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新增就業37.93萬人、失業再就業18.46萬人;新增學前教育學位8萬個,義務教育學位12.9萬個;70家鄉鎮衛生院完成標準化建設,建成1457間規範化公建民營村衛生站;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孤兒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民生兜底保障標準年均提高8%……
翻開近五年來湛江的「民生帳單」,數不清的暖心變化記錄著百姓不斷提升的獲得感,見證著人民持續上漲的幸福指數。
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湛江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五年來,湛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著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多管齊下全方位扶持就業創業,打造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傾心傾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數。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一個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好消息不斷傳來,讓湛江市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也讓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更加絢麗。
勞有所得 「飯碗」端牢生活更有盼頭
「我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四月。以前在家務農,一年的收成還不夠全家吃半年,現在一個月的工資買糧食,全家吃一年都吃不完。」曹秀麗原是麻章區太平鎮的一位農民,兩年前參加市裡育嬰師、月嫂免費培訓項目,去年起做起了月嫂,如今月收入能達到近萬元,「感謝政府給了我們學習的機會,現在我有了一技之長,家裡生活越來越好了。」
就業是民生之本,連著千家萬戶的好日子。「十三五」期間,我市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突出抓好農村富餘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從健全就業政策體系,到擴大就業規模;從優化就業結構,到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湛江百姓的「飯碗」更加穩固,美好生活的基礎更加紮實。五年來城鎮新增就業37.93萬人、失業再就業18.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均控制在3.5%的目標內。
「十三五」期間,湛江市充分發揮「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項工程的就業緩衝器作用,有力支持普通勞動者「找到一份好工作」,也託舉起他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創業尋夢路。目前三項工程已累計開展培訓25.6萬人,帶動或穩定就業14萬餘人。
今年,面對疫情影響,湛江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從保復工、降成本、促發展、惠民生等環節入手,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在摸清用工需求和勞動力「兩個清單」的基礎上,先後多次舉辦線上招聘會、中小企業用工保障線上專項招聘會和市縣「線上春風行動」。廣開就業門路,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失業調控,多措並舉做好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等群體就業工作。就業創業有力推動了城市經濟整體復甦,為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今年我們公司享受社保費減免六萬多元,公司用這筆錢為員工發放生活補助、開展技能培訓等,疫情雖然對經濟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但政府還是幫助我們企業渡過了難關。也讓我們這些打工人看到了希望!」廣東東洋救生設備公司職工劉冰感嘆,「『飯碗』依然能牢牢端在手中,生活就能越來越有奔頭。」
織密民生保障網生活更有保障
今年秋季開學季,海東新區的家長和學生們非常高興,因為家門口的學校——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學開學了。家長龐小姐告訴記者,海東新區的公辦學校為數不多,今年市三十二中開門招生,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學了。「作為學生家長,我真切感受到了政策惠民的成果。」
教育、醫療、養老、社保,件件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十三五」期間,湛江市委市政府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織密民生保障網,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市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全市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努力打造北部灣科教中心,目前全市省級教育強縣、強鎮(街)覆蓋率100%,10個縣(市、區)成功「創現」,1173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本完成「改薄」。「十三五」期間,通過實施城區學位建設第一期三年行動計劃和第二期五年行動計劃,全面推動了全市城區學位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新增學前教育學位8萬個、義務教育學位12.9萬個,城區學位緊張問題得到了極大緩解。
人民健康更有保障。「十三五」期間,我市高度重視城鄉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投入巨資改善城鄉醫療機構軟硬體設施。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入選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新院、湛江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樓等嶄新現代化高水平醫療機構相繼投入使用,湛江市第一中醫院搬遷改造項目、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等項目先後動工建設,70家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完成,1457間規範化公建民營村衛生站建成,居民看病就醫越來越方便。
