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扎」實幹,收穫濃濃真情|羅甸縣邊陽鎮深井村...

2020-12-15 天眼新聞

這裡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有農家自烤的濁酒。沒有天降的福蔭,只有汗滴穿石的嬗變。

2019年6月底,剛到羅甸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報到月餘,便收到組織的號令,來到羅甸縣邊陽鎮深井村擔任駐村工作隊網格員、危改工作負責人。深井村2014年貧困人口3106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為55.77%,是省州縣極度牽掛的深度貧困村。水源稀缺,取之深井,在這群山疊翠的地方,村名就隱示了貧困的原因與百姓的渴望。初到的夜間便下起了暴雨,黑漆漆的夜空,唯有忽閃的雷電與四散的螢火,使我歡叫之餘,也為我拉開了扶貧工作的序幕。

入戶走訪貧困群眾並開展人口普查

鴻蒙初闢,面對的是村民的警惕與個人的無所適從。分到的網格叫翁不陸組,32戶中有30戶為盧姓家族,對我而言,這個苗寨與它的名字一樣神秘。前任網格員是村裡十幾年如一日默默付出的副主任,正因冠心病手術在家休養。為了探訪這「神秘」的寨子,我和同事們開著車踏上了尋訪的道路,卻不曾想坑窪顛簸的路程,竟不敢比步行快上一秒。第一天便要教他們註冊扶貧信息帳號,請他們提供簡訊驗證碼,聽著我濃濃的外鄉腔調,哪怕有再多自我介紹,他們也鮮有提供,反倒在私下裡向副主任求證去了。這讓我失落之餘,也深怕難當大任。

冰融三尺,非一日之陽,真"扎"實幹,收穫的是濃濃真情。翁不陸組農戶盧正雲的妻子龍老銀患精神病已經十來年,至今沒有辦理殘疾認定,她家裡年輕人已外出務工,而我白天又四處遊走,無法帶其現場辦理。特事特辦,我經過多次和縣鎮殘聯協調,通過與醫生視頻遠程診斷方式,為其辦理了精神類二級殘疾證,又帶盧正雲去鎮上辦理了殘疾人補貼,讓龍老銀一家的生活多了份保障。龍老銀在廣東務工的兒子盧通廣聽後開心不已,特地聯繫我再三表達了感激之情。

盧通前的兩個兒女就讀邊陽中學高中,他們提供的申報因學防返貧保險的材料不合格,我又往返邊陽中學去收集兩人的繳費材料,盧超未滿年齡需要來村裡開證明辦銀行卡、教育資助發了多少,我都要通知其遠在廣東潮州的家長。家中的勞動力在外就業,心裡最牽掛的就是家裡人,我們能夠在身邊提供些許幫助,也是解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與村民齊心協力澆築生產路完工合影

平坦回家路,齊手奔小康。為解決翁不陸組坑窪不平的生產路,我與50多戶農戶一起投工投勞,經過一周的勞動,最終鋪平了這段生產致富的道路。在道路完工合影時,雖然我再三辭讓,村民們還是把我和老組長推到了前排中間位置。回想起盧治倫「我們這裡工作有點難做,你要多費心」的囑託,面對鏡頭我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不僅僅是因為我為村民辦了一件實事,更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已被村民真正的接納。

水滴穿石,迎來的是村容的嬗變!自2014年以來,深井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四場硬仗」。累計實施串寨串戶路硬化超11公裡,實現「組組通」公路,徹底解決群眾交通不便問題。投入1057萬元實施新場村深井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讓水庫自來水覆蓋本村所有農戶,解決了原本就水資源貧乏,又望天吃水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深井村企盼的夙願!完成易地搬遷279戶1183人全部搬遷入住,並為其提供扶貧車間、技能培訓、穩崗就業等幫扶,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大力實施產業扶貧,累計投入911.6萬元,發展蔬菜種植253.2畝,禽畜養殖15000多羽(頭),種桑養蠶220畝,讓469戶次9979人次農戶持續增收。並持續打好「三保障」硬仗,讓深井村百姓穩定脫貧。

協助發放甕福集團社會幫扶捐贈深井村24噸農用物資(右4)

這裡有日夜操勞的駐村工作隊長,有無私奉獻、「顧大局」的村幹部,也有為迎接省級貧困縣出列考核而沒請一天婚假、考核結束當晚才從脫貧戰場走向紅妝的網格員。這裡的人們十分平凡,但這一場戰役如此偉大!為響應省委領導「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號召,我們將繼續堅守自己的崗位!

