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下落之謎揭開:活到九十四,死於北京

2021-02-10 撥開迷霧兮看世界

提要:1402年,朱元璋四子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謎。「撥開迷霧兮看世界」將為你揭開這個謎案。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天下,把他的24個兒子分封到各地為王,誰知最終卻引來了叛亂。


建文帝

1392年,朱元璋的長子、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15歲的朱允炆為皇太孫。

1398年,朱元璋死了,21歲的朱允炆即位,後世稱明慧帝,歷史上習慣以其年號「建文」稱為「建文帝」。

建文帝聽從大臣黃子澄和齊泰的建議,執行削蕃政策,一年內削去了周王、代王、湘王、齊王、岷王的王位。

駐守北京的燕王朱棣戰功卓著,正值38歲的壯年,是建文帝的最大威脅。

建文帝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對燕王的防範。

燕王妃徐儀華是徐達的女兒,也是江南名醫劉純的表姐。

徐儀華的二弟徐增壽讓劉純到北平給朱棣送信,告知建文帝已經在朱棣周圍安插了大量刺客。

為了麻痺建文帝,劉純建議朱棣裝瘋賣傻,朱棣同意了。

但是一個人裝瘋賣傻,只能欺騙普通人,騙不了醫生;因為精神病人的眼球與眾不同,而這種病理性的眼球,不是正常人能夠偽裝的。

因此,朱棣必須真瘋,才能讓建文帝派來的人相信。

怎麼樣讓朱棣真的發瘋呢?

原來,劉純使用了「吐氣鼓腹」製造瘋子的方法,讓朱棣真的瘋了,從而騙過了建文帝,爭取了時間。

劉純在《誤治餘論》中說:「吐氣鼓腹。令人顛狂。此瘋人功也。」也就是說,逆腹式呼吸的呼氣鼓肚子動作,是製造瘋子的方法。具體見:《病是自家生》十五、應激反應奪人命,心療閉氣可安生

那麼,朱棣後來怎麼就不瘋了呢?這是因為劉純使用了一種中醫破解的方法,在此就不贅述了。

1399年6月,齊泰逮捕燕使鄧庸,審訊之下得到朱棣謀反的口供,建文帝密令張信逮捕朱棣。

張信是朱棣舊部,密告朱棣。朱棣準備妥當,設計擒殺了張昺、謝貴,命燕王府護衛指揮張玉、朱能連夜奪取北平九門。然後,朱棣以尊祖訓、誅奸臣黃子澄、齊泰,為國「靖難」為名,起兵造反。



「靖難之役」打了4年,前3年戰局僵持不下,後來朱棣改變戰略,直接進攻南京。

1402年6月,谷王朱橞和曹國公李景隆打開金川門投降,南京陷落。



此時宮中起火,建文帝從此下落不明。

朱棣進了皇宮,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就發出通緝令;然而依然找不到朱允炆。

這裡先插播一下劉純的故事。


劉純

在「靖難之役」中,劉純日夜督造軍功散,給受傷的將士使用。軍功散是劉純的祖先-金元時期醫學家劉完素的秘方。這是一種白色的藥粉,敷在刀傷、箭傷、燒傷的創面上,能夠使傷口迅速癒合。