社會保障更加堅實可靠。「十三五」以來,湛江持續推進醫保制度改革,不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全民醫保從廣覆蓋到高質量紮實邁進,極大提高了參保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湛江成功入選國家首批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城市,截至2020年6月,全市基本醫療參保人數達到721.78萬人,比2019年增加10.2萬人,總體參保率保持在98%以上。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孤兒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民生兜底保障標準年均提高8%。
「老人月月有養老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幼兒園,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今年79歲的老黨員陳新華逢人就講,要感恩黨的好政策。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民心所向,政之所行。「十三五」以來,湛江市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如今,呈現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眾的生活不斷改善,幸福感越來越強。
築牢安居樂業防護牆 安全感常駐心中
「以前村裡偶爾有拉幫結派、喝酒鬧事現象,現在這種情況沒有了,村民的生活都很舒心。」隨著村中風氣越來越好,麻章區黃外村村民王梅花豎起了大拇指,「村裡的黨員經常宣傳掃黑除惡方面的知識,經過宣傳,現在村裡面的治安特別好,出門也特別放心,到村裡或者鎮上辦事都非常的便捷,我們生活非常有安全感。」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平安是群眾幸福生活的基礎,更是一座城市和諧穩定發展的註腳。「十三五」以來,伴隨著平安湛江、法治湛江建設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平安湛江」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
近年來,湛江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積極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湛江以打深打透為重點,以構建長效機制為保障,打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涉槍涉爆、涉電信網絡詐騙、涉盜搶騙、涉黃賭毒、涉食藥環等突出犯罪,繼續保持禁毒整治高壓態勢,確保社會治安持續穩定。此外,相關部門抓好法治湛江建設。紮實推進依法治市工作,切實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十三五」期間,湛江累計打掉涉黑組織1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54個,為保障群眾安居樂業構築起一道堅強有力的「防護牆」。2019年,湛江平安創建群眾知曉率、掃黑除惡群眾知曉率均排名全省第一,社會治安持續向好; 2019年全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評中,湛江排名第12位,比2017年前進了9位,在法治廣東建設考評中位居粵東西北第1位;湛江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
人居環境好了城市更宜居
「以前這一片全是雜草,雨天一腳泥、晴天滿身灰,蚊蠅也多,都不敢打開家裡的大門。」王奶奶的二層自住房就在北橋河東岸沿河道路(新雲路至二環路)新建工程旁邊,想起從前家門口的情景,不禁搖頭苦笑。如今看著這水岸坦途,王奶奶喜上眉梢:「現在我也過上了城裡人生活,晚飯後出門就有了休閒散步的好去處!生活真是越過越好,日子越來越有滋味了。」
道路寬了,公園多了,河水清了,環境美了……生活在湛江的每一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令人矚目的變化。回看我市「十三五」期間的城市建設,湛江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承載力,隨著一項項城建重點工程相繼完成,市區交通道路四通八達,公園處處鳥語花香,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市民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湛江每個角落的點滴變化,都傳遞著民生至上的溫度,體現著品質優先的態度。
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麗。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手,湛江掃淨了街巷,清理了河湧,升級了農貿市場,整治了交通秩序;同時廁所革命不斷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從未停歇,空氣繼續「領鮮」全國;隨著銀帆公園、麻章公園等一批公園的建成投入使用,提升了城市園林品味;海田公園、霞山綠苑升級改造完成,也讓老舊公園的品質得到極大提升;以城市林蔭路改造為代表的系列綠化工程,提高了城市的綠化率,居民出門就見綠;老城區更新改造加快,赤坎大天然海鮮居(舊大天然)開拆,南油片區改造升級項目加快推進,老城區煥發新顏。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宜人的幸福湛江呈現眼前。
我們的城市管理更智慧。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腳步加快,湛江的發展日新月異,為適應新時期城市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補齊城市交通發展短板,我市高度重視大數據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應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陸續投入使用。首個匹配省域副中心城市交通大數據決策系統、數千個智能停車位,目前已投入使用。
我們的溝通越來越便捷。近年來,伴隨著湛徐高速、玉湛高速的開通,湛江與周邊城市的往來更為密切;打通城區微循環,以小街小巷「舊變新」為代表的系列改造工程的實施,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條件;南方路、海大路等道路的拉通,進一步完善了市區路網;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行動,實現了市區交通秩序的好轉;一張四通八達、井然有序的交通網絡,讓市民出行更為便捷。在通訊網絡無限發達的今天,湛江成為全球首個全光VR商用試點城市、全國首批「雙千兆」建設示範城市、4G網絡實現「村通村」、5G網絡實現「鎮鎮通」。「新基建」全面快速發展,為湛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運行載體和驅動引擎。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回眸「十三五」,湛江交出了一份暖人心聚民意的「民生答卷」。民生沒有終點,只有新的起點。展望「十四五」,湛江將描繪更加溫暖幸福的「民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