作者 張義

編輯 向瑩

編審 楊儀 王琳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我的「兩場戰役」|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駐村工作隊長...
    我叫羅國葦,男,布依族,1986年生,本科學歷,貴州羅甸人,現任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2018年11月5日,羅甸縣精準扶貧「誓師大會」的號角吹響,作為全縣駐村工作隊員中一員的我於11月7日,背起行囊、離開5歲多的兒子和朝夕相處且年邁的父母,奔赴扶貧一線。
  • 「我的脫貧故事」搬了新家創了業丨羅甸縣邊陽鎮興陽家園居民韋戰陽
    我叫韋戰陽,今年36歲,家住羅甸縣邊陽鎮興陽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2003年,剛滿18歲的我,因為家庭的貧困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每年都是年末回家,年初又外出。如此往復漂泊的日子,一直持續了10多年。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辦法總比困難多|羅甸縣邊陽鎮打窖村駐...
    我叫岑明,是羅甸縣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大隊大隊長,一級警長。2019年4月12日,根據組織安排,超過55歲的我來到邊陽鎮打窖村駐村,6月底,任打窖村第一書記。一年多來,我在打窖村度過了人生中一段艱難而具有非凡意義的時光。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笑臉就是對我最大的認可|羅甸縣龍坪鎮羅...
    我叫鄧德培,是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龍坪鎮羅化村任第一書記。「謝謝!謝謝!謝謝!」這是我參加扶貧工作以來聽到最樸實卻又最動人的聲音。2019年7月16日,這一天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根據組織的安排,黔南州運輸管理局將我選派到羅甸縣龍坪鎮羅化村任第一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丨羅甸縣邊陽鎮團田村第一書記張青虎
    我叫張青虎,是羅甸縣邊陽鎮團田村第一書記。    一直以來,我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守初心,擔起使命。扛起了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捨棄小家,顧全大家,抓好疫情防控,推進產業發展,認真盡職盡責。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我叫李秀婷。2018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幾個月的我就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貴州黔南羅甸縣逢亭鎮。第一天到鎮上報到,就馬不停蹄地跟著駐村工作隊的同事來到逢亭鎮新光村,成為了逢亭鎮新光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成了我的第二故鄉|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
    我叫楊廣芳,是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工作隊長。者任村總人口1457戶6516人,貧困人口478戶1782人,2014年困發生率為27.34%;全村人口基數大,貧困面廣,工作壓力山大。全天24小時都要睜著眼睛,每項工作都需要親自過問,因為群眾工作無小事,脫貧攻堅工作更如此。
  • 「我的扶貧故事」走訪,讓我和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丨羅甸縣龍坪鎮大關...
    我叫袁文超,是一名來自黔南州農業農村局的幹部。2019年夏天對我來說註定是一個不平常的夏天,6月11日,也是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日子,那是我來到大關村的第一天,曾經聽過無數一線脫貧攻堅的故事,在那一天,我也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七載春秋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駐村...
    我叫黎昌盛,是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一名駐村隊員。從2013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的第一槍開始,我就開始扶貧路了。幾年時間,我見證了平巖村從一個「吃水看天、走路靠摸」的小鄉村到今天的自來水到戶,串寨串戶路到家的美麗鄉村。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牛棚」大變樣丨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
    我叫王寬立,是貴州黔南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時光荏苒,我的駐村生活也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作為一個改非幹部,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2017年9月被縣派駐茂井鎮牛棚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
  • 「脫貧攻堅決戰時刻」看!邊陽奮楫逐浪,就位決勝衝鋒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是全省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也是羅甸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之年,這一年,對於羅甸縣邊陽鎮亦復如是。  邊陽鎮地處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北端,距省城貴陽市91公裡、羅甸縣城28公裡。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中的感動|羅甸縣鳳亭鄉鳳亭村駐村工作隊長黃...