在這場戰爭中,朱棣曾經身負重傷,就是內服外用軍功散迅速痊癒的。

但是在戰事最吃緊的1400年,徐儀華得了乳巖-現代稱為乳腺癌。於是劉純就使用鯊魚膽給她治療。這也是劉純的祖先劉完素向東海漁民學習,用來治療乳腺癌的方法。

儘管口服鯊魚膽的付作用很大,徐儀華出現了嚴重的胃腸道反應,但是她的病情還是得到了緩解。因此朱棣和徐儀華很感謝劉純,並且和劉純結成了兒女親家。

但是七年之後的1407年,儘管燕王妃徐儀華已經當了永樂皇后,最終還是死於乳巖流注,也就是現在說的乳腺癌全身轉移,享年只有46歲。

時值夏天,天氣十分炎熱。舉國悲哀,輟朝三日,禁屠宰七日;南京城裡一片素白。

永樂皇帝朱棣素服御駕西角門,發誓不再設立新皇后;南京的文武百官和四品以上誥命夫人,都在思善門哭祭。

可是徐儀華的主治太醫-安亭侯、正二品官員、太醫院院使劉純卻待罪家中;不敢多說一句話,內心揣測皇帝將要給予的各種處分。

因為他知道按照皇家的規矩,皇帝盛怒之下,主治太醫是要被追究責任的;輕者要被趕出太醫院,或者被流放遼東;重者要被錦衣衛逮捕殺頭。 

過了十幾天,聖旨終於到了。聽了太監的宣讀,跪聽的劉純驚呆了;直至兒子們提醒他,他才接旨謝恩。

真是皇恩浩蕩,朱棣不但不怪罪他,反而根據徐儀華的遺願,下旨命令劉純,在南京的詔獄中,使用死囚犯進行試驗;主要目的,就是研究乳巖的防治問題。

於是,劉純開始了66年「以囚試醫」的經歷。詳見:《三分治七分養》一、序幕:永樂皇后死於癌,引出以囚試醫來

我們回到建文帝的故事。

也是在1407年,朱棣派胡濙雲遊天下,去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胡濙是建文帝時的進士,在兵部充任兵科給事中的小官;朱棣當了永樂皇帝以後,他升任戶部都給事中。

此人最大的特點是喜歡走路,而且為人穩重,也沒有官架子。

你想他身為戶部都給事中,大小也是個官,完全可以騎馬坐轎子。但是他一年四季總是步行,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一會兒又走。而且每天要走幾十裡地;如果一天不走路,那麼他就無精打睬。你說,他是不是一個怪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朱棣才派他雲遊天下,去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那麼胡濙找到建文帝了嗎?

1416年,胡濙找到了建文帝。但是怎麼處理建文帝,是朱棣左右為難的事情。

如果把建文帝逮捕歸案,那麼朱棣怎麼處理建文帝呢?

殺頭也不行,判刑也不行;因為畢竟是是朱棣奪了侄子的皇位。如果朱棣派刺客把建文帝殺了,那麼建文帝的餘黨就會鬧事。

怎麼辦呢?胡濙秘密向朱棣建議:「只開弓,不放箭。」也就是說,繼續通緝捉拿建文帝,但是不再催促各級政府及時結案。

朱棣採納了胡濙的建議;並且提升胡濙當了禮部左侍郎,負責捉拿建文帝的問題。

於是,胡濙對於各級政府報告的建文帝線索,一概批覆:「撲風捉影。」。

如此一來,就把各級政府氣得不愛搭理此事了。也正因為如此,建文帝才能在國內,到處遊蕩幾十年。

其實,朱允炆就在國內東躲西藏。他身邊有九個舊大臣自願跟隨,其中三個人作保護,六個人負責運送衣食。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錦衣美食,沒有馬匹車轎,更沒有妻妾;有的只是朝廷的通緝令,官府的盤查,盜賊的欺凌。

一個皇帝,突然失去了一切。只是為了生存,而隱姓埋名,而忍氣吞聲,而吃飯睡眠。這是一個特殊心態的人,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一個不圖名利的人。他們往來於雲南、湖北、四川、廣東、貴州、浙江之間,遊遍了大好河山。

先說說胡瀅的結局。

1425年,朱棣死後,其子洪熙皇帝朱高熾認為胡濙辦案無能,就把他降為南京國子監祭酒。1426年,宣德皇帝朱瞻基又提升他當了禮部尚書,1431年又兼任戶部尚書,直到1456年82歲了才退休,最後活到89歲。

胡瀅為什麼能長壽呢?參見:《病是自家生》十三、直立行走添毛病,鬆弛關節有三種

再回到建文帝。

1441年,建文帝在廣西思恩府的時候,一個真和尚偷了他的詩稿,去官府自首,自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


