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公劉,生於涇河之畔,卒年不詳,姬姓,名劉,「公」為尊稱,是不窋之孫,鞠之子,其先祖名叫棄,是帝嚳之子孫。
公劉,是古代豳國的創建者,也是農耕文化傳承者,更是周禮的奠基者,被稱之為「周朝先祖」。
發展歷程
豳國的起源地
公劉的祖父不窋,主管農業之職,在晚年時正處於夏朝政治衰敗時期,夏朝太康廢棄農官,不注意農事。不窋因而失去農官之職,於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區。在戎狄部族裡,有著農耕技術的不窋,才謀了個混口飯吃的差事,後來在戎狄娶了個媳婦,並生下了公劉的父親鞠。
夏朝末年,成長在戎狄之間的公劉,經常遭受各種欺壓和侮辱。因為偶然的一次外出考察機會看到了了涇水中遊長武縣山水的靈氣,並結識了長武縣的一大戶人家張氏,在張氏這棵大樹的依靠下創建了豳國。
豳國的壯大
豳國在公劉子孫慶節、皇僕、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古公亶父,加上公劉十代人的努力下,農耕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農具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升。這一時期,形成一個相對團結又獨立的豳國部落。
但是豳國處於西戎和北狄之間,沒有成為西北地區最強大的部落,經常受到來自強大的戎狄部隊襲擾。豳國持續三百餘年,在古公亶父時期,為了再次躲避戎狄,逼迫無奈的遷徙到了寶雞岐山地區,至此,改名為周部代替了豳國。
主要功績
創建豳國
公劉生在戎狄地區,但繼續從事於耕種,到處察看山水土地性能。有一次走到涇河中遊的長武縣境內,被涇河、黑河、南河等水系的靈氣所影響,想以此地靈氣發力發展農業。後來他常常會到此長武一帶來,於是結識了當地有名的一個大戶人家張氏,後來和張氏的女子張巧蓮在此結婚生子。
隨著公劉在長武縣始終勤苦,以身作則,著力發展農耕事業,讓當地的民眾仰仗他過上好日子。周邊的各族人紛紛遷到這裡越來越多,擁護和歸順他。從此公劉在長武縣黑河、涇河一代開始創建了豳國。
麻雀圖騰
公劉成為豳國部落的首領,在和張氏結婚的那天,十隻麻雀圍繞著天空飛了好一陣子,並飛落於院子裡。公劉認為是吉祥鳥,就開始崇拜麻雀。
不久後,公劉創建了豳國,以麻雀作為本部落的圖騰。後來的發展壯大,這一切得益於這片土地,包括麻雀。為了感恩山水,而這裡的山水蜿蜒如蛟龍,就又把圖騰由麻雀改為麻雀龍,人與大自然的一切呈現繁榮向上的景象。這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以麻雀和龍為圖騰的完整的部落社會。
發明御面
傳說公劉定都長武縣,在此地安居後,並藉此地靈氣發展農業,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相傳有一天,在睡熟中做了一個好夢,夢見了自己忙碌奔波中餓的倒在黑河邊,一個神仙姐姐救了他,給他做了美味的飯。公劉吃飯後,大讚好吃!說完自己就醒來了。
公劉醒來後,就開始和妻子按夢裡神仙姐姐的方法開始製作美味的飯。取涇河之水,此水清澈純淨、清香幽長,配以最好糧食為原料,研究了多次終於製作出了和夢裡一樣美味的飯,因看著晶瑩剔透,並命名為玉面,並分發於百姓,共慶美食。後來民眾為感恩於公劉,將玉面也稱之為「御面」。
瓜果之鄉
公劉對山水土地性能極為有見解,多次在長武縣就意識到這裡的山水很好。除了教民農耕、家養牲畜外,這片土地還是典型的水果的適生區。
傳說,公劉在訪問西王母國時帶回來很多水果和樹苗,如今毛桃、大棗、酸棗、銀杏、蘋果、梨、核桃、柿子等,在豳地大力發展瓜果,將豳國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果品之鄉,為民眾解決溫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窯洞之祖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豳國,公劉創造性利用長武縣有利的高原溝壑地形,鑿洞而居。因為有了窯洞,民眾就不再苦於被野獸襲擊,安全有了保障,開始真正的過上了定居生活,農業才因此而大力發展,窯洞便是農耕的家園。
《詩經》稱為"陶復陶穴",在豳國土窯洞慢慢的就遍布山原谷地。這種有著獨特的居住價值和文化內涵的窯洞,被稱為一種綠色建築。
創建周禮
在成長過程中受戎狄的欺壓和侮辱的影響,公劉在定都長武后立鴻猷,對禮儀特別重視,一整套具體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包括飲食、起居、巡狩、祭祀、喪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禮"的範疇 ,使其成為系統化的社會典章制度和行為規範。
特別是在豳國,每個人的誕生、婚嫁、死後,豳國官方極為的重視,會讓群臣侍從都赴宴入席見證。在當天,會風風光光的圈裡抓豬做佳餚,製作好玉面和美酒,迎接眾人的見證。後來這種禮尚往來的禮儀成為一種風俗,也是豳國基礎濃厚的文化活動,更是發展成為豳國一種信仰。
相關研究
二月二古會
「二月二、三月三、長武來了個媽老漢,吃我飯……」。這首歌謠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人們對於豳國生活的真實寫照。後來發展成豳國的一種文化活動,至今這種活動已經綿延千年曆久不衰,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特別是二月二,豳國故都長武縣都會有大型的二月二古會,來自陝甘寧以及沿海的商家加入,連西安、鹹陽的周邊各地的人都會前來參加,真實的一片熱鬧的局面。
豳國文化旅遊節
公劉是豳國的創建者、農耕文化傳承者,周禮的奠基者,也是周朝的先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由陝西迷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發起的豳國文化旅遊節,弘揚公劉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從源流史的角度看,有利於進一步探究中華文明的源流發展過程。從現實意義來講,研究公劉文化,是推動公劉一樣的創業精神,也是把鹹陽西北部文化更好的融入大西安的世界文化之都範疇。
公劉祭祀大典
關於葬在哪裡,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也無從考證。不知從何時起,彬縣傳出了公劉墓之說,並舉證在《清一統志·邠州》:公劉墓「在州東八十裡。北枕山谷,南控涇水。墓長三裡許,狀類伏龍」。從2018年起舉行「公劉祭祀祈福大典」,每年舉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