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有農家自烤的濁酒。沒有天降的福蔭,只有汗滴穿石的嬗變。
2019年6月底,剛到羅甸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報到月餘,便收到組織的號令,來到羅甸縣邊陽鎮深井村擔任駐村工作隊網格員、危改工作負責人。深井村2014年貧困人口3106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為55.77%,是省州縣極度牽掛的深度貧困村。水源稀缺,取之深井,在這群山疊翠的地方,村名就隱示了貧困的原因與百姓的渴望。初到的夜間便下起了暴雨,黑漆漆的夜空,唯有忽閃的雷電與四散的螢火,使我歡叫之餘,也為我拉開了扶貧工作的序幕。
入戶走訪貧困群眾並開展人口普查
鴻蒙初闢,面對的是村民的警惕與個人的無所適從。分到的網格叫翁不陸組,32戶中有30戶為盧姓家族,對我而言,這個苗寨與它的名字一樣神秘。前任網格員是村裡十幾年如一日默默付出的副主任,正因冠心病手術在家休養。為了探訪這「神秘」的寨子,我和同事們開著車踏上了尋訪的道路,卻不曾想坑窪顛簸的路程,竟不敢比步行快上一秒。第一天便要教他們註冊扶貧信息帳號,請他們提供簡訊驗證碼,聽著我濃濃的外鄉腔調,哪怕有再多自我介紹,他們也鮮有提供,反倒在私下裡向副主任求證去了。這讓我失落之餘,也深怕難當大任。
冰融三尺,非一日之陽,真"扎"實幹,收穫的是濃濃真情。翁不陸組農戶盧正雲的妻子龍老銀患精神病已經十來年,至今沒有辦理殘疾認定,她家裡年輕人已外出務工,而我白天又四處遊走,無法帶其現場辦理。特事特辦,我經過多次和縣鎮殘聯協調,通過與醫生視頻遠程診斷方式,為其辦理了精神類二級殘疾證,又帶盧正雲去鎮上辦理了殘疾人補貼,讓龍老銀一家的生活多了份保障。龍老銀在廣東務工的兒子盧通廣聽後開心不已,特地聯繫我再三表達了感激之情。
盧通前的兩個兒女就讀邊陽中學高中,他們提供的申報因學防返貧保險的材料不合格,我又往返邊陽中學去收集兩人的繳費材料,盧超未滿年齡需要來村裡開證明辦銀行卡、教育資助發了多少,我都要通知其遠在廣東潮州的家長。家中的勞動力在外就業,心裡最牽掛的就是家裡人,我們能夠在身邊提供些許幫助,也是解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與村民齊心協力澆築生產路完工合影
平坦回家路,齊手奔小康。為解決翁不陸組坑窪不平的生產路,我與50多戶農戶一起投工投勞,經過一周的勞動,最終鋪平了這段生產致富的道路。在道路完工合影時,雖然我再三辭讓,村民們還是把我和老組長推到了前排中間位置。回想起盧治倫「我們這裡工作有點難做,你要多費心」的囑託,面對鏡頭我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不僅僅是因為我為村民辦了一件實事,更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已被村民真正的接納。
水滴穿石,迎來的是村容的嬗變!自2014年以來,深井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四場硬仗」。累計實施串寨串戶路硬化超11公裡,實現「組組通」公路,徹底解決群眾交通不便問題。投入1057萬元實施新場村深井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讓水庫自來水覆蓋本村所有農戶,解決了原本就水資源貧乏,又望天吃水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深井村企盼的夙願!完成易地搬遷279戶1183人全部搬遷入住,並為其提供扶貧車間、技能培訓、穩崗就業等幫扶,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大力實施產業扶貧,累計投入911.6萬元,發展蔬菜種植253.2畝,禽畜養殖15000多羽(頭),種桑養蠶220畝,讓469戶次9979人次農戶持續增收。並持續打好「三保障」硬仗,讓深井村百姓穩定脫貧。
協助發放甕福集團社會幫扶捐贈深井村24噸農用物資(右4)
這裡有日夜操勞的駐村工作隊長,有無私奉獻、「顧大局」的村幹部,也有為迎接省級貧困縣出列考核而沒請一天婚假、考核結束當晚才從脫貧戰場走向紅妝的網格員。這裡的人們十分平凡,但這一場戰役如此偉大!為響應省委領導「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號召,我們將繼續堅守自己的崗位!
作者 張義
編輯 向瑩
編審 楊儀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