這時候,是正統皇帝朱祁鎮在位,他大吃一驚,讓把這些和尚都押送來北京,其中也包括假和尚朱允炆。

經過宮中老太監吳亮一一識別,64歲的朱允炆才暴露了真實身份。

從此,朱允炆住進了紫禁城的西宮,依然保持佛教的生活習慣。


又過了三十年,1471年,建文皇帝朱允炆死了,葬在北京西山,就是現在頤和園後邊的紅山口。

朱允炆1377年出生,1471年去世,享年94歲,據說是無疾而終。這使得時年108歲的劉純,不得不思索這樣一個問題:

在大明朝的皇帝裡,只有建文皇帝朱允炆享年94歲。

除去29歲的景泰皇帝是被毒死之外,開國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享年71歲;奪取侄子朱允炆皇位的永樂皇帝朱棣,享年只有64歲;洪熙皇帝朱高熾,享年只有48歲;宣德皇帝朱瞻基,享年只有38歲;正統皇帝朱祁鎮,享年只有37歲。

為什麼皇帝的壽命一代比一代短促呢?

為什麼朱允炆能夠活到94歲呢?劉純暗自分析他長壽的原因:

①首先是心地開闊。1402年,四叔朱棣奪取了他的皇位,但是大部分地區還是他的天下;而他沒有組織反攻,卻化裝成和尚跑了。為什麼不反攻呢?他說:「朕和四叔是一家人,誰當皇上都一樣。」因此,他不是被趕下臺,而是遜國;也就是說,他是讓出了皇位。

②家庭觀念很淡薄。妻子、妃子、大兒子都死了,小兒子被囚禁了;他從來不思念。1441年,64歲的朱允炆住進了紫禁城的西宮;他知道小兒子朱文圭還囚禁在安徽鳳陽,但是他不想看望。1463年,天順皇帝朱祁鎮,解除了朱文圭的囚禁,並且允許朱允炆看望兒子,可是被朱允炆拒絕了。

③知足長樂。22歲當了建文皇帝,他很高興;25歲沒有死於南京,他很高興;從25歲到64歲,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追殺,他很高興;64歲住進了紫禁城的西宮,他很高興;在西宮居住30年,他很高興。

④從25歲逃離南京,到94歲死於北京,在長達69年的時間裡,他沒有亂吃藥;尤其是沒有吃煉丹。

⑤從25歲逃離南京,到94歲死於北京,在長達69年的時間裡,他沒有性交。

⑥他從小喜歡吃肉,作了假和尚還是吃肉。

⑦飲食很簡單;沒有茶、沒有酒、沒有山珍海味。

⑧沒有專人伺候他,一切生活起居都要自己動手。

⑨他徒步走遍了中國的很多地方,身體得到了鍛鍊;後來,在西宮居住了三十年,也是天天不閒著,沒事就打掃庭院。

⑩他一生喜歡寫詩,而且都是讚美大自然的詩。

因此樸素的生活習慣,簡單的飲食結構,是一些老人長壽的先決條件。

在國家中,許多百姓比官員長壽;因此一些官員羨慕百姓壽星。在皇宮中,許多太監宮女比皇帝長壽;因此一些皇帝羨慕奴僕壽星。在家庭中,許多僕人比主人長壽;因此一些主人羨慕僕人壽星。但是官員、皇帝、主人,是能夠當壽星的,那麼為什麼短命呢?

劉純暗自分析,這些短命皇帝的生活方式:

包括29歲被毒死的景泰皇帝在內,其他的五個皇帝:71歲死去的洪武皇帝朱元璋,64歲死去的永樂皇帝朱棣,48歲死去的洪熙皇帝朱高熾,38歲死去的宣德皇帝朱瞻基,37歲死去的天順皇帝朱祁鎮;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幾個共同之處:

