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途經地——雞鹿塞

2020-12-16 騰訊網

磴口縣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期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秦漢時期更成為屯墾戍邊的重要軍事要塞,因此在陰山一帶留下了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蹟,其中,尤為著名的便是雞鹿塞,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雞鹿塞 攝影/尹劍鋒

2000多年前,黃河從陰山腳下流過,形成了水草豐美的河南地。這裡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為歷代中原王朝與北方民族政權之間的必爭之地,因此也使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裡不斷發生交替、碰撞與融合。戰國時期,匈奴崛起於大漠,為了抵禦匈奴南下和擴展疆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將勢力發展到了河套地區,並且在河套地區開始修城築塞。戰國末期,中原大亂,匈奴乘機南下,攻佔了河南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蒙恬率兵30萬奪取河南地,把匈奴趕至陰山以北,並在這裡設置了九原郡,開始修城築塞。

據史料記載,雞鹿塞這個地方在秦朝時候就已經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為什麼要在那兒修建呢?因為這裡是水草豐美、最平坦的可以通過漠北的山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匈奴南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攻關卡,所以進攻通道就必須建到此處。秦末漢初,中原又亂,但無暇北顧,匈奴再次南下,一直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派衛青率兵10萬北伐匈奴,再次奪回河南地,並將九原郡一分為二:東部地區改名為五原郡,西部地區改為朔方郡。朔方郡下設10個縣,其中有3個縣的遺址就在磴口縣境內,分別為窳渾、臨戎、三封縣。

巍峨陰山 攝影/劉旭

大約在公元前120年左右,漢武帝在這裡修建了雞鹿塞。雞鹿塞呈正方形,邊長68.5米,下基寬4.5米,現在上基寬2.5米,殘牆高約7—8米,佔地4692.25平方米,由天然的花崗巖、砂、石塊夾砌而成,城四角各有加固工事,城門向南,是我國最早的甕城之一,易守難攻。雞鹿塞的左邊有9座大體完好的烽火臺。

由天然的花崗巖、砂、石塊夾砌而成 攝影/李慧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27年)派漢將孫劍率35000人來到朔方郡開始修建城池,之後,又調來周邊的漢人在這裡屯墾戍邊,使這裡成為漢朝時候北方最大的墾殖區,也就成為後來東漢史學家班固所描繪的「數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布野」、「將軍塞外遊,杏花滿枝頭」的繁榮景象。曾經是匈奴南下的重要軍事要塞的雞鹿塞,在那時成為了漢匈之間政治、經濟友好往來的重要通道。

雞鹿塞是我國最早的甕城之一 攝影/季敏

據《漢書 匈奴傳》記載,呼韓邪單于曾三上長安,與漢朝修好。第一次於公元前52年,此去長安的主要原因是與其兄長爭位,謀求漢朝支持;第二次於公元前43年,漢元帝派兵6萬拒守關內,以示支持;第三次於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又赴長安,漢元帝將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賜予單于為妻,同年相伴出塞途經雞鹿塞。據說,王昭君在雞鹿塞居住了2年之久,在她居住期間,每天早晨都有雄雞高唱,傍晚有陣陣鹿鳴,當地人認為這是吉祥的象徵,所以取名為「雞鹿塞」。

昭君出塞途經地

——古 詩 詞 鑑 賞 :

無 題

隋 楊廣

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回。

氈帳望風舉,穹廬向日開。

呼韓頓顙至,屠耆接踵來。

索辮擎羶肉,韋鞴獻酒懷。

何如流天子,空上單于臺。

(註:詩中「鹿塞」即指磴口境內「雞鹿塞」。)

.................................

