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圈一般是根據養牛的多少而設計的,按照牛的頭數和養殖規模建設

2020-12-14 養牛東哥

養牛的開始,牛圈的建設一直都是養牛人最關心的,因為養牛之初建牛圈是最重要的工作。牛圈一般是根據養牛的多少而設計的,按照牛的頭數和養殖規模,牛舍的建設不同。在農村養殖不超過50頭的牛舍建設其實很簡單,利用農村原有的材料和磚瓦就能建個差不多。規模養殖建設牛舍就要按照標準化建設了,下面東哥就講一講農村養牛的牛舍和規模養殖的牛舍建設規格。

首先咱們說一說農村養牛建設牛圈的標準。一般在農村養牛,也就十幾二十頭,這樣的牛圈按照居家庭院的大小,靠一邊建設。按照二十頭牛計算,長度30米,寬度5.5米,高度前面3.5米左右,後面2.4米左右,牛槽連後面牛圈4米左右就可以,牛槽外面留出一米多就可以了,地面用紅磚鋪,這樣的一面坡的牛圈就可以了,每頭牛的間距1.5米足夠用了。在冬季的時候,沿著牛槽外面的房簷,可以用塑料布扣上,這樣牛圈裡面就暖和了,這樣的牛圈簡單實用還省錢。另外在房前屋後簡單地建一個草料儲存間就可以了,所以在農村養牛,很多地方的投入都要小很多,最後所產出的利潤也就大了很多。

規模化養牛場的建設按照想要養牛的數量設計,建設牛圈的長度根據地形而定,一般建設100頭或者200頭一個牛舍的建設標準是寬12米,中間過道3米,兩邊連牛槽4.5米平均分開。長度按照100頭對槽70米長,200頭135米左右就可以。高度要根據地區差異而定,南方地區需要建設的高一些,主要考慮通風降溫。北方要矮一些,因為冬季防寒保溫會比較合適。建設選材現在很多地方都用大棚式的建設,每個平方算下來也就130元左右,這包括基礎建設,地面處理,牛槽等都包括在內的成本。

規模化養牛場的牛舍建設規格基本都是這樣的,但是配套設施還有很多。牛場需要建設工人宿舍、食堂、存儲間、辦公室、機械存放處、青儲窖池、牛糞集中堆放處等等配套設施。這些配套設施是必不可少的,這也就是規模化養牛場的投資大的原因。

還有的規模養殖場建設牛舍的規格更大,寬24米,長度根據地形設計,這麼寬的跨度一般牛舍高都在6米左右,這樣的牛舍可以養4排牛,牛舍內部的布局是雙對槽養殖,清理牛糞實現機械化,但是造價更高了。養牛的主要目的還是賺錢,在建設牛舍的時候,東哥一直都主張簡單實用即可,沒必要建得非常豪華。

