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譚氏文化」加入譚氏家族群!
屬於我們譚家人的公眾號,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譚」;點擊上面「譚氏文化」再點「關注」,即可加入譚氏大家庭群。
![]()
長按二維碼關注 」譚氏文化「 加入譚氏群
「三進文武皆兩全,十八功名聞四海」,這是湘鄉毛田譚氏宗祠門聯,漢白玉陰刻楷書碑。宗祠位於毛田鎮花亭村,其內供奉著湘鄉譚氏始遷祖譚丙十二郎太公神像。譚丙十二郎太公,即宏妙公,官名:丙,字離山,行十二郎,仕宋員外郎。查中華譚氏源流,有《通志•氏族略》云:「譚氏,子爵。莊十年,齊滅之。今齊州歷城有古譚城。子孫以國為氏」。又《姓解•十七》載:「春秋時譚國,為齊所滅。譚子奔莒,以國為氏。漢有河南尹譚閎」。又《急就章》曰:「漢有譚平定,巴南六姓有譚氏,盤….之後也」。當代漢族譚氏已逾870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之0.3%,為全國第六十七大姓。湖南為譚氏第一大省,其譚姓約佔全國22%。當前湘鄉譚氏約3萬人,為湘鄉第八大姓。據考證,湖南譚氏分為六大派系,其中最為興旺的當數茶陵譚氏始遷祖可奕公一支。據民國十年(1921)森竹堂刊湘潭《中湘下馬山譚氏四修族譜•總序》載:「彥明祖,諱可奕,攜子守祿徙居江西吉州泰和縣,復遷於湘茶之茶陵上塘太平園。今譚氏各族奉之為鼻祖者,以其為遷湘之始祖也。」又民國二十五年(1936)刊湘潭《青山譚氏五修族譜•序》載:「一代始祖可奕公,字彥明,唐鹹通十四年(873)遷居茶陵十五都鄧塘」。又民國三十二年(1943)刊湘潭《橫塘譚氏六修族譜》載:「始祖可奕公,居茶陵」。1999年溯源堂刊《湘鄉東郊譚氏六修族譜》載:「始祖彥明公,諱可奕,唐鹹通元年(860)由宣州當塗縣貴遊鄉徙居江西泰和縣早禾市,後徙居湖南茶陵鄧塘」。又民國十九年(1930)刊《湘鄉七星橋譚氏三修支譜》載:「鼻祖可奕,字彥明,唐授宣儀郎,上世祖居金陵鄰近之當塗。鹹通元年(860),金陵天道不順,黎叔僵僕,公乃徙居江西吉州太和縣高行鄉六十七都,地名早禾市烏龍山石壁渡。鹹通十四年,又遷楚之茶陵十五都鄧塘。尊為茶陵始祖,一派祖」。而民國十一年(1922)刊《湘潭學前譚氏四修支譜》更是詳述可奕公遷湖南茶陵時乃唐鹹通十四年(873)八月十三日也。民國丁亥冬(1947)奪錦堂刊《譚氏六修支譜•例言》載:「彥明公,諱可奕,任唐宣儀郎,生守祿。守祿生武興。武興生進峰、進鴻、進頗。進峰生宏儉、宏賽、宏仁、宏福、宏亮、宏秀、宏智、宏政、宏韜;進鴻生宏義、宏德、宏崇、宏廣;進頗生宏肇、宏益、宏妙、宏伸、宏佐,是為茶陵太平園十八戶」,世稱「三進十八宏」。於此,毛田花亭譚氏宗祠有碑記曰:「始祖彥明公,諱可奕,仕唐宣議郎,生守祿。守祿生武興。武興生子三:進峰,仕楚授左領將軍,敕朝議大夫;進鴻,仕楚授信勇校尉,敕司馬朝奉大夫;進頗,仕楚授金吾左殿鎮國將軍,敕武工大夫。進峰生九子:宏儉,吏部大郎;宏賽,刑部大堂;宏仁,授儒學;宏福,授省糧道;宏亮,授禮部大堂;宏秀,授荊州儒學;宏智,授列定候;宏政,授知州府;宏韜,授湖南訓導;進鴻生四子:宏義,授浙江提督太守;宏德,授饒州陸本正印;宏崇,儒生奇才;宏廣,進士;進頗生五子:宏肇,武良候;宏益,官居左相;宏妙,戶部尚書,晚年潛心行醫道;宏伸,都憲尚書;宏佐,兵部尚書,是為茶陵太平園十八戶。」「譚氏『三進十八宏』在唐宋時為楚湘茶陵巨族。」語出2007年醉經堂刊湘鄉《上湘蘇坡塅譚氏三修支譜•序》。可奕傳至進頗,進頗生宏肇、宏益、宏妙、宏伸、宏佐,為四十七世。進頗三子宏妙,字離山,官名:丙,行十二,故後世又稱其為譚丙十二郎太公。原居茶陵,由次子全深迎徙湘鄉一都屯落村,歿葬東鳳一都霈霖塘(今湘鄉東郊鄉境內),其下各宗各支皆尊為祖,今毛田譚氏宗祠內供有譚丙十二郎公木雕神像。譜載:「譚宏妙(進頗公三子),字離山,官名:丙,行十二郎,居茶陵州城沙園下市街,妣馬氏,生子全祿,繼妣周氏,生子全深」。又《上湘塘灣譚氏支譜卷》:「宏妙次子,全深,迎父徙湘鄉第一都屯落村,歿葬鐵鑼衝。配:李氏,歿葬鐵鑼衝與夫合冢」,宏妙公次子全深系湘鄉譚氏脈祖。又民國丁亥奪錦堂刊《譚氏六修支譜•例言》載:「丙公唐時居茶陵杉木園下市街,後遷今湘鄉東鳳一都桐木衝,即今屯落村,歿葬一都霈霖塘」。以宏妙公為始遷祖的湘鄉譚氏,自第21世開始,總祠總譜合族班序詩為:「文學成一鴻(原班序:文光成一鴻),維兆起家聲,安邦興世緒(總祠總譜:緒字易代字),永遠定宗盟(總祠總譜:永字易久字)。」增續班序詩是:「禮義昭先澤,詩書廣令名,忠信敦言行,修齊裕治平,崇本基原厚,開來蔭益榮,錦堂謀燕翼,繼述慶時英。」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譚道源將軍,便是宏妙公派下「邦」字派嗣孫,即湘鄉譚氏三十二世。根據族譜記載,宏妙公子孫至今已繁衍四十餘代,散居各地。現有居株洲茶陵者,有居湘潭雲湖、澗子塘者,有居婁底婁星區、雙峰者,有居湘鄉東郊、東山、潭市、花橋、湖山、山棗、壺天、花亭、橫鋪、肖家衝等地者,更有徙居湖北、雲南、四川、臺灣等外省者,還有移居國外者。
宏妙公墓曾於一九二二年整修。後又有一九九二年,湘鄉譚氏族人合議,成立「譚丙十二郎公古墓重修籌建委員會」,決定重修始遷祖丙公墓。二月二十八日尋墳,發現丙公墓位於今湘鄉東郊鄉皂角阜霈霖塘,原墓史逾千年,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據當年曾參與原墓清理的譚耀宗老人回憶,丙公棺木在當時地下兩丈一尺九處。新墓八月初十奠基,十月初十重修落成,十月十二日舉行墓慶典禮,八房子孫會宴;十四日祭墓,次年正月初六全族掃墓。(原載《水府文藝》第二期)
請點擊下面藍色字連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