供稿:磴口縣文體旅遊廣電局

來源: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相關焦點

  • 探秘|昭君出塞途經地——雞鹿塞
    磴口縣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期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秦漢時期更成為屯墾戍邊的重要軍事要塞,因此在陰山一帶留下了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蹟,其中,尤為著名的便是雞鹿塞,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昭君出塞也是一路遊山玩水,不然為啥走左雲
    據說王昭君就是途經左雲而出塞的。昭君出塞,認同度較高的路線是:長安—北地(今甘肅慶陽縣)—上郡(今陝西榆林市)—西河(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朔方(今杭錦旗)—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這條路線基本上是秦朝開築的直道,據說呼韓邪單于三次朝見漢朝皇帝均走此路,所以很多人揣測,昭君出塞也應該走這條路。
  • 王昭君出塞經朔州的故事
    《後漢書·南匈奴傳》則記載昭君出塞後的生活:「生一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生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於居次。昭君出塞和親是漢匈雙方的政治大事,經過幾十年的戰爭,漢匈在人力、物力、財力和國力上都損失很大,百姓苦不堪言,因而雙方都不願,也不能繼續戰爭。
  • 王豔的京劇《昭君出塞》與她的京劇歌舞《昭君出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尚派真傳弟子王豔主演的《昭君出塞》這齣戲講的是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國力強盛。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天子又難於失信。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
  • 李彩樺版《昭君出塞》美化出塞情節的做法,你們覺得對嗎?
    剛剛恰巧看到了《母儀天下》中,昭君出塞的情節,讓我一下就想起來了李彩樺版的《昭君出塞》。若說最美昭君,李彩樺的昭君扮相,在我心裡一直是最美的。有事沒事,就喜歡去回顧一下她那一版《昭君出塞》。昭君出塞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已是多年。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電視劇,也有好幾個版本。但就我所看過的版本中,只有李彩樺版的《昭君出塞》把王昭君跟呼韓邪之間的感情,進行了美化。
  • 人物探秘:試議昭君出塞途徑喬河打扮
    但昭君的出塞確實為匈奴和大漢的和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昭君出塞後,漢朝匈奴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幹戈之役」,展現出一派和平的景象。因此昭君出塞時,很有可能是坐車。北宋王安石《明妃曲》說:「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秦觀《調笑令.王昭君》也說:「漢宮選女適單于,明妃斂袂登氈車。」元代張翥《昭君怨》說:「隊隊氈車細馬,簇擁閼氏如畫。」更是勾畫出一幅昭君乘車出塞的優美圖畫。可見不少畫家、詩人都設想昭君出塞坐的是馬或駱駝拉的車。
  • 王昭君出塞前被誰蹂躪了三天三夜?
    一個是好色皇帝劉奭,一個是美貌宮女王昭君,兩人本來只是簡簡單單的主僕關係,不想千年之後,卻稀裡糊塗地出現了與兩人有關的風流韻事。真真實的歷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沒在後宮佳麗之中,所以劉奭根本沒有機會臨幸這個閉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與其有過風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夢、嚮往憧憬的後人卻不依不饒,誓不罷休,非要無中生有,再加上對漢元帝的憎惡,便不問是非曲直用自己那見證奇蹟的巧手,活生生的整出一出王昭君在出塞前被劉奭蹂躪三天三夜的「好戲」。這絕不是筆者個人杜撰,而是在翻閱舊雜誌時看到的。
  • 李彩樺版《昭君出塞》美化了故事?感覺「童年濾鏡」都快破掉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剛剛恰巧看到了《母儀天下》中,昭君出塞的情節,讓我一下就想起來了李彩樺版的《昭君出塞》。 若說最美昭君,李彩樺的昭君扮相,在我心裡一直是最美的。
