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曾國祥,是鎮遠縣青溪鎮慢坡社區居民。
2016年,我家有7口人,4個子女都還在上學,還有一位年邁的父親患有慢性病,我和妻子在周邊做點泥水工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像我這樣的家庭要想把生活過好,可以說難於上青天,但是我趕上了好的時代。
當時我們家被識別貧困戶,但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可能就是代表我們家窮而已,也沒有放在心上,依舊為生活四處奔走,我從未想過家裡會因此發生極大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
曾國祥家的舊房子
搬遷前,老家在青溪鎮後山村偏僻的半山腰上,方圓2公裡範圍內獨門獨戶,房屋是年久失修的木房子,遇到雨天就漏雨。其實這些對於我們而言算不得什麼苦,只是苦了孩子,每天要徒步5裡左右去上學,特別是到了冬天,天冷地滑,孩子寫字的手全是凍瘡,現在雖然趕上了義務教育,上學要不了多少錢,但是這樣的開銷,加上父親看病吃藥無疑對本就困難的家雪上加霜。
妻子時常心疼得淚流不止,想改善生活卻沒有技術、家裡就我們夫妻兩人有勞動力,可是我們作為父母和晚輩實屬無能為力。直到我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過後,我結識了我們家的幫扶幹部王才煊,我們都習慣叫他「王主任」,一個熱心且靦腆的小夥子。
他了解我們家的基本情況後,也知道了我們當前的困難,他說:「大哥你放心,我一定盡我所能去給你們想辦法,但是你們也不要放棄,只有我們一起努力,現在政策這麼好,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
青溪鎮慢坡社區
後來他給我講我們家符合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條件,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務工都方便。我也把我的顧慮和他說了,我雖然覺得這個政策好,但是我們家已經沒有錢來裝修添置必要的生活用品了。他說:「大哥你放心,我給你想想辦法。」沒過多久他就湊齊1萬塊錢借給我,我心裡的覺得他像我的親人一般。
我消除了顧慮,2016年在他的幫助下我們搬進了位於本鎮的慢坡社區,在這裡房屋乾淨整潔,有水有電,再也不用擔心漏雨漏風了,孩子也能坐公交上學了,衛生室也在社區裡面,老人看病買藥也方便多了。
小王說:「搬遷是途徑,生存才是目的,不僅僅讓你們搬家就完了,更要想辦法提高收入。」當時我們家除低保保障外,每月還需1000多元的開銷,才能保證家庭的正常運轉。他了解我們夫妻的就業意向,幾經波折,最終通過朋友幫助在一個施工隊伍工作,夫妻二人每日在工地幹活,月收入5000元以上。
曾國祥一家人在新家裡
就業穩定了,我們也更有信心改變我們的生活,為子女提高好的讀書環境,培養他們成為有用之人,以後也能像小王同志一樣,用自己的行動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報答黨和政府的恩情。
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我清楚地見證我們家的變化,家庭生活環境改善了,每天充滿希望,為我們家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段嵐茜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