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
我回老家看老樹,看見老家,也看到過往,看出歷史,也看向未來。一棵古樹,一片故土,一株老樹,也是一座城。無論是安陽的市樹國槐,還是福建「融城」的老榕樹,抑或是許昌散布的百餘株古樹,它們都是一個地域、一座城市歷史的見證者、記錄者,是穿越時空依然屹立的一種存在。
【講述1】「老槐樹下見」 成為學生時代「暗號」
講述人:劉皓雪(安陽師範學院)王詩萱(洛陽師範學院)
走進安陽市區,文峰中路的中山街旁,有一棵老槐樹,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北臨北大街,南傍時代廣場,周邊繁華,是安陽城中男女老少必來的逛街「聖地」。
臘月二十四,我們再次來到這裡。四周商鋪隨處可見,老槐樹卻安靜矗立著。它飽經滄桑仍經久不衰,身上已是千瘡百孔,卻仍飽含著頑強的生命力,就像安陽這座城市,歷經磨難,卻頑強生存,不斷走向繁榮。
這棵樹是我們倆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小學時,每天都要路過它,每天都要行注目禮:「樹爺爺,早上好呀」;到了初中,小夥伴們總是約著「老槐樹見」,這是大家都明白的「暗號」;高中要上好多好多的課,補習班後,在老槐樹邊的奶茶店買一份雙皮奶,便是一周中最快樂的時光;上了大學,偶爾回家,看到它,心中便多一分踏實。
老一輩的人說,這裡原本是老城區,當時還是居民住宅。正因它五百歲的高齡,人們心有敬畏,修路時將它保留下來。人們設立圍欄,將車流隔絕開來。經過悉心照料,它活下來了,並且生命力不減,歲歲枯榮,經春歷冬。
五百多年的老槐樹,記錄著人們從苦難走向幸福的歷程,見證著安陽這個城市的變遷,也珍藏著家鄉的全部印象。它是家鄉,是童年,更是所有故事的開始。
【講述2】中學校園的老榕樹 見證福建福清沉浮講述人:王欣怡(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我的老家在福建省福清市,它有一個雅致的別稱叫作「玉融」,老一輩更習慣於稱它為「融城」。「融城北嵎,鳳凰山麓,古榕含笑,玉桂飄香」,鳳凰山上佇立著我的母校——福清市第一中學。那裡,一棵飽經滄桑的大榕樹默然挺立,根須虯曲,時光在它的軀幹上刻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跡,它卻始終不曾被壓彎。
這棵大榕樹據說已有一百七十年的歷史,目前存於世的人中沒有誰知道它的來歷,九十餘年前學校初建時,它便已經守在那了。在全市的制高點——鳳凰山上,它見證了一座貧窮的縣城如何一步步在時光中歷經坎坷,脫胎換骨。
1925年秋,「福清縣立初級中學」在同盟會的鄭愾辰老先生等人的操辦下建成,那時尚還年輕的榕樹,挺拔卻不似如今的盤根錯節。學校的成立給所有想要上學的孩子帶來了希望,路過樹下的所有人都喜氣洋洋,他們說得最多的話是「好好讀書,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大榕樹接收了太多的希冀與決心,生長得愈發蔥蘢,蓬勃而明朗。
我是2015年入的學,每天上下學路過樹下,總會感慨於它的龐大。樹下的慨辰亭是同學們喜歡光顧的地點之一,不僅有著免費的「遮陽傘」,而且抬眼就能看見籃球場上某位少年的風姿。有時,在亭中看書也不失為一種雅致,成把成把的鬚根垂在空中,在你抬眼就能目睹的地方隨風搖擺,好像迎來了什麼,又送走了什麼。
大榕樹是我那時的摯友,我走,它不會送我,我來,它總在風中等我。直到,歷史課上聽教歷史的何老師談起過去的那段血淚;直到,站在緊閉的後山大門前,感受裡面烈士的靈魂,我知道,它在我心中絕對不會只是摯友了。
它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過去,而它的現在,必將成為某個人的過去;它的將來,也註定會成為蘊在年輪中的曾經。
【講述3】古樹為許昌添靈秀 我遍訪古樹百餘株
講述人:陳杰章(許昌市古樹愛心人士)
許昌人傑地靈,單是許昌的奇樹就給許昌平添了幾分精彩。這些年,我遍訪許昌一百多株古樹名木,為其稱奇!
許昌的樹上樹——「楝柏樹」,又叫戀柏樹,位於許昌榆林煙站庫房邊。四百年的古柏,高大粗直,而在其五米高處,一個椏杈裡生出一棵四米多高的苦楝樹。這株苦楝樹親密地根植於母體,吸吮母親的營養。
細細看,小楝樹葉子大,柏樹為針葉,楝樹是落葉樹,柏樹為常青樹。每逢初夏,小楝樹紫色花朵雲集,給母親獻花送上芬芳馥鬱。冬天小楝樹金果串串,似響鈴為母親奏鳴戀曲。
我感動許昌煙站的楝柏一體樹,古柏母親以自己的博大胸懷包容著養育著異類樹種,苦楝樹子無助跌落柏樹樹杈,拼命地依戀養母,長此以往,共生共榮,融為一體,生命之愛,生命之戀造就了自然奇觀。
在許昌北九公裡祿馬村,有兩株500年的刺柏樹,又稱絲柏樹、「兄弟樹」。每逢下雨前,兩株古樹都要下翠翠絲雨,晴天而雨,此古樹一大奇觀,往往是第二天要下雨,真是天氣預報樹。
我是一名六十五歲的老教師,生平最愛讀書旅遊,看大樹訪名勝古蹟。近十年來,我探訪了省內幾千株古樹名木,許昌家鄉的百年古樹,我也探訪了一百多株。目前已經寫出了近10萬字的《我眼中的神州大樹》,幾千張照片容納進了20本相冊內。
古樹老人創造了大自然的奇蹟,更通過光合作用為我們生命製造新鮮氧氣。一株百年大樹,其給我們創造的生態價值超過百萬元人民幣。這些古樹名木的價值遠非珍寶所能比。
【徵集】
大河報將開闢專欄以下4種方式可參與
①進入大河報官方微信,直接回復「老樹」+內容,便可參與進來。②可通過新浪微博,私信給大河報。③可發送郵件至LRCdahebao@163.com,將您老家的老樹發送給記者。④可添加記者的微信(LIUruichaod-hb),詳細講述您老家老樹的故事。您可以拍攝圖片或者短視頻,然後配上你們想說的話,大河報也將在專欄內為大家一一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