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藥企拜耳的三個關鍵詞

2020-12-18 第一財經

新冠疫情讓整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並沒有阻擋拜耳在中國「乘風破浪」的步伐。本周一這家藥企發布消息,他們剛剛與義大利凱西製藥公司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國聯合推廣兩款呼吸藥物。

觀察2020年1月至7月初拜耳在中國的一系列大動作,會發現「合作」、「深耕」、「創新」構成了其三個關鍵詞。這也印證了年初拜耳集團處方藥事業部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江維在美國J.P. 摩根醫療健康大會上的雄心和理念:「創新產品和商業能力是致勝的要素,科研領域與商業領域的合作均至關重要!」

關鍵詞1:合作——拜耳「朋友圈」不斷擴容

剛剛與拜耳達成合作協議的凱西製藥是一家總部位於義大利、以研發為基石的國際公司。它在醫藥行業已有85年的歷史,主要業務包括呼吸、特藥以及罕見病領域的創新藥物研發與市場推廣。寶麗亞®(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懸液)和啟爾暢®(倍氯米松福莫特羅吸入氣霧劑)是其在呼吸領域的兩款成熟產品,主要用於治療哮喘和改善支氣管阻塞症狀。

根據協議條款,凱西和拜耳將在中國共同推廣上述兩款產品。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項合作旨將有效整合雙方在中國商業運營方面的專長與資源,更好地幫助廣大深受呼吸疾病困擾的中國患者獲得所需治療方案。

就在幾周前,拜耳剛剛宣布與MassBio(美國麻薩諸塞州生物技術委員會)共同推出一項聯合導師計劃,目標是培養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的醫藥初創企業。如果把時針稍稍撥回5月份,與拜耳籤約的是美國WaveForm公司,雙方計劃在中國大陸推出的動態血糖監測方案——WaveForm的CGM系統。

看起來,拜耳中國正以開放的姿態,積極擴大其全球「朋友圈」——從中國、美國到歐洲,從處方藥業務到初創企業培訓計劃,不分地域、不限領域,不拘泥於形式。江維表示:「作為一家全球性的醫藥企業,拜耳致力於通過遍布世界的合作夥伴網絡加速創新發展。」合作會帶來什麼?拜耳的創新合作願景可以說是經典回答:共同攜手,治癒病痛(Collaborate to Cure)。

關鍵詞2:深耕——聚焦三大領域慢病

縱觀拜耳中國今年1至7月份的動作,處方藥領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慢病領域。儘管新興的腫瘤和眼科治療創新藥物給這家藥企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但拜耳一直在慢病領域持續深耕細作——不僅在基礎牢固的疾病領域實現全程管理,同時發揮在市場運營上的獨特優勢,努力拓展到更多疾病領域,這恰好順應了中國居民在慢病領域逐年增長的醫療需求。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計劃(2019-2030)》,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被共同列為重點關注的疾病領域。面對這三大慢病的挑戰,拜耳有百年經典的阿司匹林,加上成熟產品拜新同、拜唐蘋,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藥拜瑞妥等,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了豐富、高品質的創新預防與治療方案,有效幫助他們提升生活質量。

相對而言,拜耳目前在呼吸領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拜復樂(鹽酸莫西沙星),已獲批用於呼吸道感染的適應症,其在前一階段抗擊新冠疫情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拜耳在呼吸領域的眼光顯然更為長遠——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中國最主要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其中兩種最為常見的疾病,中國患者存在高度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全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中國預計超過4,570萬成年人患有哮喘,其中僅約5.6%接受了恰當的治療。與此同時,近1億中國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佔全國成年人口的8.6%。

此次拜耳與義大利製藥集團凱西的合作,則將其呼吸系統治療領域擴展到更廣泛,也就是所謂的「大呼吸領域」——寶麗亞®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哮喘及改善成人和兒童支氣管阻塞症狀;啟爾暢®則在中國獲批用於成人哮喘的規律治療。拜耳希望藉此幫助近一億深受呼吸疾病困擾的中國患者改善生活質量。

由此,拜耳已覆蓋中國的三大重點慢病領域——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充分表明其將長期持續深耕慢病領域的堅持與決心。