①早晨起床就喝茶,同時吃一粒煉丹。

②然後被太監抬著去上朝。

③中午被太監抬著下朝回來,就是吃飯,飯後吃一粒煉丹。

④吃完飯就召見大臣談話。

⑤談完話又吃飯,飯後吃一粒煉丹。

⑥天黑了,就開始了夜生活。先是讓太監給洗澡,然後就是性交。性交是每天必需的任務。如果一天不性交,那麼太后,或者司禮大太監,就要責怪敬事房太監失職;敬事房的太監就要被罰跪,或者被打板子。

夠啦,不必再細想了,有這兩條就足夠短命啦!哪兩條?第一是吃煉丹,第二是性交過頻。

吃煉丹是慢性中毒,這都是要命的。吃煉丹顯然是不好的。

那麼性交過頻為什麼不好呢?古人說,一滴精,十滴血。也就是說,性交一次排出很多精液,相當於丟失許多血液。一個皇帝頻繁射精,豈不把血液丟失乾淨了嗎?一個皇帝應付許多女子的車輪戰術,誰也受不了。

因此長命百歲不是天上掉餡餅,長命百歲是一門學問,要學習掌握它。

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高明的醫生,是叫人不病。只有不高明的醫生,才只知道看病。

中醫的卻病延年,叫養生之道,是一門學問。並不是西醫所說的,要定期檢查身體,有病早發現,有病早治療;這不叫防病,這叫等病。

中醫的養生方法很多,不外是從人的三大本能入手:攝食、自衛、繁殖等;有的還加上修心養性。

從建文帝的經歷,以及66年以囚試醫的成果,劉純總結出了養生十條。

劉純在《短命條辨》裡說:「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夫正氣衰者有三。過飽。氣惱。不勞。故爾養生者以十條克之。」

養生十條的內容,見:《三分治七分養》十九、太醫養生有十條,時間安排要記牢

真所謂:

江山皇位非我願,雲遊四海慰此生;

淡泊名利四體勤,塞翁失馬享高壽。

參考文章:

《三分治七分養》一、序幕:永樂皇后死於癌,引出以囚試醫來

《三分治七分養》十九、太醫養生有十條,時間安排要記牢

《病是自家生》十三、直立行走添毛病,鬆弛關節有三種

《病是自家生》十五、應激反應奪人命,心療閉氣可安生

更多文章:

捍衛中醫的鬥爭:我親身經歷的劉太醫劉弘章事件

劉弘章《三分治七分養》修訂版序言

《病是自家生》前言:病人必須糾正錯誤的生活方式

回顧驚心動魄的2020年,疫情背後激烈的輿論戰爭

帥才張伯禮:中醫正規軍決戰武漢紀實

鍾南山裝心臟支架、做除顫手術之後,代言參松養心膠囊?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長按下面的圖片,關注我們。



我們開通了小程序留言功能,點擊下面的連結發表你的看法:

