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說:聖人後裔可否蓄髮?多爾袞:該殺

2021-01-19 一品歷史

滿清在努爾哈赤入關之後,經過皇太極、順治帝時期的治理,天下太平。但是有一個問題遲遲無法解決,那就是滿漢之間的矛盾。一個在當時被漢人看做蠻夷之族的滿族用武力統治了比它文化經濟水平高的多的漢族,這引起了眾多漢族的內心的不滿。面對這種情況,以武力統一中原滿清王朝的統治者,也想妄圖在文化上戰勝漢族。「剃髮易服」的制度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實行。

早在進關之前,滿清的軍隊對漢人的投降者就進行「削髮留辮」,用此來測試投降者的忠心。努爾哈赤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他不久就因年邁加上多年舊疾而去世。皇太極建立大清時期由於政權還不穩定,實施此項制度時,因為此項制度涉及到漢人的尊嚴,所以受到很多漢人的反抗,甚至有人為此建立起義軍來對抗滿清政權,於是此項政策實施的並不嚴格。

在皇太極去世之後羸弱的順治帝登上皇位,叔父多爾袞做攝政王,真正的執掌政權的是多爾袞,徵戰沙場多年的多爾袞對漢人實行鐵血的「留髮不留頭」的「削髮易服」政策。

此時,孔子的第子六十二代孫,出生於1593年的孔聞謤已經51歲了。曾經在明朝做官的他,在自己的父母去世之痛後,又經過戰亂。在清軍入關後又在清王朝做了一個小官,守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產業繼續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悠哉,愁哉?

或許是為了自己能留名萬世?畢竟明朝的言官都有這個愛好。或許是為了民族尊嚴?現在是哪種已經不可考。有一點是確定的,他上書多爾袞,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儒學大家的一篇文章妄圖感動說服鐵血的多爾袞。他是這麼說的「臣家宗子衍聖公已遵令薙髮。。。典禮之宗,章甫縫掖(儒者冠服),三千年未之有改。。。。應否蓄髮以複本等衣冠。。。」。

他用自古以來的服裝頭飾為理由說他想遵守多爾袞的制度,但是幾千年沒變的服飾一旦改變關係到對祖宗的不敬,清王朝真尊孔應該留幾千年未變的服飾衣冠。

他以為會感動說動多爾袞,但是多爾袞一想孔子的後人如果都能剃髮,誰還敢不聽我的?多爾袞便以順治帝的名義下旨說:剃髮的制度嚴格,違反者絕不姑息,孔聞謤的這種做法已經和孔子的「中庸之道」相背離,對於這種離經叛道,不忠於朝廷的人本應以殺頭罪處理,但念及他是先賢的後代,就不以殺頭罪論處,但是他忤逆朝廷,削去他的官職,再也不讓他做官。不久,孔聞謤就在家中貧困,疾病,急火攻心中去世。

這或許就是文人和當權者對抗的後果,幾千年來也沒改變「誰有權利誰就掌握話語權」的真理。而在多爾袞的鐵血政策下,漢族人民鬥爭歷經37年之久,最終結果是滿族統治者取得勝利,漢族大部分生者都剃髮結辮,改穿滿族衣冠;堅持不願改換衣冠者要麼被殺,要麼逃到海外,要麼遁入空門,帶髮修行。