以上就是在農村養牛和規模化養牛的牛舍建設,講得簡單了一些,但是牛舍的建設也就這樣,沒有什麼更好的了。東哥的合作社一直走在養牛路上的前沿,對於西門塔爾改良牛的運輸和到場之後的管理有一整套方案,而且都是行之有效的,不喜勿噴,歡迎留言交流。喜歡東哥的作品請點讚、關注、收藏、轉發、評論,找東哥可到火山搜索吉林養牛東哥。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村養牛牛圈要怎麼建設,建設標準可以根據養多少頭牛來計劃
    冠狀病毒給全國人民造成很大影響,很多想養牛的朋友都趁現在隔離期間在家裡建牛圈。建設牛圈的標準可以根據養牛的多少來計劃,養公牛和母牛的牛圈標準差別不是很大。下面東哥就簡單講一講牛圈怎麼建設才合理。首先建設牛圈要選好地址,農村房前屋後都可以,主要選擇地勢偏高不受水氣的地方。選好地址之後就要開始平整地面,地面平整好了之後,開始建牛圈。建牛圈的材料可以使用農村家裡廢棄的木材和磚瓦,能利用的廢棄物最好都利用起來,這樣不但節省資金還可以起到廢物利用的效果。如果家裡沒有這些材料,可選擇彩鋼結構或者磚混結構。
  • 養牛場建設方案怎麼設計,需要什麼設備?
    肉牛是一個比較好的養殖項目,而且農村的養殖戶喜歡選擇肉牛,散養的朋友對養牛場的建設不是很上心,但是規模的養殖一般都會很重視這個問題,因為養殖場對牛的生長、育肥、健康都至關重要
  • 我國養牛方式,從傳統的放牧到現在的圈舍養殖,從根本上有所改變
    我國的西門塔爾改良牛作為全國性的品種,越來越受到全國各地養牛人的喜愛,未來以西門塔爾改良牛為主的肉牛產業,也必將得到飛躍性的發展。養牛的方式和用途的轉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養牛人關注的熱點。尤其是育肥牛的集中規模化圈舍養殖場的出現,為我國牛肉市場供應基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牛價的上漲,規模集中化養殖場的資金運行成本越來越大。也給養牛人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 皇竹草養牛,一畝地牧草可以養殖多少牛?
    尤其養牛需要大量的草料,所以現在很多的養牛戶都會種植皇竹草進行養牛。皇竹草理論畝產量高達25噸,實際也可達到15噸左右像老農以前養牛就是種過皇竹草的,這在廣西很容易進行種植,更因為冬天的氣溫也不是很低,越冬的時候也不會出現問題,來年春天就會重新生長。皇竹草以產量高見長,理論上畝產量是高達25噸的,這個產量是可以餵養幾頭牛了。
  • 百頭養牛場建設方案,養牛場賺錢必備,100頭養牛場投資多少錢?
    聽過許多人抱怨養牛不行,他們在入行前將養牛想像成一個暴利行業,入行後才發現與想像差距太大。所謂360行,行行出狀元,靠養牛賺到錢的人不在少數。科學合理標準化的牛場建設對後期肉牛養殖起到關鍵性作用,那麼建設100頭牛養牛場有哪些細節呢?
  • 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巧念養牛致富經 村民過上「牛」日子
    而現在,朱家村卻靠養牛,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牛」村。朱家村一直有飼養肉牛的傳統,過去多是一家一戶經營。這種經營模式生產規模小,村民們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產品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商品率不高,增收困難。「市場需要什麼、商品銷往哪裡、如何在市場風險中保護自己……這些村民都不知道,我們得想個招兒,讓村民們脫貧致富。」朱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連明說。
  • 養牛四大核心要素,做好了養牛賺錢不再難!
    第一點首先就是場地建設問題 為了避免遭受雨水天氣抗澇排澇困難,牛棚建設要選擇地勢稍微高一些的地方,通風效果也要考慮。建設牛棚要根據地區不同,考慮建設牛棚的整體結構的合理性。
  • 「鐵桿莊稼」裡養牛鴨 萬年「農光互補」照亮扶貧路
    萬年縣大源鎮荷溪村村民夏長發告訴記者,得知村裡在發展「農光互補」項目,今年他從樂平回到萬年老家養起了鴨子和牛。光伏板可以起到遮陽擋雨的作用,良好的養殖環境帶來了效益,讓他下定決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據了解,萬年縣26MW集中式農光互補光伏電站由萬年縣人民政府和陽光電源旗下新能源項目開發投資平臺——陽光新能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運營,項目選址大源鎮和石鎮鎮兩個地塊,總投資約1.7億元。
  • 創業養牛路之百頭規模牛場建設,建設一個簡單的養牛場的注意事項
    我的夢想是在農村老家建立一個自己的養殖基地,所以現在開始養牛的技術研究,今天主要研究百頭規模牛場建設的必備配置以及牛場的普通設計標準。因為牛場建築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方便管理,利於生產,便於防疫、安全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做到整齊、緊湊,土地利用率高和節約資源,經濟適用。所以需要有以下幾個必備配置。
  • 農村養多少頭牛有補貼?2020年養牛補貼最新政策解讀
