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縣城百姓對健身需求也也越來越大,所以這幾年縣城裡健身房也陸陸續續開了好幾家,到健身房裡鍛鍊,除了有齊全的健身設備,還有相應的健身教練。不過到健身房鍛鍊都需要辦卡預交費用才行,身邊不少朋友都辦理有健身卡,少則一兩千,多則五六千,再加上私教課費用就更多了。
之前就看過有地方的健身房吸引人辦卡後就立刻關門跑路的新聞,沒想到在我們縣城裡也有一家健身房這樣跑路了。在縣城中心區域的一家健身中心在突擊辦理大量會員卡後突然關門,人去樓空,負責人不知去向,很多消費者都上當受騙。
有被騙的消費者稱,該健身房隸屬位於鄭州的一家公司,縣城裡這家分店今年3月份成立,並且在未開業前便派出大量人員上街宣傳會員卡預售,以交50元抵1000元的促銷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辦理會員。隨後在6月10日健身房正式開業,6月11日便註銷營業執照,由另一家公司接手,法人變更。但所有變更均無人向消費者告知,期間仍有大量消費者在繼續辦卡。誰都想不到這家店最近突然關門停業,很多受害人都是剛辦的新卡,還沒怎麼用,交的錢相當於打水漂了。
之前在我在一家理髮店裡花200塊辦過一張卡,在剩了還有幾次的時候,這家理髮店也是突然關門不幹了,剩的錢自然是要不回來了,並且我發現這個理髮店也是在關門前幾天,大張旗鼓的搞什麼活動,說是充多少送多少、燙染打5折等等,原來是故意騙錢準備跑路的,關門沒過多久原店面變成了一家麵館,看來這家店是早有預謀的。
這類以會員制預交費用的場所似乎都有跑路的潛在風險,一旦經營者跑路,消費者想挽回損失就很難,現在凡事再遇到讓辦卡的店我都一概不辦,不管他多大優惠我都不辦了。
我一直有疑惑,對這樣的騙局,難道沒有可行的預防措施嗎?比如那家健身房6月10號開業,11號就註銷營業執照,這種異常經營活動,工商部門是否能夠監控到,對這種異常能不能發出對外公告之類的信息?
能不能建立一個全國通用的信用平臺系統?對之前在別的地方就有過「前科」的經營者,其情況在全國範圍的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共享,一旦這樣的公司或經營者要在新的地方開業辦理營業執照,當地相關部門就可以拒絕或發出警示,防止這些公司「打一槍換個地方」,騙了這個地方騙另外一個地方。
另外,對這種突擊辦卡再跑路的行為就應該定性為詐騙,公安部門應該按刑事案件立案調查,不能只是讓工商管理部門來處理,對經營負責人要按照詐騙犯罪的行為,依法嚴懲,該判刑就判刑。只有通過法律的震懾,才能遏制這種騙錢跑路的行為。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