史料出自《清史稿》、《清世祖實錄》、《皇明四朝成仁錄·卷四·西寧死事傳》

相關焦點

  • 清亡了108年後,多爾袞10世孫現世,大鬧火車站,要求享皇室特權
    極為少數沒有改姓的,一般來說也都隱姓埋名,哪裡敢再用「皇室後裔」的身份在外作威作福。但是最近卻又鬧出了一個新聞,在清朝滅亡108年之後,一名叫愛新覺羅·州迪的男子,自稱是多爾袞的十世孫,甚至還要求享受皇室特權,這是怎麼回事呢?愛新覺羅·州迪,別名叫周佑錢,出生於廣州,州迪的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十人,而他便父親的第七個兒子。
  • 此二人,一個自稱多爾袞十世孫鬧火車站,一個在香港滿城塗鴉稱帝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兩位一個自稱是多爾袞第十孫,還曾大鬧過火車站;另外一個在香港滿城塗鴉,為的就是給自己稱帝,圈下自己的封地。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兩位吧!第一位:自稱是滿清後裔,多爾袞第十世孫,溥儀堂弟的愛新覺羅.州迪他自稱是大清皇室後裔、多爾袞的10世孫,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堂弟。
  • 多爾袞十世孫至今留辮子,穿皇家服飾,為保血統純正選擇近親通婚
    影視劇中的多爾袞常常以深情男配角的形象出現,賺盡觀眾眼淚。但歷史上真實的多爾袞不太可能愛美人不愛江山,他一生戎馬享盡權勢卻子孫凋零,只留下1個親女兒1個嗣子。 他的嗣子叫愛新覺羅·多爾博,多爾博原本是多爾袞侄子(豫親王多鐸之子),後來過繼給多爾袞,襲封多爾袞的睿親王爵位。通俗點講就是多爾袞絕後了,他這一脈的子孫跟他血緣關係比較淡,但這並不影響有人自稱他的十世孫。
  • 只知多爾袞和孝莊有緋聞?其實多爾袞還是孝莊的侄女婿
    但是,歷史上有太后和攝政王之間的醜聞,多爾袞和順治的母親孝莊太后之間。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是他哥哥,孝莊太后是嫂子。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作為攝政王輔助順治。率領清軍入關,徹底穩定了清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多爾袞繼續被封為叔叔攝政王、皇叔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權力和地位越來越受到尊敬。多爾袞勇敢,朝中也有很多支持者。
  • 孝莊與多爾袞之間的博弈,最終是一代梟雄多爾袞倒向了孝莊嗎?
    孝莊與多爾袞之間的博弈,最終是一代梟雄多爾袞倒向了孝莊嗎? 一個奇女子,一位傳奇最多、最受尊敬、最讓人浮想聯翩的女性,蒙古草原上永不隕落的花朵——大玉兒。
  • 多爾袞十世孫在廣州現世,留髮辮穿黃袍,為血脈純正選擇近親結婚
    州棠出生於廣州,幼年時期與其他孩子差不多,州棠也並沒有對清朝歷史充滿很大的興趣,直至21世紀初,州棠身穿黃大褂、留著清朝時期的髮型高調亮相,自稱是「多爾袞十世孫」,因此引起了眾議
  • 努爾哈赤去世時,皇太極為什麼不殺死多爾袞?
    皇太極的母親過世很早,但是這對皇太極的影響不大,因為父親努爾哈赤給了他足夠的愛,相比較來說,多爾袞的命運就要不同了。多爾袞父母都在,可是多爾袞的父母並不得意多爾袞,而是更為得意弟弟豫親王多鐸。沒有了父親和母親之後,多爾袞的日子可想而知,從此之後,多爾袞寄人籬下。在別人家中寄養的多爾袞生活可想而知,處處受到了欺壓,這讓多爾袞的內心產生了不健康的一面。在這些欺負多爾袞的人中,肯定是以皇太極為最的。其他人,包括莽古爾泰、阿敏、豪格等也欺負多爾袞。到了多爾袞長大之後,多爾袞的勢力開始大增,此時的皇太極已經拿多爾袞沒有辦法了。
  • 這種動物500年出現一次,多爾袞因此而死,專家:可能早已滅絕
    麒麟是瑞獸的象徵,民間常有「麒麟送子」之說,傳說麒麟現世必有大事發生,孔子的一生就與麒麟緊密相關,孔子一生遇麟而生,又見麟死,傳說孔子的母親顏徵在懷了孕,祈禱於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而孔子逝世前也有麒麟現世,這便是「西狩獲麟」的典故。
  • 多爾袞的十世孫,留辮子穿龍袍,為保血統純正,禁止與漢人通婚
    皇族在我國古代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因為他們含著金湯匙出生,從小就擁有著非常多的特權,可以說是最令人羨慕的一類人了。不過隨著封建社會的覆滅,這個群體也只能存在於文學作品中,現實中也不會再有人能夠出生就擁有特權。
  • 多爾袞與乾隆的「誤讀」:《春秋》如何為清朝合法性「背書」
    多爾袞與史可法的辯論明崇禎十七年(1644),清兵入關,攝政王多爾袞隨即致信南明的輔政大臣史可法,進行勸降。書信的開篇就說「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義,有賊不討,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說即位,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自嚴也」,多爾袞援引《春秋》大義,標舉「討賊」之論,作為一種政治話語,先發制人,宣示清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多爾袞接著表示,「入京之日,首崇懷宗帝、後諡號,卜葬山陵,悉如典禮。