點擊這裡留言

相關焦點

  •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這個千古之謎或已經有了答案,竟要感謝施工隊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個千古之謎,大火焚宮後他下落如何,到底是死是活?朱元璋為他留下秘密盒子裡裝著什麼?鄭和七下西洋只為找到他?正史與野史都有不同的回答。
  • 明建文帝下落之謎
    另一種說法是朱允炆先逃到雲貴地區,後來又輾轉到了南洋一帶,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為鼻祖。當然,就算歸隱出家說成立,也不排除後人同情建文帝偽造相關歷史事跡或者人物,以表達同情之意。(其實,如果南京四個城門全部被永樂帝攻佔,是絕難逃出的,此景與被困北京內城的崇禎帝很相像。
  • 皇宮秘聞——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結局之謎
    建文帝朱允炆在繼位的第一年,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就起兵造反了,直攻南京,當時明朝的皇宮還不在北京,而是南京。在建文四年的時候,燕王朱棣率兵攻入皇宮,奪得皇位,而在朱棣成為皇帝的同時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為了一個謎。
  • 建文帝失蹤600年之謎終於解開,一個神秘的印章揭示了藏身之處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28,閱讀約2分鐘洪武三十一年,大明創始人朱元璋去世,皇帝的孫子朱允溫即位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後,為了鞏固皇位,開始對諸侯國進行割據,這直接導致了各地諸侯國的不滿。
  • 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城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究竟如何?
    1370年也就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冊封自己的第四子朱棣為燕王,鎮守當時的北方重鎮燕京,就是現在的北京。在此期間,率軍殲滅北元舊部勢力,屢建奇功,當時的名望威震全國。後在1402年以清君側名字,舉兵攻打南京,和當時建文帝率領的朝廷正規軍對抗,後戰勝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入住南京城,稱帝,是為永樂帝。他為何要奪取自己侄子的帝位?同時又是為何對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一系進行斬盡殺絕呢?
  • 建文帝下落之謎:靖難之役,朱允炆究竟死在南京?還是逃亡在外?
    朱棣登基後,還為建文帝舉行了天子的葬禮,此舉是為了讓天下人安心。 同時,朱棣將明實錄各處改得面目全非。說什麼朱元璋生前多次斥責建文帝,而讚賞朱棣,臨死之前還想朱棣即位,建文帝封鎖宮內不讓來。朱棣來奔喪,建文帝也不允許。 然而,按說連這些細節都改到了,不管本來死沒死,建文帝的死都應當塵埃落定了,畢竟其他人又沒有發言權。
  • 建文帝到哪兒去了?明成祖曾派人尋找,最後知道了他的消息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明太子朱標的兒子,因朱標早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後,即位為帝,年號為「建文」。後因削藩激化了矛盾,其皇位被其四叔明成祖朱棣奪走,在位僅四年。帝位被奪走了,建文帝到哪兒去了?據官方記載,燕軍攻陷南京後,「遂闔宮自己焚燃。
  • 建文帝失蹤600年後,朱姓老農捧出神秘大印,揭開他失蹤之謎
    明洪武三十一年,大明朝創建者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長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繼位後,為推進帝位開始了撤藩,這立即造成 了全國各地的諸侯王不滿意,坐鎮北平的燕王朱棣反應更為猛烈。你敢撤藩,我要奪了你的皇位,朱棣進行了「靖難之役」。
  • 失蹤39年的建文帝在明英宗時現身,背後有何隱情?
    建文帝的下落,迄今為止依舊是中國歷史學界的未解之謎,不過,在野史裡面卻存在這樣一種說法:建文帝失蹤39年後回到了皇宮,並且得到了當時的皇帝明英宗的熱情款待。那麼問題來了,建文帝既然流亡39年,為何會在晚年的時候回去見明英宗?
  • 3年前,一位老人自稱是建文帝十五世孫,並拿出家譜證明
    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繼承皇位,是為建文帝。之後,建文帝立自己的長子朱文奎為皇太子。 朱元璋和朱標劇照 登基後,建文帝勤勤懇懇,愛民如子,可謂有著明君的作風。但因急於削藩,觸及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
  • 建文帝朱允炆死亡之謎被揭開?學者:這裡或是他最後的藏身之地
