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金秋十月,陽光明媚。伴隨陣陣禮炮聲、綻放著燦爛煙花的現場,三明市大田縣第九屆中國高山茶暨首屆洛神花文化節在嘉賓領導推桿見證下,隆重拉開了序幕。
本屆文化節由中國經濟林協會、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茶葉協會主辦,中共大田縣委、大田縣人民政府承辦,中華兩岸園藝交流協會、三明市農業局、三明市海峽茶葉交流協會等協辦。
中國經濟林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伍步生、海峽茶葉交流協會副會長陳世澤、福建省農業廳副廳長池寧、臺灣茶葉專家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當天,大田縣中國高山茶博物館也正式揭牌成立。
全縣涉茶產值7.2億元
大田縣地處八閩中心,素有「閩中之秀」之美譽,境內千米以上高山有175座,峰巒疊翠,雲霧繚繞,正合「高山雲霧出好茶」之說。十多年來,大田高山 茶產業發展迅猛,9.62萬畝優質茶園分布在各個鄉鎮,茶葉加工廠2650多家,涉茶產值約7.2億元,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高山茶之鄉」,先後評得全國十 大生態產茶縣、全國綠色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縣、中國油茶之鄉、中國洛神花之鄉等榮譽,國家質檢總局已把大田列入福建烏龍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制定並發 布《金觀音烏龍茶綜合標準》,已在全省各地推廣運用,培育了仙頂、大方廣等一批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大田縣現有的高山茶系列:鐵觀音、東方美人茶、金觀音、紅茶、綠茶等茶類。其中,「仙頂」牌烏龍茶、綠茶獲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認證,「東方美人」茶獲國際名茶金獎。
大田縣副縣長廖榮才介紹,在茶葉發展上,大田縣還注重閩臺合作,藉由開展的高山茶等文化節活動,推廣茶文化、茶品牌。
十多年前,縣裡以優惠條件引進臺商彭寶法等人共同創辦了大方廣茶業公司,臺商們利用大田高山區與臺灣高山區經緯度相近這一特點,將東方美人茶、貴妃茶等臺式茶類引進大田,特別是具有獨特果香蜜味的東方美人茶自從紮根大田以來,特別受到廣大茶商、茶客所青睞。
如今,全縣已發展了多家臺資茶企,閩臺合作互惠共贏,在大田茶產業上看到了一個成功的樣板。
大田縣裡更是重視茶產品的品牌建設,現全縣茶企已擁有6枚福建省著名商標、3枚福建名牌產品,93隻茶樣獲省名優茶稱號,仙頂、大方廣等8家茶企的烏龍茶項目通過了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大田高山茶」已經成為大田最具活力、最富影響的一張名片。
大田被授予「中國洛神花之鄉」稱號
在當天的開幕式現場,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大田縣「中國洛神花之鄉」的稱號。
大田縣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引進種植洛神花,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十幾個鄉鎮均有種植,種植主產區分布在湖美、梅山、文江、前坪、均溪、華興 等鄉鎮,當地農民群眾有豐富的種植管理經驗。全縣年均種植洛神花5萬畝左右,畝產約50公斤乾花,乾花原材料畝產值1500元左右。
2014年,大田縣引進臺灣技術和資金,重組福建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面借鑑臺灣洛神花產業的開發模式,立足大田縣的洛神花產業基礎,積 極整合生物科技、農業科研、文化創意、農業觀光旅遊等國內一流機構與團隊,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北京大學旗下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等建立戰略合 作關係,致力打造國內第一家集洛神花育種、種植、研發、加工、銷售、生物製藥、休閒養生、文化旅遊於一體的洛神花全產業鏈開發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下設洛神 花產品研發中心、洛神花良種繁育中心、洛神花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等專業機構。
福建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於2014年成功引進臺灣優良洛神花品種,在湖美、梅山、均溪、華興等鄉鎮安排種植洛神花核心示範基地1000畝左 右。成功研發了「美夫人」牌系列花茶、蜜餞、濃縮汁、天然植物色素——玫瑰茄紅色素等產品。其中,「美夫人」 牌洛神花蜜餞伴手禮已成功亮相2014年福建省6.18海峽科技成果交易會,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大田縣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中國洛神花之鄉建設和中國洛神花文化節的舉辦,將更好地推動大田縣洛神花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更好地為大田縣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廣大農民的增收致富。(林先昌)
10月28日,大田縣第九屆中國高山茶暨首屆洛神花文化節隆重開幕。中國經濟林協會正式授予大田縣「中國洛神花(玫瑰茄)之鄉」榮譽稱號,也是全國首屆洛神花文化節活動。
此次文化節由中國經濟林協會、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茶葉協會主辦,海峽兩岸園藝交流協會、三明市農業局、三明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福建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明鑽石置業有限公司協辦,中共大田縣委、大田縣人民政府承辦。