「這次與凱西的合作將把我們的工作擴展到呼吸系統疾病的更廣泛領域,幫助更多呼吸疾病患者從凱西的治療方案中受益。」江維在評價此次合作時表示:「拜耳一直全力支持『健康中國』戰略,努力發揮自身在醫藥領域的優勢,並通過合作集多方專長,助力中國慢病管理。」

關鍵詞3:創新——從患者解決方案到商業模式

創新是醫藥行業的根本,唯有堅持創新才能給患者帶來有價值的治療方案。而拜耳中國正持續加速對「全方位創新」的探索,從創新藥品的研發引進,到患者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

在創新藥品的研發和加速引進方面,自2017年以來,拜耳已為中國帶來14款創新藥品及新適應症。與此同時,作為「中國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拜耳處方藥正通過全球研發網絡,加速把更多創新產品引入中國,特別是在腫瘤和心血管疾病領域。此外,拜耳也在積極探索與國內外醫藥企業的合作。例如拜耳與基石藥業開展以中國為重點的全球臨床合作,目前正在評估拜萬戈與PD-L1單抗聯合療法治療多種類型腫瘤的潛力。

創新的患者解決方案也是拜耳的重中之重。比如,拜耳與WaveForm公司的合作,就是圍繞「為中國患者與醫生帶來創新的動態血糖監測解決方案」——從動態血糖監測傳感器技術、相關固件、軟體和數據存儲平臺。而呼吸領域合作夥伴凱西公司獨有的Modulite®噴射技術,以超微顆粒的形式釋放活性成分,確保啟爾暢®藥物在肺部更均勻地分布,使用較低劑量的皮質激素。在去年進博會上,拜耳還展示過一款ONE DROP數位化糖尿病管理平臺,藉助強大的人工智慧驅動,可為多個治療領域提供整合式的解決方案,幫助慢病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商業模式方面,拜耳中國的創新探索也持續進階,網際網路醫療是其尤為關注的重點領域。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傳統的藥品銷售模式與營銷模式發生了根本性顛覆,取而代之的是網際網路醫療迅速發力。拜耳也在著力打通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攜手健客網、醫聯等網際網路合作夥伴,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線上問診及購藥服務。在更好滿足新時期患者的需求的同時,拜耳也希望聯合更多合作夥伴,藉助數位化轉型為公司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在江維看來,中國醫藥市場環境正在快速變化,新冠疫情則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及業務挑戰。「但拜耳處方藥業務也因全力推進的中國創新戰略而獲得了更大發展空間與更多前進動能,更有機會去展現拜耳的實力,實現服務更多中國患者的使命與責任。」

