美取向充分體現那個時代的繪畫特色而成為繪畫史上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