國家民委原副主任李晉有,濟南軍區空軍原司令、中將郭玉祥,中國經濟林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伍步生,省農業廳副廳長池寧,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陳世澤,市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邱乾春,縣委書記湯俊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漢良,縣政協主席鄭建勳,縣委副書記廖金輝等出席開幕式。
近年來,大田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省市提出的「百姓富、生態美」決策部署,大力弘揚茶文化,以茶為媒,努力打造「中國高山茶之鄉」品牌,已連續成功舉辦了8屆茶文化節,有力推動了茶產業發展。現有優質茶園9.62萬畝,茶葉加工廠2650多家,涉茶產值約7.2億元。
大田縣生態環境的不斷美化與經濟林產業的蓬勃發展。2010年,大田縣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高山茶之鄉」和「中國油茶之鄉」。大田縣的洛神花,是近年來發展特色農業,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至今,洛神花產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產量2.5萬噸,產值7500萬元,分布在湖美、梅山、前坪、華興等多個鄉(鎮),這顆「植物紅寶石」也成為當地農民的「綠色銀行」。
開幕式當天還舉行了中國高山茶博物館開館儀式,並為秋季茶賽獲獎代表頒獎。
秋季茶賽獲獎代表上臺領獎
本屆中國高山茶文化節期間還舉辦了中國高山茶高峰論壇、秋茶鑑評和民間戲曲表演等茶事活動。
10月28日,大田高山茶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省農業廳副廳長池寧、縣委書記湯俊生為茶博物館揭牌。
大田高山茶博物館位於茶城內,該館圍繞「高山茶文化」做文章,在內部設計、裝飾、景觀、展位等方面融入高山茶文化元素,更在茶文化雕塑、制茶過程展示、視頻文件、休閒座椅、茶藝表演等環節充分體現大田高山茶文化氛圍和內涵。展示中心分為三大類十個展區。十個展示區包括茶史類中的茶葉歷史區以及知名茶人區;茶事類中的採茶文化區、茶藝品茶區、茶與文化區;茶識類中的產茶地理區、制茶工藝區、茶葉包裝區以及飲茶器具區。
大田高山茶博物館還將以弘揚傳播中國高山茶文化為目標,依託於中國(大田)高山茶國際文化城,融合高山茶交易、茶配套產品展銷、茶業品牌展示、茶葉初精加工、茶業人才教育、茶業技術研發、茶葉電子商務、茶業休閒旅遊等多遠產業,致力於打造一個最具大田特色的「集合高山茶文化、茶葉交易、品牌展示、特產銷售、電子商務、人才培訓、民俗風情、休閒購物、旅遊文化」城市新名片。
10月27日,作為大田縣第九屆高山茶文化節的一個重要活動,大田縣秋茶質量鑑評活動如期在福建仙頂實業有限公司舉行。本次活動邀請了我省茶界的泰鬥——陳鬱榕等省內著名專家擔任評委,從茶色、茶香、茶味等各方面對茶樣進行鑑別和品茗。
今年各參賽茶農、茶企業共選送了134隻茶樣,鐵觀音107隻,金觀音17隻,東方美人茶10隻。經過初選、複賽和總決賽,最終吳山富裕茶廠陳德道選送的茶樣獲得了鐵觀音茶王獎,屏山德茗茶廠章德景、九龍峰茶業有限公司林建華、仙頂研究所劉起城分別獲得鐵觀音、金觀音、東方美人茶金獎。
「今年的大田高山鐵觀音茶樣外形緊結,顆粒均整,並且受氣候影響,香氣也比較好,充分體現了大田茶葉加工達到較高水平;大田金觀音,通過加工充分體現了金觀音品種的香高味好的品質。」省農業廳教授級高級農藝師蘇峰對大田選送的鐵觀音、金觀音茶樣讚賞有加,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蘇峰還指出,金觀音是目前大田的一個特色,金觀音省級地方標準也是由大田制定的。他希望,今後大田可以發展以金觀音為主的茶品來展現大田的獨特品質,讓大家一想到金觀音就想到大田來。
10月28日,作為大田縣第九屆中國高山茶暨首屆中國洛神花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的「美麗鄉村書畫攝影展」在位於吳山和洋的中國高山茶城舉辦。
此次書畫攝影展以文化節這一盛事為契機,將精美書畫攝影作品與茶文化完美結合,共同打造一場非同一般的文化盛宴,突出了大田的高山茶文化特色,展現了大田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全面提升了大田高山茶和洛神花的影響力與品牌知名度。
近年來,大田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生態高山茶,立足大田生態優勢和本土特色,以生態、人文、產業優勢為主導,紮實推進城鄉宜居環境建設,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著力建設「村村美麗、家家富裕、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美好家園。
「大田是中國高山茶之鄉,茶為國飲,書畫為國粹,書畫攝影藝術增添了茶的魅力,大田高山茶文化是書畫攝影藝術茁壯成長的沃土。」該縣美術家協會主席連克想說。本次美麗鄉村書畫攝影展共展出各類作品140幅,以突出茶文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作品或滿腔豪情,弘揚主旋律;或意境深遠,謳歌時代風尚;或立意新穎,繪寫發展藍圖,充分展現了大田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具有較高的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
(以上內容轉自:大田新聞網等)
更多精彩文章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