相關焦點

  • 跨國藥企上半年收入曝光,強生輝瑞滑坡,前三排名又變了
    近期,跨國藥企上半年財報陸續發布。強生、羅氏、輝瑞暫居前三。從金額上看,與2019年同期相比,多數企業營收下滑或增長乏力。 2020年疫情對全球經濟形成了巨大衝擊。這也導致長期穩定的全球醫藥格局開始震蕩。可以看到,第一季度營收排名中,多年穩居第一把交椅的輝瑞跌倒了第五名,而諾華則挺進前三。 事實上,上述營收和排名變化,最大衝擊還是非專利藥收入跳水。如:輝瑞成熟藥業務營收同比下降37%,直接將輝瑞落下了霸主寶座。
  • 知名藥企將裁員上千人!
    據悉,暉致(Viatris)是邁藍和輝瑞旗下業務部門輝瑞普強合併後的成立新公司,2020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17日開始在納斯達克進行正常交易;總部位於美國,在美國匹茲堡、中國上海和印度海德拉巴均設有全球中心。
  • 集採常態化下,國產替代令跨國藥企加速變革
    尤其是經歷幾輪集採後,原研過期藥降價的方向已經非常明確,而這對在中國的跨國藥企正產生一系列影響,具體就表現在跨國藥企的業績裡。目前,因藥品集採而業績受到影響的跨國藥企,也不僅僅只有輝瑞。此前,賽諾菲在第三季度業績公告也表示,波利維、安博維和亞莫利三款產品受藥品集採影響,銷售額分別下降64.1%、37.8%和44.4%。而賽諾菲中國市場第三季度整體收入,也同比下降8.9%,為7.75億美元。
  • 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攜手深度智耀開發全球首個CMC自動寫作系統
    ,此項合作的開展也將使拜耳公司和深度智耀成為全球製藥研發領域CMC人工智慧寫作的開拓先鋒。對於人工智慧企業來說,由於數據量小、機器訓練不足、用戶案例缺乏等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製藥文件自動寫作的案例報導,這次合作將使拜耳和深度智耀成為這一領域的先驅者。17f中文科技資訊  深度智耀植根於中國,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新藥研發全流程。
  • 一批外資藥企,公開「退出」國家藥品集採
    當天的擬中選結果顯示,本次採購共有189家企業參加,產生擬中選企業125家,擬中選產品191個,擬中選產品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95%。據不完全統計,在報價環節,其中至少出現了14個「一毛錢」品種,上海信誼天平藥業的二甲雙胍口服常釋劑型(250mg)以0.01333元/片、不到最高有效申報價0.2元的10%、降價幅度遠超過90%而「笑傲群雄」。
  • 一年16件超10億跨國藥企併購,基因治療與罕見病引人注目
    (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阿斯利康斥資390億增強罕見病賽道、拜耳收購Asklepios達到40億美元押注基因治療……健康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一年內跨國藥企超10億美金的併購有16個,其中有3個超過百億美元。
  • 說到世界盃,拜耳表示有點自豪
    在這麼多藥企的代表裡面,有一家在世界盃期間會格外自豪,那就是拜耳。拜耳是德國領先的體育賽事贊助商之一,體育文化源遠流長。1904年,拜耳的女員工們,就幸福地擁有了體操房。也是在這一年,由拜耳員工組成的足球隊就成為了如今德甲拜耳04勒沃庫森的前身。
  • 第三批國採報價流出 仿製藥企競標兇猛 拜耳、AZ等多個品種出局
    從當前流傳出的報價來看,仿製藥企競標兇猛,原研藥企報價相對保守,在多個品種上失標。本輪集採涉及56個品種,86個品規,二甲雙胍、阿莫西林、奧美拉唑等常見藥在列。米內網數據顯示,整個市場規模超過500億。其中有23個藥品銷售額超過10億元,纈沙坦口服常釋劑型以49.64億元領跑,二甲雙胍口服常釋劑型、卡培他濱口服常釋劑型緊隨其後。
  • 每經數說丨8月下半月新藥研發:拜耳1類心衰藥物報上市,齊魯再爭託...
    同時,我們可以在臨床試驗申報和上市申報的具體欄目中欣喜看到,越來越多跨國藥企已經明顯加快在中國市場的1類新藥臨床研發,或許不久之後我們在新藥可及性上能比肩歐美日。與此同時,本土的創新藥企也在提速,積極向港交所、科創板等資本市場靠攏,尋求更靈活的融資途徑。而本次點評的德琪醫藥,已是港交所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來第30家「報名」的中國創新藥企業。
  • 第三批集採「水比藥貴」拜耳、默沙東、諾華等外資巨頭轉身離開
    文 |海若鏡編輯 | 楊中旭8月20日,第三批國家藥品集採在上海開標,200餘家企業參與角逐,55個品種、82個品規的擬中選結果已在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上公示。除了西地那非,齊魯製藥還有卡培他濱、奧氮平口崩片等品種中標,和石藥歐意各自囊括8個品種,揚子江、豪森藥業中選品種數緊隨其後。正大天晴拿下注射用阿扎胞苷、替格瑞洛等重要品種,華海藥業申報的3個品種亦全數中標。然而,就在國內藥企竭力拼價、毫釐必爭之際,此番,外資藥企卻普遍選擇保守策略,多個原研品種因出價高於限價而提前出局。