    ,而且實現規模化養殖,可以讓養牛利潤達到更高,那麼農村養多少頭牛有補貼?對於農村地區個體養殖戶養殖規模在30頭以上的,每頭牛補貼50元,而對於養殖規模能夠得到50頭以上的,每頭牛補貼100元,以此類推,個體養殖戶養殖規模在100頭以上的,每頭就能夠拿到200元的補貼,而且現在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提高農民朋友們養殖的積極性,還會給出一定的養牛補助標準,達到高標準高品質的養牛規則,即可拿到豐厚的經濟補助,比如養殖奶牛,300-499頭的規模可補貼
  • 一頭牛可以賣1萬多塊,養殖10頭減去成本能賺多少呢
    養牛是一個很賺錢的畜牧業,投入成本也不算高,在農村很多農民都是自家散養三幾頭,都是用於耕作用的。如果進行規模養殖如何?其實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兩年後你就可以發家致富了。目前一頭牛的價格可以賣到1萬多塊,假如養殖10頭成本和利潤又是多少呢?接下來為大家分析。
  • 按照目前的牛價看,「牛就對了」養30頭牛一年能賺多少?
    但是牛犢價格上漲幅度卻更大,不少養牛戶感覺肉牛養殖效益一年不如一年,鴻安牛業有多年的肉牛養殖經驗,且在擁有一套科學的養殖技術的情況下,養30頭肉牛應該可以獲得不錯的效益,下面便簡單說一下相關要點及效益分析。我雖看好牛業的發展前景,牛價也一路高漲,同時這投資壓力也跟著上漲,作為新人真的不敢輕易入牛行,不單怕賺不到錢,還怕牛隻萬一死完賠個精光。
  • 牛圈裡,走出一條幸福路
    「這是之前就備好的草料,裡面還放了一些雜糧,天冷了,牛也要吃得好一點。」11月10日,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林鄉生地村,村民李生勝正在牛圈中精心準備著飼料。天氣雖然已經轉冷,但是他臉上的笑容卻格外溫暖。
  • 【安格斯◆專訪】樂牧高仁呂學虎:沙漠中的牛老大,獨闢蹊徑的養牛人
    樂牧通過沙漠整治、生態修復,將一片荒漠變為牧牛種草的寶地,旨在形成以「牛」產業為主的「種養結合、產業循環」的適沙產業。樂牧將「種牛繁育、規模育肥」作為核心產業,引進、繁育優質肉牛種源,促進中國肉牛產業的發展,為「讓中國牛真正牛起來」出點力、做點貢獻。牧場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肉牛養殖標準化示範牧場」、寧夏農牧廳頒發的「寧夏全區肉牛產業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示範企業」。
  • 養牛過上「牛」日子
    孩子還要上學,日子不是一般的緊巴。家裡田地不多,掙不到幾個錢,遇到年景不好,還倒貼皮。怎麼辦?不能總是這樣貧困下去,蔡從雲和妻子無時無刻不在思考這個問題。2015年,蔡從雲了解到牛肉市場行情好,養牛挺賺錢,便有了發展養殖脫貧的念頭,多次向有經驗的人請教,並將這一想法告訴了包聯幹部明顯陵管理處處長李斌。
  • 這就是伊和塔拉最「牛」經紀人
    近年來,農村牧區湧現出了一批牛經紀人,他們是連接種養殖戶和收購商的紐帶,整合種養殖資源,發現需求渠道,助力養殖戶及養殖村養殖規模實現穩增長。
  • ...五鳳村養牛脫貧過上「牛日子」,來看看村裡的土味養牛宣傳標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川報觀察記者 鄧翔灃 王吉南 羅之颺「養好牛蓋新樓」「養最壯的牛,致最富的路」……一走進宜賓市筠連縣筠連鎮五鳳村,目光所及之處,都有「牛」這個元素。花式養牛宣傳標語、樓房牆壁上活靈活現的牛圖案,這個村和牛究竟有什麼關係?養牛,讓五鳳村實現脫貧過上「牛」日子。「其實不仔細看,你在五鳳村根本就看不到一隻真牛。」 筠連縣筠連鎮五鳳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宋國真告訴記者,「藏牛於戶」是該村發展養牛產業的一大特點,平均每家每戶都有5至6頭牛。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牛圈裡,走出一條幸福路
    「這是之前就備好的草料,裡面還放了一些雜糧,天冷了,牛也要吃得好一點。」11月10日,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林鄉生地村,村民李生勝正在牛圈中精心準備著飼料。天氣雖然已經轉冷,但是他臉上的笑容卻格外溫暖。
  • 85後放牛娃花80多萬引進61頭世界著名肉牛,帶領村民高效養牛
    安康鎮坪縣牛頭店鎮紅星村,在大巴山放養了4年黃牛的王濤被當地老鄉稱為放牛娃,如今王濤建起大型牛圈,花80多萬元,從東北引進61頭世界著名肉牛,要帶領村民走高效養牛之路。王濤以前在外打工,2016年返鄉後開始養牛,王濤養的是當地的巴山黃牛,巴山黃牛適合放養,王濤也把他的黃牛放養在深山裡。王濤說:「現在深山裡還放養著100多頭黃牛呢。本地黃牛生長周期長,要養足3年才能殺了賣肉,一頭賣1萬來元,這種傳統的養殖方式見效很慢。」去年3月王濤花80多萬,從東北引進61頭西門塔爾牛。
  • 養牛養出「牛」日子!
    12月7日清晨,走進號頭莊回族鄉號頭莊村,空氣裡夾雜著泥土和青草的味道,45歲的白二中正挽著袖子、穿著雨靴,滿臉幸福地在自家的牛棚前忙碌著。清掃牛槽、添草餵水、整理圈舍……70頭體格健壯、膘肥肉厚的牛兒正在歡快的啃食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