  • 長安城風波,王昭君出塞,漢元帝怒殺毛延壽,是真是假?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當年的長安城風波真相到底是如何?其實,畫師毛延壽不該為王昭君出塞而背鍋,然而世人大多誤會他了。且聽真假歷史回聲道來:很多人覺得是長安城裡的風,從來就沒有停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而把王昭君卷了進來。其實還真是這樣,不過,就算沒有王昭君出塞,也會有下一個「王昭君」出塞,她只是正巧趕上。那麼,正史上到底是怎樣記載的?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
  • 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昭君出塞的啟示
    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昭君出塞的啟示一、昭君出塞王昭君明眸皓齒,天生麗質,16歲時她隨著皇帝的一紙詔書從深山走入皇宮。不是別人的出色,而是自己的一身凜然正氣,讓王昭君永遠沒有了出頭之日。可即便如此,不甘心做籠中鳥、池中魚的王昭君仍不肯放棄,她毅然請命,遠赴匈奴,親手改寫了在深宮中孤獨終老的命運。她經歷著異域的凜冽寒風,切身體會著大漠狂沙的無情,也讓大漠的黃沙與她的屍魂融合成了永恆的「青冢」,任呼嘯的冷風訴說著曾經的過往。
  • 漢元帝不可能喜歡王昭君,所以,出塞和親就是王昭君的最佳選擇了
    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到長安求親,王昭君因而出塞,在所有的傳說當中,王昭君出塞的那天是悲悲切切的,一則遠離故國,二則感慨紅顏薄命,為什麼紅顏薄命
  • 李玉剛演繹《昭君出塞》李治廷超燃獻唱古詩詞
    李玉剛一人分飾兩角演繹《昭君出塞》;李治廷搖滾曲風詮釋《雁門太守行》,震撼全場;趙照一曲《把酒問月》,讓人看見一個溫柔安靜的李白;周奇熱血唱響《上李邕》,豪情展現少年壯志;馮翔用方言民謠詠唱出武漢的煙火氣,李元華融合京劇唱腔,傳遞《詠梅》蘊含的精神力量;音闕詩聽首次同框亮相熒幕,帶領眾人在《四季》穿梭。此外,今晚17點起,央視頻將繼續邀請神秘經典傳唱人加盟 「雲上音享會」直播活動,令人期待。
  • 千年神韻 絲路故事第5集: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成就一段傳唱至今而不衰的和親佳話! 王昭君,即王嬙(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賜給了呼韓邪。 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天子又難於失信。據說元帝回宮後,越想越懊惱,自己後宮有這樣的美女,怎麼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可愛。為什麼會畫成這樣呢?
  • 《昭君出塞》臺李玉剛難深鞠躬一分鐘,粉絲心痛:起來
    由李玉剛和多位行業領軍人物共同創作的詩意歌舞劇《昭君出塞》花了6年時間在張家港和常熟成功演出,演出現場氣氛熱烈,獲好評。《昭君出塞》世界之旅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演出很精彩,臺上很震撼這部舞臺傑作李玉剛及其強大的團隊總是給觀眾意想不到帶來驚喜和震撼。
  • 《昭君出塞》餘票緊張發售 | 舞蹈界上神【唐詩逸】24日桂林首演
    中國舞蹈界上神【唐詩逸】攜舞劇《昭君出塞》
  • 「落雁」之地在朔州 「塞上明珠」葬昭君
    其中的 「落雁」,說的便是出塞和親的王昭君。王昭君以「血緣」締造了漢匈帝國的結盟,大義千秋佳話永久。「落雁」之地便是塞北朔州,而昭君出塞所過的第一個村莊和她離世後的埋身之所,就是朔州的青莊村。「青莊村」之名還是昭君因這裡依山傍水、風光秀麗而得名。埋葬佳人之後,青莊村改名為青冢村,後更名為青鍾村。如今的青鍾村,大力發展旅遊資源,昭君文化便是其中的一大亮點。
  • 王昭君出塞真的讓漢元帝後悔嗎?看看當時的背景就知道了
    昭君出塞一直以來都被傳頌,但是其實背後故事很多人也不了解,它也留下了許多遺憾和疑問。人們普遍認為王昭君是一個誠實坦率的人,不善於討好有權勢。因為他不想賄賂畫家毛延壽,從來沒有引起皇帝的注意。最後,皇宮把她作為禮物送給了匈奴單于,離開時,出於漢匈友誼的禮遇,漢元帝參加了告別儀式。
  • 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一嫁呼韓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對應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其中,落雁指的是西漢時期的王昭君。相較於其他多多少少沾上"紅顏禍水"評價的三位美人,王昭君的評價要高上許多。"昭君出塞"不僅鞏固了邊疆的和平,讓此後的幾十年內,漢朝與匈奴一直保持著友好和睦的關係;而且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 王昭君出塞後生活如何?輪流嫁給祖孫三人,生了孩子不知是誰的
    王昭君出塞後生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