  • 2020上半年品牌公關事件回顧,我總結了五個關鍵詞
    所以,整個2020年的上半年,品牌公關還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就用「自黑」「借勢」「真誠」「沉默」「強硬」五個關鍵詞,幫大家回顧一下。在2020年上半年,能夠在公關中做到真誠的,茶顏悅色和羅永浩當屬值得誇一誇的佼佼者。4月份的時候,有網友表示,武漢某個小區團購長沙的茶顏悅色,但因為長途跋涉後影響了口感,並不符合期待值。
  • 帶量採購現場直擊:最高降價98%,有藥企老總戲稱「帶著刀子來拼了」
    本次採購涉及品種33個,品規50個,其中雙品規17個,參與競標的企業122家。33個品種針對11個治療領域,其中抗感染藥物15個品規,心血管藥物11個品規,糖尿病藥物4個品規。非醫保藥品也包含其中,但不會因為參與本輪帶量採購而調整進入到國家醫保目錄中。
  • 全球藥企排名大洗牌!4家中國企業進入TOP50!
    羅氏首次問鼎榜首,繼去年中國生物製藥和恆瑞醫藥進入榜單後,今年又多了兩家中國藥企的名字:雲南白藥和上海醫藥,共4家中國藥企進入該榜單,數量創歷史記錄。其中,恆瑞醫藥以33.21億美元處方藥銷售收入排名榜單第43位。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榜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中,恆瑞醫藥以5.18億美元位列第36名,位列上榜中國醫藥企業榜首。
  • 價格低至1.5分,最高降幅達95%,194家藥企角逐的第三批國採還有哪些...
    8月20日,藥企們又迎來了「大考」——第三批國家藥品帶量採購開標。 雖然與第一次藥品集採剛落地時,市場普遍表現的焦慮不同,已經經歷了「4+7」、「4+7擴面」、「第二批藥品國採」三次全國性集採的藥企們,顯然已經對「考卷題型」有了心理準備。
  • 國內多家藥企正發力IDH抑制劑「爭位賽」,基石藥業一馬當先!
    目前,國內尚無靶向IIDH抑制劑獲批上市,不過,基石藥業、聖和藥業、和黃醫藥、海和生物等藥企正在發力這一領域。   基石藥業   產品:ivosidenib   進程:2020年上半年遞交新藥上市申請   其中,基石藥業從Agios公司引進的ivosidenib目前正在進行多項註冊性試驗,公司在發布2019年年報時表示,預計創新藥TIBSOVO(ivosidenib) 將於今年在中國臺灣獲批新藥上市申請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強生、百時美施貴寶、百濟神州、拜耳
    強手環伺之下,Revlimid正為百時美施貴寶持續「造血」,貢獻了其上半年28%的營收。8月6日,百時美施貴寶發布了二季報以及半年報。報告顯示,百時美施貴寶在2020年第二季度收入為101億美元,同比增長61%;上半年全球營收則為209.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1%,營收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都在於對新基的收購。
  • 2020醫藥公司上半年財報紛紛發布 阿斯利康等十大跨國藥企交卷
    臨近九月,各大藥企2020年上半年財報已紛紛公布。記者發現,在此之前, Global Data 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TOP20製藥企業的排名就與2019年發生了變化,強生、羅氏、諾華、默克、輝瑞、禮來、百時美施貴寶、安進、阿斯利康、諾和諾德位列前十。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強生、百時美施貴寶、百濟神州、拜耳、康泰
    上周,億歐大健康關注了中國新藥授權合作,2020年上半年,新藥領域的授權交易合作至少達到40項。強手環伺之下,Revlimid正為百時美施貴寶持續「造血」,貢獻了其上半年28%的營收。 8月6日,百時美施貴寶發布了二季報以及半年報。報告顯示,百時美施貴寶在2020年第二季度收入為101億美元,同比增長61%;上半年全球營收則為209.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1%,營收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都在於對新基的收購。
  • 2020年上半年藥品零售行業走勢——集採之下藥品零售之破局
    2020年對於藥品生產企業來說,無論是外資還是內資,均面臨「腦筋急轉彎」的局面:一方面,國內仿製藥企業相繼以超低價進入集採,以價換量;另一方面,一眾外資原研藥企銷售策略亦向藥店零售急轉,各種吸引C端眼球的招數頻發,旨在鎖定目標客群長期使用;零售端處方藥品牌營銷OTC化已經成為行業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