    要說明朝最神秘的皇帝,那建文帝朱允炆當之無愧,因為他的死因成為了千古謎團。而他上位史要從他爺爺朱元璋說起。朱元璋從和尚慢慢地成長為了一個將軍,最終變成萬人之上的皇帝,這一路不可謂不艱辛,而其中給了他心靈支持的莫過於馬皇后。而朱元璋登基後,也對馬皇后極好,甚至一心要把馬皇后的兒子朱標立為皇帝。
  • 大明風華: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見了面,歷史上有無此種可能性?
    在很多影視劇中,建文帝的梗被借用得不少,比如《穿越時空的愛戀》,朱允炆甚至都穿越到現代了。而《大明風華》中朱棣和建文帝見面,看似不太可能,但我們也無法證實沒有發生過。史料記載:「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如果建文帝還活著,那麼是很有可能被找到的,皇帝富有四海,可以調動國家一切資源。加上各種暗地的特務機構,他們很擅於找人,況且建文帝不是普通人,比較容易被人發現或者察覺。
  •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哪裡了?
    ---《明史》1402年7月13日,朱棣進入南京城之時,皇宮中也燃燒起熊熊大火,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等到火勢撲滅後,從起火現場找到了兩具屍體,燕王讓負責帝後起居的太監們前來認屍,都說這是建文帝和皇后的屍體,過了幾天朱棣就將他們安葬了。
  • 明朝建文帝逃離南京究竟是往東南還是西南藏身?
    明朝靖難之役歷時四年,原本人力財力都具有優勢的建文帝朱允炆,最後不敵其叔父朱棣,被奇襲攻入南京城。關於這個年輕皇帝最終結局,600年來都是熱門話題。尤其2010年7月,江蘇南京還專門召開過「明建文帝國際學術研討會」,蘇、浙、閩、川、貴、滇、魯、湘等各省提出許多實物和方志線索,指出建文帝逃出南京,到過的地方不下100處。
  • 建文帝究竟逃到哪裡去了?大明第一疑案終於被解開
    事實上建文帝並沒有出國,而是藏在了國內。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如今的史學界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建文帝逃去了福建泉州的開元寺。明朝遺民查繼左所著。成書於康熙年間的《罪惟錄》中記載:鄭和在福州的開元寺中見到過建文帝,建文帝請求鄭和和他一起推翻朱棣,重建大明,鄭和跪拜建文帝,哭著說我不能這樣做。
  • 朱謝君臣情結-神秘大印暗示明建文帝客死貴州苗區嗎?
    曾破譯過安順牂牁郡殘存木贖的學者林明璋先生對這枚大印的印文進行了破譯,林先生認為,建文帝最終的歸宿地可能就在安順市的鎮寧、西秀區和紫雲自治縣三縣的交界處。  日前,安順相關部門帶領大印持有人一行,專程趕到北京。相關文博專家將匯集一堂,一辨大印的真偽。
  • 《大明風華》熱播,我們推測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如何對待?
    起兵的目的是清朝侄子朱允炆身旁的奸佞-黃子澄之流。所以明面上殺朱允炆肯定不敢,但是他也不敢放朱允炆。因為只要朱允炆在皇帝位置上,隨時都可以懲罰朱棣這個叛逆。所以最好的方式應該是讓朱允炆留下「禪位」詔書,然後仿照奪門之變的方式圈禁或者仿照宋太宗趙光義那樣先加封高官然後幾年後弄個突然暴斃。也許建文帝死於大火之中或者遠遁海外都是不錯的結局,至少讓這叔侄兩個都留下了退身步。
  • 建文帝是自焚了,還是逃走了?其實歷史早有了答案
    其四,《明史·胡胡濙》中記載說:「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插圖]頒御製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意義是說,對於建文帝被燒死一事,朱棣也有所懷疑,所以他才命胡濙以尋訪張邋遢(張三丰)為由暗中尋找建文帝。如果朱棣認定建文帝早已被燒死,他又豈會派胡[插圖]四處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呢?
  • 《大明風華》中,朱棣後來見到了建文帝,然而歷史真的如此嗎?
    隨著朱棣、朱高熾的去世,建文帝的境況有所好轉。到正統五年(1440年)時,建文帝因一個和尚出賣,被逮至京城。 此時,靖難之役已經過去40年,建文帝也遁入空門,對明英宗沒有任何威脅。因此,朝廷對建文帝以禮相待,他被迎入西宮。建文帝入宮後,宮中人都稱他為老佛。後來,他在宮中安享晚年,圓寂後葬於北京西山。建文帝的墓地,既無封土,也無植樹。 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在西域、福建、雲南甚至南洋,都流傳著建文帝的傳說,但都沒有確切證據。
  • 靖難之役後,在朱棣一脈統治下,建文帝兄弟姐妹及子女下場如何?
    靖難之役是明代影響極為深遠的一次內亂,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起兵,揮師南下。四年後,攻陷明朝國都南京,建文帝在宮中舉火自焚。在這之後,朱棣為了消除前朝影響,開始大肆殺戮前朝功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等人,都被朱棣滅族。最慘的是方孝孺,光是因受他牽連被殺和充軍的就將近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