    我叫黃加建,男,中共黨員,出生於1984年12月,2008年12月參加工作,2018年成為羅甸縣鳳亭鄉鳳亭村駐村工作隊長。  2018年我很榮幸被組織選派到鳳亭村村擔任脫貧攻堅隊隊長。「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能丟下一個貧困群眾」,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想起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心中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無形的壓力悄然而至。黃加建在農戶家中發放急需的物資  是的,所有的故事都不會一帆風順。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裡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受省直工委選派到沫陽鎮平巖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  三年來,我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積極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積極為村協調幫扶資金,推動「衛生評比」等活動創新鄉村治理。  現在村裡也有了產業,群眾生活有了提高,我也逐漸被村裡群眾所接受。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扶貧路是我最大的財富丨羅甸縣羅悃鎮布沙村...
    我叫付勝燕,是黔南州羅甸縣羅悃鎮布沙村的駐村工作隊員,自參加工作開始,我就一直在扶貧一線,六年的扶貧工作經歷是我人生中的財富。2014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剛剛踏入職場的我被安排到羅悃鎮扶貧站工作。我和同事們集思廣益,不斷革新,探索更好的工作方式。那段時間工作強度很大,我一個星期都難回一趟家。這樣的日子雖然很苦,但我卻認為很值得的。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的工作進入了正軌,精準扶貧大數據基礎搭建順利完成,為後期的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 「我的扶貧故事」不問青春苦 喚得東風來|羅甸縣羅悃鎮幹村村第一...
    我叫聶德富,2018年3月,受組織委派到羅甸縣羅悃鎮幹村村擔任第一書記。在這個僅有1712人且90%以上都是布依族的小山村裡駐村近3年。走遍家家戶戶,爬完坡坡坎坎,帶領村支兩委和其他隊員一點一滴把默默無聞的幹村村抓成「管理有成效、致富有門路、群眾知感恩、脫貧走在前」的示範村。2019年,我個人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全州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
  • 「我的扶貧故事」永葆軍人本色 奮力建功新時代丨羅甸縣龍坪鎮八總...
    我叫王思進,是羅甸縣綜合行政執法局一名工作人員,現任羅甸縣龍坪鎮八總村的駐村工作隊員,同時也是一名村支書。2005年12月我響應祖國號召報名參軍,成為百萬解放軍中的一員。2017年9月,為更好地踐行一名黨員的初心使命,我毅然成為了羅甸縣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中的一員,投身到羅甸縣龍坪鎮八總村的扶貧工作當中。 初到八總村,我和隊友們用了近3個月的時間來摸清村情村況,一戶戶上門了解農戶意願,做好前期工作。而我被分派到八總村裡沙組。
  • 「四力四全蹲點」任老漢「喝水記」:三口水窖與一根水管
    72歲的任永發,家住羅甸縣邊陽鎮向東十多公裡的深井村。「之所以叫深井,是因為全村人喝水依靠的是一個溶洞形成的20多米深的天然水井,祖祖輩輩都喝水難。」這裡山高坡陡、地下溶洞暗河遍布,難以涵養水分,人畜飲水異常艱難,用「滴水貴如油」來形容也不過份。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平淡無奇的鏡頭卻深深地鐫刻在我人生記憶裡,抹之不去。我當過教師,做過編輯、記者、講師,但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歷練,最可貴的一段人生經歷卻是參加脫貧攻堅。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出生在邊遠農村的我,仰望過狹長的天空,薅過草,砍過柴,掌過犁,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洗禮。所以對於參與扶貧工作這項神聖的使命,情有獨鍾。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雖然辛苦,但更多的是收穫丨錦屏縣平略鎮巖寨...
    這幾年,我見證了危房改造的實惠,見證了健康扶貧的便利,見證了產業扶貧的優越,見證了貧困群眾搬遷住新房的歡喜,見證了貧困戶脫貧光榮的歡愉……平略鎮巖寨村位於平略鎮西南方,東與八洋村接壤,南與寨早村相鄰,西與平敖村相接,北與永寧村為鄰,轄12個村民小組,全村共351戶1319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470人,貧困發生率為36.04%,至今已全部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以黨性立決心 以真情扶真貧|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
    我叫陳順才,中共黨員,在貴州省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遵義營運管理中心工作。2018年3月,肩負著組織的殷切囑託,我背上行囊,迎著春風,懷揣著對扶貧工作的滿腔熱情,來到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卜臺村開展駐村工作,成為卜臺村駐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