  • 軍功卓越的肅親王豪格,剿滅張獻忠後,為何被多爾袞害死?
    第一代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生母繼妃烏拉那拉氏。白山黑水的孕育,父祖的薰陶,使他從小就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騎射本領。初次徵戰蒙古董夔、察哈爾、鄂爾多斯諸部便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貝勒。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多爾袞是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對於清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順治元年,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清朝至此開始入主中原。
  • 順治為何要讓多爾袞斷子絕孫?
    很快,順治帝又下了《追尊皇父攝政王為義皇帝、元妃為義皇后覃恩大赦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多爾袞夫婦被同袱於太廟,並昭告天下,覃恩大赦。這兩份詔書,是順治帝授意寫的真心話,還是多爾袞的心腹重臣逼主發布的?都不好說。電視劇《孝莊秘史》安排了這一切都是多爾袞的心腹何洛會聯合文壇領袖錢謙益威逼順治帝幹的。
  • 多爾袞死後,蘇克薩哈為何執意公布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的曖昧關係
    攝政王多爾袞塑像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年屆三十九虛齡的多爾袞暴死。十六日後,以小皇帝福臨名義,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次年正月十九日,決定將多爾袞夫婦同附太廟。七天後順治帝福臨正式頒詔,將追尊多爾袞夫婦為義皇帝、義皇后與同附太廟之事公諸天下。
  • 完美的《莊妃與多爾袞》
    《莊妃與多爾袞》劇照。這幾年通過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的錄製,已經有很多精彩劇目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未來大家也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這部《莊妃與多爾袞》。」李小雄說。 青年新生代演員是劇中主力軍 能在歷史故事中挖掘出獨特的人物關係和個性,給歷史一種新的解釋,予人物一種新的演繹,是秦腔《莊妃與多爾袞》的最大亮點。
  • 孝莊曾下嫁多爾袞?真實歷史上,一萬個多爾袞也鬥不過一個孝莊!
    說起孝莊,相信不少人一定會想起多爾袞,這個曾被福臨成為「父皇攝政王」的男人。許多人認為,電視劇當中孝莊與多爾袞的愛情真是轟轟烈烈,甚至還認為多爾袞和孝莊真的青梅竹馬,即便不是青梅竹馬,也是電視劇當中的一見鍾情。事實上的多爾袞跟孝莊還真的沒啥特殊的感情,以孝莊的手腕,即便是一萬個多爾袞站到孝莊面前,說不定都會大敗。
  • 最是刻骨銘心丨三段對白,暴露了皇太極、多爾袞和莊妃的終極隱秘
    說皇太極密語兒子豪格說,在宮中,莊妃娘娘和多爾袞畢竟來往不便,這次狩獵山高林密,朕就是要給他倆一個幽會的機會,我最愛的玉兒,是不是真的背叛了朕,這次一定要搞個水落石出……來,這把劍你拿著,如果多爾袞對玉兒真有不當舉止,你可以用這把劍殺了多爾袞,任何人不能阻攔,但是,不能傷害到玉兒……可見,事情都到這個份上了
  • 濟爾哈朗:站在孝莊太后身後的男人,多爾袞的真正對手
    自始至終,他都深受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三代皇帝的信任。濟爾哈朗一生為人低調,不顯山不露水,但總能在關鍵時刻一錘定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狠話不多」。每臨關鍵時刻,濟爾哈朗總能做出正確選擇。這不僅僅是運氣眷顧,更大可能是他具有深邃的戰略眼光。濟爾哈朗的第一次抉擇,是在努爾哈赤死後。由於努爾哈赤生前沒有立嫡,所以他的兒子們掀起了汗位之爭。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布廢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這樣一個改變後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動,是從當年三月努爾哈赤體棄袞代皇后富察氏開始的。
  • 多爾袞:該強硬時他軟弱了
    當時最有實力爭得皇位的有兩個人: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兒子、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作為皇太極長子,豪格戰功赫赫,八旗中正黃、鑲黃、正藍三旗的支持,外加一幫皇太極的重臣。更重要的是,漢族皇權「嫡長子繼承制」的觀念已經逐漸影響滿清八旗,而且威望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也支持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